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疫情之后痛定思痛:只有美国医院才能救中国人 -- 生产队的小鸭子

共:💬63 🌺276 🌵32新 💬1 🌺1 待认可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外资,是包装成外资的太子党

          哪个不长眼的真外资,敢在中国投资医院?

          ------

          肯定是在百慕大群岛等离岸注册地的外资医院,太子党的白手套。

          你就不用担心专家的高工资了。太子党有的是办法解决高工资问题。

          最终结果肯定是高收费、低工资、高利润的模式。

        • 家园 中国明星医生,收入大于西方

          北京有个出名仁义的眼科医生(估计现在应该退了)。见到(北京)没有房子的同学,就直接送一套。他两类大的收入来源,一是回扣,比如当时走量最大的六千的博士伦晶体,15%回扣打底(良心基础价),他一天起码做上百个,每周两天手术。二是走穴,外地去做一个手术两千,也是一天上百个,一个地级市一年去两天,供不应求。三套护士班子为他服务。不过走穴晶体回扣怎么拿,我不清楚。估计分成吧。如果光吃检查费和耗材,地方医院有点亏。

          骨科的钉子、人工关节,耳鼻喉的人工耳蜗,神经科的dbs,心脏科的支架等等,每个科室都有回扣点。最没出息的内科也可以拿药的回扣,虽然量少但是细水长流。北京西医动不动开中药,都是生意。中国的医疗效果对应的支出,比西方国家不少。就差在分配上了,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权分配和按能力分配的组合。

          比如例子里这个医生,直接按月薪百万发工资,然后革除一切回扣,对他吸引力还是很大的。其实哪怕拿一半,完全阳光下的收入也更有吸引力。灰色收入毕竟不踏实,比如后来一集采,很多回扣就没了。器官移植不许用死囚,当年也是打击了一大批换肾的专家。当然医生总有新的手段,为不遭人恨,我就不多说了。总之,在当前总支出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分配方式改革,让医生收入分配更合理,起到高端收入不降,中低端医生收入大幅增加,同时大幅减少医疗产业寄生人员的效果不难。而且这样气顺了以后,医疗效果会大幅提高,因为医生不再操心怎么治自己拿回扣最多,而是怎么治对病人更好。

          • 家园 你说的这类手术,美帝至少几千美金起步吧

            一个两千?

            上世纪末我去同仁医院参观,就听医生说白内障手术,美国一个3000刀,而他们医院熟手一天能做30个,收费是美帝1/10。。。。

            医护人员收入至少高好几倍吧,只能用本地雇员。。。再正规点,看不出能怎么卷过本地医院。

            • 家园 我家里人在同仁做过,两万多

              集采以前,病人是外地人。其中一只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晶体六千多。还有一个另外的眼睛做了个激光打孔治疗。各种检查不少,细节记不清了。

              中国的明星医生医生,高过外国同行的收入来自于勤奋。我前文说的那个医生一天一百多。那次给家人做手术的挂号费也是三百,检查时旁边有人排得八十多号,估计也有一百多。美国医生如果一天做十个就算多了。当然一般医生收入锐减。因为他们没有回扣的分配权。细节不多说了。集采以后应该分配规则也变了。

              韩国是个例子,医生收入和欧美收入相当,医疗人均支出好很多,因为韩国医生的工作量是欧美数倍。这也是韩国政府要加大招生的理由。中国医生工作量比韩国同行还要多。

              • 家园 美国故意控制医生数量

                控制医生数量,来保证医生收入。

                美帝医生也很“勤奋”的。

                以前跟一美国学生聊,他父亲是个专科医生,常年每天工作14小时。

                我以前参加过个学术会议,一个医生抱怨:“现在实习医生每周工作时间法定不得超过80小时,这不够啊。。。”

                • 家园 是的,这是中国和西方巨大差别

                  还有一个差别就是贫富了。中国相当数量人口没有有效进入这个医疗的市场。如果说大城市那种坐地户+进城白领,给市场提供的价值,其实给韩国比已经差不多了。所以我们国家才会在较韩国低的医疗从业人员比例下,医学生有非常不饱和的就业。而就业的,却非常忙。

