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一) -- 陈经

共:💬1310 🌺3017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三十一)从“出口导向”到“扩大内需”(part 2)

      (强烈建议西西河扩大贴子容量。一个6000多字的贴子,被迫分成两块发)

      如果我们要高速经济增长,我们可以去发展外贸,挣来顺差都直接算进GDP里面了,还有间接拉动。国际上产业还肥得很,我们还大有可为,好好搞技朮再突它几下,这条路还是可以走的。自主创新也不一定是说得那么难,我们干起来可能一会就突破了。就这么去抢产业,相信一定能抢来不少。出口增长连年20%30%四五年了,经济学家本来众口一辞说会消停会增长慢些,也没停下来,到底什幺时候增长降下来都不太敢说话了。但这条路不是说我们干不好,而是国际上不“和谐”。

      我们是成本最低,人最多,综合条件最好,搞起生产来谁也干不过我们。我们要搞,是可以把全球产业都抢过来,中国人都搞生产了,别人产业给挤垮,卖原材料给我们。但这样干的目的是什幺?就为了把人挤垮,我们挣越来越多怎幺也花不出去的美元?我们的人在工厂里干活很舒服么?我们的环境给污染了怎幺算?现在我们可以这样想一想了。以前是没钱,没资格去想这些问题。但我们现在确实要想想了。

      搞出口,最初的目的是国家太穷要挣钱搞活经济,闷头干。现在达到了这个目的,还超额了,那么又该为了什幺去干出口?答案是明显的:平衡。即然在国际上的钱够花了,就不用再去挣这么多钱了。但是也得进口些东西吧,不能吃老本,所以就搞搞出口,最好两者相抵平衡,要进口多少钱的东西就大致出口多少钱的东西,资本项目再加加减减最后弄个平衡。你出口多了,反正你挣来的钱又花不出去,等于白给人家送东西了。

      说是这样说,但要把平衡弄出来,还真不容易。人家就喜欢上中国办厂,中国企业往外出口挣钱就是比在国内血拼要容易。搞外贸的说“不怕老外怕老乡”就是这意思。这出口的势头起来了,中国这么大个头要按下去就不容易,也怕操作不好弄翻了。最终得靠什幺弄出平衡来?靠“扩大内需”。结论和1998年一样,但原因就完全相反。那时是外贸太惨了,现在是外贸太火了。

      这回和老朱整的口号型强扭的“扩大内需”是真的不一样了。老朱是外需没增长,内需也没有,经济增长眼看要完。外需是操之在人,只好自己操纵内需硬挺。这回经济增长是火得不得了,一不小心就双位数字了,需求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需求的分布,外需太旺,内需不够。我们要实现外需向内需的合理转变,企业一看内需也不错,就不抢着干外贸了,顺差就少了,平衡就实现了,经济增长也不会慢。这个好处还有很多。内需强进口需求就多,人家也高兴,贸易冲突会少。内需好,经济增长实在,需求开发出来了就在那长期存在,不象外需有点靠运气,运气不好就坏了。内需是国民内部的消费,一增长就是人民消费多了,这是搞经济的根本目的。内需拉动解决就业多,不象外需发展就业限制较多。中国人储蓄太多,是得靠扩大内需把钱放出来花掉一些。内需好,人民生活就和谐,社会矛盾减少。这回是真的要发展内需了,不是为了经济增长强撑,而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连外国经济学家也呼吁中国人多花钱。。。

      这么好的事,那还不快去干?这下,就碰到官办经济的痛处了。说是这么说的,要扩大内需,靠内需拉动,结果顺差还是上千亿美元,银行存款居高不下,国民储蓄率就是下不去。政府官员们干招商引资上项目房地产这一套熟,你说要扩大内需,也没说不让招商引资上项目房地产了,那么就还是这么干,喊两句扩大内需应景,没有什幺实在的行动。招商引资搞房地产,政府有实在的利益,手头确实可以捞到钱拿出漂亮的经济增长数字。有谁知道到底该怎幺扩大内需么?道理都知道,但其实没有什幺明确的招数,都等着中央拿出办法来。

      所以,确实到了要转折的时候了。从中央开始,就得转变思路,从出口导向转到内需拉动。干了很多年,一时不好转,就慢慢转。出口方面,可以挑着干了,一些污染大耗能高的产业,发改委搞搞审批给调控掉,不要没见过钱一样什幺都干。内部,对财政要有信心,也要给人民信心,不要穷疯了一样拼命捞钱原始积累滚动发展,应该想想怎幺花钱,最好能进入“越花钱越有钱”的境界。生产项目少建一些,生活项目多上一些,如给农村搞搞基础设施。工资要涨,连民工工资在内,这两年已经涨了不少了,以下几年估计都会一直涨。农业税免掉了,开始说是给农民松口气,其实意思应该往大里扩,算是内需拉动的一招。中央弄了个“和谐社会”的花头,与转向内需是一致的。

