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弹指一挥间,又是一个夏天 -- GWA

共:💬31 🌺457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弹指一挥间,又是一个夏天

    谁说解放军对自己能在台湾边上“炸鱼”,感到“不高兴”的?

    有亲人或者朋友是现役军人的河友,是可以直接去亲口问一下,再到河里来谈谈的。

    我第一次“实弹”射击时,发现光那个步枪的“声音”,就够让自己惊心动魄了。问过别人,也都是同一个感觉。我后来就喜欢上了打实弹,觉得是真得过瘾。以后,打过轻机枪、打过马克辛、扔过手雷、打过迫击炮……,一次都比一次的感受更深。……。

    上阵是要“见红”的! 夸夸其谈的假左派和台独们,看起来是那样的轻飘飘,应该是没有这个骨头和胆量的!

    要看清楚,许多年来我们的部队,是没有真枪实刀地面对过强敌的现实。现在的台海,正是数十年难逢的“战训”的良机! 局势的发展,而对手是很可能不会留出太长的准备时间的。

    现在各大战区,都在抢机会,轮流地去台湾“转转”,争得不亦乐乎呢。

    抚今追昔,让人感慨万千啊! 与河友分享一下吧:

    弹指一挥间,又是一个夏天

    这次解放军的“跨越中线”,许多河友觉得不过瘾。作为一个台海风云的“巨大变迁”的亲历者,我则想与你们分享一下历史上的“那一个夏天”!

    1. 暴风雨既将来临

    三年自然灾害后,蒋匪军扬言要乘机来“反攻大陆”了。当时我们的海空力量都处于劣势。毛主席就决定,先放弃福建沿海,让它登陆,然后再包饺子。他命令有关人员要疏散家属,方法则是自己解决“投亲靠友”。因为姑父姑姑是福建公安,接到了“敌后”打游击的任务;而叔叔婶婶在装甲兵,也要开拔前线备战了;因此都不期而遇地登门来我们家“托孤”,把自己的四个幼儿,都交给了哥嫂。家里原来已经有六个孩子了,我自己也一下子又多了八个“弟弟妹妹”。

    2. 我们也是“解放军”:

    家里立刻变成了“兵营”,父母都忙着工作,只有外婆是家里的光杆子炊事班长,而天天的伙食,则是“西红柿冬瓜蛋花汤”也倍儿香……。

    床全被拆掉了,所有人都打地铺,挨着个儿睡……。

    我是男孩子里的老大,就义不容辞地当了“司令员”,每天带十几个兵,长途“拉练”去公园里折腾吧,每个人一个大馒头加酱菜,早出晚归。好在是盛夏,一切都可以糊弄过去的……。

    3. 无数次的“演习”

    那个有几个野兽的公园是最好的“练兵场”。

    既有猴山里的活靶子,可以任意地练“瞄准”;也有笼子里的虎熊可以当坦克炸;有鸟可惊,也有鱼可扰……。

    至于地形,也是五花八门,十分复杂。既有可以攀登的假山,也有可以泅渡(只能想像,不准下水)的大湖,还有红军的“过草地”和“卢定桥”……。

    而个人感受最深的是:则是开国大校和公安局长的两个宝贝长女,都把自己作为“偶像”来崇拜,一左一右,寸步不离;而他们的儿子们,也是指东不打西,驱南不向北;都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模范……。

    直到现在,我们这些人,天隔一方,五湖四海,都还在唏嘘当年呢!

    4. 冲锋号响起来了

    记得在台海警报解除时(蒋光头到底还是软骨头啊),我们这些孩子们留下了一张合影。是妈妈的一个学生,把所有的孩子们都拉到原来日军留下的地堡群的遗址,让我们那些发起了“总反击”后拍摄的:

    我们穿着父母留下的,被改小了的“制服”。手持各种各样的“武器”,正以各种姿态,从战壕里跃起。而背景则是烽烟四起(是我们捡草烧的)……。

    那些个军装,有草绿色的、也有警蓝色的、还有民兵的(这是我们家的),真是军警民一家亲啊!

    5. 刻骨铭心的“告别”

    昨天都还历历在目呢,当年那些与幼儿们告别的父母,是“风潇潇雨寒寒”的“诀别”。他们抱着千般的不舍,但为了祖国的统一,而坚定地奔赴战场。

    我们这些孩子们后来的告别,则是永远的相约。不要忘记这段“难忘的岁月”,将来一起去“解放台湾”!