                  • 家园 所以外资就更难挣钱了啊

                    当然要排除河友提出的可能是太子党白手套的假外资。。。

                    目前未能进入医疗市场的一定是比较低收入的,从他们身上也挣不到啥钱啊。。。看国家财政状况,短期内恐怕也难有大幅补贴,外资就更难挣到钱了。

        • 家园 这是一个“连环计”

          如果此刻他没有大幅砍公立医院,那我们可以说,引入外资来当鲶鱼,我们和外资一起竞争

          问题在于,他现在刀口向内要砍公立医院,并且明说了以后公立医院要提供基础医疗,那不就是把有钱人和好医生往外赶吗?

          这时候再放外资独资医院进来,你让公立拿什么竞争?

          -

          顾前不顾腚。

          • 家园 你这造谣真是张口就来

            问题在于,他现在刀口向内要砍公立医院,并且明说了以后公立医院要提供基础医疗,那不就是把有钱人和好医生往外赶吗?

            砍公立医院和以后公立医院要提供基础医疗你找出依据来,你现在造谣都开始不打草稿了。

            把提质增效颠倒黑白为砍公立医院,把落实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公益性歪曲成只提供基础医疗。基本医疗是相对于特需医疗、自费医疗而言的,特需医疗、自费医疗指点名手术、加班手术、全程护理、特需病房,本就是只对部分高收入群体的,跟大多数普通人根本沾不上边。

            • 家园 你不会真是蹲班房的吧?

              我本来是不信这种事的,但你这个ID,既不了解美国国情,又不了解中国国情,仿佛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

              与此同时,又要维护一尊、维护李强、维护美国,屡说屡错还脸皮贼厚,一天到晚在论坛里逮着人就喷,毒化讨论环境

              什么人吃饱了撑的,能同时符合上述条件?

              不是蹲班房的,也得是靠这个吃饭的了。

          • 家园 22年底就是故意投降的
      • 家园 公立医院和医保,都需要大的改革

        首先,医保确实应该保证最广大的人群,最基本的医疗需求,这个出发点没有错。

        其次,公立医院却并不一定要完全和医保重合。对于中高端医疗需求的满足,不仅可以带来盈利,甚至可以用边际效益反哺基础需求。

        比如对于医保范围外的进口药,原研药,起码可以报销医保目录内药品的相应额度。比如原研药某甲品牌20一盒,医保范围外某乙仿制品牌15一盒,医保范围内的某丙仿制品牌10块一盒,不管病人使用什么品牌的药,都医保报销10块,个人负担其余。下次再进行集采谈判,这个一线的销售比例也可以和药品一致性评价一起当作采购的参考。

        医保

        另外,现在的医保本身,也有很大问题。

        一方面,就是过分追求数字上的好看,实际造成医疗困难。很多药物压价很低,导致厂家根本没有利润,不充分供货。除了关系户,很多很基础的药物需要家属自己靠关系去找。

        另一方面,就是过分追求更大的覆盖范围,实际上资金根本无法保证。不知道“顶层设计”的时候,有没有考虑总的医疗支出能力,和承诺覆盖范围下总的医疗需求,是否匹配。很多病人被拒绝治疗,或治一半赶出医院,再重新入院来逃避某些kpi考核。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缺口,为腐败制造了巨大空间。

        这两个大问题,本质都是体制内各部门盛行的朋友圈式考核的恶果。漂亮的单向输出,经不起反向思考和自下而上的摸底调查。但是上位者,根本不会进行反向思考和自下而上的摸底调查。又不肯听自下而上的群众意见,任何颂圣不绝对的发言,都是给反动势力递刀子,都是按敌我关系划线,甚至直接扼杀在发帖阶段。

