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海雯娜在微博上支持大麻像极了三年前某些人支持共存的样子 -- 亮子

共:💬592 🌺2591 🌵3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的思路真奇特

                    推荐工农兵学员,当然要选工农兵啊,如果选地富反坏右,那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这是实事求是而不是什么“比红不比专”、“红能压专”好伐。

                    至于专业的人做其它专业的事,看看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有几个做的事和自己学的专业有关?算不算浪费他们的专业生命?

                    • 家园 你没经历过那个时代

                      你问问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老河友就好,别想当然。

                      另外,让华罗庚这个级别的科学家无法从事正常的教学和科研,跟现在大学生毕业了从事非专业方向,不是一回事吧。

                      • 家园 都什么年代了

                        还在那想所谓专业人士能过着那种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曰子,然后再来个水太凉?

                        专业学来是要用的,华罗庚教授在文革时期到工厂农村推广自己的《优选法》,《统筹法》,让他的专业尽快的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应用,这也是教学,而且是对专业的最太尊重。

                        租较现在让一个学计算机的大学生去送快递,到底那个更尊重专业,你太想当然了吧。

                        通宝推:心远地自偏,
                      • 家园 你起码看看华罗庚的简历再说话

                        文革开始后,正在外地推广“双法”的华罗庚被造反派急电召回北京写检查,接受批判。

                        华罗庚凭个人的声誉,到各地借调了得力的人员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双法”,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知道哪年)

                        1969年,推出《优选学》一书,并将手稿作为国庆20周年的献礼送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70年4月,国务院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邀请了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听华罗庚讲《优选法》《统筹法》。

                        1974年,被“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江青在法家著作注释会上公开点名,说他到20多个省市推广“双法”是“游山玩水”。

                        1975年8月,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从大兴安岭采伐场地来到哈尔滨,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他昏迷了6个星期,一度病危。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多年的著作成果相继正式出版。

                        • 家园 又或者你看下这篇文章再说

                          https://news.sina.com.cn/c/2007-11-22/123514365000.shtml

                          “文革”中,华先生曾在中国科学院和其他几位“资产阶级当权派”与“反动学术权威”一起,遭遇大会批判斗争。有一次,竟然上、下午连续8个小时地被批斗,并受到拉扯推搡,强迫弯腰低头。先生本有腿部残疾,在台上长时间罚站,受侮辱折磨,痛苦不堪。贴大字报与上台“揭发、批判”先生的也有他门下的学生,誓言要与老师划清界限,那想必更令先生痛苦,非肌肤筋骨之苦,乃是心中之痛。后来周恩来总理下令,制止了对先生的大会批斗,说以后仅能“背对背地批判”。于是先生得以稍许消停,他不再去科学院,只去中国科技大学上班,他兼任着这所大学的副校长。

                          我就问一个问题:全国有多少人得到了总理的保护?占百分之几?

                          遗憾的是,此次在美国讲学中,他却没能够系统全面地展现他在“矩阵几何”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贡献,原因就在于,先生在“文革”前已经写就的数篇论文,还没有来得及发表,风暴袭来,那批弥足珍贵的文稿也同他的主人一样,未能幸免于难,竟然在“抄家”后不知去向。先生“聊”到“抄家”对他府上的毁坏情况,形容说:“狼藉一片,惨不忍睹。”我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可以想象得出来,“抄家”对先生和家人所造成的伤害。

                            闪现在科学家脑海中的灵感,就似流星划过夜空,以后很难完全再现。著书立说的激情亦如潮汐,有高涨低落。时过境迁,何况年事已高,华先生不可能再把丢失的文稿重新复述写出。他始终怀抱有朝一日那些失散的文献,尤其是那数篇“矩阵几何”的手稿,能够完璧归赵的希望。但是,把它们找回来的希望又有几分?

                            我实在不忍心预想先生最后的失望,我要给先生“降温”,说出我的毫不乐观的判断。于是,我给先生“聊”起我旁观过的抄家全过程。“文革”初期,北大同班几位“大革文化命”的激进同学成为班级的“领导核心”,他们组织全班同学去抄了三位老师的家。部分学生打着革命旗号,在老师家里“造反”,不仅翻箱倒柜,还对老师及其家人训斥、“勒令”。抄来的“胜利战果”,不仅没有起码的负责任的保管,还要摆在校园露天“示众”,引来无数人参观、翻检,最后多半不翼而飞,下落不明,根本没有物归原主的可能。当年非法抄家,事后良心发现,肯主动提供线索,协助政府落实政策,将抄来的“战利品”物归原主者又有几人?听完我的故事,先生摇头叹气:“依你之见,怕是没有希望了?”先生和我心里都明白,他那些珍贵的手稿已是凶多吉少。这批珍贵数学手稿的遗失,成为先生本人的巨大遗憾,更是中国数学界无法弥补的损失。

                          这里我又要问一个问题,这个数学界的损失,有没有人需要负责?

