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论说“文革博物馆”问题 -- 清徽

共:💬244 🌺16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狼兄提了一个伪问题

          “谁是文革的责任者”这个问题,逻辑建立在文革“一桩罪行,一个人为的灾难”的判断上。可惜这这远不是共识,这是缺席审判。毛派的朋友可以认为,文革非常好,非常理想,你提的问题于是不存在。

          怎样看待文革?血腥的法国大革命谈了两百多年,还在争论不休,我想以文革对社会的巨大撕裂,谈个几十年完全没有问题。但现在的问题在于,谈论的方式变成了左右对决,以至于任何其他的视角和立场都会被边缘化。这对理解和吸取那段历史的教训,没有任何好处。

          我希望朗兄放弃你的轻佻的论说方式,这对你没有坏处。表达一个立场是容易的,但你的表达方式和你反对的人的表达方式没有任何区别,实际上只能是互为影子罢了。

          • 家园 伪问题?

            “谁是文革的责任者”这个问题,逻辑建立在文革“一桩罪行,一个人为的灾难”的判断上。可惜这这远不是共识,这是缺席审判。毛派的朋友可以认为,文革非常好,非常理想,你提的问题于是不存在。

            文革是不是灾难,有数字事实为证据,不是您所谓的“右派”说是才是的,更不是“毛派”说不是就不是的。我不知道中学生(有的地方是小学生)打死自己的老师在您看来算不算灾难--既从肉体上看也从文化上看。我也不知道您是打算把这些教师(还有大多数在武斗中死去的中国人)归入右派“重新掌握话语权的精英的作态”呢?还是拿“传统文化是文革的最大受害者”来把这些受害者也都“边缘化”呢?

            我希望朗兄放弃你的轻佻的论说方式,这对你没有坏处。表达一个立场是容易的,但你的表达方式和你反对的人的表达方式没有任何区别,实际上只能是互为影子罢了。

            说实在的,我对您原贴里面的中心论点“文革彻底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点意见也没有。您非把这个搞成“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的“最大受害者”,那是您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但是怎么人家从别的角度反问一句,就成了“轻佻的论说方式”了呢?况且即使从您自己的观点出发,文革破坏力如此之大,问一句“始作俑者其谁”算是很“轻佻”的一件事吗?

          • 家园 对不起,学不会那么复杂的逻辑

             

            文革非常好,非常理想

             

             不管该谁负责,如果持这样的观点,

             那我们就没有讨论的基础。

             

             按照这样的逻辑,鸦片战争还促进了中国的进步呢。

            • 家园 什么是讨论的基础和目的?

              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是为了表态吗?网上可以表态,可以发泄的地方多了,但我想西西河的品味没有那么差。我想严肃的讨论,基础是交流和沟通的意愿,目的是在讨论中充实和修正自己的不足和偏见。

              对于与你有不同意见的网友,他们怎么想的?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他们想的有没有合理成分?这些都是在讨论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即使从反对的角度来看,这些信息也可以砥砺思维的锋利程度,有助于使对方在理性的对话中陷入窘迫,使荒谬的逻辑陷于破产。当然,如果讨论仅仅是在“力比多”的驱使下进行的自我展示,那这种“讨论”的确没有什么意义。

              • 家园 同志、同志:保持逻辑的一贯性

                您在链接出处

                说:

                地址:http://view.cchere.com/article/567091

                时间:2005-11-14 07:32:09

                作者:大黄 (西西河视界副版 cchere.com

                标题:o谁是文革最大的受害者?

                胡说两句,各位指正。

                在下一个帖子里又说:

                谁是文革的责任者”这个问题,逻辑建立在文革“一桩罪行,一个人为的灾难”的判断上。可惜这这远不是共识,这是缺席审判。

                我没有引错吧?您在怎么全面地思考评价都不能相互矛盾吧?您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注意,我还没有阐述我的逻辑呢,全是您写的。

                我同意,没有固定立场的讨论,没有什么意义。

                • 家园 “没有固定立场的讨论,没有什么意义”

                  您说“我同意”,我不知道是同意谁,反正我不持这样的观点。而且恰恰相反,“固定”这个词我非常反对,事实上,我说这么多就是为了反对这个词。

                  至于我的立场,我认为这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至于我的逻辑,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认为你并没有试图把握它的耐心。