    6. 今天来到了,明天还会远吗?

    不想再写下去了,因为我的眼睛湿了。

    通宝推:尖石,ziyun2015,曲道自然,驿寄梅花,大厨,唐家山,大胖子,李夏禾,光头佬,衣香楚楚,潜龙在田,诸葛小花,青青的蓝,青菜园子,云山,红军迷,strain2,西电鲁丁,盲人摸象,方平,empire2007,牧云郎,等明天,桥上,常挨揍,汉水东流,土木辛科,海外俗人,起于青萍之末,加东,吴头楚尾,李根,金台夕照,外俗内正,冻雨,达雅,shyukyo,不远攸高,威武,苏仙岭,
    • 家园 回忆录不错,不过类比不当

      你小时候老蒋要“反攻大陆”,并不是说说的。解放初期还是隔三岔五至少来轰炸一下的。那时候大陆不但要防止老蒋反扑,还要防止美苏全面进攻。这都是现实威胁。

      现在你为大陆能跑到台湾边上“炸鱼”而沾沾自喜,真不知道你是否记得炮轰金门?至少炮轰金门还是把宣传弹直接打到蒋军的阵地上了。现在呢?就海上放个烟花。

      第一次放空包导弹过台湾头顶时,台湾吓得要死。台湾有钱人纷纷外逃,航班全部挤满。这次呢?台湾人专程跑到演习地区看热闹,搞自媒体直播,完全是在看猴戏的架势。

      “狼来了”不能喊两次,更不能等把狼送走了以后再喊。前面如此高调不能兑现,后头放再多的空炮也没有用。这不一连串的外国政要开始“窜访”台湾。这次的反应,哪怕是进占太平岛都是比现在放空炮要有力的多的还击。

      为什么现在只能放空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您可以继续缅怀当年故事,潸然泪下。也可以为能在台湾周边“炸鱼”而感到自豪。不过也就如此罢了。损不了台湾一根毫毛。而且经由此事,西方已经摸清了大陆的底线,连自己的核心利益都不敢维护,黔之驴罢了。

      • 家园 来日方长,静观后效

        谢谢老河友的回复。

        但是我不同意你的结论。

        特别是最后的一段,太武断了:

        不过也就如此罢了。损不了台湾一根毫毛。而且经由此事,西方已经摸清了大陆的底线,连自己的核心利益都不敢维护,黔之驴罢了。

        实际上,那并不是西方和台湾当局们,对这次大陆越线“炸鱼”的真正的感受。

        后续的大戏都会慢慢地铺开的,我们还是静心地观察将来吧,反正来日方长呢。

      • 家园 老鼠刚被猫逮住时也怕的要死,吱吱叫半天,后来也就躺平了

        什么时候吃,老鼠说了不算,要等猫玩腻了。

        台湾就是这只老鼠。

        以前李敖说台湾是大陆的睾丸,我看现在可以再加一句,台湾同样也是美国的睾丸。

    • 家园 这回轮到台湾人投亲靠友了,所以炸鱼有啥丢人,以前想炸都没能力
    • 家园 蒋军在60年代曾经多次派人潜入到温州

      是不是老蒋认为福建是正面前线不好下手,就想从温州这样的侧面前线下手。

      我家后边山上的最高峰叫胜美尖,最高的地方插了一面红旗。我在93年左右的时候看相关30周年纪念活动才知道,当年蒋军已经潜入到离我家不到五公里地方准备打游击,在这里插红旗就是为了纪念这场战斗。

      这里是当年浙江省公安厅长的回忆。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33757964058658

      • 家园 浙江也是老蒋老家嘛

        老蒋要以你家为跳板,逐步打回老家去嘛。

      • 家园 福建也有,您给的文章里就提到:

        粤闽浙沿海军民再歼九股美蒋武装特务

      • 家园 洞头海霞女子民兵连就是写照

        男人出去打渔了,妇女组织起来巡逻、抓特务,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家园 你们县领导太牛了

