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张良修仙失败了吗? -- gb2312

共:💬45 🌺257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张良修仙失败了吗?

    刘邦平定天下以后,和群臣聊天,他认为自己胜利的最重要原因在于能用人: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他认为,张良、萧何、韩信都是在某些方面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杰,他能重用这三个人,是他取胜的最重要原因。项羽只有一个类似的人杰范增,也不能一直重用,所以会失败。

    张良在这三个人杰里面排在第一位,刘邦在奖赏他的功绩的时候,让他“自择齐三万户”,也就是让他在“齐地”,也就是山东(现在还常把山东称作:齐鲁大地),自己随便挑三万户做封地,也就是封他做(三)万户候。

    张良是这样回答的: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张良说自己第一次遇见刘邦,是在“留”这个地方。我能给陛下出谋划策,陛下能够听取我的建议,这是天意,这是命运。我不敢接受这三万户的封赏,只求陛下把我封在“留”这个地方。

    这短短一句话,可以说是智商拉满,情商拉满。

    有多少至交好友,在很多年后,还能记得第一次相遇的时刻?

    刘邦这个人,气度恢弘,在赏赐功臣的时候从来不小气。他说让张良“自择齐三万户”,就是真心实意要赏赐张良三万户。

    张良为什么一定要拒绝呢?

    因为多疑是帝王的固有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疑心会伴随着臣子所掌握的权力和财富越来越重。

    所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头到尾不要让刘邦起疑心。

    刘邦作为带头大哥,该给钱的时候从不谈感情,直接拿出三万户来赏赐张良。

    张良作为核心骨干,该拿钱的时候,反而谈起感情来了。

    意思就是:无论是共贫贱还是共富贵,他都把这份情义放在第一位。

    汉初三杰,韩信被杀,萧何也曾被下狱,只有张良,从头到尾都没被怀疑过。

    有观点认为,张良只是一个谋士,威胁远比韩信、萧何小,刘邦才不怀疑他。

    张良可不仅仅是一个谋士,据《史记》记载,张良家五世相韩,后来秦灭韩,他为了报灭国之仇,散尽家财,用来刺杀秦始皇:

    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张良有一个门客是大力士,能用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做武器。他们在博浪沙这个地方伏击秦始皇,差点就成功了,“误中副车”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全国都在追捕张良,张良还是跑掉了。

    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可以说是“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天下豪杰都在秦始皇的淫威之下瑟瑟发抖。

    秦始皇的巡狩,就是把反对他的天下豪杰当作猎物来狩猎。

    谁曾想,猎人也会变成猎物,张良能公然伏击秦始皇。

    荆轲,高渐离都曾经刺杀秦始皇。他们的刺杀,都是依靠特殊的身份接近秦始皇,张良的刺杀,政治意义与此截然不同。

    这要求极高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

    执行这种任务,无论成败,九死一生都是乐观的说法。

    能够去执行这种任务的人都是“死士”,“死士”不同于“亡命徒”,“亡命徒”是为了活下去随时可以玩命,而“死士”是为了某种目标,随时可以去死。

    用钱可以收买“亡命徒”,但是收买不到“死士”。

    张良能够组织“死士”去刺杀秦始皇,还差一点成功,在失败以后还跑掉了,绝不仅仅是因为家里有钱。

    得意的时候前呼后拥,失意的时候孤家寡人,这才是有钱人常态。

    所以,张良这个人综合特点是“算无遗策”,“善养死士”,还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

    这威胁能说不大吗?

    所以,在刘邦给大家封官的时候,张良说:

    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赤松子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仙人,张良表示自己不当官,修仙去了……

    这就是张良以放弃所有权力和大部分财富的方式,把刘邦的疑心扼杀在萌芽之前。

    这也可以说是君臣之间的一种默契。

    张良这样做的难点,对其他人来说,不是智力达不到,而是控制不住自己升官发财的欲望。

    比如,主父偃就说过:“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

    他早就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导致自己被“五鼎烹”的恶果,但是抑制不住自己现在“五鼎食”的欲望,依然不加收敛,这就叫在劫难逃。

    从古至今,监狱里那些痛哭流涕的罪人,大部分都是这个行为模式。

    张良虽然号称是修仙,但是关于汉朝的重大决策,还是起关键作用,比如刘邦想改立太子这件事: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筴,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馀人何益。”吕泽彊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

    据《史记》记载,是吕后派吕泽去见张良,强迫张良给出主意,张良就说有四个隐士,号称“商山四皓”,以前刘邦去请这四个人,这四个人没来。现在请太子派人去请这四个人,这四个人来了。刘邦看到这四个人,就说太子羽翼已成,然后就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想法。

    有人觉得,既然刘邦请不到“商山四皓”,太子也请不到,这四个人很有可能是吕后请人假扮的。

    《史记》认为,是“商山四皓”起到了重大作用,其实不然。

    个人感觉,“商山四皓”根本不重要。

    刘邦自己说:“乃公马上得天下,安事诗书?”

