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谁神化了周恩来?周恩来是怎么被神化的?(连载一) -- 海棠盈香

共:💬95 🌺15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谁神化了周恩来?周恩来是怎么被神化的?(连载一)

    谁神化了周恩来?

    周恩来是怎么被神化的?

    文/海棠盈香

      只要社会存在着,就会有不同的声音。我欢迎不同的声音,它让世界更精彩。

      然而有人发出一种声音太刺耳,震痛了我的神经。

      他说要“把周恩来这个依然在中共神坛上供奉的偶像,并且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共政治文化之大成的‘党内大儒’,重新放回当年那段天翻地覆、狂热恐怖的年代中加以审视,在拂去历史的尘埃,剥掉涂抹的油彩,还给人们一个真实的周恩来。”

      一个真实的周恩来是我期盼的,然而我很疑惑,周恩来曾经是神?被涂抹了油彩的神?

      神是什么?在中国人传统的概念里,神是护佑苍生的,神是高高在上的,神是无所不能的,神是不会犯错误的,神是必须敬畏的。在党的历史上,在文革期间,毛泽东曾被神化,从他成为神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可能犯错误,他的塑像,像章、语录他的一切都被奉为神祇,甚至印报纸的时候他名字的反面不允许有贬意的词语。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错误,而是一个民族的错误。这不是本文谈论的重点,略过不提。

      本文谈论的主人公是周恩来,他究竟什么时候又是如何成为某些人笔下的神?带着这个疑问我从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一、周恩来生前被神化了吗?

      

      回顾党史,纵观周恩来一生,他从1928年直到逝世一直都是政治局常委,处在中国政治漩涡的正中心,领导和参与了共产党几乎全部的活动,以他坚定的党性、全面的能力、非凡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崇高的威望。然而他所做出的成绩在他生前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承认与肯定,相反他受到的是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批判。

      周恩来受到的第一次大的批判是在1930年。

      这一年党史关键词是--左倾、右倾。

      当时党的最高领导人是李立三,由于对形势错误的估计,李立三在共产国际的错误的支持下,提出要搞南京暴动的错误方针,在中央会议上要军委进行讨论和部署。在周恩来的反对下,李立三盲目搞暴动的设想未能实现。

      1930年3月周恩来去莫斯科参加联共(布)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向国际汇报中国党的工作,同时处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同共产国际间的一些分歧问题。因为李立三“左”的错误来源于共产国际“左”的错误,周恩来在莫斯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一直讲了三天,分析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才说服国际同意纠正立三“左”倾错误,这引起了国内李立三中央对他的不满。当周恩来在莫斯科时,李立三主持下的中央政治局在国内指责周恩来向共产国际报告时“没有将中国革命速度和群众运动高潮的经济基础说明”。他们致电国际声明不同意周恩来的意见,一再要他“速归”。

      《周恩来年谱》记载:

      【1930年8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继续讨论目前政治形势和全国工作布置。会议决定举行武汉暴动、南京暴动和上海总同盟罢工,并调集红一、二。三、四、五、六、八等军分路向武汉推进,布置南方局在广州组织暴动。会议再次批评周恩来,提出:中央对恩来的斗争,必须是很坚决的,恩来同志回来,必有一次更激烈的论战和斗争,我们必须指出他在国际上应负的政治责任。政治问题解决后,恩来同志可去北方局负责。向忠发(注1)作结论说:恩来同志尤其在政治上组织上都暴露他右倾的危险,应在政治上负严重的责任。

      周恩来回国后受到了巨大的责难,承受了极大的冤屈。然而他从团结出发,从思想上说服教育,在工作上稳步纠正,采取同志式态度,通过个别谈话和召开两次政治局会议,逐步纽转了局面。

      立三错误路线被纠正了,然而共产国际扶持的王明(注2)又上台了,他代表共产国际推行了与立三路线完全相反,但同样错误的路线,并对周恩来进行了错误的批判。共产国际代表米夫说:对周恩来是要批评,但不是要他滚蛋。不是米夫对周恩来偏爱,而是党的工作离不开周恩来,周恩来的能力与在党内的威信使他们不便抛开周恩来。周恩来尽管处境非常艰难,内心充满苦闷,但仍然以大局为重,相忍为党,忍辱负重,维护着党的统一和生存,最后把党从错误路线中拯救出来。

