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的底层逻辑 -- 巴博萨船长

共:💬206 🌺1126 🌵4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卫所田和藩王的田是两码事

                八旗入关后如果占的是卫所田,士绅阶级确实没必要反对,因为本来就不是他们的地。

                更大的可能性是卫所田已经被士绅侵占了,八旗入关后又圈了这些地,所以引起来矛盾。

              • 家园 阴兄想说清军从北京出发到荆州袭击大顺军?

                首先呢,荆州在湖北,不是湖南。其次呢,北京到荆州的距离是2500华里,21天就意味着每天行军121里,到地方还不休息直接袭击李过,这比多尔衮都牛X多了:摄政王一天一夜跑了二百里,还要在欢喜岭休息收容掉队的士兵一整天,才敢和吴三桂联系。再一日,才能出关偷袭大顺军。

                即是在那个历史事实中,离开吴三桂和山海关的流亡地主、士大夫家族的主动卖身投靠,”八旗“军打得过李自成吗?

                叹阴兄为士大夫地主阶级真是不遗余力、洗得干干净净——因为这21天每日121里的急行军,八旗要是抢着吃,就完不成每日121里——平原地区,五里外就看不见旗帜听不见号角了。所以唯一的合理逻辑,就是沿途都有军需。你阴老兄要不要说给满清送米粮的不是士大夫地主、而是底层小民?带着清军偷袭李过边哨的,不是士大夫地主、而是底层小民?

                阴老兄所谓“不认为松散的士大夫阶层能有如此一致的行动力和组织力“,是个不陌生的句式:比如,”不认为松散的共济会有如此一致的行动力和组织力“,”不认为美联储和其它英美银行家们有如此一致的行动力和组织力“,”不认为泰山会和湖畔大学有如此一致的行动力和组织力“,等等。

                阴兄不敢直接反驳”美元在全球通行“不是什么市场行为,而是长期的、通过两次世界大战、死了上亿人才完成的有行动力的组织行为。对吧?

      • 家园 正相反,中国瓷器最巅峰是康雍乾的粉彩

        因为稀缺程度不同价格上也许不如前代,但艺术水准没得说,因为前代彩瓷普遍缺几种颜色,尤其是鲜艳的红色,比如粉红紫红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以去找些明代瓷器的照片去看,很明显红色普遍发棕,因为当时红色只靠一氧化二铜和三氧化二铁这两种化合物,而这两者的红都不鲜艳。

        而且那时红色的制作也极为困难,比如利用一氧化二铜的釉里红必须在只有20度的温度区间才能烧出来,温度高了发黑低了发白,在没有温度计的年代废品率极高。

        直到康熙雍正靠吸收西方珐琅彩技术才终于把这几种颜色凑齐了,这是西方制作教堂彩色玻璃时发明的办法,利用纳米金的LSPR制造出来的红色(算是纳米技术第一个应用,不过搞明白这个原理要到八九十年代了),而且根据颗粒大小颜色连续可调,因为用的是纳米颗粒金的用量不大,成本并不算高。康熙年间把这种烧制彩色玻璃的技术运用到瓷器烧制中,穿越剧的老熟人老十三就曾亲自负责这类瓷器烧造,甚至洋红一词就是雍正本人创造的(西洋大红)。这才出现了颜色极为绚烂的清代粉彩,对应的外销瓷就是同期的广彩,为中国外销瓷的巅峰,广州十三行没少往外卖。。。

        通宝推:孟词宗,落木千山,白马河东,方平,
        • 家园 明朝的时候,大红是一种禁忌

          因为皇帝老子姓朱啊!所以大红色没有得到发展,也未必是西方的技术有多高明了

        • 家园 粉彩是真漂亮,想起那个拍出高价的粉彩瓶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我对瓷器不了解,不过北纬兄的说法似可商榷:

          宋瓷、元青花、明代尤其是宣德年间的瓷器,似乎应该算多个顶峰。如果仅以清代彩瓷为顶峰,那么逻辑上应该清代可以烧制出宋瓷、元青花、宣德瓷等同样品质的瓷器。但事实上似乎并非如此。