        24日凌晨1时,永嘉县公安局副局长贾明银、罗浮区派出所指导员麻银星、永嘉县兵役局副科长冯荣策、民兵陈聪生等巡逻至此地,发现特务登岸时遗留的物品,立即报告地市公安处(局),公安处随即报告省公安厅。县委迅即召集有关部门,组织了5000多民兵,形成三道包围圈。县公安局由局长、副局长带领40多名公安干警赶到现场,向特务可能流窜的胜美尖山上阻击。凌晨5时,公安处长、侦察科长、公安支队副支队长、参谋长、直属中队长、军分区作战科长率领干部、战士赶至特务登陆的地点延伸2.5公里范围包抄。公安厅政保处处长刘德芳带领侦察干部黄荣波等星夜驱车赶赴温州,协助指挥围歼战斗。

        凌晨1点发现,5点前,县委组织了5000多民兵,形成三道包围圈。4个小时内如果是军队不奇怪,老百姓半夜能召集起来真是神了。

        • 家园 4个小时召集几千人不算啥

          一直到1980年前后,我们这边农村每家都有一个有线广播,政府的大事小事都通过广播喇叭直接通知到户,农户每天都要听几遍报纸和新闻联播节目的。我有几次去玩儿广播线,还被电过。有什么重大事项,广播里喊一嗓子,全县的人都立马知道了,各村屯的民兵更不在话下。

          大约1970年某天早晨,我们这边有个训练的军机失事,摔到一座大山上了,飞行员跳伞。据我父母回忆,当时大山周围所有能看飞机摔落的乡镇村屯的几乎所有民众,都丢下活计纷纷向出事地点狂奔,各村民兵都全副武装出动了。大家当时更多想到的是:不好了!蒋匪侦查飞机掉下来了,赶紧抓狗特务!现场迅速汇聚的民众有好几万,父母回想起来仍然有些激动。

          说起当时的民兵,我小学的时候(8x年),每年村子里的民兵都要定期训练的,包括投掷、射击、队形等等。有个同学爸是村里的民兵连长,他多次拿些子弹给我们玩儿,小的四五厘米长,大的十几厘米长,好像是机枪子弹。

          通宝推:箪食瓢饮到中年,
        • 家园 在60年代是有可能的

          我们村就在发生胜美尖战斗的对岸,我爷爷和外公家的坟墓也都在那山的半山腰。我们村的民兵在80年代初都还经常在江边滩涂上进行实弹射击,我们村的民兵大概有50来人,我们这个小乡就有300人左右。文中的罗浮区还辖有乌牛,三江,仁溪,江北,东岸,黄田,清水埠,罗溪等八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比我们乡大,这里的民兵就超过2000人了。永嘉当时还有永临,沙头,碧莲,岩头,岩坦,四川等六个区和县城上塘,这里除了岩坦和四川特别远,其他地方的民兵赶过来不难,凑够5000人也不难。

          想快速召集人应该也不难,我们沿江的怕大潮水,山区的怕洪水,所以一有大事都会敲锣通知大家,并召集壮劳力去抗洪。

          • 家园 我没经历过那个时候

            我印象中,至少是八十年代晚期到九十年代,有个说法叫基干民兵,比一般民兵更“精锐”和“常备”。理论上他们应该经常训练,但实际上根本凑不齐人。应付检查的时候非常头疼。我一个叔算是相关一个小干部,给领导出的点子就是上午训练,下午教养兔子,才勉强凑了些人来,帮领导混了个先进,他常拿来吹牛。到后来流行外出打工(盲流),基干民兵这个说法基本就废了。

            北方的县,人口、交通(每个村起码通自行车,传递消息时间够)问题都不大,但是半夜敲钟(平时上工)很难迅速喊出来人。村里的民兵连长去挨家挨户做工作,即便说得通,召集起来没出村天也亮了。我们那里不怕洪水怕干旱,古代有争水械斗的事情。解放后兴修水利大大缓解了矛盾。虽然改开后很多都废弃了,但是也有电泵抽深水井浇地,主要靠钱不靠打架了,所以没有那种警讯观念。

            • 家园 区域差别小于时代差别

              你们两个说的事情应该都是对的。但是理由,我觉得时代差别大于地域差别。改开后民兵制度废弛,有私有化经济的原因,也有和美国妥协造成“和平和发展是主流”的原因。六十年代内地民兵未必不好动员。

              我听说过一个例子,一个亲戚年轻的时候(六十年代)是测绘兵,在西部某地勘探。没水了,两个战士下山找水,人一直没回来。后来听到两声单枪响(战士佩冲锋枪),带队领导迅速下山通知地方党委,也是短时间内两个县拉起大量民兵包围出事山峰,拉网搜索。

              通宝推:箪食瓢饮到中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