      周恩来受到第二次大的批判是在1943年。

      这一年党史关键词是--延安整风运动。

      周恩来对延安有一种特殊的眷恋, 他们在延安居住的窑洞,被邓颖超称为婚后的“第一个家”。从醉生梦死、黑暗腐败的重庆回到艰苦卓绝、朝气蓬勃的延安,周恩来感到格外兴奋,却不知道他将马上被卷入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抢救运动”中,还没有来得及洗去重庆的风尘,一顶“犯经验主义错误”的大帽子就向他扣了过来,躲都躲不开,这让他的处境一下子变得十分之艰难。

      童小鹏在一篇文章中回顾周恩来在整风运动中时写到:周恩来本人从来不宣传自己的功绩,却经常过分检讨自己的过失,在党内就产生了一些误解,使他受到不少过分的责备,以至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是非不清。如认为周恩来在六届三中全会上纠正李立三路线错误时,采取的是“调和主义”的态度;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之所以能统治中央,是由于当时中央一部分犯经验主义错误的同志成了“俘虏”,对王明等人妥协的结果(注3),所谓经验主义的代表,就是指周恩来。这种误解一直延续到1942年延安整风,并且不指名地将它写在1945年党的决议上。

      《周恩来年谱》记载:

      【1943年11月底-12月初】在这次整风运动中,周恩来也曾受到不公正的和过火的指责与批评。他在检查中,曾说了一些过分谴责自己的话。

      周恩来受到第三次大的批判是在1958年。

      这一年党史关键词是--大跃进。

      无需过多言语解释,历史的事实已经证明冒进是非常错误的,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而在当时,社会主义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人民的大生产热火朝天的情况下,周恩来在修改“二五”计划建议草案时,删去了“多、快、好、省”一语,给毛泽东内心带来了极大的不快。

      南宁会议上,毛泽东指责周恩来,1956年的反冒进是方针性的错误!主持经济工作的周恩来,陷入了被批评的境地,失去了经济工作的发言权。1月2日至4日,周恩来在杭州出席毛泽东召集的部分省、市委书记会议。毛泽东借谈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修改问题,对周恩来等主张反冒进的人直截了当批评。

      随后,毛泽东在一系列更大范围的会议上,继续对周恩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会议整整开了十几天,大会小会,周恩来受到了无数次的批判。周恩来的内心异常的痛苦和矛盾,从组织原则上他必须彻底认错,但从唯物主义原则上他又必须实事求是,平时落笔千言一挥而就的他,写检讨时半天写不出一个字,这样写了一夜的检讨也过不了关,矛盾的心态促使他做出一项痛苦的抉择——辞职。

      中共中央就周恩来辞职专门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彭真、彭德怀、贺龙、罗荣桓、陈毅、李先念、陈伯达、叶剑英、黄克诚。会上讨论了周恩来等人的工作安排,与会者一致认为:周恩来“应该继续担任现任的工作,没有必要加以改变”。

      --大概与会者都认为共产党离不开周恩来,政府离不开周恩来吧。

      周恩来受到的第四次大的批判是在1973年。

      这是一次完全针对周恩来的批判会,目的就是把他打倒。批判的导火索是非常小的一件事情,完全是鸡蛋里挑骨头--在毛主席会见基辛格后,指示由周总理接着与基辛格谈,由毛主席身边的两个“小人物”担任翻译。周总理在与基辛格会谈时,基辛格提出了一个防止北方的霸权主义,中国可以利用美国的核保护伞的问题。周恩来向来思维敏捷,但对问题的处理又非常慎重,一时未便置理。殊知两个“小人物”当天就车不停轮地赶到了毛主席处,控告周总理没有立即批驳回击这个“核保护伞”。这就引出了毛主席说的“大事不报告,小事天天送,此调不改正,必定搞修正”那段话。紧接着,在外交部使节会议上,在军委会议上,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要批判周总理。

      《周恩来年谱》记载:

      【1973年11月21日-12月初】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开会批评周恩来和叶剑英的所谓“错误”。会上,江青等人对周恩来和叶剑英进行围攻,斥责此次中美会谈是“丧权辱国”、“投降主义”。周恩来违心地作了检查。江青、姚文元还提出这是“第十一次路线斗争”,诬蔑周恩来是“错误路线的头子”,是“迫不及待”地要代替毛泽东。十二月九日,毛泽东先后同周恩来、王洪文等谈话。提出;这次会开得很好。

      周秉德在《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曾记载了她听一位与会者对此次批判的描述--当时已经身患癌症的总理身体虚弱,右手发颤。他曾向那位常去西花厅的小姐提出:我手颤记不下来,你能不能帮我记一下?那位平时谦和笑容可掬的小姐,此刻杏眼圆睁,板脸怒斥:“怎么,你想秋后算帐?是批你还是批我?自己记!……

      按照会上的调子,周恩来已必然要被打倒,只是时间问题了。这次批判对周恩来来说内心的沉重和苦闷是前所未有的,而此时他已经是一个身患绝症七十五岁的老人了,他的保健医生张佐良在《周恩来的最后十年》一书中这样描述:“……他整日紧绷着脸,沉默少语,郁郁寡欢地思考问题……他不再神采奕奕、精神矍铄、步履矫健,而是失去了往日周恩来特有的风范……”周恩来虽然最终逃过了这场劫难,但却极为严重的损害了他的精神和肉体,之后,他的癌症病情加重,身体迅速垮了,从此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除去这四次,周恩来遭受到的其他大小批评不计其数,大部分是错误的批评,当然也有部分正确的。周恩来从来不标榜自己一贯正确,党的方针路线发生错误的时候,他都是以维护团结为重,主动承担责任,做自我批评。从很多人的回忆里,我们看到受到错误批判的周恩来心灵上承受着巨大折磨与极大的委屈,现在我们无从知道周恩来当时内心的心理活动,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在承受这些批判同时,他仍然兢兢业业、废寝忘食的工作的记录。例子甚多,不胜枚举,在此仅举一例--

      1958年周秉德参加密云水库的建设,她在《我的伯父周恩来》中写到:“1958年8月初,一场连续七天七夜的大暴雨,使潮、白两河产生了建国以来最大的洪流,严重地威胁水库大坝的安全,各种险情不时告急。”此时,工地的高音喇叭里传出水库总指挥激动的声音--身在三千里以外的周总理打电话过来了,指示如何抢险!正是因为周恩来毫不懈怠细致周到步步紧抓这项工作,密云水库建成了“世界水利史上罕见的奇迹”,直到多年以后的今天,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从以上事实看出,在中共党史上根本没有也不可能神化周恩来,而且正相反,周恩来受到了极其不公正的待遇。(注4)

      毛江氏想尽办法没有打倒的周恩来,最后被癌症打倒了,不知道肉体的折磨与精神的折磨哪一个对他的打击更大些。当他进手术室前用颤抖的手在“伍豪事件”的报告上签名时,当他最后一次和工作人员合影,用颤抖的声音说将来不要在他脸上打叉时,这位年已古稀,为中国革命耗尽最后一滴血的老人,似乎已经预见到了将来可能被打倒的命运。

      是的,周恩来一生受尽批判,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仍然背着沉重的包袱,包袱里面装的全是没洗清的冤屈。

    注(1):后来证明这人是可耻的叛徒!

    另注:这个注本来想注在文章中,但是这是看起来很不全面的一个评价,会影响文章的客观程度。评价一个人要全面的看他的一生,一个人总有两面,有成绩,有错误。有成绩就要承认,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但评价他非本文重点,这句评价只代表海棠对某种人的鄙夷,非代表海棠对此人的客观评价。

    注(2):后来证明这人是投机分子、野心家!

    另注同上。

    注(3):其实不用注大家也能看明白,这两件事就是上文中写所30年发生的事。

    注(4):我并非在这里为周恩来击鼓鸣冤,在党的历次政治斗争中,不仅是周恩来,还有领袖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都受到过错误的批判,更有众多的共产党人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甚至不少人含冤而亡。这不是对共产党的攻击,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怎么看待这个事实呢?

