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莫斯科遭遇严重恐怖袭击的事河友不关注么? -- 俺老孫

共:💬179 🌺767 🌵2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不能给咱们贴金啊

                        二人转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34年,要是有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完全可以见证二人转的诞生…

                        再早点叫邦邦戏。来源很杂,各种梆子戏,鼓戏都学一点。就这个也是1880年左右的事情,还是不到150年。而且那时候的戏,连二人转最基本的形式都不具备:二人转,一男一女两个人。那时候没有女演员。

                        放宽点,不说传承了。你去刘老根之类的,估计也听不到多少二人转了。是小品,脱口秀,相声,流行歌曲的大杂烩。想挣钱,那就是观众想看什么就演什么。据说那几个小腕,小沈阳啥的当年都是被酒瓶子砸过的。我在吉林看的那个,简直就是某种程度上台下对女演员的意淫(当然台上故意配合),十分低俗,当然也十分受欢迎,包括我在内。

                        是不是赵本山给搞坏的。真不是,当年更低俗,少儿不宜的。只要拍下来一看,绝对够扫黄打非标准。赵本山轰轰烈烈的搞了个绿色二人转运动。而各地领导一看,对啊,都打掉了咱们还有啥本地文化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所以,绿色多少那就全凭掌握了。这也是所有二人转演员上台先感谢赵本山的原因:帮大家都洗白了。二人转原来的创始人不重要,本山大叔重要。

                        我还请我的外地同学朋友看过,看完大家一致认为:这东西比京剧有前途。起码大家花钱看完了,看的很过瘾。京剧呢,看都看不懂。

                        美国这东西也有,成人脱口秀。说实话,过于强调性,色情,多少有点没那么有意思了。

                        • 家园 注意,我说的是洁版二人转,不是赵本山,他应该是当地追逐

                          所谓传统的那类人,不是新中国搞洁版戏曲的那些专业人士。

                          洁版的一位人员是雷振邦那类的专业人士。

                          你看的都是改开那一套了,那是90年代么,再以后更是如此,和毛时代没有一毛钱关系了。

                          韩子平,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杰出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从艺以来,先后与郑淑云 [2]、董玮 [3]搭档,演出拉场戏《回杯记》《马前泼水》《离婚夫妻》等30多个剧目。

                          嗓音宽厚洪亮,音质纯正,演唱吐字真,韵味甜,板头准,寓情于声,达意传神。念白与说回堪称一绝,铺得平、垫得稳、守得住、甩的响,具有风趣而又不俗的特点。以清新、明快、豪放的演唱和自然、细腻、幽默的表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970年春天,韩子平报考洮南县剧团,一曲《乌苏里船歌》直唱得考官们啧啧称奇,当场录取。

                          1975年的吉林省二人转汇演以及其后的全国文艺调演,韩子平一炮打响。

                          1976年,著名剧作家王肯、作曲家那炳晨充当“伯乐”,韩子平走上事业的成功之路。当时韩子平已经搬入洮南县,妻子儿女,一家四口,全靠韩子平一人工资维持。全部家当乃一对木箱、一炕桌、一书桌、四副碗筷、四床被褥。是年8月,韩子平参加全国文艺调演,从北京归来时,手心里还留有首长们接见时的余温。一进家门,看到炉中无火,再看时,箱中无米,已然断了顿。只得借钱买米,再借毛驴车捡粪拾柴。

                          1978年,韩子平借调入长春,被文化厅指定参加吉林省吉剧团的演出。原单位要求其偿清多年来借去买米的欠款,每月从工资中扣除20元钱,留给韩子平一家人的生活费,不足10元。腊月二十三,小年儿,韩子平饿了两天,用仅存的五块七毛钱买了火车票,饥肠辘辘回到家中。妻子正和两个孩子围在炭火盆前烤火,炭中放了两个小土豆,儿子韩玉纯年纪尚小,不时翻弄火炭和土豆,女儿则在一旁静观。炕后的山墙结着一层厚厚的白霜,韩子平犹如置身冰窖,呆在当地,流下泪来。

                          1979年,韩子平正式调入吉剧团,在长春安家落户。仅一年,以吉剧团第二演出队为班底,成立了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年底,韩子平名篇《回杯记》出炉,形成自己的风格,迈开了走向一代宗师的坚实步伐。

