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民主和经济发展 -- 中国农民

共:💬31 🌺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民主和经济发展

    民主对经济有促进作用吗?经济发展了对民主有促进作用吗?整个中国都在讨论,有时甚至在争论。有人说南朝鲜比北朝鲜富裕是因为南朝鲜民主,所以民主对经济发展有正面作用。马上就有人反驳说印度是民主国家,怎么经济反而不如中国?俄罗斯民主了,经济反而不如苏联?有人说这么说吧,经济发展了,自然就民主了,君不见台湾省现在不就民主了么?马上就有人指出,新加坡不还是专制国家么?

    那么到底是什么关系?让我们从两个方面看:1、经济发展和政体的关系;2、政体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Adam Przeworski等人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做了全面的研究,在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ld, 1950-1990这本书里做了详细的描述。让我们从以上两个方面慢慢道来。

    经济发展和政体的关系 分三个方面:政体动态,经济发展水平和政体动态,以及经济成长和政体动态。

    政体动态 民主发生的可能性与经济发展水平能够联系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民主更有可能发生在发达国家;二、民主在发达国家更容易生存下来。第一点主要是指“内生”的民主,也就是“现代化”的过程—一步一步的社会变革的积累最终导致民主。第二点主要是指“外生”的民主,日本就是一个例子:它的民主是强加的,而不是“现代化”的结果。但是,民主在日本这个现代化国家生存了下来。

    经济发展水平和政体动态 这里主要是“外生”的解释。Przeworski的研究表明,人均收入在1000美圆以下的穷国,无论是独裁还是民主制度都很稳定。当这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1001—4000美圆之间时,制度就没有那么稳定了。当人均收入达到4001—7000 美圆之间时,制度就更不稳定了。当政体发生改变时,由民主变成专制和由专制转向民主的概率是相当的,也即各为约0.5。而当人均收入达到7000美圆时,制度就比较稳定了。不管以什么原因实现了民主制度,在人均收入达到7000美圆以上的国家,民主是比较容易生存下来的。

    经济成长和政体动态 仍然是“外生”的解释。Przeworski发现财富不是民主生存下来的必要条件。比如1830年的美国和今日的尼日利亚的人均收入是一样的,也就是一样的穷。当年的穷美国,仍然是民主国家。民主之所以能生存下来,主要是因为民主对成长表现更敏感。当收入下降时,民主的死亡率是0.0512,而当收入增加时,民主的死亡率是0.0152。反观独裁,则对经济危机更不敏感。

    政体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民主曾经被看作是经济发展的敌人。这个逻辑是这样的:a.穷人希望立即消费;b.当工人们能够被组织起来时,他们就会要求加工资,从而降低利润,减少投资;c.当人民允许投票时,政府倾向于把投资的钱拿来讨好选票;d.低投资导致增长降低。而另一方面,支持民主的人认为民主能够很好地调配资源,而独裁者们只在乎寻租。那么到底如何呢?

    哪个政体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 首先,民主导致投资降低吗?统计表明,即便在需要立刻消费的最穷的国家,没有证据表明政体影响投资。其次,政体影响资本储备的增长吗?统计再次表明,民主和专制对资本储备的增长的影响没区别。第三,政体对劳动力的增长有影响吗?有。不同的政体表现出了不同的增长率。事实上专制国家在人均收入超过6000美圆时增长率超过人均收入在3000—4000 美圆的民主国家。那么这个不同会导致经济增长的不同吗?民主制度下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的使用更有效率,而专制制度下对资本储备的利用更有效率。这样一来,政体对经济成长的影响大体相当。

    什么是政体转变国家的经验教训? 统计表明政体稳定国家的平均增长率是4.23%,另一方面,发生过政体转变的国家的平均增长率是4.25%。稳定的专制国家的增长率是4.38%,从民主制度转变过来的专制国家的增长率是4.51%。稳定的民主国家的增长率是3.98%,从专制制度转变过来的民主国家的增长率是3.88%。政体稳定的国家和政体转变的国家的增长率是大致一样的。

    总的来说,无论是民主还是专制,都不能肯定自己对经济发展更有利。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政体变得不稳定,而且变化是双向的,也即既可能变民主也可能变专制,而且概率相同。更穷和更富都使政体保持稳定。

