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弃守锦州 -- 张学良在东北问题上最大的失误 -- 萨苏

共:💬107 🌺9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弃守锦州 -- 张学良在东北问题上最大的失误

    [纪念抗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近日,察看中日两方面对九一八事件的纪录,颇有感慨。

    1932年1月3日,日军未发一枪,占领九一八之后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和辽宁省政府所在地锦州,张学良部不战撤入关内,窃以为,这是张学良在东北问题上最大的失误,甚至超过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军侵占东北示意图

    看日本史料,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内部有强硬派,也有对东北军颇为忌惮的保守派,即便是军中,权力最高的参谋本部也倾向保守的。分析一下,九一八以后,其实局面并不是完全不可控制,完整的黑省还在马占山手中(锦州失守时,马虽然已经放弃齐齐哈尔,依然在海伦重建黑省政府,顽强抵抗),吉林虽然熙洽投降了,但是丁超等部依然相当有力,特别是东北军主力还在辽南的锦州,辽左一带反日运动蜂起,即便是沈阳,藏式毅被囚禁也五十余日顽强不屈,即便是东边道镇守使于祉山这样的大汉奸,当时也在首鼠两端 ?C 他和日,张同时联络,显然在观察时机,以便决定自己的动向。关东军虽然初步得手,其实东北局势最少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当时东北的中国军事力量,按照日军分析为 ?C 黑龙江省正规军一万五千,准军事部队一万八千,吉林军五万五千(其中熙洽率领的主力已经投降,尚有多少属于反日力量不明),锦州的辽宁军十九万五千,是东北军的主力。沈阳失守后,张学良将东北军政机关搬到锦州,日军深感威胁。

    为此,10月18日,关东军试图进军锦州,驱逐张学良,然而,日军参谋本部连续下达四次命令,坚决命令关东军回军,甚至最后一次用了和“奉敕”相同的命令级别。劫果是关东军直到1932年新年,始终没有与张学良部发生地面冲突。

    可见,关东军当时的局面也十分艰难,其在东北总兵力只有关东军一万余,朝鲜军违令增援的三万余,前有张学良,后有马占山,还要担心苏联乘机染指,其内部也相当的不安。从国际上说,锦州所在的北宁线铁路属于英国资产,日本方面很担心攻占锦州引发国际冲突,从国内上说,关东军“下克上”的一意孤行固然有一些下层官佐的支持,但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包括日本国内政坛,都有很强烈的声音认为这种做法属于“叛逆”,那时,日本的军部势力尚未膨胀到无法克制的地步,十月,大川周明等发动的兵变并未成功。即便关东军内部,对事件的未来,也是意见分歧。因为支持关东军行动的势力中,颇有一部分的目的和占领整个东北三省并不一致,旅大租借问题是他们的出发点。张学良在前一年对苏发动中东路事变,试图收回中东路路权,让日本朝野颇为震动,当时日本所强占的“关东州”,也就是旅大,是日本在东北地区的最重要据点。按照条约,旅大的租借即将在1932年到达租期,预料国民政府不会同意继续租借,是其中一部分日本军政人士支持关东军发动事变的理由,然而,对于吞并整个东北,日本方面内部意见并不一致。

    然而,反对的声音到了一九三二年就烟消云散,主张和解的外相币原辞职,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关东军进展太顺利了,“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

    锦州之战,只要张学良摆个抵抗的架子,关东军就内外交困 ?C 外,锦州并不是很好打的,马占山一万多人给日本人造成的麻烦已经够大,如果张学良近二十万军队在锦州和关东军打起来,可不是那样容易拿下来的;同时,关东军自己是在违背命令的情况下进军,这种情况下,要想打下去,只有不断的胜利,否则只要有失败,就不可避免内部的分裂。事实上关东军也始终没有真从地面去打锦州的张学良,只是派飞机轰炸而已,说明它的顾虑也是很深重的。

    但是张学良居然一枪不发从锦州撤退了。张学良在日军压力面前,渐渐承受不住,终于借口等待调停,发表声明,撤出锦州,并在一月二日完成撤军,日军于一月三日占领锦州,兵不血刃。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结局,令人难以置信,日本方面大喜过望,即便日军自己,也认为锦州非经过一场血战不能取得,并集结了战车部队,准备应付张的反击。

    锦州撤退的时候,蒋介石已经下野,孙科等国民党中央巨头虽然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持张学良的作战,但至少是希望他进行抵抗的,把责任推给国民党未免牵强,锦州的弃守,应该是张自己的决定。九一八事变,可以归结为缺乏经验的张学良在仓促间不能良好判断局面,但是锦州完全不同,锦州问题上没有猝不及防的问题,应该说反映了张学良和东北军高级将领的能力和认识存在局限。试问,如果张学良没有易帜,日本人打你东三省你抵抗不抵抗?