                          这个可算一个,赵本山直接取代了他们这几批人吧。

                          高秀敏(1959年1月28日一2005年8月18日),Gao Xiumin,出生于中国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四满乡,中国内地女演员、制片人,二人转表演艺术家 [17],国家一级演员。

                          1974年,高秀敏到当地的民间团体唱二人转。

                          从1975年开始,她便跟着二人转团队到处演出,她凭借接地气的表演方式,很快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和喜爱。带着这一份认可,她渐渐的走上了更广阔的的舞台。

                          但人生那么长,没有人会一帆风顺,在她的低谷期,她选择回归家庭,生下了女儿李萱,当女儿稍微大一点之后,她选择重新回到舞台,丈夫李云启则自愿放弃事业回家照顾孩子,好让高秀敏勇敢追梦。

                          1982年,高秀敏进入扶余市民间艺术团做演员,被当地人称为“小郭兰英”,她开始加入专业的剧团进行下乡演出 [29]。并在1986年获国家二级演员职称。1992年辞职做个体演员,开始出演小品,并屡次在春节联欢晚会和赵本山搭档表演。

                          高秀敏有点俗,不过后来虽然离开了公职,也算坚持半洁版。

                          赵本山名声在民间就不咋好,长春刘老根也不行。他只是继承了传统,而不是文革,他可是立志和毛时代切割的人,自称受到了迫害,嘿嘿。

                          5岁,赵本山母亲去世。父亲和当地村干部闹矛盾,被迫远走北大荒。赵本山成了孤儿。他在小学这样介绍自己:妈死爹远走,活的不如狗。

                          他从小和瞎子二叔生活,二叔教他二胡以及二人转。这更多是处于生存需要。掌握了这些文艺技能,依靠卖艺依然食不果腹。靠着同村村民接济,他活了下来。

                          广袤的黑土地上,赵本山敏锐的捕捉到了那些山野村夫的一颦一笑,一悲一喜。这成为赵本山此后演艺生涯不竭的源泉。

                          1978年,古老的中国开始打破体制桎梏,密闭透风的国家开始吹进一缕和煦的春风。20岁的赵本山在辽北家乡的地头百无聊赖。他如同野草一样,透过夹缝尽力寻找一切向上的可能。他最大的理想,就是离开农村。

                          赵本山向莲花乡人民公社提议成立文艺宣传队,随后成为了主力。

                          1981年,西丰县剧团看中赵本山,调他去做临时工,赵本山终于进了城。随后赵本山主演拉场戏《摔三弦》,观众追捧。此戏又被辽宁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成戏曲电视剧,并在全国获奖。

                          《摔三弦》现场,赵本山扮演的盲人张志一出场,台下欢呼声不绝于耳。

                          1987年,赵本山和潘长江搭档演的《瞎子观灯》,在沈阳演了五六百场,场场观众爆满。随后,他调入铁岭市民间艺术团,也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瞎”。

                          赵本山说学生时代给他留下最深的烙印就是表演。“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开始演节目,一直演到今天,我读书的时候(学校)不太重视教育。(当时)有文艺队和体育队,我就一直演。”他对澎湃新闻笑言,“别人以为我没念书,其实我念书挺多,相当于(念到)高中。”

                          在第一届“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之前,我已经20多年没演、没看过二人转了。虽然是从这个土地上走出去的,身上流着二人转的血。十几岁学艺,二人转给我留下的最大财富就是对观众和市场的了解。它的取悦观众、它的民间基础,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管用的东西。二人转之所以在东北能有这么多的观众缘,是因为它从来就没有脱离过黑土地,从来就没有“高雅”过。每个演员在台上都能把自己当孙子,诚心诚意取悦观众。换句话说,如果每个大腕都能像我这样谦和谦恭,民间艺术能没人看吗?!

