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经济,管理和发展 -- 曾自洲

共:💬24 🌺19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9 经济发展的大概过程

      如果一个国家不是很发达,那么这个国家大致可以用这种思路思考发展的问题。首先他要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资源,旅游,独特之处,人工相对便宜等等。然后通过相对优势来掌握一些国际交换的硬通货,比如美元。这时候要采取英美在没有成为世界老大前的态度,赚不赚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更多的硬通货。因为国家在比较落后的时候,效率最高的方法是通过交换来把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引入自己的管理范围,从而提高自己的效率。

      因为引进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省钱还是其次的,关键是省时间。比如中国第一台生产的汽车是1956年生产的解放牌卡车。虽然当时生产工艺还有很多问题,但是这是一台完完整整的卡车,加油就可以拉货了。如果中国从头自己干,那就要蒸汽机,内燃机,炼钢等等各种基础行业全干一遍,然后再整合出汽车来,西方当年干了100多年,那中国玩命干用50年,不过中国通过引进吸收6年就干出来了。而引进吸收中,我们用的硬通货,是黄金,小麦,煤,甚至是我们志愿军在朝鲜流的血。而没有汽车,我们怎么往罗布泊拉大量的设备,人员,怎么干原子弹氢弹;没有汽车,我们怎么往大庆拉设备找石油。这是扎扎实实的节省了50年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效率。

      有了硬通货就是可以投资,一,提高原来的比较优势,二,试试开发新的比较优势,第三,建设交通,通信等等公共事业的固定资产。前两项可以有国家内的小集团为主体,而第三项只能是国家自己兜底。因为前两项是赚取硬通货,而后面一项就是通过投资来提高国家的效率。这时候赚不赚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不断累积硬通货,不断的做出固定资产投资,不断提高自己的效率。历史上的后发国家都是这样干的,英国至于西班牙荷兰,美国,德国至于英国,苏联至于欧洲,日本至于西方,乃至最近的中国至于美国,都是这样,或者说这些国家的发展的大脉络基本都差不多的。

      这时候经济学就要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了保证这样的循环能够持续,经济学家就应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要货币贬值,这样就可以保证这个循环的持续了。所以,美国对谁不满就逼着别国的货币升值,就是为了打断这样的循环,从而割别人的韭菜。日本和中国都被美国这么逼过。而日本和中国的区别是,由于两国独立性的差别,日本的投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受到美国的严格限制,而中国至少在国内的投资美国是管不到的。所以日本虽然赚了很多硬通货,但是效率提高的慢,而随着效率被中国追上乃至赶超,慢慢的连硬通货也赚不到了。而中国随着效率的提高,慢慢的自己的货币要变成硬通货了。这就是日本逝去的几十年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建国后不断发展的原因,90年代后加速发展的原因。就是中国在货币贬值前,虽然也挣硬通货,也在投资,但是国内的经济循环建立不起来,速度慢。而货币贬值后,国内经济循环建立起来了,经济效率提高,经济增长就不断加速。

      从世界历史看,挣到硬通货不是很难,当年的非洲的经济作物,阿根廷的肉,南美的矿产,中东,苏联的石油,东南亚的人工都挣到了不少的硬通货,但是投资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运用一定的执行力,得到不断加强的固定资产很难。基本上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甚至社会主义的苏联都不行,总体来说,问题就是大家老惦记着怎么赚钱,而不是惦记着怎么提高效率。大家总是在算投资回报率,然后就觉得这也不划算,那也不划算。但是投资这种国家资产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经济学上的马太效应,往往只有几个点特别赚钱,而剩下不怎么赚钱甚至亏钱,那么这种地方大家就没兴趣投资,结果就形不成系统,导致上限被锁死。所谓中产阶级陷阱大都如此。包括日本失去的几十年也差不多。从二战后,看世界经济发展就会发现,拉丁美洲70年代,东南亚90年代,甚至非洲的农产品也有过一段好日子,但是都是上限不高,各种陷阱,然后就是上下波动,原地踏步已经算好的了,很多就是不断倒退。

