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一) -- 陈经

共:💬1310 🌺3017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混淆概念

        美国的大学分公立和私立吧。公立学校的钱,政府是要给不少补贴的吧。

        中国的大学基本上都是公立的。现在国家完全想把这部分扔出去,学校最好都自负盈亏,这个还不是指导思想错误?既然是公立学校,公字就必须坚持,学费的制定就要考虑普通大众的承受能力;而不是象教育部的官员放出的厥词,“好学校是稀缺资源,你没钱就不要来上”。想搞贵族精英,请到私立学校去。

        • 家园 同意,感觉陈经兄这篇问题多多呵

          美国公立大学对本州学生的收费极其低廉,很多学校也就一百多美元一个学分。岂是中国这个高额收费能比的。

          下面黑鹰说得有道理。教育产业化的危害比医疗产业化要大得多。它摧毁了自从隋唐科举制以来一直存在着的一条细细的然而确实存在着的自社会下层向上进入社会中上层的路径。有了这条路径,社会下层中的人才方可以为着这渺茫却并非不可能的希望而奋斗,统治阶层也可以借机吸纳收编社会下层中的人才,而不是把他们排除在体制外,来达到巩固稳定统治的目的。

          陈经兄用利益驱动来解释这些措施的不可避免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既然同样是利益驱动,陈经兄却指望利益集团能在没有外力干涉的情况下自己意识到不能杀鸡取卵从而有所节制,现实么?哪个资本主义国家没有经过相当规模暴力冲突的阶段便从血淋淋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进入了披上了温情面纱的资本主义成熟阶段?经济人/利益集团本质上都是无限贪婪的,一共两块钱,我和你分,我肯定想全拿走。你饿不饿死才不管我事。除非你急了拔出刀子来要跟我拼命大不了大家同归于尽。我一看情况不好穷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这才松口同意给你留两毛钱我自己满足于一块八。拿一块八当然没有拿两块好,但总比玉石俱焚之后啥都没有了好。

          • 家园 也就"一百多美元一个学分"

            俺大学毕业似乎是要120多个学分以上,那就是1万多美金学费,合RMB8万多吧~~~当然你会说1万多刀学费对米国人来说大概也就相当于1万多RMB.但是俺大学四年下来的学费也就是一万多RMB啊

            俺大学四年一共连吃带住花了6万左右(包括自己买的Laptop),工作一年就都回来了.事实上好一点的学校收费都不算高,我是最近几年毕业的,我们专业一年的学费是3200(下一年改热门专业了,收3800一年),住宿费是600,剩下的钱都是吃喝花用看自己把握的了.在我们学校我真没听说过有因为出不起学费而辍学的,能考上来的都不容易,学校基本上能想出来帮忙的都帮忙了,我记得5%的一等奖学金好像是2000一学期,据说现在又涨了.反而是挺多的小学校黑着脸收钱,堂弟在西安的一个什么民族学院,3个月花掉8千,把我给吓死

            • 家园 没错呵

              州内学费这标准,学生自己去打最普通的校内工,平均一天一个小时就能自己把这学费挣出来。中国呢?

            • 家园 你那个算低的,而且

              你想想,你的那个学校一年收到4000元,那么供这个孩子上学的家庭的年收入要多少?如果还不止一个孩子要上学,那么这个家庭的负担有多重?你再看看现在中国的人均年收入才多少,这个学费比人均年收入所占比例如何?你看到没有什么人辍学,正是因为能付得起钱的都进学校了,还有很多付不起钱的都被关在门外了。而且一个家庭还要支付买房,医疗等等等的钱。

              这里转贴一个学费比较。

              一、1950-1985年间的学费

                小学到高中基本上是义务教育,每学期的学费是二元到四元不等.虽然当时一般性的地区特别是农村一个工只有几角,但对于一般性的贫困家庭来说,孩子读书仍然出得起,不会债台高筑. 上大学基本上是国家全包干,对于家庭差的学生来说,每月还可以享受到十七到二十三元不等的助学金.一般来说,一个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只要能够考上大学,不会给家庭增加任何负担.并且一旦毕业,还可以有旱涝保收的工资,有工作,有事做。