                          我现在每一天都在担心二人转的事情。在我自己的剧场里,演的都是我提倡的“绿色二人转”,我还敢说不会出问题。但是那些个民间艺人,散布在各个地方,黄色低级,什么卖座什么就来,根本没法管理。我一直希望社会能有一个好的机制,把演出市场控制好,不能让它无意识的往外释放,不堪入目的东西就不能往外拿。但是我没有这个权力。我只能说是提醒这些东北的民间艺人,能够尊重观众,也尊重自己,无论你是跳神出来,还是散班出来的,你毕竟是一个民间艺人,不能断了这门手艺的生路。

                          现在的二人转和20年前其实已经有很大不同了。包括现在二人转走进了大学,你要指望大学培养出像民间艺人这样多才多艺的学生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说是给这门民间艺术一个名分而已。好像是让一个贫下中农有一个走进高等学府的机会。我坚决反对把二人转变成一个雅的东西,你要雅了,恰恰就等于失去观众了。就像有人老跟我说,能不能提高一下二人转的格调啊?这都是一些没有文化的人发表的言论,没文化的人才能天天说文化。能不能往深里走走啊?我不知道深是啥意思?深了不就是陷阱吗?!你不要有意求深,有意往里陷,有意把你固定在一个什么层面,然后让这个层面孤立地去欣赏你,往下深,深深就没了!你还不如回到土地上来。套用一句话,可以叫不求深度,只求广度。我过去也曾经想过要试一下,“深一下”,后来才明白没用,就像卓别林的破鞋,你要换成高尔夫鞋就指定不好看了。

                          二人转现在是一个热门话题,它的热很大程度上跟它的内容有关,那就是因为它的低级趣味。二人转生动地体现着东北人的性格,三百年来,无论是张学良以伤风败俗的名义清理二人转,还是“文革”时期浩劫,都没有让二人转消失,相反,它的生命力越来越强,它从不登大雅之堂,但它充满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它今天成了一种民间文化的商业化的典型,但它从来没有失去黑土地上最原始的魅力。“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就是东北文化的最好写照。

                          多年来,和很多人一样,我对二人转的认识只停留在赵本山身上。2006年春晚,小品《说事儿》结尾处,有一段精彩的手绢舞。他和崔永元、宋丹丹三个人在舞台上表演了一场传统二人转。那是一次漂亮的宣传——在中国这么多地方戏曲里,二人转似乎是“俗”得最好的一个。

                          在大多数民间艺术都已经没落的今天,很难想象二人转依然生龙活虎。人们都说是赵本山挽救了这门艺术。也有人说,是二人转的荤段子起了作用。不黄不爱看。但更多人说,真正原汁原味的二人转早已在舞台上消失,如今我们在剧场看到的,都是像晚会一样的综艺节目。东北人称之为“多样性二人转”。但无论如何,他们喜欢这个,至于“原汁原味”——那是老一代艺人的表演,在城市里根本没人爱看,看了打瞌睡。

                          老艺人正在死去。还活着的,都成了宝贝。在四平,最有名的老艺人叫董孝方。在文艺理论家眼里,73岁的他也只是个老艺人向新艺人过渡的人,俗称“新老艺人”。他嗓子天生好,唱功堪称一派。最出名的剧目是《大观灯》。他一上台,动作缓慢,用盲人棍探探路,侧耳细听,以耳代目,向上翻白眼,似乎什么都能看到。等开口一唱,极为传神。1987年,赵本山也演了一出《大观灯》,轰动沈阳一炮而红。据说赵本山曾讲,“想当年,我也是骑着自行车追着看董孝方的《大观灯》。”

                          “文革”开始后,梨树县分成了两派:延安战斗队和鲁迅战斗队。董孝方不知道如何站队,后来终于倾向了延安,因为他们一有演出就找他。没想到最后鲁迅占了上风,开始批斗董孝方。恰好那时他从延安队带回家一张木刻纸,刻的是毛主席像。老婆没注意,把它贴在墙上,载了颗钉子,用来挂厨房的菜勺。红卫兵一抄家,发现那颗钉子刚好卡在毛主席的喉咙上。1969年,董孝方戴了高帽,是反革命分子。他被赶到农村,种了三年地。

                          董孝方不会干农活,但其他人都愿意帮他,只等着早点干完听他唱戏。他不敢唱传统戏,只唱《雷锋》,偶尔也来一段《红灯记》。1971年,他终于从农村回到梨树县剧团,唱的第一出戏是《雄鹰展翅》,说的是一个知识青年下乡的故事。那是他专门去学的新戏。