    从九一八到锦州失守几个月的时间,东北军没有规复沈阳或者和日军对抗的军事行动,尚可以解释为对自己的力量不足感到担心,或者静候国联处理的诚意,然而,主动放弃锦州,就完全的反映了张对和日军对抗的畏难,甚至没有“打打看”的勇气。

    当时的东北军是否全不能战?应该说不是这样,张学良的东北军此后在内战,外战中颇有战斗力,其装备训练也并不差,因为此后的东北军失去自己的基地,其战斗力应该呈现递减趋势。以其兵力,如果作战开始,即便不投入全力,至少不会比马占山部队更差。锦州有东北军的东大营,物资,指挥机关齐全,锦州所在后方为山海关,前方为狭长的锦西谷地,山地可以提供较好的地障,而日军兵力难以展开,后勤补给线也暴露在周围抵抗力量的包围中。这个仗,怎么看怎么可以打一下。以东北的人心,张的抵抗会引发怎样的反映可想而知。李顿调查团在日军占领的东北进行调查,东北的同胞于日军暴虐之下,依然坚决的给于对中国强烈的支持 ?C 这个代价是怎样的沉重,看看马占山派去和李顿调查团联络的人员怎样先后被残杀就可以知道了。

    哪怕是象征性的打一下。

    张学良曾经解释不愿意在锦州打的原因,一个是没有中央支持,怕打不赢;一个是不愿意部下白白牺牲。

    还是那句话,你是东北的主人,人家抢你的东北你自己都不着急,能指望中央着急吗?不愿意白白牺牲部下,马占山是不是你的部下?唐聚五呢?邓铁梅呢?

    要是老帅张作霖在,就算丢了沈阳,也绝不会放弃锦州吧。

    当军阀也要懂得保卫自己的地盘呢,比如阎锡山。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自己不敢打,完全指望别人,十九怪不得别人不出力。

    锦州的张学良部,是东北各地抵抗力量,特别是黑龙江马占山的精神支柱,随着张学良从锦州不战而退,影响是惨痛的。

    首先,日军得以全力向北,马占山为主的黑省既失去精神上的支持,又失去辽宁方面军事呼应的可能,成了地地道道的孤军,终于被日军击破,东三省彻底落入日军手中。东北各地自发的抵抗力量失去了政府的有效协调和指挥(也失去了对于政府的信任),明眼人一看可知已经难免各个击破的命运。同时,东北的人心,也陷入失望和低沉,不复有抵抗的意志。

    其次,关东军越发猖獗,在日本政府中,由于占领东三省意料不到的顺利,激发了日本强硬路线的疯狂。日本人的性格,是最初投入的时候“高抬脚,轻落足”,所以今天投资机会上往往落后他国,但是一旦成功,就会进入一种癫狂的兴奋状态,不顾一切的蛮干。甲午战争,珍珠港,无一不是如此。假如换了熟悉日本情况的蒋百里等人物指挥东北局面,断不会如少帅一样让日本人疯起来,对日本人无原则的让步,只会让他失去理智。说起来,少帅口上抗日的举动很多,具体怎样抗,还未免稚嫩。1932年1月,张学良弃守锦州,3月,满洲国就出炉了。从此,日本军国主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直到1945年把日本也带入灭顶之灾。

    同时,这次无原则的弃守,也大大的在东北军内部提升了畏日,动摇的情绪,以至于伺候的热河战役中,东北军各部全无战心,争先逃跑,即便是王以哲这样的精锐和坚决抗日少壮派,在长城战役中,都因为再三催促中央军接防而成为十七军的笑柄。实际上,当时投入长城抗战并稳定古北口战线的十七军,装备人员数量都并不比东北军好,所能够顽强抵抗的资本,无非是有真正抵抗的决心。锦州弃守,对东北军心理上的打击是巨大的。