        评价

        另外要进行广泛的电子取证。对手术录像,各种影像和生理、生化检验、电子病历等,以第三方机构对医疗效果进行匿名同行评议。这样形成让医院对病人负责的压力。这方面我们国家整体信息化水平较高,IT成本低,医疗系统搞这些比西方诸国有优势。唯一缺乏的是制度性考核。我看起码可以京沪等大城市先搞起来,比如作为医院的等级评价标准,逐步推广。

        现有三级十等已经不适应多样化医疗需求了。我看要搞五级二十等。

        沿用级表示覆盖范围的分类方式,如外县医保报销额超过总医保报销额30%可以评二级医院;外地市医保报销额超过总医保报销额30%可以评三级医院;外省医保报销额超过总医保报销额30%可以评四级医院;外国医保报销额超过总医保报销额30%或外省医保报销额超过总医保报销额70%可以评五级医院。

        相匹配的,就是医保制度跨省报销的放行。目前的技术不是问题。

        另外分等要突出区分度,现在大部医院都是甲等没有区分度。应该分特、优、良、中四等。现在甲等改为良,乙丙改为中。上面提到的信息化匿名评价比例做到75%以上的才有资格进入优等。优等里面,每年同等级匿名评价成绩最好的15%进入特等(流动,一年一评)。未能进行匿名评价的病例一律按最低分进行处理。

        另外医保要定期审查,不考虑效果只考虑同病种花费,编制各医院的医疗花费指数。比如协和医疗效果是特等,但是疾病花费指数250;海淀医院医疗效果是良等,疾病花费指数120;展览路医院医疗效果是中等,疾病花费指数60,那么得了感冒的拮据老张,可能就选择去展览路医院。而得了感冒的李局长不差钱,就会选择协和。那些一味用昂贵药品设备却效果没有相应提高的医院,就会被淘汰。

        这样常规化的匿名评议可以有效提高医疗监督,大大降低医患矛盾。同时对于目前极其困难的医学生就业,提供了疏解方案。比如医生每一线工作三年,强制进行专业评价一年,这对医生的家庭和睦也是有利的。最重要的,是对那些手术漂亮,但写文章苦手的医生,提供职称待遇的有力保障,不让优秀人才埋没。

        通宝推:疾走他乡爱故乡,黑森县委副书记,
        • 家园 医疗场外因素太多

          国内目前整体医疗态势发展其实还算好的,但是不满的人仍旧遍地都是,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针对医学有从上到下的视角,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做不到的。

          1、医生的来路和去路问题:国内医疗最大的问题,全集中在三甲医院,而三甲医院目前就是几乎所有医生去路的终点,问题全国三家医院院长、主任就那么一点位置,培养并经过三甲海量病例祭出来的优秀医生,结果就全堵死在三甲这里,一辈子都能看到头了,这不仅仅是对优秀医生不公平,更是对社会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理想的状态就是,三家提供医生成长为优秀医生的平台,而优秀医生至少可以有三种去处:制衡医疗市场(DRGs对冲)、病理研究、医疗技术&药品高端科研。而国内的现状呢?A、所有医生基本穿一条裤子,制衡主要靠卫健、医保局等行政上级(实质上这两个部门是无根之木,非常无力);B、病理研究算是开展得最好的,但是属于孤军奋战,难以与科研联动,主要也就输出一些低质量文章,无法真正触及医学研究;C、科研这块是国内医院的主要短板,究其原因就是资源全集中在临床大佬手里,而临床大佬是不敢放弃临床岗位的(放弃就要被边缘化),所以国内医学大咖实质上是不会去科研一线的,最多冠名一堆博士搞研究,而这些博士也基本很少会去考虑医疗技术和药品研究的落地问题,反正就是搞文章,最后还是要去临床那里刷履历。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就是国内医学领域的资源分配,完全锁死在临床上,而临床资源又锁死在有限的一批三甲院长和主任手里。