    • 家园 文革的苦难最终将成为历史的一个纪念碑

      让人们意识到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在失去理智的时候也会怎样的疯狂。

      其实,文革博物馆在千千万万经历过文革的人的心中,如果看一看今天大陆的出版物,就可以看出对文革的诛讨并不局限于官方的笔。

      前几天,我在看一本很让我震撼的书 -- 《半生为人》,其中那对于林昭和郑晓丹,遇罗克的深沉的笔触让我为之动容。这本书出版于2005年,国家二级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回忆和写一个人的灵魂怎样变的坚强的书,可是文笔间并不忌讳郑义等今天颇有争议的人的名字。这本书中的林昭和晓丹和遇罗克之所以让人动容,在于他们真实的再现于作者的笔下,并因此再现一个普通人怎样可以在那个环境中保持一种高尚。同时,看罢,掩卷之后你自会深思,在下一个可能出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你会用自己的心灵投下应投的一票。

      那种感觉和把林昭或者遇罗克当作一种大旗来为自己服务完全是两回事。这种行为,遇罗克也会不屑一顾吧,既然当年他对于星星的弹孔是那样的不屑一顾。

      类似的书国内出版的很多,我只举一个例子而已,同样也有“左派”的一些作品可以看到,我觉得当年的左派和右派都能够出书很好,一方面是出版事业必然的走向开放的表现,另外一方面,从他们受到欢迎的程度,也可以看出人心所向。

      新的一代中国人是生于没有那么多沉重的时代,所以他们悦于轻松的生活,赵一凡那样的思想者不再那样多了,但是我也相信他们不会再是红海洋中的一员。他们“自私”,所以珍视今天的自由,不要有任何幻想去教导他们遵从某一个权威的思想 -- 文革的死亡,在他们之中最为彻底。这种实际的死亡,将在未来顺理成章的为文革代表的极左的灾难的画上灵魂的句号,更不论仅仅一座博物馆了,当年遍布中华的塑像不是已经看不到了么?这不是曾经被认为不可动摇的么?

      为文革建一个博物馆,巴金先生是在深深的解剖了自己以后,说出的这句话。而我见到倡导这个建议的人间,却不乏当年红卫兵的美丽影子,而且理直气壮的把灾难归过于他人。那么,难道建立一个文革博物馆是为了当年的红卫兵们来阐述自己的神圣么?我为此无言。

      一个通奸的妇女被带到耶稣面前,耶稣说,你们谁无罪,就拿石头来打她。

      当年的红卫兵们无疑是会捡起石头来的。

      虽然是题外话,但是好好的一个建议,有时候也会被不自觉的人染上一种色彩,从而使支持它的人心里产生一种菜里夹出苍蝇的感觉,连带着菜的味道也无法欣赏了 -- 这就不仅是一个文革博物馆的问题。

      • 家园 在下一个可能出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最好能用手里的枪说话。

        以色列并没有因为犹太人在纳粹统治下的怯懦就不去纪念。

        这里可没有比较的意思,再怎马说纳粹也是外国人搞的。

      • 家园 花!

        只是话又说回来, 文革产生的土壤, 那种"无私", 狂热的"理想", 最初也是诞生于一个"人人自私"的社会, 对贫穷落后的恐惧, 抹煞了对自由的追求. 在人们对思想自由的珍视没有成为一种理性和习惯之前, "自私" ,乃至 "轻松的生活", 仍旧不会自动将"文革", 和产生"文革"的土壤永远地埋葬, 一个博物馆, 或者说建立在人们心中的"文革纪念碑"仍然很有必要.

        • 花!
          家园 同意

          博物馆先建在心里,而后便更容易建在城市里,否则,建了,也可以拆,还可以被人变成文革纪念馆的。

          顺便聊聊公私问题,这个,倒有一点可能偏颇的看法,也是向您请教的意思。我认为,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公而忘私,公大于私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并且被历代推崇,私人的所有,并不被尊重,中国的皇权可以轻易赋予或者剥夺臣子的一切,就是这种思想的一方面体现,同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是这种思想的另一种体现。这和西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是有所区别的,所谓对传统思想的去芜存菁,在这方面也有取舍的命题。

          文革开始的土壤,包括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迅速被接受,和这种文化环境或许有一定的关系。

          讨论这个思想的真谛与影响,不是今天我们所有力量可以做到的,至少我个人达不到这样的深度。然而有一个历史现象又让人值得思考,那就是中国士阶层的死亡。

          中国古代,一直存在一个士阶层和一个平民阶层的区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这种区别的记载,同时中国文化也清晰分为两个部分 -- 以花鸟画青铜器等代表的士文化,和以剪纸舞狮子为代表的民间文化,所以外国人眼里中国古代的形象,常常是文明与未开化相间杂,既有灿烂的文化,又有可怕的落后。其实这是因为国家的物质文化被少数士阶层垄断,不能为平民阶层所均用的原因吧。士阶层是在民国建立以后逐渐衰落,并且走向末路的,今天中国早已不存在这样一个阶层。

