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北京协和医院的历史 -- woyan

共:💬32 🌺141 🌵2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北京协和医院的历史

    问起中国当前医疗水平最高或说最好的医院是哪一家,北京协和医院肯定是在备选名单中,而且很有可能名列第一。对于许多身患重病的病人来说,不远万里来到北京,整夜排队也只是为了能拿到一个协和专家门诊的号码,或等到一个床位。

    点看全图

    下面就说说协和医院的历史和曾经的故事。

    协和医院的前身叫“协和医学堂”,成立于1906年,是由英国伦敦教会与英美其他五个教会合作联合创办,所以用了“Union”这个词,本来是联合的意思,中文名称翻译为“协和”还是很雅致的。

    1914年,曾主持消灭东北肺鼠疫而名声大噪的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在一次活动中遇到了当时的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之子小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小洛克菲勒那时正负责洛克菲勒基金会,于是伍连德向洛克菲勒基金会建议在中国援建一所医院,协助中国建立一套系统的西方医学体系。

    点看全图

    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国考察团人员合影

    当时的美国社会上流行的理论是中国的义和团事件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愚昧,迷信,民智未开,需要美国支持去开发民智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美国做为后进的帝国主义国家,想增加对中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不管怎么说,美国政府首先使用庚子赔款在中国建立了清华大学,而洛克菲勒基金会当时的主要理念也是传播西方的现代科学与教育,在成立时就表态对于远东的中国教育将采取行动。所以对伍连德的提议很感兴趣,此后三次派人来中国考察,最终决定在北京设立现代化的医科大学,地点就定在了处于北京市中心的王府井地区的原协和医学堂的位置并购买了临近豫王府的全部土地,投入750万美元,筹建北京协和医学院,英文名为PUMC(Peking UnionMedical College)。为了建造和运营协和医学院,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门设立了洛氏驻华医社,后来更名为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

    点看全图

    1917年9月24日举行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奠基仪式

    1917年9月24日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北京举行了医学院奠基仪式。当时按照美国1910年刚刚公布的关于医学教育的《弗莱克斯纳报告》,在协和医学院还未建成的情况下先开办医预科,首任校长为28岁的美国科学家和医生Franklin McLean,所有学生都要经过三年的医学预科学习,并经过入学考试,方能进入本科学习。在预科三年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习英文和自然科学,还要通读《史记》、《中国通史》、《社会学基础》,因为当时学校认为培养一个好医生,首先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对好医生的定义为“一颗人文心、一副科学脑”。

    1920年开办护士学校,聘请了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沃安娜(Anna D.Wolf)担任护校校长。

    1921年,这所主体依托原王府建筑的宫殿式的校园和医院建筑竣工。整个协和医院建筑群由14座楼组成,参照了当时世界上医学最先进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模式,配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设备,整体建筑质量是当时的最高水平。协和建有独立的动力设备和机械设备,包括自有的发电厂、高压锅炉房、制冰厂、笑气厂、煤气厂、汽车房、洗衣房、缝纫室、印字室、电话房、机修厂、电工厂和制图室。

    小洛克菲勒也特意乘坐邮轮跨越太平洋出席了协和医学院的开幕典礼。典礼上他发表演讲说:”我希望在将来,这所学校的大多数职员可由中方担任。我们将毫不犹疑地朝著这一目标前行,让西方世界可以提供的最好的医学院永驻于中华大地。“”誓将协和打造为像约翰 · 霍普金斯医学院一样的机构。“

    点看全图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董事会在医院内留影。前排穿深色西装手执礼帽者是小约翰 ·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基金会为协和医学院制定了很高的起点,从预科算起学制八年,全英文教学,招生按照美国医学院的标准,并广纳西方医学人才,为教师提供丰厚工资和福利。总之,协和的创办者们将一整套西方的价值观、科技文明、管理模式移植到了中国。

    协和医学院早期的招生极为严苛,预科学习完毕,学生需要通过二次考试才能升入医学院。著名泌尿外科专家的吴阶平曾回忆说:1933年我考入燕大医预科,全班共有52名同学,到 1936年考协和时,却只有15人被录取。

    高标准的教育没有辜负小约翰在开幕典礼上的期望。协和成为亚洲最现代化的教学医院。培养了一大批如妇科专家林巧稚、泌尿科专家吴阶平、儿科专家诸福堂、内科专家张孝骞、中国肿瘤学之父金显宅等顶尖名医,成为中国医科发展的先锋。

