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几件大事看林彪刘伯承之高下 -- 熊腰

共:💬33 🌺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几件大事看林彪刘伯承之高下

    在毛泽东军事生涯中,有几个大手笔改变了中国历史。我们从林彪刘伯承在这几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军事水平的高下。

    一是“四渡赤水”。红军自遵义会议毛泽东重掌军权之后,一改迟缓僵硬的笨拙作风,兵势灵动,矫夭若龙。四渡赤水,一举跳出蒋军的围追阻截,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毛泽东后来自诩为“生平得意之笔”。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高级将领也很少有人能领会毛的意图。林彪就不理解,提出部队不应该“走弓背”,建议让彭德怀代替毛泽东指挥红军。而刘伯承在毛泽东决定三(凭记忆,希望数字没错)渡赤水之前,就有此预见,事先派人查看前次渡河所搭浮桥是否还在;若在,就保护维修起来,以备再用。果然还在。果然又用上了。

    二是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火引向蒋管区,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无后方作战的困难是明显的,以致毛都有此举失败的准备。但无疑的是,这确实是一个富有胆略的高明决策。刘伯承在实施跃进前连战皆捷,手下诸将都想继续在原地打下去,当时情形也确属可打。但刘伯承断然决定立即行动,实施战略跃进。果断行动的背后,是刘对毛在战略思想和形势判断上得高度认同。

    三是战锦州。那是东北决战的关键一步。毛泽东关门打狗,胆识惊人。一举奠定了东北战场大胜的局面。范汉杰被俘后说,战锦之决策“非雄才大略者不能为”。而林彪在这事上再三犹豫,软顶硬抗,不肯行动。毛泽东再三催逼,林到最后才下定决心。以致多年以后毛还提到“战锦方为大问题”。犹豫不决的背后,是林对毛在战略思想和形势判断上的不认同。

    四是淮海大战。在粟裕提出“小淮海”的作战计划后,毛泽东及时把它提升为“大淮海”,最终实现了把蒋军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理想局面。而在此前数月,在一次闲谈中,当陈毅等人还在想着要去办学校时,刘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可以想这些事,几个月后就不行了。提出到时候“挟其额,截其尾,断其腰”的战略预见。其构思包括中野、华野两大野战军,已是“大淮海”的规模。陈毅等人当时对刘在这样一次闲谈中,轻描淡写地就勾划出数月后的庞大的战争设想,都很吃惊。而事实证明了刘伯承的惊人预见。

    从这几件事上可以清楚的看出,刘伯承在战略和战术两方面都与毛泽东的思想相通,而为林彪等人所不及。尤其在战略上,即使当刘只是主持一个方面军时,也能具有出色的全局战略头脑,更为诸人所不及。刘有句名言:紧紧的抓住局部对全局进行思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光武帝在开军事会议时,总是让马援后说,因为马的思想往往和他相合。刘伯承也是马援那样的名将。

    通宝推:onlookor,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林彪办的最臭的事情

      就是放任(唆使)别人“捧红”自己儿子;放纵自己老婆干政,赤裸裸拉自己心腹进入军队的权力中心。

    • 家园 林彪对锦州的谨慎是有道理的

      毛泽东在二月七日的电报中第一次提到了攻克锦州截断北宁线的主张,但当时东野的冬季攻势尚未结束,这仅仅是一个预见性的前瞻.三月东野结束冬季攻势后才压缩国军于三个长春沈阳锦州三个据点,有了实现毛泽东指示的可能.五月,林不同意毛的部署后先攻长春,不克后下定决心攻锦,直到九月大战.这四个月期间,林彪新建了三个纵队(军),东野的兵力数量增加了大约四分之一.后来锦州大战演变成大决战时国共都倾尽全力,如果没有那三个军,辽沈打到什么地步,不至于那么轻松.质量上的变化更不能忽视.此期间东野练兵很有针对性,就是根据长春的经验而进行攻坚演练,这是锦州迅速被攻克的重要原因.以长春的经验看,五月打锦州时机并不成熟.说林彪软磨硬泡不肯动手,我认为缺乏说服力.事实上,我认为辽沈的作用可以从下面的事实中看出:毛泽东在1948年9月7日的有关辽沈战役的电报中,还是以五年打倒国民党为计划,但杜聿明在辽沈失败后私下对傅作义都承认,军事上共产党将在一年内统一全国.

