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改变中国经济态势的运河 -- 审度

共:💬129 🌺58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或许是吧!

                          首先是因为我们当时那个厂子离葵涌比较近,在两个镇的交界处。而且我们听说的是亲朋之间的民间流言,大致情形差不多,当时具体情况也可能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

                          没想到死亡人数大大超出了我们听到的,看来现实情况比我们听到的更加惨烈和触目惊心。

                    • 家园 收容车上的惨案

                      https://news.sina.com.cn/c/2003-08-13/10191534306.shtml

                      https://zqb.cyol.com/content/2003-08/27/content_722986.htm

                      这种收容专用车,深圳这边,都是五十铃双排小货车改装的。后厢被铁皮焊成囚牢。只在三面开几个供人呼吸的小窗。酷热的深圳气候,几百公里的长途运输,加上密集的人数,里面的温度可想而知。但往汕头运,我还没听说过。因为之前大家都知道,深圳一直是送往“樟木头”的。这个漫长的“收容”政策,不是三年五年,也不是十年八年。究竟有多少人被收容,目前看不到严肃的统计数字。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895642/?_i=0350368Pdg0X7J

                      虽然这个数字未必可信,但的确触目惊心。

                      当年,还活着的天涯论坛上,有很多帖子讨论、交流这种事情。更有甚者,说漆黑的半路,忽然停车。有人忽然打开车门,打着手电筒,拽出漂亮的女孩在路边树林里施暴——这种没有事实佐证的帖子姑且不信,但从当年这些粗暴恶劣对待外来务工人口的现象,不是听说,我眼见都不少。很多村委、小区雇佣胳膊壮腿粗的地痞,率领一批狗腿子打手,在村里(深圳特区内外,当时都有很多村镇编制)作风霸道,横行乡里。对待不听话的小贩,或者挑衅他们权威的,直接就是围殴暴打。报警有没有用?你们猜?

                      这些鲜活的负面形象,过去只存在我小时候的历史和语文课本里。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南霸天啊
                      • 家园 对,深圳、惠州、东莞这一带被抓的都是送到樟木头

                        我那个被抓走的同事就是在樟木头工地找到的。当时当地各个村镇的治安队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地痞流氓组成的,被抓的人稍有反抗被拳打脚踢都是轻的。

                        直到2003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孙志刚案”,事情才有了转机。原籍湖北黄冈 的大学生孙志刚由于刚来广州才20多天,未办理暂住证。3月17日晚上他出门上网,也没有带身份证。被查暂住证的警察送往广州黄村街派出所,以 “三无人员”的理由收押,当他的朋友携带保释金及孙志刚的身份证到达派出所之后,疑因孙志刚之前顶撞警察,仍被当事民警无理拒绝保释。拘禁期间被收容所员工殴打身亡。期间可能有孙本人年轻气盛顶撞这些人的原因,但是相关的责任人的骄横和冷血令人发指。

                        官方最早坚持他是正常因病死亡,但在媒体调查后,发现孙是被毒打致死。孙志刚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之后官方不得不重新进行调查。

                          最终公布的结果是,孙志刚是在医院被护工和同房病人殴打致死。广州市政法机关后来拘捕了十多名涉案人士,并于同年6月9日一审判决主犯乔燕琴死刑,第二主犯李海樱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其余十名罪犯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无期徒刑。另有六名有关官员因而被控渎职罪,判监一至三年。

                        “以生命为代价推动中国法治进程,值得纪念的人:孙志刚”。——这是孙志刚墓志铭的最后一句。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1982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

                        这是中国改开史中黑暗的一页,沿海经济腾飞之下内地普通劳动者的遭遇。那些发达地区标榜就是自己如何聪明,便能造就当地经济发展的说法都是可笑的。没有这些普通劳动者付出的辛劳、血泪甚至是生命,沿海经济起飞是不可能的,当然这些阴暗面没有必要刻意夸大,但是也绝对不容忘怀。

                        通宝推:exprade,方恨少,审度,拉拉的拉拉,迷途笨狼,和平共处,
                      • 家园 北京是去昌平,上海没注意

                        那时代很多先生都装看不见了,那时以貌取人很强烈啊。

                  • 家园 长三角和珠三角不一样

                    长三角是中国传统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朝廷税负大头,经济相对发达,即使80年代江苏国民生产总值也是超过广东。

                    珠三角的当年野蛮生长,大规模走私,血汗工厂,砍手党现象远远超过长三角。矮子收买花帅军权给了广东各种特权胡作非为,财政方面就少交了好多。

                    长三角历朝历代作为国家税负大头一直都是要求治理稳定,国家要稳定税收,不允许搞各种实验,也有些错过了大发展的时期。长三角从京杭大运河开通算起,一直都是内地省份转移支付的重要来源,和内地更多的是共生关系,当时也没用多少内地资源煤炭,历史上对国家的发展贡献不是珠三角可比。另外长三角人文发达,从院士比例,好大学比例看,和珠三角都不是一个数量级。

