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为什么讨厌梁实秋 -- aokrayd

共:💬164 🌺2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嘻嘻

                  我怎么觉得你应该赞同我大部分的文章似的

                  • 嘻嘻
                    家园 hehe,要更正一下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指的是“国家大事”方面,说明白一点,我的立场是中间偏左的。

                    “唯一一篇”是我夸张啦,不然怎么送花呢?嘿嘿!其实你写的别的帖子(除了国家大事啊)我也挺喜欢看的

              • 家园 如您所言

                梁对于他的朋友们的选择是非常困惑的,这在他对老舍的回忆里可见一斑。他的朋友们,除了冰心一家,其他的似乎都没逃过那十年……

            • 家园 另外

              梁的很多作品发表于晚年,似乎不应与抗战的背景联系在一起。

              很遗憾,并未找到“惭愧啊惭愧”的出处……

              附上《记张自忠将军》原文

              梁实秋

              我与张自忠将军仅有一面之雅,但印象甚深,较之许多常常谋面的人更难令我忘怀。读《传记文学》秦绍文先生的大文,勾起我的回忆,谨为文补充以志景仰。

              一九四零年一月我奉命参加国民参政会之华北视察慰劳团,由重庆出发经西安洛阳郑州南阳昌等地,访问了五个战区七个集团军司令部,其中之一便是张自忠将军的 防地,他的司令部设在襄樊与当阳这之间的小镇上,名快活铺。我们到达快活铺的时候大概是在二月中,天气很冷,还降着蒙蒙的冰霰。我们旅途劳顿,一下车便被 招待到司令部,这司令部是一栋民房,真正的茅茨土屋,一明一暗,外间放着一张长方形的木桌,环列木头板凳,像是会议室,别无长物,里是是寝室,内有一架大 大板床,床上放着薄薄的一条棉被,床前一张木桌,桌上放着一架电话和两三叠镇尺压着的公文,四壁萧然,简单到令人不能相信其中有人居住的程度。但是整洁干 净,一尘不染。我们访问过多少个司令部,无论是后方的或是临近前线的,没有一个有简单朴素上能比得过这一个。孙蔚如将军,孙仿鲁将军在唐河的司令部也极朴 素,但是他们还有设备相当齐全的浴室。至于那些雄霸一方的骄兵悍将就不必提了。

              张将军的司令部固然简单,张将军本人却更简单。他有一个高高大大的身躯,不愧为北方之强,微胖,推光头,脸上刮得光净,颜色略带苍白,穿普通的灰布棉军 服,没有任何官阶标识。他不健谈更不善应酬,可是眉宇之间自有一股沉着坚毅之气,不是英才勃发,是温恭蕴藉的那一类型。他见了我们只是闲道家常,对于政治 军事一字不提。他招待我们一餐永不能忘的饮食,四碗菜,一只火锅。四碗菜是以青菜豆腐为主,一只火锅是以豆腐青菜为主。其中也有肉片肉丸之类点缀其间。每 人还加一只鸡蛋放在锅子里煮。虽然他直说简慢抱歉的话,我看得出这是他在司令部里最大的排场。这一顿饭吃得我们满头冒汗,宾主尽欢,自从我们出发视察以 来,至此已将近尾声,名为慰劳将士,实则受将士慰劳,到处大嚼,直到了快活铺这才心安理重和享受了一餐在占地里应该享受的伙食。珍馐非我之所不欲,设非其 时非其他,则顺着脊骨咽下去,不是滋味。晚间很早的就被打发去睡觉了。我被引进附近一栋民房,一盏没灯照泡之下看不清楚什么,只见屋角有一大堆稻草,我知道那是我的睡铺。在前方,稻草堆是最舒适 的卧处,我是早有过经验的,既暖和又松软。我把随身带的铺盖打开,放在稻草堆上倒头便睡。一路辛劳,头一沾枕便呼呼入梦。俄而轰隆轰隆之声盈耳,惊慌中起 来凭窗外视,月明星稀,一片死寂,上刺九的卫兵在门外踱来踱去态度很是安详,于是我又回到被窝里,但是断断续续的炮声使我无法再睡了。第二天早晨起来,参 谋人员告诉我,这炮声是天天夜里都有的,敌人和我军只隔着一条河,到了黑夜敌人怕我们过河偷袭,所以不时地放炮吓吓我们,表示他们有备,实际上是他们自己 壮胆。我军听惯了,根本不理会他们,他们没有胆量开过河来。那么,我们是不是有时也要过河去袭击敌人呢?据说是的,我们经常有部队过河作战,并且有后继部 队随时准备出发支援,张将军也常亲自过河督师。这条河,就是襄河。