                二、30年代大学收费

                30年代国立大学的学费

                我查阅了1932年修订的《国立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简章》,其中第14条明文规定—— 北京大学学费每年银圆20圆,分两期,于每学期开学前交纳:第一期自9月至次年1月,交10圆;第二期自2月至6月交10圆。又,体育费每学期银圆1圆。这就是说,北大学生每年交费共22块银圆。宿费全免。30年代清华大学以及北平医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等等的学费跟北大基本一样。国立上海商学院、国立上海医学院等,学费都是每学期10银圆,每年20银圆;但此外须交宿费12圆。铁道部所属的交通大学(总部在上海、而在北平设有分部)的学费为每学期20银圆,每年40银圆。

                又,1936年制订的《国立北平(北京)师范大学学则》规定:“本大学不收学宿费”,“入学新生除办理注册手续外,须交纳保证金20圆”,“本大学学生所交纳之保证金于毕业(或病故)时发还,但自请退学或因故由学校令其退学者,已交纳之保证金概不退还。” 全国各地的师范学校一律不收学宿费。   

              30年代教会大学的学费

                我又查阅到1934年修订的《燕京大学本科教务通则》中关于纳费的规定:“本大学学生,每学期须于注册时,依照下列费用表纳费——

                本科正式生学费55圆;特别生附习生学费每学分5圆(学生以学分为交学费标准者,每学期至少需交学费15圆);宿舍费(电,炉,水等)20圆;医术费(药费另计)2圆;体育费2圆;杂费2圆;

                这就是说,30年代燕京大学本科正式生的学费每学期银洋81圆,每年162圆。此外一些著名的教会大学,如北平辅仁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以及广州岭南大学的学费,跟燕京基本上一样,每年大约160银圆。

                30年代私立大学的学费

                我还查阅到私立天津南开大学的学费。据吴大猷教授回忆:“南开的经费,学宿费为一 主要来源。学费每年60圆,宿费两学期30圆(每年共须交费90圆),这与国立大学(如北大)之学费每年约20圆钱,自是很高的;但与教会大学(如燕京岭南等)比较,则是平民化的了。”

                北平市私立平民大学学费第一学期26银圆,第二学期25银圆,每年共51银圆;私立北平铁路大学(私立铁道学院)学费每学期29圆,每年58圆。

                又,1934年制订的《私立中法大学组织大纲》规定:“本大学本科学生每年应该纳下列各费(甲)学费全年30圆,分两学期交纳,每学期各15圆;(乙)实验费每学期5圆,不足补交,有余退还。此外,须交纳保证金10圆。”这个学校是由留法预科改办的,不必住宿,所以学费比较低,合计大约45圆。

                1933年制订的《北平私立朝阳学院学则》规定:各科系学生每年纳费如下——学宿费52 圆,讲义费10圆,图书费2圆,制服费2圆,体育费2圆,新生入学费2圆,杂费1圆,共计交费71银圆。

                1934—1936年上海市最著名的四所私立大学,被公认为学费比较昂贵,(因为当时上海市生活程度为全国最高):

                复旦、光华、不同、大夏,所收学费如下——上海复旦大学每年学费100银圆;上海光华大学每学期学费50银圆,每年100银圆;上海大同大学每学期学费60银圆,每年120银圆;上海大夏大学每学期学费45银圆,每年90银圆(以上如住校另收宿费)。

                总之,在30年代我国的大学收费情况大致分为3种:国立大学每年约22—40银圆,师范类甚至不收学费;私立大学每年约45—120银圆不等,中间数约为90银圆;教会大学每年约160 银圆。

                30年代学费占平民家庭收入的份额

                30年代我国民众各阶层的收入情况又是如何呢?根据1929—1930年进行的社会调查报告《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所提供的数据,30年代初,一个典型的工人4口之家每年平均生活费为454银圆。

                当时普通工人的月工资通常为16—33银圆之间,平均约为22银圆;每个家庭必须有两个人同时做工方能维持生计。所以,一般劳动人民家庭若要供一个孩子上大学,只能是国立大学,如北大、清华、交大、北师大等等,或免费的师范院校。30年代北京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师大有许多大学生来自劳动人民和小市民家庭,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史实。

                而私立大学或“贵族化”的教会大学,对于工农子弟来说确实是上不起的。特殊情况如清贫的青年周恩来能上天津南开大学,是因为减免学费的缘故。

                30年代,国立大学的学费占平民百姓家庭生活费的份额大约5—10%,或者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两个月的平均工资。而贵族化的“教会大学”的学费占平民家庭生活费的份额为35%,即三分之一;或者说,教会大学的昂贵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年工资的三分之二。怪不得当时有人说,教会学校是培养“高等华人”和“精神贵族”的温房;而北大、北师大则洋溢着“平民意识”。这是足以引发我们深思的。