      从历史上看,国家惦记着怎么赚钱,真的是经济学的毒药,只要国家开始惦记着赚钱就必然走向衰退。这个药性之大就连世界老大都扛不住。

      在确定大目标的前提下,经济学就要发挥他的作用。要研究什么是效率,怎么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有哪些需求,有哪些社会因素阻碍了效率的提高等等,这些才应该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有些产业用人很少,而能直接使用的产出多,比如高度自动化的农业,工业。这时才可能有大规模出现用人很多,但能直接使用产出很少,比如科研,而这种产业往往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一个社会只有前者,那么就是出现产品极度过剩,甚至导致生产消失。而如果只有后者,就是生产不足,社会直接停摆。而这两者搭配起来,即可以保证生产出的产品有人消费,又可以保证大部分人有正经事做。此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 家园 8 国家的发展:效率(四)

      高效率的实现

      高效率从生产的角度讲就是在全产业链的范围内生产相同质量和数量的东西所需的人工越来越少,或者是同样的人工生产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从消费侧说就是原有的消费占个人消费的总额越来越低,比如说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服装越来越便宜同时不断增加新的消费内容,比如说新的更大的房子,新的车,新参加的滑雪,等等。这样消费和生产就可以相辅相成,相互对应,这样既完成了经济循环,也得到了经济的发展。

      从货币循环的角度来说,完成这样的循环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直接通缩,就是工资总额不变,东西越来越便宜,但是通缩是不利于投资的,第一,大家不愿意投资,钱留着就会升值,导致投资动力不足,第二,投资回报压力越来越大,然后就是投资风险越来越大。另一个方法就是增加工资总额也就是增加货币,保证老的消费品价格不变,但是老消费品占用工资总额的比例越来越低,这样就有余钱取进行新的消费。但是这样做要求国家对货币要精确控制,否则一不留神就要严重通货膨胀了。当然管理一个国家一般不会用这种非黑即白的方法,往往都是混合的方法。一般从国家的主观愿望到最后的实际结果往往是有些产业通缩了,有些产业通胀了。国家如何管理货币循环是一个非常见水平的能力,成为国家管理能力中有关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内容。

      从消费的角度说,如果一个产品质量不变,那么它越来越便宜,就是提高了消费者资金的利用效率,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资金是一种明确的有限资源;在价格略有变动的情况下,质量不断提高,也算是提高了消费者的效率。同时产品还要有广泛的覆盖能力,比如欧美日韩的高技术产品质量不错,单一产品的效率很高,但是现在产量有限,导致发达国家的整体效率下降,国家实力也就下降了。比如40多万亿GDP的北约国家压不倒1.7万亿GDP的俄罗斯。所以,质量,价格,数量对于社会的整体效率而言是缺一不可的。

      一般而言产品的价格是由成本,交换情况来决定的。成本就是产品中包含的人工以及其他产品的价格还有地租。而交换情况就是交易中的各种条件。比如,某个产品总体短缺,那么这个产品价格就会比较高,会比较大幅度的超过产品本身的成本,导致这个产品的整体社会效率降低。那么如果一个产品的产量过剩,那么产品的价格就会比较接近产品的成本。在极端情况下,需求会大幅度减少,比如经济危机,导致产品极端过剩,这时候由于产品成本的相对固定,那么生产者甚至会选择低于产品成本的价格。所以说一时的价格低,不管是促销还是为了特殊时期的应急,并不说明生产者的实力强,生产力水平高,而以成本降低为基础的价格降低最好同时质量不断提高,还能保证足够的数量,这样才能说明生产者的实力强,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

      而怎么保证这样的社会正向发展的进行,才是经济学需要扎扎实实研究的问题。

    • 家园 7 国家的发展:效率(三)

      效率,一切的关键

      如果假设地球只有一个国家的话,发展经济的主要方向应该是提高效率。不过现在地球并没有演化出只有一个国家的管理形态,现在的地球依是有很多国家并立。那么在现在的时代,发展经济的主要方向应该什么呢?