              早晨天仍未晴,冰霰不停,朔风刺骨。司令部前一广场,是扩大了的打谷场,就在那地方召集了千把名士兵,举行赠旗礼,我们奉上一面锦旗,上面的字样不是“我武维扬”便是“国之干城”之类,我还奉命说了几句话,在露天讲话很难,没讲几句就力竭声嘶了。没有乐队,只有四把嗽叭,简单而肃穆。行完礼张将军率领部队肃立道边,送我们登车而去。

              回到重庆,大家争来问讯,问我们在前方有何见闻,平时足不出户,哪里知道前方的实况?真是一言难尽。军民疾苦,惨不忍言,大家只知道“前方吃紧后方紧 吃”,其实亦不尽然,后方亦有不紧者实不可多觏。我常以为,自奉俭朴的人方能成大事,讷涩寡言笑的人方能立大功。果然五月七日夜张自忠将军率部队度河解救 友军,所向皆捷,不幸陷敌重围,于十六日壮烈殉国!大将陨落,举国震悼。

              张将军灵榇由重庆运至北碚江干,余适寓北碚,亲见民众感情激动,群集江滨,遗榇厝于北碚附近小镇天生桥天生桥之梅花山。山以梅花名,并无梅花,仅一土丘蜿 蜒公路之面侧,此为由青木关至北碚必经之在,行旅往还辄相顾指点:“此张自忠将军忠骨长埋之处也。”

              将军之生平与为人,余初不甚了了,惟七七事变前后余适在北平,对于二十九军诸将甚为敬佩与同情,其谋国之忠与作战之勇,视任何侪辈皆无逊色,谓予不信,请看张自忠将军之事迹。

              (摘自《梁实秋散文选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另外
                家园 花!对这两句话深思,有所触动

                “到处大嚼,直到了快活铺这才心安理重和享受了一餐在占地里应该享受的伙食。珍馐非我之所不欲,设非其 时非其他,则顺着脊骨咽下去,不是滋味。”

                理不辨不明,多谢诸位兄台提供资料!三人行,必有我师,诚斯言也。

          • 家园 刚才没写完,补在这里吧

            我给海天老兄的回复里有提到梁主编“平明”的情况。

            如果只因为梁曾与鲁迅交恶,只因为左联等组织曾经把他批倒批臭,只因为他不过说了一句反对抗战八股的话,只因为他能在抗战期间困苦的环境下写出《雅舍小品》,就把他跟不思报国、偏安雅舍联系起来,这不是公平的态度!

            再多说一句,梁实秋一家在重庆的生活其实非常清苦,说他吃饱含白菜鲜血的鱼翅,可否给个出处?

            • 家园 酒兄上面说得比我好的多,再续貂几句吧

              对于左联的事情,同意江南兄的看法,也觉得不能做为批梁的直接理由,毕竟左联的人也不能都采用清醒理智的态度。

              愿意相信梁在重庆的家境清苦,那时候除了达官贵人,生活水平都不会太高吧。何况蒋自己也是“一个梨子上午吃半个,下午再吃完”。

              遗憾的是,做为政府代表视察军队时,那“一路的鱼翅”梁先生也是吃了的。同意aokrayd兄所说,“身为政府代表报告此等不公之情形,岂不正是职责之所在”。

              即使政府不管,辞了这个代表不吃鱼翅也是可以选择的举措吧。那鱼翅是什么做的呢?

