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一) -- 陈经

共:💬1310 🌺3017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 家园 re

                  我想铺路不光是钱的问题,还有国家的政策和认识的问题.教育是个有特殊性的东西.现在的问题是就看到一个钱字,目前的做法的弊端如同前面坏坏哥所言 链接出处

                  而当初开始提倡这种做法的时候,见造船厂的帖子

                  链接出处

                  第一条就是要钱,第二条是就业(上山下乡不行了,改扩招);而教育中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第三条里一笔带过,一厢情愿的认为可以做到.第四条完全忽视下岗工人,农民等所谓弱势群体.而且第四条和第二条冲突(就业问题也不考虑).这个建议里看不到一个顾及长久(连5年都顾不到),思虑完善的规划,实实在在的在寅吃卯粮,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完全要求毕业学生及其家庭改变就业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一个家庭,砸锅卖铁,养出一个大学生,你让他去洗盘子卖肉,挣这不上大学也能拿的收入,让你做这笔生意,你干不干呢.而且按照教育部发言人的意思,学费还要涨,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好学校,稀缺嘛.

                  再打个比方,说一个人,通过锻炼保养,食欲大开,吃了不少东西,很舒服.另一个人,填鸭式,硬塞,结果弄了一个消化不良.我看现在就是这个消化不良.

                  • re
                    家园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铺路的重要性人人知道,什么时候铺路,铺什么样的路,就是由前决定的了。教育的特殊性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如果只讲教育的特殊性,国家“有义务”为全民提供小学到博士后的所有教育,和以后的继续教育,只要当事人愿意继续读这个书,能考试通得过。实际上,世界主要国家中没有做的,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用扩招来解决就业问题是一个烂招,双重的烂招!第一,这不是解决问题,只是延迟问题的发生,而且只是有限的几年;第二,这些人几年后毕业时,加上应届毕业生,对就业市场造成双重压力。教育就是教育,教育提供的是技能,但不是就业的保证,不要把教育当成解决就业的路子。如果一个家庭砸锅卖铁,为的是保证子女的就业机会,那这就是砸错了锅,卖错了铁。这和农民种地一样,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但要是下错了种,种的东西卖不出去,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保证的事情是没有保证。就业观必须改,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扩招以后的学校质量问题,这只有通过优胜劣汰,让“看不见的手”决定。贫困学生上学的事,前面已经讨论过了。坏坏哥的看法不能同意,原因前面已经说了,恕不重复。

                    弱势群体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牵涉到很多道德和法律的问题。但是回到标题,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如果弱势群体是人口的一小部分,国家是有能力赞助的;如果弱势群体是人口的很大一部分,那整个国家就是一个穷,赞助也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事。这时候,应该做的是是造墙,而不是拆墙。

                    平等不是一个事实,而是一个感觉。当你不认为那和你有关,你不会觉得不平等。当你看到机会而机会离你而去,你才会觉得不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机会而不能抓住比根本没有机会,这还是一个进步。

      • 家园 大学扩招的第一声--《汤敏、左小蕾的建议》

        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的思考                    

        扩大高校招生量一倍的建议             

        汤敏 左小蕾     

        通过扩大内需来启动经济,是使中国经济走出当前的增长低谷,化解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及时的。因此,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热点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们认为,在诸多的选择中,扩大高校招生将是一个国家投资少,刺激内需力度大,又能实现群众迫切愿望的有效措施。

        为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考虑在三至四年内使高校(含成人教育等)的招生量扩大一倍,即从每年两百万人增加到四百万人。新增学生实行全额自费。(按目前的标准为每人每年一万元左右)同时国家建立助学贷款系统。给部分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贷款。

        此项建议基于如下理由:

        第一,扩大高校招生每年可增加一千亿元左右的消费需求。

        根据我们的估算,如高校招生量扩大一倍,每年可多收取学费两百个亿。加上这部分学生在校增加的消费约四十亿,则共产生直接消费二百四十亿元。这笔钱所带动的间接消费,即高校使用这笔钱后所产生社会上的第二轮以及尔后若干轮的消费,再包括大学附近的服务业和有关行业的投资消费,还有因大学招生扩大所带动的高中的扩大从而一系列增加的投资与最终消费等等,用我国的消费乘数匡算,这二百四十亿元可拉动近一千亿元左右的投资与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每年也可达半个百分点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与扩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不同,这一巨额消费的形成全部来自于城乡居民的收入与储蓄。它并不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相反地,国家还可以通过税收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它对通货膨胀也没有不利影响。

        第二,扩大高校招生可部分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我国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国营企业及行政改革。职工和干部下岗的压力在未来的几年中将更为严峻。而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又会与下岗职工争夺有限的工作岗位。大学的扩大招生可使每年一至两百万左右的新增劳动力延迟进入市场。在今后四年内可给下岗职工腾出五百万至六百万个工作机会。换言之,下岗职工的人数有可能为此减少近三分之一。(据估计未来几年内下岗职工的人数将达一千五百万人左右)对正处在改革攻关的关键时刻又恰遇亚洲金融危机的我国经济改革来说,这几年的缓冲期无疑将发挥重大作用。

        第三,通过挖潜与增加投资,我国现有的大学有能力承担招生量增加一倍的任务。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我国大学生与教师的比例为7:1,(不包括职员)这不但远远低于韩国的33:1及我国台湾省的21:1,也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15-20:1。如果我国大学生与教师的比例能提高到15:1,则现有的教师就可以基本满足扩大招生的需要。据粗略估计,如果增收的学费能基本留在大学里,则每年大学的收入与开支可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将近一倍。学校可用这笔经费来提高教师待遇与改善条件。再配合适当地增加博士生与硕士生留校人数和延长老教授退休年龄等措施,师资应不成问题。短期内,在校舍与图书和教学设备上可能会有些困难。但只要资金充足,经两至三年的努力后,这些问题也应该不难解决。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扩大走读,办校外公寓,办分校,办社区大学等措施来缓解对校舍的需求。

        第四,配合助学贷款系统,大部分群众愿意也能够承担全额学费。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给下一代提供一个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可以说是所有家长的最大心愿。不少社会调查都揭示,老百姓储蓄的第一动机是为子女上大学做准备。投资子女的教育应是老百姓真正愿意花大钱的项目之一。

        当然每年一万元的学费对相当数量的城镇居民与大部分的农村居民来说,还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对确有困难的家庭,国家可以考虑建立助学贷款系统加以解决。按目前的利率,以十五年期的贷款为例,四万元的贷款每月连本带息要付三百元左右。如果家长补助一些,加上大学毕业生本人的收入一般要高一些,这一负担应该不会太重。对特别贫困的学生,国家还可以用助学金和奖学金的办法来加以解决。

        对贫困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扩大高等教育,提供平等教育机会的通行做法。在澳大利亚,挪威等发达国家,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大学生靠助学贷款上学。在美国,这一数字也高达百分之三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助学贷款系统。

        第五,扩大高校招生对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力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我国十八至二十二岁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仅为2。4%,包括成人教育等在内也不过为4%。这不但远远低于韩国的51%,我国台湾的39%,香港的20%,也大大低于经济发展水平与我们接近甚至低于我们的印度(8%),印尼(10%)和泰国(19%)。

        长期以来,国家包投资,包分配的高等教育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路。从发展速度与人均GNP水平看,印度经济只相当我国的一半。如果他们的市场都可以支持和容纳8%以上的适龄青年接收受高等教育及就业,就应该没有理由认为我国反而没有这个条件。在这一问题上,我们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找出更多的办法来。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校扩大招生是于国,于民均为有利的大好事。它不但可以在短期内形成一个巨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教兴国战略的成功与否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数量。

        为此,我们建议:

        一、迅速组织一个高层次的专家班子来评估在三至四年内使高校招生扩大一倍的可行性;

        二、制定一个从1999年开始,每年递增25%-30%的扩大招生计划与具体的实行办法;