      从历史看,在人类没有地理大发现之前,发展经济的主要方向是领土的扩张,欧洲的历史尤其如此,十字军东征带来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导致资本主义革命,等到了一次大战时期没的扩张了,然后欧洲就自己打起了世界大战。

      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地球出了两个老大,一个英国,一个美国。这两个国家有一个共同之处,在向老大的位置努力的时候,都是通过大力提高自己的效率来提高自己的经济能力的。英国是首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力推广蒸汽机,纺织业非常发达,在与拿破仑的法国竞争中,英国的底气就是英国的织工的效率是法国的四倍,逼着法国采取大陆封锁政策。不要用现代人眼光看当时的世界,觉得纺织品无足轻重。当时纺织品几乎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大宗商品,在当时的商品贸易中,占据绝对的核心位置。当时其实还有中国的瓷器和茶叶也是世界性的大宗商品,只不过当时的中国不懂投资,没有投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然后在西方的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被西方打压了2百年。

      而美国是充分利用美国的地大物博,极致的提高工人的效率,不惜浪费一些资源,使得美国的粮食,棉花在很长时间内都极具竞争力。后期美国还弄出了电动生产流水线来生产汽车,到了二次大战的时候美国全力生产军火,一年的产量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然后英美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等做了世界老大之后,就开始追求赚钱。英国是三角贸易,对殖民地的盘剥;美国是金融和高科技,军火。虽然赚钱不能说错,但是英美都是在赚了很多很多钱的同时,国力越来越弱,国家的效率尤其是生产效率越来越低,国家不约而同的走向去工业化道路。而更有意思的是,英国当时是金本位,多赚点金子还可以理解。而美国是信用货币,美元是世界的贸易货币,美国赚美元有什么意义。举个例子,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让非洲国家欠了几千亿美元的外债,那么美国每年的利息收入大概几百亿,然后美国为了08年金融危机印了7万亿美元,为了20年的新冠疫情印了10万亿。这非洲赚得几百亿对美国而言没什么意义。而且现在美国等于是自己不断稀释自己以前辛辛苦苦挣的美元。两位世界老大在不断赚钱的过程中,国家实力越来越低,说明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说,赚钱对世界老大没什么意义。

      从逻辑的角度说,一般要站到世界经济规模的20%以上才能做世界老大。那么如果这个世界老大的目的是从其他国家赚取利润来养活自己,那么就是最起码要从世界剩余的80%抽取10%左右的利润才有意义。但是这意味着80%的经济中能抽取出来10%利润。这要求社会产生总体10%的利润。而只有社会中最优秀的企业再会有10%以上的利润。而想从世界的总体经济规模中抽取10%的利润,这基本就是不可能的。所以当一个国家追求从世界中赚取大量的金钱的话,尤其是这个国家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话,往往会导致不是这个国家赚取金钱,而是导致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利益集团从这个世界赚取大量的金钱。而且由于现在社会的组织能力的有限,往往会出现不是从世界的其他地方赚取大量的金钱,而是从这个强国内部赚取大量的金钱。

      所以强国赚钱这事儿会导致,第一,世界老大对剩余世界的整体打压,第二,世界老大内部产生特殊利益集团,满足不了世界老大作为国家整体的利润需求,就只能满足特殊利益集团的需求。第三,就是世界老大内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美国的军工集团,律师集团,医疗保险集团,金融集团都完美的展现了这一经济规律或者是社会规律。英国最后就是对外压不住,对内特殊利益集团膨胀,以至于所有殖民地分崩离析。美国最后啥结局,估计也是差不多。

      换句话说,其实当今世界的经济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世界老大不遵守经济规律,总想着赚钱,打压对手,而不想着输出高效率。如果下一个世界老大是主要输出高效率的国家,估计世界经济问题可以直接解决一半。而且世界老大赚钱太多,使得对别人的吸引力很大,后面的追赶者玩命提高效率,使世界老大的压力巨大。比如当年的美国最高的钢铁生产总量是1亿多吨,现在印度的钢铁生产总量也有1亿多吨了,而中国更是超过10亿吨,所以现在美国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以后世界老大主要是辛辛苦苦工作输出效率,后面的追赶者也就没那么大动力了。

      通宝推:小泽珍珠,
    • 家园 国家的发展:效率(二)