                    • 家园 我也有这种感觉

                      曾经去过苏州很多次,可以感觉到当地人对外地人相对友善很多。比如有次我向当地人问路,结果那个人很热情的给我讲应该从哪里到哪里,然后怎样怎样走,非常详细。这样的事在当年的广东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然后我注意到他们那边对于摆摊的、开三轮的都比较宽容。摆摊的小贩有划定的摊位,需要交很少一点钱(比如1元,2元),并且要求不能乱扔垃圾,城管就不会为难你;对于开三轮拉人赚钱的,要求上牌管理,遵守交通规则即可。当时我就感觉到长三角对于外来人员或者底层劳动者比较宽容。估计是长三角工商业发展比较早,大家对于劳资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懂得不能对底层涸泽而渔吧。

                      即便如此,长三角仍然是利用了中西部的廉价资源、能源、人力等,所以应该给中西部人民进行补偿。

                      通宝推:青青的蓝,
                    • 家园 长三角不是传统赋税大头了,自从明下半叶走资了就不是了

                      长三角的商税一直收不上来,看的是魏忠贤强迫的结果。

                  • 家园 也提供一下视角

                    其实大家都同情底层,但是经历多了,就会明白,同情没有卵用,事物有其发展的内在逻辑。

                    早年在温州创业时,就给了我极其深刻思想洗涤。温州的小老板们怎么来的?他们大多数都是极其困苦的底层熬上来的,其中不乏外地来温的“新温州人”。一种常见的模式就是,在温州各级市场里的小摊小贩,苦熬10-15年,一点点积攒原始资本,然后在某次温州人集体出走的某开放区项目中赌上所有,成,跨越阶层,败,回温州继续苦熬等下一次。所以当年全国乃至全世界到处温州城、温州村。而温州本地营商竞争的严酷层度,让我这个杭州来的“省城人”完全瞠目结舌,形成灵魂深处的震撼,那种勤奋度,对于商业利润的敏感度,时至今日我都仍然肃然起敬,可以说,经历过温州那种商业底层洗礼的环境,跑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根本无惧竞争。也因此,温州人确实也攻下了全球大大小小的市场,成为一种世界级现象。

                    不过,由于幸存者偏差,世人看到的,都是温州人成功的一面,没人去注意,当年温州城温州村失败的角落。其实温州城失败的案例,那也是比比皆是,即便在浙江,我所知失败的温州村就不下3个,而临省乃至东北那更是前仆后继多如牛毛。就我所熟知的浙北某地和江西某地温州村,其失败原因就如出一辙:政府换届,对温州城开发市场免税承诺变更,同时各种敲骨吸髓、巧取豪夺(以本地官僚亲属低价收购乃至强占),导致大批商户倒闭,温州人集体撤出止损。而道听途说的关于东北如何坑温州人的故事,那更是汗牛充栋,所以当年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我认为就是温州作为先驱趟出来的。只是这些坑温州人的地域,大多事后确实也少有落得好,不提。

                    所以从我的角度,一个地方的发展底蕴,和勤不勤奋关系是其次,和政商环境关系极其巨大,一个没有信誉的地方政府,其经济是没有未来的,而政商环境才是浙江的核心竞争优势。

                    通宝推:青青的蓝,审度,ccceee,freesong,史料推理,GWA,心有戚戚,
                  • 家园 单论勤劳和努力

                    单论勤劳和努力,与外地人相比,发达地区本地人的优势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姑且不提亲友网络的人际交情和网络关系。本地人哪怕是开饭馆,密集的人流量就是经营优势。就生产经营而言, 外地人需要租房开厂、办公司,本地人自己家的房子,这成本相差就大不一样了。尤其是疫情期间或者市场低迷时,租房坚持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解散员工,尤其是技术熟手,犹如水银泻地,就再无翻身机会。但继续煎熬,又不知盼头等多久。外地人的经营成本和抗风险能力还是有区别的。

                    相比工厂里加班,酷暑里,寒风中,甚至严重不利健康的生产环境下,外地来打工的付出和所得,其规模给发达地区本地人做出的经济贡献和代价真的不一样。如今还好,过去别提社保,很多断肢残腿的官司都熬不起,多少人被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留在发达地区,如今力衰留在老家。

                    前些日子,我难得有次早起出去走走。路过一个本地人给老人开的福利饭堂。一群老人拎着统一配发的不锈钢圆通多层饭盒,亲热的互相招呼着进门排队打饭菜。

                    我走到房后,赫然看见一对瘦削的夫妇,佝偻着躲在房檐下互相依靠着,展开一个皱皱巴巴的塑料袋在分吃什么东西。当时我心里不是滋味。不知道应该感慨国家对发达地区的老年人照顾得好,还是为那些漂泊的劳动力残值没有再多些保障而感到难过。老实说,这对老夫妻恩爱的样子又让我很安慰和感慨,怕打扰他们,我甚至都没有勇气掏出手机远远拍一张他们分食的照片。但和房前的幸福晚年相比,这俩场景的反差,挺激烈的。