    郦食其想投效刘邦,被刘邦认为是儒生而遭拒,他赶快说自己不是儒生,自己是“高阳酒徒”,这才引起刘邦的注意。

    这也说明,刘邦根本就没把“商山四皓”这类人当回事。

    刘邦看到“商山四皓”就说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意识到这是张良给太子出的主意,这才真是羽翼已成。

    所以刘邦立刻任命张良为太子少傅(理论上应该是太子太傅,但是当时叔孙通已经是太子太傅了,而且为太子上蹿下跳好长时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也不好直接给免了不是……),表示自己不再想改立太子了。

    张良作为西汉最超然的一个人,也不得不下场,为太子出谋划策,“商山四皓”就是张良用最温和的方式传递出的一个信号,刘邦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不再坚持改立太子了,这也是两个人之间的默契。

    张良说:“此难以口舌争也”,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刘邦不接受“商山四皓”这个最温和的规劝,张良号称“智计百出”,再进行一些不那么温和的规劝,刘邦未必接得住。

    出于私人的情感,张良似乎应该站在刘邦一边。为了大汉的安定,张良最终选择了站在太子一边。

    最后说张良修仙,学辟谷。

    乃学辟穀,道引轻身。

    辟谷这个事,据亲身试过的人说,那感觉类似郭沫若的《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所以大部分人没修成……

    少部分人自我感觉修成了,结果一诊断是“神经性厌食”。

    张良也没修成,据《史记》:

    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听而食。

    吕后一看,这不行啊,就强迫张良吃饭。张良没办法,就吃了。

    张良的辟谷没修成,有人说全怪吕后。

    也有人说,要不是吕后强迫张良吃东西,那结果最好也就是“神经性厌食”。

    个人感觉,吕后强迫张良吃饭,这是用一种巧妙的方式,既表现了对张良的关怀,也展现了自己的权威。

    而张良最后也不辟谷了,就表示自己会尊重吕后的权威。两个人用这种方式达成了一种默契。

    所以说,张良修仙,是和刘邦达成的一种默契。

    最后放弃辟谷,是和吕后达成的一种默契。

    这个过程虽然有点波折,也总比在监狱里面反思“然安知狱吏之贵乎!”要体面一些。

    通宝推:三笑,铁手,方恨少,缆绳,普鲁托,广宽,唐家山,onlookor,freesong,红军迷,孟词宗,不远攸高,
    • 家园 【原创】张良家族五代为相,胆识远超同时代的贵族和草莽。

      男身女貌,柔弱书生,身负家国血海深仇,自己组织军队百余名,亡命天涯十几年,不成气候,命也。

      他即有相国家族与生俱来的大局视野,又有草莽英雄的落拓际遇,所以提出的解决方案才能切中问题本身,远非刘邦身边的草台班子能比,千年之后,其智谋与胆识愈发显得与众不同。

      史上公认的三大事迹,争天下(入关约法);定天下(斥俪生分封论);功成身退。

      • 家园 这也说明了刘邦的不凡之处

        无论是张良这样的高端人才。

        还是从项羽那边跳槽来的韩信,陈平。

        还是身边的草台班子,都能知人善任。

        这就很厉害。

        另外一点 @胡一刀 已经说了,张良给别人出主意,别人不听,也只有刘邦对他言听计从。

        张良智谋100, 韩信军事100, 萧何内政100

        刘邦虽然说这三方面没有这三个人高,但是他各项都是90多,才能做到知人善任。

      • 家园 那张良当年企图重新侍奉新的韩王

        也一样不受重视,混不进核心圈子,智计不被信用

        最后回到刘邦身边:沛公殆天授

        刘邦起家最重要的将领功臣都在丰沛,朱元璋淮西集团,这俩平民皇帝基本靠一县之地的人才就得了天下,太平天国前期诸王也类似,难道是星宿下凡?或者取天下这么不需要人才?

        其实无非是信任成本很大,提头造反这事,身边人随时可能叛变,派出去掌兵的人你信不过,咋打胜仗?

        而同乡就可以大大降低这个成本,相同条件下当然同乡更值得信任。

        平民刚开始造反,也只有同乡知道你,投靠你拿原始股!

        同乡智计能力如果不能迅速提升,领导又不能随地盘扩大引入更多人才,也是难成功,李自成也许就栽在这里!