      国家发展是一个整体性问题

      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社会管理的前置。国家中出现统一的货币,意味着管理对全国形成一种统一的力量,你才可以在全国形成统一的货币,你才能够让人人都认为这些货币具有相应的价值,可以进行作为交换的标的物,否则货币是没有办法流通的。其实就是货币的出现已经在国家内部产生了一个整体性问题,对货币的理解已经不能从赚不赚钱,有没有利润来简单理解了。

      但是这个时候实际上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还是很低的,虽然有了一个统一的货币,但是统一的货币的背后的生产力的支撑是非常的低下的。所以在这个时候从某种角度上,人们国家已经有了从一个局部的组织变成一个整体性组织的潜质,但是真正的变成一个整体性的组织,要到铁器的出现,甚至第一工业革命,乃至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才真正的实现,甚至直到美元彻底蜕变成信用货币才使得货币彻底变成一个整体性问题。然而就是现在生产力已经发展到如此发达的情况下,这个世界还是一个多国并立,有很多力量差不多的国家相互博弈,所以单一个国家的角度出发,很多国家并不认为自己是社会的整体性的力量,往往都没有意识到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区别。

      实际上我们可以假设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假设整个地球上只有一个国家,国家有发行的货币,不是金本位,而是信用货币。那么国家的增长就无法用利润进行计算。第一,这样的国家没有外部资源,所以无法产生新的资源的聚集。第二从货币的角度,由于货币都是国家发行的,这样计算货币就失去意义,因为不能把新发行的货币叫做利润。不像是金本位,我多挖出点金子,多出来的金子就是可以说是利润,或者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不过这实际上是新发行的货币,和利润是两回事。如果你是一个信用货币,你新发的货币并不是利润,因为货币有一个货币总量问题,新发的货币总量,你实际上对应的标的物也可能增加了,也可能没增加,并不是你新发的货币就意味着你的财富增加了,你还要对应有足够多的标的物,那么对于一个如果我们假设地球上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国家,它只有一种法币,它的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不可能是利润,只能是效率的提高,它只有通过效率的提高,国家才可能得到发展,而不可能去计算利润。

      一个地球上的所有的资源,那么这个资源实际上相对来讲也是固定的,只不过你可以利用的资源的数量是有变化的,或者可能会变化的,或者说是你可以利用的资源的时候是可以变化的。这个变化是什么产生的?也是因为效率的原因。

      比如你原来没有能力挖煤,煤就不是资源。如果你有能力挖煤了,煤就变成了资源。然后你可以使用煤去干很多工作,比如说原来的煤只能加热,资源的意义就比较小;但现在煤可以推动蒸汽,它的意义就变大了,变成提供动力。它就从一般的资源变成了一种能源,资源的意义就变大。后面由于化工业的发展,煤又变成了化工原料,可以用来生产新的物质。这时候就会想起,老子说的“无中生有”,似乎可以理解成将从“没有”之中找到新的“有”;庄子说的“无用之用”,把没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东西。这样效率就提高了。

      这些意义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效率的提高。不过这是我们事后的总结,比较容易看出什么是效率的提高,也比较容易看出效率提高的意义。但是人是从现在往将来干的,而不是从后往前看,所以什么是效率的提高是一个需要大量试错的过程。比如,实验室做出一个新材料,会有两个问题,第一不知道这种新材料能不能高效的制造出来?第二不知道这种新材料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做一个新材料不容易,能不能大规模高效制造不容易,能不能大规模高效应用也不容易。而必须把这些都完成才能说我们的确提高了效率。

      所以效率的提高非常困难,以至于在提高的努力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干扰。比如,现在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有突破,但是现在好像人工智能的运算效率不高需要大量的电力和算力的堆加,然后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有价值的应用。这种尴尬的状态时间长,这个巨大的突破就会失去热度,还会失去投资,有可能没多长时间就凉了。

      而除了突破本身的困难,还会人为设置的困难,比如美国为了霸权在高科技上制裁中国,强逼世界的高科技远离世界最大的应用市场,降低了人类的整体效率。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5 国家的发展:效率(一)