                          • 家园 这是地摊文学,作者根本不懂数学

                            哪有这么神秘?什么脑子里划过灵感。都已经写成文稿了,那基本不可能丢掉。

                            数学家不值钱,培养成本低,车载斗量。如果同行跟我说,我证明了这么个结论,用这么个方法,但是文稿丢了,那我很快就能恢复出来。点一点即可,不需要什么细节。

                            二战之后,高级知识分子那是流水线生产,科学发展也早就过了一两个天才寻求突破的年代。现在是十几个有才华的数学家,盯着一两个教职,然后大多数人被逼到金融界去找饭碗。

                            哪有什么损失?现在是博士生绞尽脑汁选题,结果上网一搜,前人都做过了。如果真丢了一篇文稿无法恢复,那算是大好事,说不定能给后人机会,重新发表,挽救好几个人的职业生涯呢。

                            • 家园 我只能说你无知者无畏了

                              人家是写教材,不是发表研究成果。

                              教材,自然是绝大部分都是前人研究好了的。但是数学,物理这些理论比较强的学科,每个大师在给学生讲解之后,都会有更深的理解。往往能更加简洁,清晰的总结前人知识,让学生少走弯路。即使是伟大的数学家,一辈子能让人记住的成就恐怕也就一两样。但是写出来的经典教材往往可以启发更大的一批人。

                              数学里有一类的贡献是把别人证明过的东西换个方法,更简洁的证出来。这在现在是妥妥的原创。但是在老一代人那里,觉得原创分量还是有点不够,于是往往放到自己写的教材里。另外,像这些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出一道既能考察学生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在大概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做出来的习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当年我的老师就反复强调不许把习题泄漏给低年级。因为像很多力学题目,出的很难一点挑战性没有,但是至少需要做几个星期,这对考试就不合适了。所以编写教材的大师往往有一些独创性的让人叫绝的好题目。这不是科学原创,但是非常重要。

                              其实华罗庚这个一点也不奇怪。我们系当年的院士其实也是一摸一样的遭遇。但是他的优势是长寿。活到了90几岁。所以改开之后近20多年,他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他指导我们系几个教授做的。他就专心把他过去丢失的讲稿一点点的回忆出来,大概90年代末的时候把书写完了。

                              • 家园 那就更加不是文革的责任了

                                你说的完全就是个资料保存的问题,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技术手段。有复印机,有个人电脑,再到云备份,这都不是事。红卫兵现在来把我家抄了,烧了,砸了,再到我的学校去把服务器也烧了,那也没大关系,我的资料有云备份。

                                反过来,如果没有技术手段,就算没有文革,资料保存也不容易。再加上交流手段少,可能你的自以为的精妙资料,其实是大路货。这一点在围棋上就很明显。六十年代日本围棋有什么神级教科书传下来?到今天有啥价值?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还有很多杂志办得不错,到今天其实也是找不到了,除非你去旧货市场淘,但是在传播和查阅意义上已经是消失了。那个年代都是这样,全世界都如此,没有电子版就是保存不方便。这与文革关系不大。

                                • 家园 你这个回答

                                  让我彻底无话可说。

                                  就是啊 围棋有什么了不起,数学有什么了不起。地球离了华罗庚还不转了?其实也是多余,不重要的东西,为什么要费劲的云存储呢?扔了更好,省着占地方。

                                  • 家园 你这是故意歪曲嘛

                                    我都对老杂志没有保存下来感到惋惜,只不过没有就算了,用不着哭天抢地追究责任人。

                                    譬如我自家祖宗牌位,我当然是爱惜的,但是火灾起来还是人要紧,牌位烧了就算了,再立一个就是,我也不会自责不孝子孙啥的。

                                    你倒好,故意走极端,我说有固然好,没了也不是大事,你就说要全部删了免占地方。你自己说,文革时候故意捣乱破坏的,是不是这一号人?

                                  • 家园 再推下去会不得了

                                    我不敢想象如果有人套同样的逻辑到毛选,甚至毛主席上面,会有什么后果😉😉😉

                                • 家园 你这是关公战秦琼

                                  比较的前提条件应该类似,比如同时期有文革的中国和没有文革的苏联哪个技术资料保存的好,比如同一苏联大学培养出来的中国,苏联或东欧国家学生在中国文革这个时间段谁做出来的技术成果好或者多。

                                  • 家园 条件哪里类似了?

                                    苏联是超级大国,新中国是一穷二白,我们的早期工业基础还是人家手把手教的。你本科的时候,跟你的导师比较资料保存?

                                    你这种比较方法,跟邓要求八十年代的中国跟西方比生活水平,有什么区别?

                                    真要说前提条件类似,大把第三世界国家,社会主义也有不少,印度越南古巴都没有搞文革吧?人家技术资料保存如何?

                            • 家园 张益唐的故事说明

                              搞数学确实需要灵光一闪,然后尽快发表,这样就不用怕抄家丢手稿了。

                              • 家园 你不是搞数学的,我解释一下

                                灵光一闪确实重要,但是百分之九十是错误的,行不通的。需要写下来仔细验证。

                                一旦有了这个详细证明的过程,在脑海中的印象是很深的,尤其是关键一两步,不会忘记。

                                根本不用怕丢手稿,都在脑子里。又不是实验数据。重新推导一遍,你找个同行,稍微点一点,其它大部分都是同行可以自己推导出来的。

                                张益唐是长期孤立于主流之外,人家对他的工作不熟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