          所谓公而忘私这样的训诫,从历史上说,是对士阶层的精神层面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在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历次运动中,已经成为对于全体国民的要求,并且将精神层面的要求与法律形式相结合。由于这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故此容易为国人所接受,同时,又由于这部分文化传统有特定的人群指向,因此不免有大人戴小帽的不适应。同时,道德要求与法律是否要一致似乎也成了一种自相矛盾的观点。

          这个题目太大,无法自己想明白,子矜方家,幸有以教我。

          • 同意
            家园 老萨这几个"就教", 让人有坐卧不宁之感

            这个帖子可就不敢随便回了

            我也就是乱写一气而已, 方家云云, 实在不敢当. 只是有时没事会瞎想一气, 偶尔看到一些东西, 会有些共鸣, 或者说感触, 老萨这么客气, 那只好舍命培君子, 拿出来探讨一下, 让萨见笑了

            先谈那个"公而忘私"的问题, 确实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和草根阶层差别是很大的. 士大夫们受到名教纲常的道德约束. 而那种道德之高, 有时致于虚伪与变态的程度. 儒家本来信奉人性本善, 可是却没有为人的自然本性中软弱和丑恶的一面留下弹性空间, 不承认人的平庸和趋利避害本能的合理性, 这种传统确实使中国人在近代接受某种意识形态来得非常自然. 由于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人格标准,在高调道德标准的表象之下是人们之间的深刻不信任。 从这个角度, 说句冒天下之大不讳的话, 我是主张全盘西化的. 当然这个西化 并不是说要把我们的城墙, 庙宇都拆掉, 古书都烧掉, 而是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关键的思想意识, 是有些问题的. 比如唱高调, 用无限高标准, 非人性的道德来要求别人, 应该都是那种思想影响下的不自觉行为.

            其实西方也应该有类似的阶段, 对自由思想, 包括对人性的禁锢, 比如中世纪时期. 西方的思想解放从宗教改革开始, 中国的思想解放恐怕也需要经历对传统文化扬弃的痛苦过程, 包括很多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传统.

            中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而西方很早就有"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 思想自由说不定同这也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呢. 不管怎样, 中国虽然已经不再要求普通民众"公而忘私", 但是"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仍旧没有成为当然的法律, "风进得, 雨进得, 国王进不得", 也没有成为普遍的意识. 总是仍然不断有人为我们制造"敌人", 制造"危险", 以各种各样的借口试图剥夺人们的自由

            前面有个帖子也写了一些类似的看法,

            链接出处

            我的想法, 多数感觉是和萨类似的, 很多东西展开了确实一下子说不清楚

            其实我上一贴中想要强调的只是, 人们是很容易忘记过去, 文革的产生, 乃至极左思想在中国的泛滥是有其土壤的, 当人们痛恨社会腐败, 贫富分化的时候, 当一些人的人性得不到合理的宣泄, 而另一些人的贪婪也得不到合理的节制的时候, 人们就会盼望一种理想的制度, 中国知识分子传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对现实丑恶的痛恨, 很容易和某种改头换面的理论一起, 产生化学反应 ......

            比较理想的, 应该是能够维持一种适度的平衡.

            呵呵, 杞人忧天了, 希望我们这代人能够比上一代人聪明一些.

            • 家园 谢谢

              事实上这个问题是我观察老外后的感触。

              有些老外有相当好的公共道德和公益心,但是西方法律体系又是一个极端支持个人利益的法统,二者的统一,似乎昭示着道德和法律的不一,这是个有趣的现象,就忍不住拿出来讨论一下了,的确如您所说,有些问题需要更多的思考才能有结果吧,您的“参考文献”再去拜读。

              再次感谢了,百忙中写了这样多的内容来回答我的问题。

      • 家园 抱歉。观点之争。很多人谴责文革,我却很想问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革。

        年轻人也许疯狂了,但是毛泽东一直很清醒?他打倒了刘少奇,却留下了邓小平。林彪坠机以后,四人帮势力一度扩张。毛及时让邓小平复出。另外文革中,毛中美和解,加入联合国,大规模从西方引进生产设备。这些用疯狂或者苦难是无法解释的。

        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毛试图在政治上避免苏联化的极权,发动文革,打倒一部分右派(不是全部),把这部分权利让给左派和中间派。

        关键词(Tags): #文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