      国家组织在发展中的作用

      国家的发展就比企业的发展要复杂一些,因为企业相对规模小,再大的企业或者小集团都是一个社会局部问题,也就是说,在小集团或者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从局部和整体的角度考虑,小集团或者企业只是产生了量变,而从来没有产生质变。国家的规模都比较大,一个小国家哪怕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都是几百万人口,你要管他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无论是管理的深度广度,都远远超过一个企业所管理的范围。而且在国家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国家的的确确产生了质变。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规模不断的发展中,相对于地球而言,国家逐渐从一个局部问题变成了一个整体问题。在英国进入资本主义之后,甚至有两个国家分别成为了全球性的国家。那就是英国和美国。而对全球性国家而言,整体性问题必然成为这个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不是局部问题,所以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必然产生质变。

      国家的增长是怎么回事呢?当国家比较小比较落后的时候,国家和企业的驱动力是基本相同的,都是由利润来驱动的。国家的表现形式和企业略有不同,国家往往通过扩张或者是田地的扩张来实现了掌控的资源的增加,也就是说国家的所谓利润更多的是体现在资源本身,而不是以货币的形式进行表达。等到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货币成为了交换的主要媒介的时候,实际上国家已经从一个局部的问题变成了一个整体的问题,已经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质变。因为货币的出现实际上意味着国家的管理已经深入到国家内部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相对统一的管理。

      实际上国家的管理形式从某种角度来讲,是要一定程度上领先于生产力,才能够形成对生产力的推动的。比如意大利、荷兰早在14世纪开始实行了一部分资本主义制度,比如银行,保险,复式记账等等,并且在欧洲的国家更迭中不断的完善,直到1689年英国发布《权力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不过那时的欧洲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还有40年。正是这些资本主义制度与产业革命的需求吻合,才导致了欧洲的大踏步前。

      在东方,中国的周王朝也是提前早于铁器的出现,就对天下进行了分封,而形成了中国的封建。

      我们现在史学界的一个观点就是说中国的封建实际上是开始于周天子的,那时候中国还是以青铜器为主,青铜器在绝大部分场所都是礼器,青铜实际上因为比较脆,并不适合作为兵器一直到铁器的出现。虽然我们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也发现几把名剑,但是这些剑的锻造工艺极其复杂,没有办法大规模的普及,正是铁器的出现,才能够导致封建制度的大面积的推广,也导致了中国长期的领先于世界。

    • 家园 4 小集团的生存之道:利润

      小集团的特点就是他只是管社会中的一部分,对于小集团而言,一个社会运营的大部分都是在它的外部的,而不是在它的内部。所以小集团的生存就是从外界索取,向外界扩张,而其中主要的动力就是利润。现在有一个新方法就是创投,没利润也能扩张,不过创投的要求是要有利润的前景,相当于利润的期货,所以其实还是以利润为动力。

      那么利润到底是什么?从现代财务的观点看,利润就是当期收入减去当期成本,简单的说就是挣到钱了。当然这是财务上的说法,不等于小集团手里的现金就增加了,有时候利润多了,现金反而减少了;有时候利润少了,现金反而是增加了。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里我们不讨论这种财务的细节问题,就是从一般而言,利润增加,要不然是当期收入增加,要不然是当期成本减少,要不然就是两者都发生了。其实还有一种从逻辑上偷懒的方法,就是不算当期,而是从小集团成立的总收入,也就是从小集团成立到现在挣到的所有钱,减掉总成本,就是从小集团成立到现在花掉的所有钱,所得就是利润。而对于创投公司就是到达未来某个时间的预期总收入减掉相同时间点以前的总的预期成本就是预期利润。那么利润从财务的角度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

      在财务的概念上来说,利润实际上就是收入大于成本,这个成本和收入可以是当期的成本,也可能是预期的,还有可能是累计下来的成本和收入。那么收入大于成本就会导致资本的增加。所以利润实际上就是资本的增加,换成通俗的说法就是企业所能控制的资源的增加。实际上这些东西说来说去是一件事情,就是前期投入了一定的资源,你们后面会预计会收到一定的资源,利润实际上就等于是小集团或者是企业对资源的聚集,等于是它从外部吸收了更多的资源,它就会产生利润,利润就是多出来的这部分资源。我们暂时可以这样的理解。