              再举一个例子:年前广东几个青年自愿去贫困山区支援教育半年,期间艰辛自不必说;回程前当地教育局长设宴招待,端出人头马XO一瓶。学生们惊诧、停箸,随后黯然饮泣,未发一言起身离开。

              可爱的学生们。

      • 家园 德国指挥家-----卡拉扬吧?
    • 家园 至今对梁先生报有很深的敬意,

      对鲁迅先生的匕首和投枪很尊敬,但是在救亡图存的年代,也还要农民继续在地里勤恳的耕地,铁匠在炎热的夏天打磨砸着剪刀,教师在课堂里继续给学生耳濡目染传承中国的文字,没有用匕首投枪的人们依然在维系着这个国家的生存...

      把梁先生的话放在今天也还如空谷回音,很多朋友常常谈起官僚腐败令人愤怒,在自己国家暂住而被打死的年轻大学生,流离失所的乞丐,辍学的孩子...我看到这些,听到这些,我依然不赞成有的朋友变成了"斗士"或者要操刀革命,因为假如我们能够从历史悲恫的回声中学到一点教训,革命一次有一次吞噬自己的孩子,胡适先生说还有一种更睿智的方式拯救我的国家.所以我可以理解梁先生为何不赞成闻一多先生的做法,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理念的不同而已...

      梁先生的宽厚和儒雅让我觉得他是一个儒家文化可以培养出来的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这个世界因为有象他这样的人而变得多些情趣少些冷漠...

      • 家园 不禁想起两年前几位朋友关于谯周和姜维的争论

        看过双方精彩激烈的争论后,反复思考的结果是:理想主义者/斗士,与现实主义者

        /苟活者,这两种人,对于我们这个民族能存续到今天并保持了相当文明稳定性,都

        是有贡献的。

        当然,作为个体来说,选择勇敢战斗的人,需要更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需要与人

        类与生俱来的趋吉避害之强烈惯性进行对抗,正因为这一点,他们会得到我崇高的

        敬意。我相信多数人也是因此才敬仰鲁迅和闻一多先生的。与此同时,很多人容易

        对选择相反立场的人 ---- 那些现实主义的苟活者、顺服合作者 ---- 怀有深深的

        鄙夷。这种情绪非常容易理解,因为几年前我也有过同样的鄙夷。

        现在的我依然对斗士敬仰,但却未必会对苟活者鄙夷,而是会认真看看这些苟活者

        的思想和行为,再考量一下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对于当时和后世的作用,然后再来决

        定是鄙夷,还是中性评价,还是有限敬仰。

        对梁实秋了解还是太有限,不过就冲他在抗战中的行为,我就不会鄙夷他。我们的

        情感使用应该尽量精准,应该是一条光谱,而不该是黑白两极,不能只有敬仰和鄙

        夷这样两种情感,不能因为某人不值得敬仰于是就去鄙夷。如果我鄙夷了梁实秋,

        那么我对周作人、胡兰成辈又当如何呢?

      • 家园 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理念的不同是可以接受的。

        我也并不认为社会只有一种前进的方式。不过下面江南兄也帖了那段让我极为反感的话。风雨兄觉得这是在记念一个知己时所应该说的话吗?闻是真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死是自觉地选择的结果,原来不过是受了点委屈,肚子里有点怨气而已。我是不会将这种人认为朋友的。

    • 家园 高中和大学时代

      好象只有看梁实秋和周作人才“有品味”,所以就跟风看了一些(不多啊)。别人的评价是他们的作品“精致”、“空灵”,俺看完之后,觉得真对----除了文字的“精致”和“空灵”,好象就没有什么了。如果这种文字出现在太平年间,俺也许会偶尔看看,而出现在一个国破家亡的年代,俺实在是不大感冒。这些文字看过之后不能引起俺更多的思考,对俺来说就是可乐吧,俺更喜欢茶或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