          希望懂瓷器的河友说一说。

          • 家园 的确如此,清代全盛期有不少官窑仿品

            国博的评价是清代仿宋汝窑已经达到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地步,不过仿的青花还是差点,元代青花瓷是出口的外贸产品,采用的是进口的青花料,郑和下西洋也带回来一批,以后就断货了,明后期已经不清楚产地在哪,至今仍是个谜。所以明后期就造不出来那个韵味了,清代也只能用国产青花料,再怎么努力颜色仍然不一致。。。

            通宝推:心有戚戚,
          • 家园 技术和原料都是关键

            技术一,原料二。

            中国古老工艺不是建立在现代物理化学基础上建立的,而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从商业角度,这经验还要严密保存。从历史看,这样的技术流失是大概率的事情,尤其当发生社会巨变,朝代更换,民不聊生的时候。宋瓷的技术因为宋金战争失传了。青花从元开始一直都在。宣德瓷器的加工工艺精巧,是人工原因而不是技术进步。康熙粉彩是新技术的创造,颜色更多样。实际上我更喜欢青花的色调。

            我凭印象说的。

    • 家园 白银计价价格走低应该另有原因

      大明官方前期挺像现代的,主要是信用货币体系:大明宝钞,还有国家专营权和专营权的买卖市场。

      金融太发达必然都会被玩坏,后来宝钞通胀严重,买卖市场简化手续(比如弘治年间叶淇,盐引制度改革,纳银开中,不再需要边境运粮种地,直接空对空,金融化脱实向虚)。

      洪武8年,1贯=1000文。

      弘治元年 1贯=1~2文

      万历期间 1贯=0.1文

      后来的钞(纸币)钱(铜钱)同用,最后才是白银,但到这时候已经是隆庆万历时代了,一脚踏进王朝末期了,土地兼并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垄断当然可以压低原料价格。再加上在海外被殖民国打压出口价格,外面赚少了,不出门去争,那就苦苦家里人(原材料生产者,相比其他强权,他们最弱),多出点血。

      • 家园 如果是当时明朝的航海技术还不足以远航美洲新大陆的话

        日本列岛可是近在咫尺,且盛产白银,一座石见银山,年产量约等于整个美洲新大陆白银年产量的三分之一。明朝当时完全可以远征日本列岛,掠夺日本白银为己用,再以日本列岛为伸张海权的前出基地,与西方列强争霸太平洋制海权,甚至远征美洲新大陆。

        那么战争军费从何而来?——只要以征服日本后的预期收益为抵押,内阁票拟,司礼监披红,发行讨伐倭寇特别战争公债,向权豪势要、东南士绅们发债融资,则财政问题可迎刃而解。

        孙子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问题是如何做到上下同欲?答案就是,在国内商业资本、土地资本与国家战争机器之间通过国债链接,建立起分赃合作机制,将有产者的利益,乃至小民的利益,以国债和国债利息收益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与国家前途命运紧紧捆绑起来,化国内阶级矛盾为对外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扩张,则霸业可成。

        通宝推:独草,黑传说,
        • 家园 征漠北安南都没统一意志

          征漠北,虽然保证国家战略安全,但花的是江南士绅的小钱钱啊,必然反对,明朝内阁官僚们也真的从建国反对到明亡。

          下西洋,谋安南控制马六甲海峡,按你老朱家在国内的手段,那到时还不被你盘剥干净,让江南士绅们还怎么当中间商赚差价,所以,也是必然反对的,于是下西洋反反复复,安南也时控时放。

          那个时代的士绅们就是这样短视,只看得到自己一块小平原的利益,没有全球帝国的眼光,不懂得后面 英美全球帝国躺赢的手段。

          可能是这块小平原自南宋后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细雨迷蒙,春风拂面,烟雨楼台,太安逸了吧?就像现在某摘黄瓜城市,统治层所有的手段都是在固化其在该城的利益,而不管不顾该城需要特别大的改革,需要融入大中华复兴历史进程才有更大前程一样。

          另,大明的航海技术应该是没问题的,毕竟海路后面探出来了,太平洋比大西洋好走多了,再加上船大水手多,舰队庞大功能完全,过大洋去美洲打野还是可以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