      换句话讲,企业利润越多,他得到的资源越多。

      这个企业就可以用利润进行投资,也可以用利润进行消费。他用他的手里多得到的资源跟社会进行交换,比如说用货币去换东西,或者用东西换来货币,当然也有可能会变成用东西去换东西。实际上要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货币要变成了一个社会普遍的资源的标的物,你才能够用货币去换东西。否则只能够以物易物,这样你的效率就会变低。所以你当货币成为普遍的标的物时,大家总是会用货币换东西的,因为这样效率高。

      所以企业的所谓资源的累加,也就是利润往往是以货币的形式来体现的,因为能够有大量的利润,实际上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在这样的发展程度下,货币必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标的物。

      但是利润是以金钱的方式或是以货币的方式进行记录的。我们要记住企业增加的并不仅仅是货币,而实际上是资源的聚集,而货币其实就是一种资源。企业增加了新的可以掌控的资源,一部分资源是以货币的进行标的,并不仅限于货币,当然这些自己部分资源可能有一部分以货币的形式进行记录的,这部分资源就是所谓的现金,其他的一些资源可能就是资产。

      企业就是靠着利润进行驱动,利润越多,企业就会越活跃,利润越少,相对来讲企业的活动就会减少,利润少到一定程度,甚至进行亏损,那么资源是减少的,会导致企业的规模减小,企业的活动会变得越来越少,乃至最后所谓的资不抵债,企业的活动就会进入停止暂停,甚至是停止、被迫的清算。

      所以实际上企业的驱动力是不断的要增加资源,这样的企业就会发展壮大。资源掌握的越多,企业的规模就越大,在一定时间内,资源增长的比例越高,说明企业活动相对来讲越成功。

      通宝推:陈王奋起,
    • 家园 国家和小集团的差异

      国家和小集团的区别是,国家是要对一些人的全过程负责的,要能完成完整的经济循环。当然不同的国家是有差异的,有点国家就是啥也不管,而有些国家是啥都管。啥都管的国家就特别好理解和小集团的差异。而就算是啥都不管的国家,这些人的全过程是基本发生在国家的管理范围内(国境线以内)的,所以不管国家管不管,这些人的全过程所发生的事情都会对国家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的,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逃避的宿命。不是说国家号称不管就真的可以不管的,实际上国家最终还是要承担--无论你管不管--这个结果。

      这里面就可以看出宗教的特殊之处。宗教,哪怕的特别小的宗教,也会人数很多,像日本,韩国,台湾的一些小型邪教集团,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人,直接可以比肩一些大型的跨国机构。然后还有一个信徒特别多的宗教集团,伊斯兰教,18亿人;基督教,10亿人;天主教,10亿人;佛教,10亿人;印度教,10亿人;东正教,2亿人;还有一个特殊的教:犹太教,人不多800万左右,但是影响力极大。这些大的宗教,影响力覆盖好多国家,甚至还有很多宗教国家,比如,伊斯兰教,这个世界国旗上有月亮有军刀的多半都是伊斯兰国家。天主教,基督教这些稍微隐晦一点,不过总统总理宣示按着圣经宣示的,基本也都是宗教国家。

      所以宗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小集团,从规模上很容易把他和国家这种组织形式混为一谈。但是由于宗教负责面很窄,一般不会涉及生产环节,而且一般会从信徒里收集钱财,但是基本不分配,回馈的基本都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一般而言人不能依靠宗教完成生命的全过程。比如一般宗教无法看病。所以宗教规模再大,也是一个小集团。

      而且宗教虽然有很强的宣传能力,而宣传往往属于兑付能力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宗教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卖的东西,就算偶尔卖点啥也没有什么流通能力,也就是卖的并不是商品,所以宗教的宣传能力,并不是兑付能力的一部分。举个反向的例子,比较现在的第一强国美国,有时候也卖不出啥来,但是美国的强大的宣传和军事能力,为美元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交易范围打下了基础。而且从美国的行为看,美国也是的的确确把贩卖美元看做自己的一项重要业务。而且同时美国的军火,高科技产品的竞争力也的确强大,强大到时不时可以用来制裁别的组织。而这种能力是宗教这种组织所缺失的。