      这是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路。周恩来和他的战友们去走了。他们一路披荆斩棘,不知道遇到了多少意想不到的困难,他们都想办法去克服并义无反顾的走下去。也走了一些弯路,一些错路,甚至是回头路。但最后他们一起创造了奇迹,这个奇迹改变了所有中国人的命运。一个和平的、富裕的、自由的、平等的、民主的社会是他们的目标,虽然中间有曲折,有分歧,但他们和他们的继任者们一直在向这个目标前进着。期间为某些错误付出的巨大牺牲都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甚至必须原谅的。你能不允许爱迪生发明电灯前一千次的失败实验吗?一切都是摸索。现在仍然在摸索。

    (待续)

    • 家园 最后一段写的尤其好,花了
    • 家园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1976年,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  

        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 家园 早就证明了是个故事

        用这个当例子,实在是不好。当时中国在联合国绝对是个异类,主流都算不上,怎么可能为中国的领导人下半旗。为周下了半旗,那美国总统死了咋办,也下半旗,苏联总书记去世了又怎么办?联合国天天半旗算了。

        总理是个天才外交家,当时中国太弱了,所以在国际外交界的影响也不会太大,要是活在现在就不一样了,估计有戏得诺贝尔奖了。

        • 家园 确实降了半旗

          只不过那段演说很可能是演绎,而且总理的例子应该也不是第一个,记得之前至少为一位前任秘书长降过。

          另外,“当时中国太弱了,所以在国际外交界的影响也不会太大”这句话,主观臆测的成分太多。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美苏三方的博弈,哪个国际影响小了?外交家外交家,没有实际业绩,就无从评价,何况还是位著名外交家。

          至于什么诺贝尔和平奖,个人觉得配不上总理,那就是个笑话。

          • 家园 这是我能找到的国内比较有根有据的论述

            http://www.jjzy.cn/BBS/read.php?tid=6187&fpage=1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69919.html?fr=qrl

            尽管两篇文章都倾向于降了半旗,但第一篇中记载到有人直接询问联合国并没有得到明确肯定的回答。

            • 家园 降了半旗

              Review the documentary films, and it might help you to dig it out, instead of using sb's reports.

            • 家园 其实关于总理还有一个演绎

              说总理最喜欢什么花

              第一次看是马蹄莲

              后来看是海棠

              还有说梅花的。。。

              俺就糊涂了,到底是啥啊

              后来也是看了一篇澄清的文章,说总理生前没特意提过这个,都是老百姓自己个猜的,看见总理照片上拿了束马蹄莲就猜是马蹄莲,西花厅畔有海棠树,就猜是海棠。。。而且很多人就按自己的猜想装饰家里的总理照片,比方有个老记者,在总理的照片旁放着常青藤

              相较于降旗,这种演绎更捕风捉影了。但是俺看这种故事的时候,对为什么会产生演绎更感兴趣。

            • 家园 【讨论】花一朵,几年前看的了

              光记住了结论记不住具体内容了,谢您给找出来。

              仅就这两篇文来说,说降的证据和资料更多也更确凿,说没降的只有一处,而且最原始的出处来自互联网,按照惯例,肯定是要采信多和来源更可靠的一方

              另外,要细纠起来,这事确实到现在还没有能百分之百证明的材料,很多东西还要再论证,那就是完完全全的考据了,俺没那个本事,期待河里有大牛来做~

              但即便如此,这个故事也仍有可取之处——至少,总理的为人配得起人们来演绎这样的故事。而且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人物,所在多有。作为后人不应该仅关注演绎下的真相,还应该关注演绎过程里所包含的心理。因此即便这故事有虚构的成分,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羞于示人。这是俺个人的态度。

              • 家园 我对周总理没有特别的感觉,但父母们敬佩的不得了

                我觉得周的伟大存在于人民的心中,本人虽然没有对周有特别的认识,但父母大人确敬佩的不得了。我想和我本人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有关系。

                但我非常反感杜撰或说演绎一端故事,尤其是外国人怎么怎么样来衬托中国人怎么怎么样。(题外话:我现在也觉得联合国降旗的事可能是我错了,很有可能降过)。

                周的伟大在于那个时代普通老百姓对他的评价,他是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中的。如果编造一些故事,其实是把他庸俗化了。

      • 家园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不过

        是虚构的

    • 家园 不但没有被神话,应该是被低估了

      我差点就要过来扔草了

      作者是标题党。

    • 家园 周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现代演译,中国人受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