      事实上,刘邓对毛泽东南下的指示也是相当谨慎的,毛最初的要求似乎是五月初,但直到六月三十日刘邓才南下,具体细节上双方也曾相当地争论.这一点上,林刘对毛的指示实际上没有什么不同.

      • 家园 时间上的细节有时很重要。

        年表,年谱之类的东西虽看起来枯燥,却是很有用的尺子。有些事件要按时间顺序排列着看可能会更清楚一些。

    • 家园 林刘皆为名帅,后人慎言。

      前一段时间看帖子,有一文章讲述林彪与刘伯承的战绩对比,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所陈述的例子都是褒林贬刘,而所述又都是事实。但这并不代表林胜过刘,因为作者有个人的主观看法在其中,选材自然有主观倾向。同理,熊兄此篇文章也有此嫌。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几件事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因为这几件事只是对人物进行评价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换句话说,就是推不出。评价历史人物,后人应极其严谨,否则不免得出汪精卫是民族英雄,袁崇焕引狼入室,岳飞抗拒民族统一穷兵黩武,秦桧倒是韬光养晦稳定压倒一切的贤相。

      • 家园 支持支持李梅,这几个比喻太牛了,呵呵
      • 家园 你讲的那一篇大概是“毛为什么重林轻刘”吧。该贴广为流传

        但该文不仅选材不当,把一些不可比的东西作了比较,而且加了一些不是事实的东西,以增加说服力。实在不够严肃。

        我正是有鉴于此,才写了上面这篇文章。以他们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对比被历史证明为正确的做法,来比较他们的高下,以正视听。

        刘林皆为名帅,不宜妄评。但若充份掌握材料,运用合理的比较方法,则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 家园 现在谈林彪很难

          你说得很对,就是那篇文章。作者选材由主观倾向,故欠妥。

          刘帅一生耿耿,少有政敌,故他的资料更加接近历史。

          林帅49年以前的资料,相对而言也比较好整理。而建国后,尤其是批判彭德怀以后,个人觉得目前还是无法识得庐山真面目。审判江青等人的时候,四人帮无一判死刑立即执行,而以死缓代之。小平当年指示:我们的判决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江青在法庭上公开宣称自己是主席的一条狗,主席让她咬谁她就咬谁,若江被判立即执行死刑,毛怎么办?主犯不问,协犯问死?

          建国后,除了早早退出政坛的几位,其他人在当时的环境下很难独善其身,在主席的导演下,整人与被整交替上演,林彪只是其中一条狗。文革结束,若不找出几只替罪羊,难向人民交代,由于当时形势,老毛是不敢动的,其他一些死了的如林彪,一些党内军内无权无势的如四人帮被揪了出来,而当权派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对林彪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么?林彪目前之所以争议这么大,根源在于资料不完整,对官方的结论持疑义。

          林彪能打倒这个那个,为什么其他元帅做不到?即使不屑做,为什么不能自保呢?

          而江青又有什么能量掀起滔天骇浪。

          只要老毛安安稳稳的躺在天安门一天,评价林彪就言之过早。

        • 家园 研究历史最重要的两点一个是推论,一个是比较:

          在有足够的事实基础上大胆的推论和比较是非常有意义的。

      • 家园 不管换一种环境,林,刘谁比谁强

        但显然在当时的情况下,林更适合毛泽东,适者生存,所以他有更多的机会建功立业。

      • 家园 有理。
      • 家园 正确。
    • 家园 一家之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