                    通宝推:方恨少,闻弦歌,审度,
                    • 家园 这有一个关键问题,纪念77全面抗战开始,上海的成功是清末以来

                      全中国牺牲的成功,尽管开埠有功劳,但是上海的经济实力不如江浙其他地区,比如扬州等等。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上海积累了西方的财富,这是事实,但是不是因为上海人更聪明,而是西方觊觎中国的财富,选择了上海。

                      第三点,上海的素质和实力因此提升,这当然是互相促进。

                      第四点,这些都可以不提,过去了,就从新中国开始,这些西方积累的财富归属于了新中国,这是再正常不过的。

                      如果共产党喜欢,上海可以变成死城,粟裕战上海牺牲多大,心理没数吗?

                      是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温和的道路,这也是双方互相成全,甚至,共产党军队进入上海后,不选择进入住户家里而睡在街头,开玩笑,上海人真不该识点抬举吗?

                      要不要试试曾国藩的手段,真以为没了上海,新中国就完犊子了吗?

                      当年钱学森回国不是因为共产党多么仁慈,而是有了一个和平的新中国!!是的!!!钱学森们的要求就是这么低,这么卑微!!这就是新中国给之前的人民的要求!!!就这么可怜!!!就历史而言,上海和平带来的副作用同样不小!!

                      比如抗美援朝卖脏纱布给志愿军!!!

                      可以说周恩来和陈毅的统战操作是非常傻逼的!!!

                      今天是77事变,全面抗战开始,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得这样悲惨的日子的开始!!

                      因为之后不久就是南京大屠杀了。

                      看着淡淡忧伤这种狗骂新中国就可笑!!

                      https://www.cchere.net/article/4996127

                      梁效成员周一良儿子周启博:军阀时代农民日子最好过,不知真假

                      对比我在调查材料可知,从民国到1953年农村人均口粮550~700斤原粮。

                      1957年,全国农村农民人均年吃粮,在420斤左右(原粮)。

                      梁效成员周一良儿子周启博回忆其父的文章《百般委曲难求全——一个人文学者的悲哀》

                      八十年代赵紫阳幕僚组织农村调查,询问最年长农民所经历的哪个年代农民日子最好过,各省老农不约而同答了军阀时代。如果被询问的老农更高寿些,满清入选也未可知。

                      不知真假。

                      文革有起事件,农村铁姑娘进省城表彰,逛百货商场,一年工分买不了一件衬衫,感觉活着没意思,相约一起赴水自杀。——这起事件的出处有人知道吗?当时看到未收藏,现在我想查找收藏。

                      卧槽,这是傻逼吗?

                      通宝推:迷途笨狼,
                  • 家园 这是有良知的说法,虽然死人不算太多,但是受伤、工伤可是不少了

                    还有内地富豪的追逐炒房等,好处都归了这些国家支持的地方,上海、深圳深受好处。

                • 家园 任何时候都要严打黄赌毒,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它们引起的社会代价

                  当年深圳本地的供给系统能支撑多少吃穿住行?广深那条土路拓宽加砼浇柏油用了多少年?大堵车五六个小时你经历过?

                  通宝推:大道至简,
                  • 家园 您可能没看懂我的意思。

                    严打和豢养的区别很大,这也是为什么我后面要说——“隔天正常营业”。

                    黑猫白猫的话,掷地有声。有钱的包养,穷酸的嫖娼。俯视众生的视角很简单,但市井草根面对当年满街的纸醉金迷,酒池肉林,糜烂的社会秩序,漂泊的生活,生存的压力。。。何去何从,社会现实中,自然会有鲜活的答案。

                    规则的制定和遵守,一定要公平,才有存在的意义。和稀泥,甚至阳奉阴违,选择性执法?草民听到看到得太多太多了。

                    再啰嗦一句当年的下岗,工人阶级最大的委屈,是那些拿到仅有优质资产的领导层,并没有和工人共进退。你这边买断工龄另谋生路,人家那边另起炉灶重新开张。——刘欢的“从头再来”。

                    同学父亲作为工厂训练一辈子又被撵出来的老车工,在深圳被小老板如获至宝。因为想家,就和老板辞行。老板夫妇百般挽留,提薪放假都行。在没有计算机、自动化高度参与的早期深圳工业水平,国营工厂里下岗到深圳谋生的那些技工,司机,会计,电工等等,都是踏踏实实的优质生产力,生产线上的年轻人完全没法比。

                    大堵车?五六个小时?堵车每天都有,不然就不是特区深圳了。过去,两三个小时还是不算稀奇的。但要说五六个小时的场面,我认真的想了想,好像还真没遇到过。您应该是前辈?比我看到得更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