      所以宗教的强大的宣传能力其实是管理能力的一部分,他规范了信徒的行为,为组织带来了统一性,磨练的组织的向心力。所以宗教总是能提供一些排他性,统一性。但是由于宗教往往不提供生产能力,所以宗教的行为往往带着一些违和感,一方面包含强烈的统一性,认同感,另一方面又特别容易分裂。这个世界比较大的教除了佛教,印度教,剩下的其实都是来自一个教。而这些教里还有好多派,就是只有800万信徒的犹太教也还有好多派。毕竟这个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不参与物质生产,就会无根之萍,空中楼阁,在世界上站不住脚。

      有人说马教也是一种宗教,这就是误会了宗教的内涵了。宗教这东西就是对信徒的精神控制,从信徒手里收钱。而所谓马教是要指导人们物质生产的,由于马教和物质生产的联系,所以马教是可以验证的,也可以不断改进,不断发展的。马教的科学性是来自实践的验证,是站得住脚的。而宗教中能有所进步的基督教,东正教,天主教,也都是因为和物质生产有些联系。而那些与物质生产几乎完全隔绝的教,往往是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就显得有点冥顽不灵,自说自话。

      而政教合一的国家,其实利用宗教变成了国家组织能力的一部分。但是国家还是国家,而不是宗教变成了国家。就是这些政教合一的国家,其实是利用了宗教作为国家组织能力的一部分,宗教依然是宗教,他依然不能对人的全过程负责。而这样的国家依然需要生产能力,分配能力,兑付能力,这些能力都是相对独立的,和宗教没什么关系。

    • 家园 2 国家的能力

      国家的能力和小集团类似,也可以分为生产能力、组织能力、流通能力或分配能力、沟通能力或兑付能力。

      生产能力就是这个国家的农林渔业,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基本就是这个国家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由于各个国家的不同情况,某些国家会有明显的短腿,比如,韩国,日本基本就没有矿业,而有些资源国,比如中东的产油国,委内瑞拉,矿业发达,但是制造业就有明显的短板。在这些众多的制造能力中,制造业尤为重要,基本上说发达国家,制造业都比较发达,哪怕是矿业立国的澳大利亚,农业立国的新西兰的制造业也是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或者换句话说,以生产能力而言,发达国家往往是生产能力强大,能生产出远远超出自己所需的产品,生产溢出效应明显,这里面的例外就是美英两国,算总账的话,这两个国家都是入不敷出,贸易赤字。不过就算是这两个国家都有自己制造业的特点,美国的高科技,英国的各种发动机,质量很高。

      组织能力就是这个国家的组织和执行的能力,也包括国家人力开发能力,比如教育。对于国家的组织能力而言,首先是有一个目标。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世界上有明确目标的国家屈指可数,最明显的榜样就是中国,还有印度。反而是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我觉得就没啥明确的目标,美国这个国家除了追求霸权,实际上没什么明确的目标。现在由于中国搞一带一路,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开始有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能力,但是目标还不是很明确。然后国家要有强大的执行力,比如中国,现在中国搞工程的人说,现在我们可以为了解决工程问题而设计制造新的装备,这就是国家强大执行力的体现,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我能付钱就能买到的,这需要实实在在的制造能力。现在发达国家基本都是执行力比较强大,所以他们比较发达。中国虽然也执行力强大,不过为时尚短,累积不够,需要积攒更多的资本,所以中国现在还不够发达。组织能力中的教育能力,一般包括规模,质量,教育与生产的转换能力,中国的教育规模,质量都不错,转换能力还有不少要提高的地方。

      流通能力或者分配能力,和小集团的能力很类似,就是物流能力,人员运输和金融能力,也就是对物、人和钱的分配。这种能力同样是可以用规模,效率来衡量。比如中国的春运可以在一个月内把14亿人运一遍,可以一年运1000多亿件快递,可以拥有世界前十大码头,可以上海的集装箱码头的吞吐量超过整个美国,这样的规模就是效率。而对钱的分配,或者说金融的能力衡量起来就比较复杂,一般而言大家认为美国的金融强大,而中国的金融就比较一般。总体而言,美国金融强大的体现就是融资成本低,融资方便,而且美国的金融资本强大,国家资源向金融倾斜的也比较多,当然这些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