    1928年6月,国民教育部规定高等院校校长必须是中国人,学校董事会必须华人董事为多数。1929年4月,美国董事总辞呈,董事会改选,胡适、张伯苓、伍朝枢、施肇基、周诒春、翁文灏、刘瑞恒等组成北京协和医院新一届董事,刘瑞恒出任第一任中国籍协和医学院院长。同年,北京协和医学院被国民政府教育部改名为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协和医学院停办。在这非常时期,协和董事会通过特别决议:基金会将继续为在华工作拨款,主要内容为乡村建设项目。美使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曾通知协和的侨民撤离,但几乎所有的外籍老师都坚守学校。为此不少人被日军拘捕,关入集中营。

    国共内战开始后,洛克菲勒基金会仍对中国的未来持乐观态度。1946年底在中国的基金会成员在给总部报告中写道:中国此刻正处于悲剧中,内战似乎不可避免。不过从长远看,前景不一定那么黑暗。此时此刻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与此同时基金会拨款协助协和医学院的复建和招生。当年1月,洛克菲勒基金会拨出最后一笔为数一千万美元的捐款。 根据1956年美国的报道,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建设北京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的过程中,总共投入了4800万美元,实际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十多亿美元。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向海外单项拨款数目最大,时间延续最长的慈善援助项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1年1月时任协和医学院院长的李宗恩致函洛克菲勒基金会纽约总部:协和医院和医学院已收归国有,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接管并更名为”中国协和医学院“。至此,最后4名美国籍教员全部离开协和返回美国。

    1952年,划归中共中央军委卫生部领导并取消护校教学管理制度。

    1953年,学校停止招生。

    1957年11月,卫生部正式通知,中国协和医学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并,称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称北京协和医院,直接受中国医学科学院领导。

    1959年,以原协和医学院为基础,恢复了八年制的医学院,命名为“中国医科大学”。

    1966年,发生文化大革命,教学停止。

    1970年,学校奉命停办。

    1979年7月,国务院批准再次复校,并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改名为“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学制仍为八年,前两年半为预科,在北京大学生物系学习自然科学课程,后五年半为医本科。

    1980年改革开放后,学校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断长达二十八年后重新建立联系,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返回中国并再次向协和医院拨款一百五十万美元用于支持学校发展。

    1985年6月5日,学校改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年9月5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再次更名回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最后说下因为协和医院代表着中国医学的最高水平,所以协和这个名字被被大量山寨。据说全国有1700余家协和医院,其实只有4家是真正的高水平医院。分别是:

    北京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

    但前三家医院并没有实际联系,只是因为它们的前身都为当地的教会医院,“协和”二字都来源于英文“Union”,第四家医院则是由武汉协和医院联合创办。

    通宝推:Swell,普鲁托,生产队的小鸭子,
    • 家园 我今天才认真查了一下,什么是公知。

      公知的一大特征:外国的月亮总是比中国圆。

      另一大特征:资本主义是最好最美的社会制度。

    • 家园 帝国主义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援助”修建医学院的直接原因也是

      最现实的原因是什么??

      ——帝国主义在这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派遣的先遣队、传教士、初级产品开发商(矿主农场主)、工厂业者、军队等殖民者和帝国主义殖民地扶植的上层统治者(军阀集团)们的医疗需求。

      当然最后在民族解放运动胜利之后它们可以美其名曰“输出先进科技、思想”“改善落后国家的医疗水平”,醉长在他们身上。

      但是原殖民地的被殖民人民接受这样的说辞的话,那就真的肽键了。

      通宝推:李根,
      • 家园 除去直接原因,还有别的原因吗

        你最后一句是没有必要的。

        历史事实而已。你再骂也不会改变任何事情。

        • 家园 这个和西方商业操作是一样的,一开始给点小恩小惠,让你上套

          然后你有了信仰,就全面掏钱了。

          当年四人帮批判对西方贸易严格指责收受小礼物,这个指责完全没毛病。现在却被当作四人帮的罪恶批判,哈哈哈。

          1976年秋天,他又遇见了另一件事端:外贸部和东南亚某国进行一项贸易谈判,对方官员要受贿才肯成交,而我方不许行贿。

          “贿赂的事是不好公开讲的”,他说,“在国外也是不合法的,但不给外商贿赂,贸易便谈不成。对世界各国的贸易中都存在有一个‘行贿’的问题。我们自己人不许受贿,绝对不许受贿;对外贸易却是‘行贿’不可避免,和一些国家的贸易因不许‘行贿’而告吹。”