                3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起点月薪一般为50银圆;待遇高的可以拿到80银圆。一般从事脑力劳动自食其力的知识阶层,如中学教员,工程师,记者,编辑,职员等等,月薪在100—200银圆之间。大学教授平均月薪为350银圆;一级教授最高月薪可达500—600银圆。这些人群组成社会的“中间阶层”或者叫做白领劳动的“中产阶级”,鲁迅在《二心集序言》里面就认为自己属于“中产的知识阶级分子”(参看《鲁迅全集》第4卷151页),他们正是劳动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时我国的大学生们多数来自这样的中间阶层。原因之一是这个阶层热爱知识,并且以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服务;原因之二,是他们的劳动所得能够保障子女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学费,一般说来,大学学费不高于他们一个月的薪金。他们中间,收入稍低的可以把子女送入国立大学,收入较高的可以把子女送入私立大学。我曾经统计分析了当时许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本文因篇幅所限,兹不赘述 。

                三、1985-2005中国高等教育收费变迁

                从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高等教育一直是免费的午餐。1985年,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教育“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从此,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双轨制,只对部分自费生、委培生和定向收取学费。直到1989年,国家才对高等教育进行收费,当时的收费也只是象征性的只收200元,但总算迈出了高等教育收费的关键性一步。1993年,我国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东南大学开始收费并轨试点。1996年在部分高校试行并轨招生,学费一下子涨过2000元,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1997全面并轨后,学费一直徘徊在3000元左右,人们也渐渐适应了这种制度变化。2000年,各地高校收费标准猛涨,普遍提高15%左右,有的地区提高20%,学费超过4000元。北京市的大学学费一般专业每年每生介于4200至5000元之间。理工科专业介于4600-5500元之间。外语、医科类专业学费介于5000-6000元之间。艺术类院校突破一万元,只有师范、体育、民族等专业较低。浙江省的大学收费为4000元,专科学校为3200元。其中浙江大学可在20%的范围内上下浮动,其他高校可在10%的范围内活动。广东省一般专业介于3800元-4800元,8所211工程院校可浮动20%[4]。上海市财政局、物价局、教委联合发文,规定高校一般专业学费不超过5000元,特殊专业(热门专业)经批准可最高上浮30%。高职每年每生7500元,高等师范院校按一般专业收费,艺术类和民办院校维持1999年标准,每生每年不超过10000元。2001年大学学费普遍在5000元左右,复旦大学5000-5500元,南京大学4600元,南开大学4200-5000元,湖南大学5000元,西南政法大学4500元,浙江大学

              4800元,四川大学3500元。2002年,大学收费基本与2001年持平。

                对于如此高的学费,新浪网做了一个网上调查。22155人参加了调查,认为价格合理的占13%,勉强接受的占24%,难以接受的占63%。反对方认为,一年学费4800元,四年就是19200元,再加上生活费每月400元,4年下来就要50000元,更何况有的专业学费要6000元。

              这对农村学生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能上网的大都是青年学生,如果广大家长参与这次调查,反对的人比例恐怕更大。

                四、2004年几所大学的收费

                清华大学---5000元,北京大学---4900元-5300元,医学部6000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4800元,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文科5000元,理科6000元,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等---6000元,上海外国语学院--10000元,上海复旦大学--5500元,哈尔滨工业大学---4000元-5500元,南开大学--4200元-5000元,中山大学--文科-4560元,理科--5160元,四川大学--文科4600元,理科5000元,西安交通大学---3750元-5000元,淅江大学--4800元,南京大学--4600元,山东大学--3600元--3940元。

                五、2005年民办大学与二级学院的收费

                一般少在每年一万元左右,多的如与外国机构合设的学院高的达到二十万。。。。现在城市读小学每生四百左右(当然开的发票只有二百)高中每生一千二,还不包括书本费

                大学每生七千——一万如北京人文最低的也有七千3百多

                读技校每年也是二千到四千不等。如我随便找了一张报纸数控,三年,每人年3160元。

              • 家园 你在哪个地球?这种胡说八道的帖子也信?