          2、老百姓看病的无序化。国内医生医疗能力上,实质上已经不存在大的差异化了,毕竟交通发达,远程技术也已完备,三甲医生随时都可以下到基层社区,但是,对于医疗事故的应对能力,除了三甲其他都是渣渣。医学毕竟是人主导的,而个体差异注定医疗效果不达预期是必然存在一定比例的,而国内医疗按闹分配的结果,导致但凡医疗效果不佳,医生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下级小医院更是可能一例定终生,医生职业生涯随时可能完蛋(堪比罗马十一抽杀令),只有三甲才具备对付医疗流氓,保护医生的最大效力(即便如此仍旧挡不住温州杀医此类事件)。所以病患也就被无限往三甲推了,也因此,三甲的职能彻底变味,大量基层医疗的诊疗都被集中到三甲,自然所有三甲医生全忙成狗,而基于第一条:医生们也需要靠医疗病例来维持自己的分配权益,结果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整个三甲生态变得一团糟,低效内卷。

          3、最后谈一谈医改。从以民为本的角度出发,目前的医改其实执行得非常好了,医疗向普通民众倾斜得非常厉害,利益集团啥的都已被打或正在被打的途中,基本没有大的漏网之鱼了。但是处于以医(学)为本的角度来说,医改目前变动还很不够,虽然现在医院已经把盈利剥离了(就靠无限期贷款来抹平亏损),也布置了非常多的科研绩效,成立了大量科研部门,但是,这些都还更多是表面文章,各医院只是把研究机构改个名头纳入医院体系下,本质上这些部门和医院没有屁毛关系,更谈不上有多少良性互动(院长主任们主要精力还是在临床那,挂名副院长之类过几年可能就回科研机构了),真正的医生和科研仍旧水火不相容,上升通道仍旧被卡死在三甲内部。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医生买晋升文章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不用再满大街去找枪手。

          4、关于把国外医疗机构放进来,这个其实也算一个思路,毕竟国外优秀医生的上升通道是比较足的,走向病理研究和科研都有成熟的通路。而近些年来的民营医院试点,可能基本已经失败,现在民营医院已经陷入倒闭潮。所以,国内不亮,期望国外能帮忙点亮吧。至于什么输送利益之类说法,看看就行,国内医疗资源按现在这路数,谁都撬不过三甲,国外医院能给部分优秀医生指条明路就谢天谢地了。

          通宝推:潜望镜,不远攸高,普鲁托,外俗内正,美国高义,菜根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我觉得w河友你路径依赖了

            思想路径依赖。动作也路径依赖。

            我相信你的表象观察是对的,分析我有不同,方法也不一定你说的那样,大泛围广泛讨论过的事,没什么新的东西,就不在这里说了,不浪费大家时间。

            至于引入外资,就是我一直说的找洋爹思维。这句话就很说明问题了:

            国内不亮,期望国外能帮忙点亮吧。

            国内有问题,不是应该国内自己解决吗?期望?我想起个说法:一群猴子争果吃,结果把树砍了。

        • 家园 改革,既要看到眼前的问题,又要看到长远的方向

          眼下的问题,是医保账户的可持续性;

          长远的方向,是医疗资源的去处、我国医疗产业的竞争力、甚至体制问题

          -

          如果希望我们的医疗体系能挣到钱,那是靠集采那些榨干油水的行当,还是靠富人的高端医疗?

          结果倒好,油水最大的一块让给外资独资。

          -

          之前我和河里的某些人讨论医保的时候就再说,我们国家的特点是生产力强、供给强,所以改革要用“消费升级”的方式去改,把越来越好的东西价格打下来,才是最适合我们的方式。

          比如对简单的外伤,有液体创可贴、水胶体敷料等,就比传统的碘伏+创可贴要好得多。如果把好的东西都应用起来,我们的医疗水平提升、产业链就业增加,经济也可以获得正面的影响。

          当然了,这一切也需要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去操盘,不是一尊和他的猪队友。

          -

          一尊做事讲究一个无耻。

          要老百姓花钱的时候,鼓励消费升级;到了自己要买单的时候,拼命消费降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