                          五年后,“四人帮”倒台,董孝方才又唱上了老戏。(看到这个我都觉得可笑,这是编辑实在没得写了吧)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737593.html

                          咱们吉林省当年流行的就是韩子平他们,这个你右印象没?后来才有了赵本山,而高秀敏我的确是在赵本山后来听见的。

                          通宝推:既然青春留不住,
                          • 家园 我小时候听过“摔三弦”,“大观灯”的磁带

                            那时候太火了, 正版盗版的磁带满天飞。我也听过,乐的不行。

                            其实我小时候看过应该说最正宗的二人转,在农村看的。当时那些真的是几个大车,一个村一个村走的。

                            具体唱什么我都忘了,就记得那女演员的嗓子,高亢如云霄。你还离得好远呢,就听到,大家就像被磁铁吸过去一样。

                            • 家园 去B站看了【摔三弦】

                              这二人转政治觉悟挺高的,怪不得被保护得好。

                              btw:赵本山确实长得着急,算了算当时才二十多,从神态到嗓音,老汉演得毫不违和。

                            • 家园 听啥磁带啊,就是广播里啊,我当时总听广播里播韩子平的张廷秀啊

                              我是听不懂的,喜欢河北梆子,皮影等等等吧。

                              现在喜欢的多了一些了。二人转也能接受了,那时代过年就总是传统喜庆剧目段子,还有猪八戒背媳妇等等等,那时赵本山还没过来吉林省啊。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m4y157qH/

                              韩子平老啦。

                        • 家园 抛开低俗那部分,“二人转”艺人都有点绝活

                          黑龙江当年曾经把“二人转”升级成地方剧种“龙江戏”,还编排过几出大戏,记得的有部《北国情》,是从辽国人的角度讲辽国和杨家将的恩怨情仇的故事的。还记得有个叫白淑娴的女龙江戏演员,唱做俱佳,还有好几手绝活,特别是“双手写字”和类似“胡旋舞”的舞蹈。有一次她参加谁的婚礼还是什么酒宴,她在现场跳舞,有亲友怕她穿高跟鞋崴了脚,她说一点不影响,尤其是原地旋转的动作高跟鞋更方便。

                          如果说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四门功课,那“二人转”演员不但精通“说学逗唱”,还精通“舞”技,比如舞“手帕”,不但能转起来,还能甩飞出去再接住。

                          民间艺人没有能“打人”的绝活,根本没法生存,靠低俗谋生的都是没本事的。

                          • 家园 低俗说得好也行,但是没劲,当年我地区就是韩子平啊

                            我印象很深。

                            还有,当年赵本山和他老婆有瓜葛,但是,你懂得,责任几乎全算在文革,实际上根本没关系。总之赵本山还高大全。就没说离了如何。

                            我妈当年很不接受离婚。她们普遍议论赵本山喜新厌旧。

                            另外,赵本山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说薅社会主义羊毛,家用电器手电筒绝对出自肺腑啊!!!

                          • 家园 演员和观众的双向选择

                            很多演员其实是有功底,有绝活的。唱,跳,演都不差。有时候就是单纯的取悦观众。小沈阳成名之后接受采访,说他也不愿意说那些荤口,但是观众就是爱听,不说就觉得没有卖力演,她也没办法。她老婆本来也是学的正宗的二人转唱戏。奈何观众就想听她飙高音,正好戏腔里很多的假声,她就拿来用,反正观众也分不清楚。

                            真正的殿堂级的,像闫学晶那种,自然也犯不着到处去走穴了。但那样的才几个。东北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两个剧院,靠他们哪演的过来?