    元宝推荐:铁手,铁手,
    • 家园 经济发展只是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表象

      所谓“经济发展”不过是“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表象,

      而知识应用,只是人类社会组织所承载的知识总量增长的一个方面,

      这些与民主或专制一毛钱关系都没。

    • 家园 我突然想到,身高与经济的正相关性,只怕比民主要高不少

      或者肤色也很有关系。这当然是笑话了。

      我只是有感于很多社会科学领域的结论,往往缺乏科学实证的基础,或者是对不充足数据进行的夸大解释。从农兄的叙述来看,这本书已经算里面相当不错的了,大多数结论客观审慎,但还有少部分略显突兀。我们知道实例和数据一共只有那么些(国家数量只不过在“百”这个级别),分门别类之后每类就很少了,很难具有严格的统计意义。人们能发表的结论,大致只能是否定性的,比如“没有发现xx与xx的显著相关性”,肯定性的结论则相当不牢靠。

      其实作自然科学的人早就体会到,解释数据要谨慎再谨慎。在社会科学领域困难更大的多,因为往往没有办法进行可控的可重复的大规模的实验。我当然不是说社会科学就不要搞了,只是正因为实证的缺乏,人们更应该对研究结论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什么“XX是唯一最不坏的制度”这样的满话最好不要说。那充其量是一个猜想,因为第一,人类现有的制度之间远远没有进行过科学上有意义的比较,第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焉知我们不能发展出更好的制度?

      理论研究尚且无法定论,实践就更应该谨慎。所以我强烈反对根据未经证实的理论去对社会进行大手术,老百姓经不起这个折腾。与经济改革的“步伐再大一点”相反,政治改革应该“步子小一点,再小一点"。。。不要急,慢慢的,但稳稳的向前走。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闲聊感性中的政治和经济。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门课,叫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的目的是让老师给同学们灌输一种理论,也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且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如果上层建筑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上层建筑会阻碍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发展也会颠覆上层建筑。基于这个理论,潜意识中也就接受了文化大革命的正确性,也就明白了抓革命促生产的道理。好的上层建筑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还有一门课,叫中共党史。这门课的目的是让老师给同学们灌输一个道理,也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结合学过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自然也就理解了:只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能有一个好的上层建筑,经济自然成功顺利地发展下去。再后来,党史又提到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也就是抓革命抓过头了,经济发展落后于上层建筑的要求,上层建筑就对经济发展实施“拔苗助长”手术,导致国民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幸运的是,中国出了个邓小平,他有很大的权势,话语权极大。他及时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初级社会主义的概念。感觉中,邓大人的意思是讲中国的经济基础还达不到社会主义式的上层建筑要求。

      然后,俺就犯迷糊了。既然中国的经济基础达不到社会主义的要求,上层建筑是否应该改回到资本主义,让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如果经济发展达到了社会主义的要求,中国是否还要回到文化大革命式的上层建筑?前一个问题是在质问:是否应该在宪法中指明中国今天就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后一个问题是,文化大革命式的上层建筑是否还要还魂?

      如今,基于已经被灌输的,也不知是属于哪个主义的,一点初浅的政治经济学知识,俺觉得,经济发展是主要的,上层建筑是次要的,宁愿经济发展推翻上层建筑,也不要上层建筑束缚经济发展。当然,最好是上层建筑总是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管这个上层建筑属于哪个主义,哪个党派,哪个代表。要做到这一点,上层建筑不应该强大,更不能强大到指导经济发展,养育出另一个文化大革命。

      为了保证上层建筑不会落后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要求,谁能正确地给出判断?答案似乎就是真正承受上层建筑的人群,也就是民主了。

      • 家园 关于上层和基础

        马克思的理论几十年前就被证明是错误的。

        • 家园 It's the economy, stupid.

          -Bill Clinton

        • 家园 好像还没有彻底否定马克思的理论。

          按照邓小平的蓝图,等经济搞上去以后,中国还要回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也就是说,公有制经济至少要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代表工人阶级同资本家做斗争还是应该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并且等物质极大丰富以后,消灭私有制,奔共产主义还是政府的奋斗目标。即使一些人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错误的,这个理论将来还是有可能翻身,因为信仰这个理论的党只是在喘口气等待时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