          据说有一项向某国外商的投标,我方不动声色地在伦敦为外商存上了一笔美金,这已超过了1% 到2% 的佣金。向外商示意后,外商于是把投标给了中国。

          “送礼还要讲一点‘投其所好’。”六兄笑着说:“比如送国王礼物,先要了解他喜欢要的,他的老婆、小老婆想要什么,要多少克拉的宝石,是发红光、还是发蓝光的……这样办,买卖就做成了,不给贿赂,不送礼,送礼不周,买卖就做不成。所以我主张我们的人不可受贿,对外贸易‘行贿’不可避免……”

          据此种种情由,上海来了好几批人,把大字报贴到了外贸部院子里,批判姚依林,企图把他打倒。

          他的心脏病适时发作,便借机找李强、柴树藩同志商议:“我干脆去住医院,住它几个月!”

          4月5日天安门事件发生时,他住在友谊医院。那时北京医院有两派打架,友谊医院无两派打架,外贸部的医疗单位是北京医院,他未转去,一直在友谊医院,由内科查医生治疗。他检查出来有糖尿病、心脏病。当时“四人帮”挑选了一批《人民日报》记者到外采访,通知他去看清华大学中打倒邓小平的大字报,去看原为北京饭店画的、现在北京饭店里展览的所谓“黑画”。记者又拟去外贸部采访他,询问对打倒邓小平的看法。他便住在医院里不出来。6月1日干脆离院去北戴河休息。住到7月地震时,伤员大量送到北戴河,医院内住满伤员,他乘吉普车返回北京。在家呆了一天,又住进友谊医院。 9月9日,毛主席逝世。外贸部宋秘书送报纸信件到医院来告知了他,毛主席停灵于人民大会堂,通知中央委员需轮流去人民大会堂守灵,一班守灵半个小时,他出院上班,也去守灵一周。

          住院期间,他惟一常去的是陈云家。陈云住北长街,他有件事只可与陈云同志谈:1974年有位朋友陈其襄告诉他江青是叛徒。陈的爱人有一同学在解放前被捕时曾和江青关在一室,了解江青叛变情况。他调陈到外贸部,并请陈去沪找到那个同学写了一份材料。当时这是需冒大风险的,长春有一个和江青同狱的同志即遭杀害。

          周恩来机智揭破“四人帮”制造的“蜗牛事件”

          周化民

          2021年02月19日11:14    来源:人民网

            周恩来同志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他1976年逝世,二十几年如一日,呕心沥血,高瞻远瞩,为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进一步贯彻对外开放政策中,对外贸易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今天,重温一下周总理关于对外贸易的主要思想和实践,对继往开来,艰苦奋斗,到本世纪末实现对外贸易的宏伟战略目标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一贯坚持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反对闭关自守、关门建设

            周恩来在他光辉的一生中,多次创造性地论述了新中国的对外贸易方针政策。建国前夕,1949年9月,他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新中国的经济政策就是“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以利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周恩来选集》上卷第370页)所谓“内外交流”,就是恢复和发展对外贸易。1952年4月,他在一次讲话中提出了对外贸易的许多重要原则,如互通有无,易货贸易,以农产品换回工业设备,出入口平衡等。1953年2月,周总理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再次公开宣布:“凡是愿意和我们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发展贸易关系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是不会予以歧视的。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恢复和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由此可见,周总理对外贸事业是一贯重视的。

          四、排除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保证对外贸易事业不间断地发展

            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终结,林彪、“四人帮”一伙一直处心积虑地想搞垮外贸部,以便由他们取而代之。周总理同林彪、“四人帮”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粉碎了他们一个又一个阴谋诡计。据我了解和经历的,主要有以下事例:

            1.强调外贸部是毛主席亲自领导的,以红线为主。“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林彪、“四人帮”一伙诬蔑外贸部是“卖国部”,执行了一条又黑又长的修正主义路线。周总理在接见外贸部造反派时针锋相对地说:“三外(注:外交、外贸、外经)是毛主席亲自领导的,是以红线为主。”他讲的“红线为主”,就是说外贸工作是以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为主。这样,才使外贸部党组没有被“砸烂”,而得以继续进行工作。据说,在“文化大革命”中,国务院下属各部委党组还继续存在,继续管业务工作的(运动当然是归造反派“领导”),为数极少,外贸部党组是其中之一。

