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咖啡的简要历史和主要饮法 -- 燕人

共:💬83 🌺412新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各家的胶囊机不太一样

            最早的胶囊机是雀巢的nespresso,是他家发明的还是收购的忘了。这个基本能够满足意式浓缩9bar92度28秒的条件。只是胶囊里的咖啡粉肯定没有现磨的新鲜,会少一些风味,不过意式浓缩本来就是中重烘焙,没那么讲究太多风味。

            illy也有自己的胶囊机。如果觉得雀巢歪门邪道的意式浓缩不正宗,那我想illy应该能让人没话说,虽然我没喝过。

            后来别家搞的各式胶囊机,原理就不追求还原意式浓缩,而是各种花式。雀巢后来也推出了类似产品,胶囊和nesspresso不通用。这种胶囊有很多其实就是速溶粉。

            半自动的机器差别也挺大,从锅炉到泵。压力能不能达到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压力曲线是否令人满意。疫情前,网上有一些可调曲线的机器,很有趣。

            摩卡壶也仍然在发展。比如疫情前英国有人众筹一个能保持9bar压力的摩卡壶,名字就叫9baresstar,全钢的,不过我还是担心它的安全。

            单说承受压力的话,网上好多手动、气动的便携式意式咖啡器,标称压力能达到几十bar。我相信现如今的材料力学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不过我觉得没什么意义。

            • 家园 老兄了解的透彻

              我就是粗粗一想,没有调查过。在一家公司做的时候,喝的就是雀巢的铝盒胶囊,雀巢定期送货,然后把空铝盒回收。

              总感觉味道不如大机器压出来的正,也可能是心理作用😜。

          • 家园 胶囊啊,我剪开来看过

            胶囊里面咖啡粉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膜,上面有很多很细的孔,水注入胶囊后没地方去,就从这些细孔过去流过咖啡粉。宽的水流变窄,水压就高了。

          • 家园 用了十几年了

            一直是keurig 的机子,最开始是公司里,后来家里也买了个,太方便了,食品安全我到没有想太多,那么多人用,会有人替我考虑吧😜

            我喝咖啡一是早上还魂二是催便,只要最普通的,别添加怪味,就可以了。

            不过看了你这个帖子,我决心学习一下加奶做点高级的,等我成功了,拍个照发上来。

            • 家园 我就是那么一说

              请踢教授参考楼上onlooker老兄的帖子。

              你现在是鸟枪换炮,有问题也不怕了。

    • 家园 咖啡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Coffee percolator煮咖啡壶

        学长,你这个咖啡壶的名字叫percolator,最早是法国人1819年发明的。这个壶没有中文对应的词。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壶中水被烧沸后升腾至壶上部,因引力作用下降的水通过填满咖啡粉的过滤器,流回壶内。这样反复烧煮,直至壶内水变成需要的咖啡浓度。后期有诸多改进,但这个作用原理一直没有变。1909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推出电加热的煮咖啡壶。

        Percolation的意思是液体通过固体渗流的现象。percolator就是实现这个渗流的装置,基本是用在咖啡制作上过滤的意思。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这个我听说希腊也有

      土耳其人故老相传,喝完咖啡后查看咖啡杯里咖啡渣沉淀的样式,可以发现饮者的命运。

      以前我工作的地方有位希腊后裔的同事,某次在公司地厨房喝咖啡时聊天,他说这是希腊的传统,我于是请他给我算算命,他装模做样地把我的Espresso杯子拿起来,端详一番,说了一通好话。

      过了几个月,我跳槽去上海工作了。。。。。

    • 家园 你文中那几个工具我都有

      法式咖啡壶是我参加年会得到的。 不好喝,感觉不够浓。

      那个叫意大利摩卡壶啊,我怎么一直以为是土耳其的呢?挺有意思的一个装置,咖啡非常的浓,都有点苦了。不是太好控制。火大了不行。

      我说越南咖啡喝着怎么有点特别呢,我还以为他们偷偷加了糖精和香料,看来确实从豆子都不一样啊。

      我比较喜欢的是法国Roast的那种,比较浓郁。我从法国还买过一些,我感觉挺不错的。

      我家应该算是中国最早拥有咖啡的一批家庭吧。 当年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我姥爷单位,铁路局出去了几个人,回来给我姥爷带了一包咖啡豆,但也没告诉怎么喝。我姥姥拿水煮,煮的水都黑透了,豆子也不软。。。在当时食物还不是太充足的年代,孩子们都空欢喜了一场。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最后一段是精品啊

        十足的黑色幽默👍

        生活是艺术的最好来源。

      • 家园 摩卡壶确实不容易弄

        记得 @forger 有介绍过,我自己也弄过几次,太难,最后还是放弃了。

        小女读小学的时候,某次,小女的同学周末约出来玩,她父母碰巧有事,我们夫妻俩就去她家带小朋友一起出来,晚饭前送她回家,同学的妈妈是香港人,请我们喝了杯咖啡,很抱歉的说,家里的咖啡机坏了拿去修,只好用摩卡壶做,我喝起来,连连称赞说好喝,不是客套话,确实很香。

        之后某次看到商店减价,于是也买了个摩卡壶,弄了几次,完全不是那个味道,基本就是“苦不堪言”,最后还是放弃了。

        再后来,某次家长会见到这个妈妈,闲聊的时候说起摩卡壶,我说技不如人,她大笑,告诉我她老公是意大利后裔,对咖啡特别讲究,咖啡机是专业级别的,咖啡豆也去特定的地方采购,摩卡壶她也学了很久才算是过了老公那关。

        看来,我及时止损,放弃用摩卡壶是正确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