        三、防止一哄而上,不注意质量的方式扩大招生。招生扩大的重点应该在正规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对那些高质量的,有条件的大学,扩大招生的规模可以更大一些,速度也可以更快一些。而对那些条件不够的新办学校,应少扩大,甚至不扩大招生。

        四、组织教育部门与金融机构共同探讨设立助学贷款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具体做法。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或亚洲开发银行的技术援助项目来引进国际经验。

        五、发动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力量来帮助高校解决因扩大招生所产生的困难。

        六、加强监管,防止部分高校的不合理收费。同时也要防止一些部门对高校的借机乱摊派。

        七、扩大高校招生不应是权宜之计,也不应局限于扩大一倍的规模。要从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化,全球化的新环境中能否重新崛起的高度重新认识与设计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在十五规划以及国家的远景规划中加以通盘考虑。

        (1998年11月呈交有关领导。)

        注:该文的主要内容在《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2月19日以“教育启动消费呼之欲出”刊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细细的路径被拓宽了

        楼下说:“它摧毁了自从隋唐科举制以来一直存在着的一条细细的然而确实存在着的自社会下层向上进入社会中上层的路径。”

        是的,是摧毁了,或者说拓宽了,这条路已经变粗了。不明白,上大学的人比以前多了几倍,难道这多出来的近千万全是不该上大学的?

        按照才/财的组合,可以把人分成4种,1多才多财,2多才少财,3少才多财,4少才少财。

        4一般都上不了大学,1一般都可以上大学。大学扩招,影响到的主要是2和3了。

        先说3少才多财,他们一般原来是上不了大学的,现在可以上了,而且在大学里,他们有可能让才多起来。从这一条讲,大学扩招是有功的。

        然后是多才少财者。大学扩招,到底把多少这样的人挡在了门外?这是评判大学扩招得失的重要标准。我认为这样被挡在大学门外的人很少。

        而且,现在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拿出或挤出这笔钱,当然如楼下所说,这会挤占买房子的钱,可是有孩子上大学的家庭,本身就有房子啊。

        楼下说“大学的扩招,让许多本属于中专水平的岗位从大学生眼中溜掉”,这到底是大学生的错还是岗位的错呢?扩招不一定能解决就业问题,但解决就业本来就不靠扩招,扩招能让近千万本来上不了大学的孩子上学,能让大学们实力做大,已经是很好的主意了。

        最后能否在这里进行一个小调查?诸君不妨说说自己的年龄。本人自报在先,1989年的大学生,今年34岁。

        • 家园 实践是最好的评判标准

          教育产业化作为国家的一项政策,坏蛋是旗帜鲜明地反对的,即使坏蛋扩招后上学期间不用为学费发愁。但是坏蛋真是亲眼所见许多同窗好友为了学费生活非常拮据困顿,你也可以说是家庭环境造成了这样的状况,即使国家不产业化教育,也不能保证他们能宽裕的读大学,但至少有一个判断是可以得出的:教育产业化对这些家庭贫困的学生而言绝对是雪上加霜而不是雪中送炭,有时候想一想真的很有讽刺意味。我们天天喊着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天天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是我们的实际行动往往给我们自己的口号一个很是响亮地大嘴巴子。

          教育原来真的是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如今的决策者不也是从国家大包大揽的情况中出来的么?怎么当上领导了做了归国留学学者了就出这么一个馊主意,一点都不念过去的好呢?

          坏蛋以前跟过帖子硕果教育产业化一方面带来痛苦的时候另一方面也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促使了人才自如的流动。但是随之而来的绝对不仅仅是自由。各位河友如果家里有读书儿郎的话问一下现在的孩子,谁还会说祖国培养了自己???竟眼看着电视里睁眼睛说瞎话!

          纵然退一步说,学费总要涨,但是一切能不能考虑周全了再涨?坏蛋看绝对值得商榷:

          1、现在全国各地有钱没钱的全部大上特上快上大学城,请问这么多资金直接投资新大学好不好?搞得现在好大学被拖得奄奄一息。新大学不被大家承认,绝大部分的学校都背一屁股债,某些学校全校学生学费加起来不如一年债的利息。

          2、中国觉得部分仍然是农民吧?上大学的学生一般总是农民的儿子吧?坏蛋大学是水利学校,那里生源更极端,几乎全部都是农村的,被别人嘲笑为土包子学校。为什么我们农民工工资20年可以不涨一分钱,而我们的学费两年可以翻一翻?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产业化的同时没有及时跟进奖学金制度呢?为什么贷款不能下拨呢?