            2.阻止以“破四旧”为名冲击广交会。1966年夏秋,正是“文化大革命”所谓“破四旧”兴起的时候。在这届秋交会展厅里展出了许多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如山水风景、花鸟虫草、古装人物、古仕女图等。当时云集广州的全国许多地区造反派声言要到广交会展厅去“破四旧”。事先,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在广交会门前张贴了国务院的布告,大意是要保证广交会正常进行,不准冲击广交会。正当他们要冲时,周总理还派廖承志等同志亲临广交会做造反派的工作。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才制止住造反派冲进广交会。一场“破四旧”,差点使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相当大的广交会开不成了。当时,全国三分之一的出口贸易要靠广交会成交。

            3.正确掌握平等互利的对外贸易政策。“九·一三”事件后,我了解,一度要反“左”。我在一次会议发言中提出,在外贸工作上应当反对“以我为主、强加于人”的“左”的错误。谁知,我这个发言捅了“四人帮”的马蜂窝。因为“四人帮”就是靠散布“唯我独革”、“唯我独左”这套“以我为核心”的谬论起家的,我的这一提法触及了他们的要害,引起他们极大不满。张春桥是第一个反对批判“以我为主”观点的,要外贸部作检查。他们认为“以我为主”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一次会议上,王洪文问我反对“以我为主”是怎样提出来的?我说,毛主席讲过反对“以我为核心”。我认为“以我为主”同“以我为核心”是一致的,所以我提出反对“以我为主”。以后,外贸部虽然作了检查,但广大干部的思想是不通的。因为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贸易一贯遵循的重要原则。1973年1月,外贸部某局在起草的一个请示报告中,把“以我为主”的提法写了进去。请示报告送到周总理那里后,他把“以我为主”一笔勾掉了,并把这句话改为“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和我们的需要与可能,有来有往”。报告送到毛主席那里,表示同意。“四人帮”没敢再提出反对意见。从此,我国对外贸易不能搞“以我为主”的思想就明确起来了。

            4.强调要多快好省地发展对外贸易。“九·一三”事件以后,周总理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国民经济有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同时,在国际上,由于1971年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2年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我国对外工作局面开始打开。在这样一个比较有利的国际国内条件下,1972年4月周总理不失时机地提出: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情况变了,我们大家要一条心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既不浮夸,又不气馁,一定要在‘四五’计划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发展对外贸易。

            5.提出对引进技术设备要坚持“一学二用三改四创”的原则。1972年初,毛主席、周总理作出了从国外进口一批成套设备的重要决策,使“四人帮”破坏引进技术的企图归于失败。于是,“四人帮”又在如何对待引进的技术设备问题上大作文章,提出了要“一批、二用、三改、四创”的口号,强调首先要进行批判。如按“四人帮”这个方针办,我们引进技术的目的肯定是实现不了的。为此,周总理及时地提出:对引进技术只能“一学、二用、三改、四创”,即在消化、吸收后,再创新、改革。这个提法是尊重科学、完全符合客观规律的。对引进技术设备,不先把人家的先进技术、工艺流程、管理制度都学到手,怎么谈得上改革、创新呢?

            6.沉着机智地揭破“四人帮”制造的“蜗牛事件”。1973年底,经党中央批准,中央某部派出代表团赴国外考察,准备从外国引进一套新产品生产线。临别时,外国公司赠送给我代表团成员每人一件玻璃蜗牛礼品。“四人帮”知道后,攻击说这是侮辱中国跟在他们后面爬行,代表团接受这种礼品是“丧权辱国”,是“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们利用这一事件,同正在进行的批林批孔运动相配合,再次破坏我国技术引进工作,妄图打倒周总理。周总理请外贸部门查清事实真相。

          经调查,蜗牛在外国是一种吉祥物,常作为礼品送人,并不存在暗指中国爬行的恶意。(哈哈哈)

          这样,才把“蜗牛事件”的风波平息下去,“四人帮”的阴谋再次遭到失败。

            周总理给我们留下的有关对外贸易的精神财富非常丰富,有待我们外贸工作者和理论界的同志共同努力进一步发掘并加以系统地整理,供给后人学习,了解我国对外贸易所走过的道路,加深对发展国际贸易的认识,提高贯彻对外开放政策的自觉性。这是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敬爱的周总理对我国外贸理论工作和实践活动的巨大贡献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不尽的思念》