    • 家园 我一直说,刘邦没有杀功臣,杀的是异姓王——只能说是盟友。

      韩信是自己把自己从功臣升级为了异姓王,没有谁猜忌他,当他在齐地按兵不动,请假齐王的时候,他就是在自掘坟墓了。

      • 家园 你说得对

        刘邦和后世君王比起来,可以说是宽宏大度。

        被杀的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异姓王。

        韩信和彭越开始都是只被剥夺了王位,最后是吕后一定要杀这俩。

        吕后也不能说是做错了,刘邦是不怕这俩,但是吕后怕刘邦死后这俩造反

        • 家园 【原创】张良对自己的能力还认知还是清楚的

          张良对自己的能力还认知还是清楚的。刘邦为啥白马之盟?萧何这帮大佬还附议,难道不是很奇怪么?还是怕太太。吕家,不是因为吕雉嫁给刘邦才起来的。那是原始大股东,甚至于说原始投资人,刘邦不过是CEO。从这角度看,很多都好理解。张良类似搞企业文化的。

        • 家园 汉朝初建时的异姓王可有不少

          刘邦死的时候都剪除完了

          连他的发小卢逭封了王,最后也叛逃漠北了(汉朝的温都尔汗?)

          后世就有说汉朝对功臣凉薄,主要是说对周勃周亚夫,难道就没有乃祖开头的缘故?前有车后有辙呀!

          • 家园 关于燕王卢绾

            燕王绾悉将其宫人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侯伺,幸上病愈,自入谢。四月,高祖崩,卢绾遂将其众亡入匈奴,匈奴以为东胡卢王。绾为蛮夷所侵夺,常思复归。居岁馀,死胡中。

            《史记》说得很清楚,卢绾本来想亲自向刘邦谢罪,听说刘邦死了,才亡命匈奴的。也就是说他信得过刘邦,但是信不过吕后,他觉得刘邦不会杀他,但是吕后一定会杀他。

            • 家园 两人是从小玩到大过命交情

              一起扛过抢,一起打过炮......

              卢绾在打江山时,任刘邦的太尉,邦让族弟贾随绾带一只2万众、兵出西楚后(敌后作战)。汉书对卢绾功绩一笔带过,“佐彭越”为副功;史记以“绝籍粮响”为大功。刘邦让单独领兵,一为韩信,一为卢绾,此为信任。卢绾兵出西楚后,立彭越做不到事功,此为能。韩信为王,不封卢绾为王,沛县功臣集团众兄弟难平其功。

              卢绾灭楚后,南下灭临江国,北上平燕王臧荼叛乱。让卢绾为燕王,搞不好是吕后出大力,官为太尉、爵为长安侯,太要害位置,分封远离中枢。

              荆王刘贾第一位同姓王,分封也远在苏州镇江等地。

              一个被吕后妹夫樊哙带兵征讨,一个死于英布叛乱。

              汉书、史记皆书写草草不多。

              刘贾死后封地改封于吴王刘濞。

              据《荆氏家谱》记载:刘贾死后,其次子刘武徙居曲阿(丹阳古称),为永记父王之封号和避仇家追杀,易刘为荆。

              既是没绝后,也可兄弟继承封国,已慰其刘氏宗亲之功。

              不过话说,刘邦在卢绾叛乱后,安排陈平、周勃持符节处死樊哙。此时,刘邦大概知道怎么回事,但时日不多,没寿命管身后事了。

              卢绾其妻后带子女回,及汉景帝时,卢绾的孙子卢他之以东胡王的身份向汉投降,被封为亚谷侯。

              刘家对卢绾事由心知肚明,归后算厚待其家小。由此分析,不想把自家吕后那段丑事公开及功臣集团肮脏坏义作为,两方索性史书一封到底并毁其史料;再则,西汉外戚当道,总不能说外戚坏话让臣民反自个吧,不利把权。吕泽,这个周吕侯的封号中吕字与众侯号太标新立异,也没立列传。刘邦嫡系有传,其他王侯有传者不多,史官特意留破绽以明后人?

              立国定朝后交接班夺嫡大战,印象中为东汉刘秀交接班最安稳。

              事皆夺嫡,非它也。

              韩信、卢绾的命术。

              到头来旧为外戚篡。

              =====

              话说,汉刘邦手下有与自个王天下能耐的两人:韩信、卢绾。

              明朱元璋手下有同样的一个:俆达。

              西汉一个外姓长沙王绝嗣而终,大明一个沐家世袭罔替云南将军印为一方公侯藩镇(实似侯国)。

              另补,史记也是经太史公弟上递给汉武帝,武帝有无动,无人知。

              通宝推:onlookor,gb2312,
          • 家园 周勃 主持 诛杀吕氏的政变

            文帝对其未尝没有 芒刺在背的感觉(芒刺在背 说的是 宣帝对霍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