          3、教育是不是国家的义务?大家都承认以前上学也是收费的,但是那时很少的一点,几乎是象征性的,为什么这么讲?坏蛋的姥姥家穷得很,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姥姥带着妈妈舅舅们在垃圾堆上捡东西糊口(坏蛋没听妈妈讲家里过去的时候都暗暗哭得不行),但是妈妈舅舅们都上了学校,都算受过教育了。现在呢?坏蛋没有统计过,但是坏蛋姥姥农村那里的孩子现在上不起学的,现在坏蛋随口就能说出一大串。你说,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还能说什么好呢?

          4、现在教育质量的问题真的是跟不上了。扩招以后老师不够,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30:1(30个本科生一个老师),于是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一泻千里,放羊是最好的形容,坏蛋读硕的时候还要给本校300来号的本科生讲课呢。而且最大的一个好过就是学生素质大幅度下降。我们老师在一起就说这研究生的素质能力一泻千里,以前考试都是85分几个从没抓过人,现在100个人里便一次抓15个,只叹一代不如一代。

          5、就业压力加大。这个等会再说。现在出去一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从正面考虑,教育医疗产业化也是有意义的。

        从正面考虑,教育医疗产业化的意义在于:在极短的时间内,向这两个产业投入了极多的资源。完全解决了这两个产业在文革以后没有人没有钱的被动局面。这个成就可以讲也是史无前例的。现在在中国,全社会投入到教育上的资源是个天文数字。单靠政府估计连其中的1/10都拿不出来。

        不过,现在的问题又回到,医疗是为了什么?和要教育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上了。如果,能够合理解决这问题,我觉得可以认为这个产业化是螺旋形前进中的一个特定阶段而已。

        产业化解决了一个有没有资源投入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怎样分配资源和利益。这个问题应当比前者相对容易一点。希望,政府的政策和社会的有识之士会给出正确的引导。

      • 家园 扩招并不能解决就业问题。

        扩招是对的。再怎么说,能上大学的多了好几倍。学费虽然交得多,但如果没有扩招,很多人不可能上大学找到收入高些的工作。

        社会需要的就业人员是一定的,这个无法通过扩招解决。

        而今天的研究生扩招是把今天应该就业的大学学生,让其推后到3,5年后就业,以减缓政府目前的压力。

        3,5年后的情况谁知道呢?如果没有有力的增加就业机会的措施。

        而大学的扩招,让许多本属于中专水平的岗位从大学生眼中溜掉。

      • 家园 想起这次两会那个教育部发言人了

        教育产业化,其实有些误解,应该着重向老百姓解释清楚,上大学象从前一样只交一点钱是不可能的(发达国家也不能),老百姓心理上预期正常了,就好受些。再把上不起学的惨事花不多一些钱解决掉,教育产业化应该可以对付过去。

        ================

        想起这次两会那个教育部发言人了 说什么上学也是消费,消费不起就请滚蛋之类的话(大意如此,反正网上到处骂,找到这个帖子不难)。我想想这个发言人还真是白痴,平白无故给政府增加许多麻烦和怨言。有幸生活在这个信息社会,眼界那可真是开了,有时候觉得自己很渺小,能力强的人真多啊,有时候又觉得有些高官或者学者怎么那么白痴啊,无论如何在某些具体的事情上我的表现会比他们强!

        • 家园 那是说话不利索 直接说 大学不是义务教育 政府没有付费的义务多好

          然后大谈一通逐步免除义务教育全部学杂费 和国家将扩大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的数量

      • 家园 陈经能不能医疗/教育分开来谈谈

        教育乃立国之本,医疗更有点社会福利的意思, 如果把教育光光说为社会福利的一种, 有点笼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