      • 家园 帝国主义的慈善是要钱的,其实就是获得中国的豪族的捐献权

        它们通过建设和吸引商人等进入基督教圈子,获得在中国的宗教税权力,然后运送回国,作为单纯的基层教士,确实可能纯洁一些。但是作为中高层,不可能不知道。

        一般学校,宗教学校都是洗脑的工具而已。所以庚款大学也是其中之一。

        那么,医院呢?就要看,香港玛嘉烈医院这类的了,甚至日本在中国所谓援建医院,也是呵呵呵。

        这是三位一体的。

        援建医院这种事情,有全部援建,我国喜欢干的;也有部分援建,让当地进行各种配合,其中配合需要建设,援助国也参加,接手工程,也不亏。一半是赚的更多。

        而超出当地能力的后续,维持就很难了,比如潘石屹在老家的豪华高等级幼儿园,这简直就和开玩笑一样。

        在这里当地领导如果没有猫腻就怪了。

        其实西方和当年的民国合作就是这样的,单纯自己建设确实也太难了,服务大部分富人的同时,也确实给穷人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是也就是这样,改变不了民国的实质。

        帝国主义怎么可能是活雷锋,但是副将先生自然是要为大家洗脑的,呵呵呵。

    • 家园 近代史上第一次抵制洋货就是美货

      1905年春天开始的抵制美货运动,起因是美国排华,那时美国在中国的名声极臭,急需公关一下。。。

    • 家园 很好的帖子,也说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协和”的翻译问题。

      union是联合、协会、工会的意思。在此翻译成“协和”,虽然很雅致,总觉得在意思上有点不搭。因为,“协和“的意思应该是靠近“协调、和谐”的意思吧,与“联合、协会”还是差点意思。

      还有,上世纪英法搞了一款飞机叫“协和式客机”,虽说也是“联合”搞的飞机,但是这款飞机的法文叫“concorde”,与英文“concord”相近。当时英国人坚持叫concord客机,法国人忽悠英国说concorde末尾的字母e是England的E。于是,最后飞机叫concorde(协和式)客机。不论法文concorde还是英文concord,都是和睦、协调的意思。

      第二个问题。如楼主言,北京协和医院是随北京协和医学院而来的,而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购买协和医学堂后扩大、创建的。协和医学堂则是由伦敦教会等六个教会联合创办。

      我的问题是,无论教会还是洛克菲勒基金会,这么做,是为什么?同样,像成都的华西协和医院,也是教会创建的。为什么?钱多得没处使了么?

      由往而今,中国现在搞一带一路,非洲大撒币等等项目,有没有相通的地方。

      • 家园 美国人当时有老欧洲人没有的狂热

        老欧洲早就躺平,在殖民地就是吃喝玩乐,打砸抢烧,体现人的本性。

        美国那边信那个破新教依然还保有早年狂热。认为建医院会吸收更多的信徒。有钱虽然很牛逼,但是为教开疆则是封圣的行为。

        当年教会医院里,一直是中国人皈依密度比较高的地方。当年来中国这种地方工作的,光靠钱是不行的。当年能当医生的,都是贵族不缺钱。现在你给北京一个大医院的主任,给他钱让他去缅北开医院, 没点信仰恐怕也很难。

        下面审度说的很对,慈善就是利润最大的行业。看看基督教在韩国的地位。想象才不到一百年就有这种成就。你说值多少钱。

        我当年在费城的时候,很多街区乱的警察都不去。但是教会不怕,就是敢进去助人为乐。 基督教从诞生之日起,坚持走底层路线。这也是其屹立两千年不倒的秘密。

        • 家园 说起来,这个基督教传接链很有意思

          昨天看电影《哥伦布传》就涉及到这个意思。

          很多人都知道哥伦布跨洋航行的具体目的是为了黄金。其实,哥伦布向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提出的理由是到中国来开贸易路线。

          最后,哥伦布在精神上打动伊莎贝拉的关键是传教,是为了让东方的子民接受上帝的教化。结果哥伦布误打误撞只到了美洲,同船的教士门只能在美洲的干活。而最早到东方来传教的反倒是沙忽略、利玛窦他们了。

          • 家园 疑惑

            大航海开启的目的,一直明确是寻找东方,打能贸易线。故而误把美洲当印度。

            小普兄哪来的“大多数人为黄金”?传教更是无鸡鸡之谈吧。

            • 疑惑
              家园 西方也是有很多种人的

              圣经里耶稣临死前一晚,留下的遗言就是: 把我的教化传遍四方。

              敢于去异域传教者,殉道了要封圣的。

              信教和烧杀抢掠一点也不矛盾,都是信教的欧洲,互相打的还少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