      而国家的沟通能力和兑付能力和小集体的差异比较大,一般而言国家的对内兑付能力是可以包括在国家的组织能力里的。而国家的对外兑付能力一般而言包括,外交,军事和对外金融,媒体和媒体平台,以及国家制定国际规则的能力。而这里面的最基础的能力就是军事。所谓真理范围就是大炮的射程。所以国家的兑付能力最强的就是美国,不但军费高,军事资产也多,航母多,四代机多,全球的基地多,军事盟友多,可以说什么都多,一切都是遥遥领先。所以美国外交强,货币强,媒体强,媒体平台强,掌握的国际规则多,制定新的国际规则的能力也强。现在也就是中国在局部的军事科技有所突破,个别军事装备有所领先,比如歼20,比如055,比如某些电磁技术(比如电磁弹射,电磁炮,某些雷达,军舰的全电动力等等),比如超高速导弹,所以我们有点能力去挖点美国的墙角。但是由于在军事资产的巨大差距,挖墙角的工作还是任重道远的,远远不到有明显效果的那一天。

    • 家园 1 运行小集团所需能力

      小集团就除国家以外的社会组织,比如,学校,企业,宗教组织等等,主要特征是自己无法完成经济循环,从这个角度讲特别小的国家,比如梵蒂冈,圣马力诺这种也算是小集团。但是由于国家的特殊性,稍微大点的国家就不能算是小集团了,比如新加坡,马尔代夫等等。这种小国家和算成小集团的国家的主要区别就是国家虽小,但是一定会生产出点什么去和别人交换,而小集团则不需要,或者说不是必须的。而有些小集团特别大,比如宗教组织,跨国公司,但是无论它再怎么大,只要不是国家,就只能是各种小集团。

      运行小集团所需的能力,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生产能力、组织能力、流通能力或分配能力、沟通能力或兑付能力。

      生产能力就是生产产品的能力,包括生产出产品的工艺、质量、材质、精度、规模等等,产品可以是矿物、半成品、消费品等等。

      组织能力就是小集团的管理能力,或者可以理解为对人的工作的分配能力。组织能力强的地方或者组织主要体现在,人尽其才,决策高效,执行准确。

      流通能力或分配能力,就是,钱的分配能力,物和人的运输能力,或者说是对钱和物的储存和流通的管理,这一般涉及财务,物流,人员的运输。

      沟通能力或兑付能力,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完成惊险一跃的能力,这样的能力要把产品最终变成货币,从而实现商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在小集团内一般是指市场,销售,售后服务。

      小集团所需要的能力往往是多重的,一般而言,生产性企业所需要的能力最多。一般性的生产企业需要全部能力(这四种能力,缺一不可)。生产型企业需要生产部门,也就是生产能力;需要管理部门也就是一个复杂或简单的企业构架;要对钱和物流进行管理,也就是流通或者分配能力;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部门把产品卖出去,也就是沟通或兑付能力。生产性企业,哪怕是把管理、流通、兑付都外包出去,也需要自己安排一两个人或一帮人去盯着,对这些能力都有非常强的理解否则的话肯定运行不下去。而其他类型的小集团可以没有生产能力,但是其他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般而言,每一个小集团会有一两个核心能力,比如平台公司一般沟通能力很强;物流公司或金融公司流通能力很强;宗教组织则组织能力很强。

      并且不同的小集团对能力的理解不同,特别是生产能力。比如运输企业会认为运输就是一种生产能力而不是分配能力;学校会认为教育学生是一种生产而不是组织能力的体现;连锁理发店会认为理发是一种生产而不是沟通能力或兑付能力所包括的服务能力。虽然不同的小集团对生产能力的理解不同,不过以菜鸟网络为例,一个运输能力几乎没有的平台,却要执中国快递业的牛耳。再怎么说,菜鸟网络基本上是没有生产能力的。而类似菜鸟网络这样的小集团还是很多的。

      通宝推:审度,菜根谭,铁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