    三千万父老,百万疆土,对自己在这块生我养我土地上最后的据点,几十万大军一枪不发的离去,少帅,不能不让人想起彭德怀那句名言:“仔卖爷田不心疼”。

    对张学良来说,我想此后几十年,他想到这个决定,也会感到痛切吧。从那以后,他再也没能回到那片叫作东北的土地。

    [完]

    关键词(Tags): #锦州#张学良#九一八元宝推荐:电子赵括,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年少风流如周瑜者少之又少

      读三国,总感叹如郭嘉、周瑜、诸葛亮等辈,年纪轻轻,却智计过人。

      在西安事变前,看见张学良在一个学会游行集会上的演讲,觉得就一小伢儿,怎么有能力挽大厦于将倾呢?纵横风云,张学良还缺少必要的历练!

    • 家园 张学良这么差劲?!!
    • 家园 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张学良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人之一,不过却是负面的影响,如果没有他,中国的历史会跟现在截然不同。如果没有张学良,就没有西安事变;没有西安事变,就没有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内战;没有国共内战,中国在二战后就能彻底清算日本的战争罪行,自然也就没有今天的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小日本也将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中国今天所面临的严峻的国际形势,归跟溯源,都可以说是拜张学良所赐!真是纨绔子弟,误国误民!

    • 家园 张就是个败家子, 二世祖.

      保卫自己的家还要人批准? 居然审判的时候还拿出电报为自己辩护. 不得不感慨, 人和人就是不一样.

      晚年有了自由, 良心也有点发现了吧. 所以怎么样也不肯回那片黑土地了.

    • 家园 找到一张大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历史惊人的相似

      九.一八日军19000人左右,八国联军进北京19000人左右。历史太相似了,相似的令人不忍回顾。

    • 家园 张学良最后没输给蒋介石,但是输给宋美龄了

      可叹。

      • 家园 无所谓输不输。小张这个人一向擅长半推半就

        让人看起来好像他唯夫人命是从,其实内心里他是懒得负责任,正好借坡下驴,行,往后出什么事这不正好有你们的命令么?

        小张第一迷糊,懵懵统统,一有大事就犯糊涂;第二大头管不住小头,见着女的腿发软。宋美龄又何尝不知小张看她看得眼发直,只不过为帮老蒋困住他而假装不知而刻意温柔有加罢了;第三是胡吹大气,把自己吹得豪气干云,实际上屁都不敢做,被日本人连哄带吓赶出日本,回头把屎盆子全扣老蒋头上,好像他倒成了岳飞...

    • 家园 妖僧来做个大脑风暴

      假设在9.18时东北军奋起抵抗, 遏制了日本少壮派军人的冒进. 那么日本就不太会那么快地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 也不会悍然地全面侵略中国. 这样,在随后十几年内中国的巨大损失就得以避免.

      但是, 若没有因为全面侵华而陷于战争泥淖, 日本恐怕未必会与英美决裂,与德国结盟. 这样, 二战中日本没准还会混个战胜国的资格, 就像一战时那样, 还能占着朝鲜和台湾, 依旧是中国的巨大威胁. 中国虽然不会遭到猛烈的损失, 但国势对比日本仍然处于明显劣势, 很难翻盘.

      所以人算不如天算, 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

      妖僧浅见, 请教方家.

      • 家园 没戏,33年大经济危机一来,神仙也挡不住日本发疯

        军事上的事,毕竟是表象

      • 家园 这个想法,奇特
      • 家园 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想过

        但以事后的结局来推断当初应不应该采用某个决策是不合理的,因为最终的“果”并非只是由于当初某个决策该不该做这么一个“因”那么简单,还受到整个过程中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

        否则,这样的逻辑能成立的话,那么明清交替之时我们也就没必要抵抗了,反正二百多年后的结局是满人被我们同化了,还继承了满清带给我们的大片国土,要是抵抗了,我们的领土也仅限于当时明的疆域。

        但问题是,如果明不亡,之后明的疆域更大或更小仅是因为抗不抗清吗?恐怕得更多地视其后明的政治方略吧。

        况且,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充分利用了东三省的资源,增加了国民政府打持久战的困难,以致37年全面开战后差点被亡了国。

      • 家园 估计对日本只能做到减缓其军国主义化

        但无法阻止这个进程的发展,这是日本国内情况决定的。不过,如果能够避免日本顺利使用东北资源,将来的战争中国还是要好打一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