                            二人转真正有生命的地方,就是大部分人是靠着市场吃饭的,有着底层的精明和顽强。 观众俗,我就跟着俗;观众什么高雅了,我再跟着高雅。生存高于一切。 其他像鲜花一样的艺术形式,说枯萎就枯萎了。这种像野草一般的东西,土地在它就在。

                            • 家园 闫学晶我第一次看,还是二人转时期

                              后来不知道咋回事就成了小品演员,她本身似乎还是讲究。一些,在新时代搞洁版并不容易。坚持自己很难。

                              我不知道她在民间到底如何,但是就央视的表演来说,她应该还行,也可能我判断错了。

                              后来又从小品转向影视,也算比较自然。

                              归根到底樱桃这类片子表达了小品演员的转型还是可以的。不算难看,有的就小品痕迹过于明显了。

                              虽然有点小尴尬,乡村爱情早期还行。

                              你说的有一点对,就是洁版小品演员太少了,这是改开的成果。我也说粗话,脏话,这是事实,但是放到大庭广众表演我也觉得尴尬。

                              我总觉得你在说东北人素质低。你的关于美国粗话的说法有点让我呵呵。

                              你说日本轿车,你那时多大,今天就没想过欧美日滤镜吗?那时候东北崇拜日美你不知道吗?漏油的是国产的我知道,你非说日本好。

                              那时苏联多少种飞机,大飞机多少种,日本有吗?

                              这种差距你一个理科生感觉不出来?

                              今天你好意思吹美国吗?虽然说美国第一,但是中美各有千秋你不觉得是吗?

                              你看河里川普狂的,你觉得他过份吗?

                              如果苏联不行何以对抗欧美日?虽然失败了,但是也顶了一段时间吧??

                    • 家园 说到二人转,赵本山的段子可是很火的

                      他算是娱乐界的教父了,据说在东北势力比闻世震虽然差点,比薄熙来可强。

                      • 家园 没那么夸张,在黑道确实好使,这是东北原汁原味匪气的遗存

                        东北黑道都带有匪气,这点匪气对对于政治还是有差距,现在来说,就东北而言,土匪进入政治官僚系统还有问题。

                        不再有张作霖他们的机会了。我是指成为一方军阀,虽然我们东北经济落后,但是对于土匪已经不认可了,不像广东那边,大流氓进入行政体系还不能中断。

                        薄熙来挟中央底气(哪怕是裹挟),赵本山哪敢呲了皮?否则薄熙来的准中委也太不值钱了。赵本山没那个胆量,撑死自己玩。不过说事做事还是比较顺畅的。

                        那个年代,是赵本山在黑社会的奋斗历史,虽然有文艺的推波助澜,走了一条传统道路,当然了,仕途也难,否则黄宏不会那么惨。

                        钱是没少拿,不用咱们同情!

                        在东北娱乐界是可以,但是也不是全部。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既然青春留不住,
            • 家园 现在国内的政治生态其实是鼓励纵容汉奸卖国贼或称“带路党”的

              只不允许明着给日本当汉奸。

              你看福建洪承畴纪念馆堂而皇之的存在,黑龙江的日本开拓团纪念碑就被砸了。还有人嚣张的要把我国的航空母舰命名为“施琅号”。

              有人拍《李剃头》,却没有人拍《李定国》。

              有人给鸦片大王伍肇鉴拍电视剧平反,《抗美援朝》却二十多年都不能公映。

              岳飞被开除出民族英雄,秦桧却能带着群众高唱《满江红》。

              《谁是最可爱的人》被从教材中删除了二十多年,《杜鹃花落》却登上考卷,要求学生阅读理解:日本大佐的“痛失爱子”的情感,和大佐的血像杜鹃花是什么含义?

              方方、方舟子、陈凯歌、陈丹青、袁腾飞这些精美都能在现在的中国找到生存空间。

              多么宽容自由的中国……

              通宝推:林三,ccceee,真离,
              • 家园 无视基本盘的无底线统战的必然结果
              • 家园 共产党就是带路党,唯前三十年带错,走到苏联绝路而已

                改革开放后,走到投美的金光大道,一路顺风顺水,是这片土地上有人类以来的巅峰。跟着美国的,都富了。从总设计师家族,到底层码农,但凡美国人直接间接用上的,没有不发财的。

                尊重事实的话,就知道【汉奸、卖国贼】就是人民英雄。因为人民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要吃饭,要日女人。而【汉】和【国】都是手段,如果能卖个好价钱,当然巴不得早早卖掉。天下卖的多了,但是像邓小平之后的共产党那样,卖的,甚至能卖到好价钱的不多。这就是为什么邓小平受到远超过三皇五帝的尊重的原因。毛泽东写《沁园春雪》自吹自擂,而邓小平是人民在心中默默纪念的,其间有天地差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