                当时普通工人的月工资通常为16—33银圆之间,平均约为22银圆 这是哪个地球的中国30年代?

                这个收入在当时中国都中产阶级水平了 按购买力折算 这个22大洋可是4000人民币一月了 就现在要实现了 我们都可以说全面小康奔中产了

                原来卖苦力的工人 农民都不算人啊 只有领月薪的职员才是人?

                据此逻辑 今日大学学费按公务员 银行职员 CBD圈内大公司白领的标准来收学费 简直是正确无比 非常便宜啊

              • 家园 “还有很多付不起钱的都被关在门外了”,这点我不同意

                至少不能把这个原因完全归咎于大学的收费。

                我之前说的“没发现有哪些人因为交不出学费而辍学”是指就我所读的学校而言,只要能够到学校报到的人基本上都没有辍学,而不是仅仅因为大学收费昂贵就不能够入学。扩招之前的人从小学到中学再一路厮杀到大学门口,有多少人可以顺利走完这个路程?我初中之前是在所谓的“子弟学校”读的,一班小学同学里,最后一次通过顺利考上重点大学的只有两个人,这绝对不是因为家庭是否负担得起的原因。

                同样借助于你后面转载的文章,比较一下三十年代与目前中国工人(或者城市居民)所占的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以及考虑一下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包括农村)的人均年收入,你会发现学费跟人均年收入的比例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以支撑你的论点。就是在现在,父母都是大学毕业生的,没有能力供子女上学的比例甚少.

                另外,我有很多同学当时都是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赚钱来补贴自己的(包括我自己),同社会多做接触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可以开阔眼界,也对毕业之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在很多人抱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今天,我一个朋友曾经在南京的一家报社里兼职4年,从实习生作到负责4个国际版的编辑,今年研究生毕业的她已经拿到了几个年薪在10万以上的工作机会了。

                • 家园 这里在谈两个问题了。

                  以前是统得过死,什么都国家包,再加上国家财政本来就穷,结果国家财政无法支撑。

                  现在是又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上去了。你看那个上海外国语学院,一年10000元,能有几个普通家庭支付的起?按教育部发言人的意思,北大清华要继续涨价才行,因为是稀缺资源。如果你没钱,就不要来上了。这个应该是国家公立学校的办学原则?

                  我认为学费是要收的,不然不足以形成良性循环。但是学费的制定要考虑到人均收入水平。公立学校的对象是全体民众,而不是少部分人。就不说农民了,城镇里的那么多下岗工人呢,他们一个月的收入能有多少?就按你那个三千多元一年的水准,要几个月不吃不喝才供得起吧。美国这里的州内学费相对于其人均收入水平就比较低。美国的medicaid申请线划在年收入$24000左右,低于这个是认为较贫困,需要国家帮助的。中国的贫困线是多少?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才1000来美元,合8000多元,算上两口子都工作,结果有25%以上的收入交了学费,还不考虑吃饭住房医疗赡养和自己的养老。全世界哪个地方是这样的比例。前面我贴的文章里,30年代,国立大学学费占家庭收入的5-10%的比例。以这个比例计算,学费在1500元是较为合理的价格。

          • 家园 嗬嗬,

            中国现在是人均收入还没有和美国1:1,结果这些费用倒是先来个1:1,甚至更高(另一个典型是中国电信等)。老百姓能没有怨言?美国的贫困线大概是$27000吧。中国什么时候人均年收入30000元,再来收现在的这么多的学费吧。

            政府是不能只钻到钱眼里去的。政府贴钱,广泛普及教育,最后能享受的经济利益政府仍然占大头。现在这种教育产业化的东西纯粹是只从当前经济角度出发的短视行为。

            • 家园 贫道的看法是

              政府这个东西,本来是个平衡社会各阶层利益,达成妥协的一个产物,同时也成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的一个工具。结果现在政府自己成为了经济人,裁判员自己下了场,同时成为了运动员。那还有人能比过它么?一旦这样的状况形成,它自己就有了生命力。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其继续追求其利益最大化,占有一切可以占有的资源。没有人可以阻止,即使是胡温也不行。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所采取的行为必然是短视的。养鸡对他来说没有必然的吸引力。

              老闲还是有些从道德角度出发来批判了。陈经兄的意思是抛开道德批判,只看利益驱动。这点贫道绝对赞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