      这些都算是好弄的,阻力不大,全国农业税都免掉了。关键还是教育医疗房地产这几个大头项目,得顺利发展起来。有三种思路,一种是传统的免费或者低价思路,希望政府为人民着想下狠心整治教育医疗产业,压低房价,大家都愉快地不花多少钱就什幺都享受了。一种是增收思路,一方面民众收入增加,另一方面教育医疗房地产形成不同层次的供给,让各种收入阶层的民众都能形成需求得到服务。还有一种就是把教育医疗房地产当稀缺资源,大家抢,富人先得到服务,现在就是这种。说起来是“新三座大山”,社会上骂声震天,其实得算是小康社会顺利发展的关键时期。以中国现在的教育医疗房地产品质而论,并不差,要真能人人住进新房子了,就已经是中等发达了,和发达国家的生活品质没有太大实质区别。但还要很多时间,不能着急,看到一些人“提前”过上了这种日子,社会上骂也属正常。

      我感觉这些大头项目得用国家整体战略去搞。不是说回到以前计划经济去给人分房子,那肯定不行,太没效率了。也不是说就市场经济大家哄抢越炒越高崩完了回头又炒起来。官办经济解决这种问题其实有长处,那就是调控着按照政府规划的节奏发展。表面上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都有价格,但政府调控这个价格的能力必须很强。政府好象是有这样的意思。从这个思路来看,中国的经济将会是非常独特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混合体。在需要竞争发展效率的时候竞争十分残酷,在需要调控时又能强力控制住。我觉得这是官办经济的发展方向。前一阶段发展主要是在全球化时代通过出口导向混出来了,新时代的任务是形成良好的宏观调控机制,引导内需良性发展。

      这肯定是相当困难的,但也不是没希望。毕竟政府手里资源太多了,社会商品剩余八成都归了政府,全球就中国政府有这个条件。要警惕的是一种现代思路,说是要打破垄断,政府放权让民众自己发展,政府转型,转成理想的服务机构,小政府大社会,好得不得了,不少主流经济学家都是这样想的。左派那种回归计划经济的思路太极端,摆不上台面,不需要警惕。我觉得按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就是民众互相拼,政府不管,会产生很多超级富豪,广大民众给这些超级富豪打工,小小的香港就是如此,民众生活很没有意思。与其如此,还不如干脆官办经济到底,广大民众给政府这个超级富豪打工,政府还有希望把利益分下来。现在虽然说中国贫富不均很厉害,实际上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城乡差距大,地区差距大,大富豪并不算多,与中国的财富总值很不相称,因为大头财富跑到政府手里去了。这个“优良传统”不能丢。当然,政府垄断,会有一些效率问题,这个我觉得可以付出一些代价,不影响发展就行。事实上垄断也可以高速发展,中国电信也搞成了全球知名品牌,电话费贵就贵点,全国人一摊也没多少了,中国这一点很厉害。如果让私人发展电信,资费可能会便宜(也不一定),但不知会出什幺样的大富豪。

      所以政府一方面是搞自主创新去发展经济,一方面要去调控大头消费项目还惠于民。这个调控就是要去搞定利益团体,教育医疗从业人员,地方政府,地产商人,再加上一大堆民众,一通混战,想想都可怕。但还是那句话,要相信政府。我觉得中国政府还不能算是与民众对立的,它也受到了很大的道德压力,不是开大会商量怎幺压迫民众,还得商量怎幺让广大民众受益。这是因为人性很复杂,虽然容易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民众的利益,但有余力为民众做些事也还愿意,大富豪也会做善事,特别是有道德压力的时候。发达国家工人闹事也闹到了不少利益,中国民众也应该有这样的机会,生产力够了完全有机会。只有说是国家真穷的时候,那闹事就不管用。以前开事闹出大问题了,所以要强调稳定,现在却可以闹闹给利益集团压力。也不要容易出乱子的民主,就是民间舆论,网上骂骂人,工人农民找到机会就上上街,都不错。一方面不要把政府想得太好了,要政府做这做那,今天反腐败明天打日本。另一方面,也不要把政府想得太坏了,自己把自己气死了,掂记着革命闹事。现在中国政府应该是个挺好理解的,用相当正常的逻辑思维行事的国家机构。

      (待续)

      关键词(Tags): #陈经(朴石)#官办经济(朴石)
      • 家园 想问老陈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不把出口退税政策撤下来。

        中国退税,外国增加反倾销税,整个中国政府给外国政府送钱的渠道。

        外汇储备也多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也来了,是不是应该废掉出口退税呢?

        至少有选择性地开始吧。

      • 家园 只想说,真的是好贴!赠花
      • 家园 花给陈经的大作以及大家的探讨,期待更多!
      • 家园 当资源和财富的大部分掌握在政府的手里,怎么保证他们是为人民谋利?

        不要告诉我官员们吃饱了就得了,欲望是没有限度的,特别对于贪腐分子。

        不要把官员想的那么坏,但是也别想的太好。看一下各个地方政府豪华的办公楼,就知道,部门利益,肯定是当事人最关心的。搞到最后,很可能就是,人人为自己,上帝(总书记,主席)为大家。

      • 家园 我有两点不理解,为啥你把基础设施和抢时间强调的这么重要??

        上次就问过这个问题,除了基础设施之外,不是还有很多很多很多的社会与经济问题,为啥你偏偏强调这个??甚至因为这个原因,直接就否定了印度的发展(当然你其实也仔细分析过,但仅仅用这一条你也是敢直接否定印度的)。

        再一个,抢时间的问题。欧洲人慢吞吞的,保持着对第三世界的相对优势,国家又小,时间上他们不足为虑。剩下无非一个美国,半个日本,再看得起一点把印度这样的潜在同档次竞争对手提上来也可以算半个,加起来也不过只有2个,真的那么可怕吗??

        美国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华尔街资金对经济和科技的促进作用,效率非常高,他们的“时间”其实主要就是出自这里。但是2年前你也说了,发达国家短时间内已经搞不出新的产业革命,所以美国虽然有优势,但“时间”在眼下这段时间内相对来说是停滞的。日本嘛,半死不活的半心半意的改革,我也是不看好。日元升值以来,GDP是一下子多了1/3甚至更多,但这也毁了他们的竞争力(好像他们现在已经安于这种毁产业竞争力、换来升值横财的资金优势、不思进取了),我不认为他们能在产业竞争方面还能在全世界翻了天。印度嘛,先不说基础设施,从他们这种低效率的“民主”,从他们全体官僚习惯性的腐败,从他们的种姓制度,从他们的宗教文化对人世的态度,抢几个产业应该没有问题,但我把他算半个竞争对手绝对是高看了他们。。。

        所以我不是很明白,你说的“抢时间”是指的什么意思。跟谁抢?是为了政治目的抢,还是纯粹经济上抢(就你的文章而言)?

        • 家园 关于基础设施我想打个比方

          衡量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水平是看其技术和战术水平。其中武器装备水平是重要指标。

          影响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因素多种多样,但现在没有人否定武器装备的重要性。

          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来说,基础设施相当于军队的武器装备。

          能为国民经济提供多少生产资料,在一定的时间里能让产品在多大的空间里以多大的速度流动。

          我的感觉和能提供多大的火力密度,投射量和投射速度之类的指标差不多。

          • 家园 比喻成军队里的各种机动车更好一些

            基础设施本身是非生产性的,但是会为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军队里的各种机动车,本身也是非杀伤性的,但可以用来运兵、运弹药、运送武器……

        • 家园 关于抢时间

          关于抢时间,我是这么理解的。不应该仅仅从国家/区域之间竞争的角度想。先不说有没有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作为对手(这一点我觉得不应该轻视任何对手),我们还要跟老天抢时间(象农民收麦子吧?)。为什么?

          第一,外部环境变化很难预测,有利于我们发展经济的时间可能还会持续很久,也可能说结束就结束,归根到底还是不可控因素很多。

          第二,目前的发展有种种有利因素的作用。具体是哪些因素重要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我认为大家不会有太多争论:所有的有利因素都是有时效性的。套用一句话见笑了:有...不用,过期作废。

          您要是不同意,我试着举一个我以为最有代表性的例子。现在中国的人口结构可以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吧? 三十年到四十年以后呢?不用模型推算大家也应该有个数。这个是一个大的危机,只不过不是那么迫在眉睫而已,也期望看到各位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吧。

          • 家园 接受您的解释,但对人口因素有些不同意见

            ——》现在中国的人口结构可以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吧? 三十年到四十年以后呢?不用模型推算大家也应该有个数。这个是一个大的危机,只不过不是那么迫在眉睫而已,也期望看到各位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吧。

            三十年以后人口结构也足够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养老是另一个问题,看以什么标准了),因为现在中国现在剩余劳动力是5亿(也就是说现在有5亿人不但没有创造价值,将来还可能会成为负担,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说句挨千刀的,这些人现在经济上在地球上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基本不存在经济价值),比方说三十年以后是剩余2~3亿多(2个生一个嘛),仍然比整个西方的产业工人还要多,一样足够。

            我老家出身农村,这一点我是相当清楚的,农村实际上1年工作三个月就可以了,剩下的时间都是闲掉了。这还不算将来的大农场机械化生产粮食的模式后被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我老家就已经开始有人这样干了,事实和趋势都清楚的很~

            • 家园 养老恰恰就是问题所在

              养老恰恰就是问题所在!可用劳动力的总量有可能不是大问题。计划生育导致的青壮年比例失调才是关键。(我可不是反计划生育政策啊!这是别无选择。)

              大家也许看到过一个帖子,关于一个青年人养几个老人的问题,不过多复述。核心问题在于,对第二代独生子女(父母是第一代独生子女)来说,负担太重。假设三代同世(呵呵,不说同堂,同世吧),30年一代的话,30岁的夫妻两人要负担最多12个老人。我们就算8个吧,这个比例也很危险。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往上推整个社会的人口结构会带来多大的压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