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文革的权谋与理想 -- 语迟

共:💬265 🌺437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唉,语迟先生,原谅我无理

                我只要看到为政府过失辩护的文字,就禁不住怒气勃发,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我都不能冷静下来。黎民百姓是最无辜的,却是承担最沉重的。

                我觉得,实在是你见过的百姓的惨状太少了。东北三省,刚解放时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矿产资源、农产品、重工业等,都集中在东北。就连北京现在跑的地铁,有不少都是长春生产的。在计划经济时期,资源无偿调配,原始森林一片片的砍伐,石油不断的抽取,农产品不绝的输送到各个地方,支援了沿海城市的建设。后来呢,资源殆尽,国家却一声令下,买断工龄,你们自生自灭去吧。为什么东北的小姐最多,为什么东北的黑社会最猖獗?我认识的一位老总去东北出差,和出租车聊起当地有名的“红灯区”,司机叹道:“谁家的姐妹不是人啊,还不都是被逼成这样的。”你以为东三省的那些小伙子们甘心在街头打打杀杀,为人卖命?他们的父母双双下岗,无依无靠,不凭着暴力手段掠夺钱财,怎么来养自己养全家,他们还有别的谋生道路吗?

                正如郎咸平先生所说:政府的信用是不能拿来做背书的。如果政府硬要做背书,就一定要有信用。而我们看到的呢?还不是少数对多数的巧取豪夺,疯狂掠夺。

                “以德治國”“科教兴國”“现在走的道路,只有让人民愤怒怨恨了...”这统统都不对,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保证人民自身权力和财产的法律,什么样的革命到最后都是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

                语迟先生,我觉得你犯了政治经济上的幼稚病,说好一些,你是以君子之心度旁人之腹,说不好一些,你被人玩弄于鼓掌,堕入毂中而不觉。我劝你多看看万里风中虎的帖子,多了解一下高层老板们的意图手段,或许最终你会修改你的观点。

                • 家园 老先生,过去古人学射箭,虱子可以看成车轮那么大的,

                  您如果总是盯着某些事情看而关注不到其他的事情,客观世界就会被扭曲的。当然,我也可能存在这种情况。生活中不仅有黑暗,也有光明的。这您总该承认吧。反过来,您如果也注意到光明,甚至更多地关注,您的观点是不是也可能会改变些呢?

                  即便如您所说的那样,中国很糟糕,上层很坏,即便这样,您觉得谁好一些?美国政府?有没有比中国现政权更好的?换上一个更好的政权固然好,但是如果换错了,换成一个更坏的了,那怎么办?再换回来?

                  • 家园 语迟先生,你最近道家的古书看得太多了

                    道家书中的寓言故事是用来做比喻的,夸张,未必确有其事。而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切,我们怎么能视而不见,或抛之脑后呢?

                    我们决不能因为身处光明之中,就忽略了黑暗的存在。更不能为了光明,而制造更多的黑暗。

                    中国或者其它国家,谁的政权更好,这不是我关心的。我只关心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政府,做错的事要承认,而不是文过饰非推诿责任,把恶果转嫁到普罗大众头上。

      • 家园 迟延缪矣!这么推理下去,历史上的忠臣如比干、司马迁都错了了!

        他们不应该范逆鳞,只需静静等着君王回心转意即可?

      • 家园 hao!!
      • 家园 好,大好,大大好!
    • 家园 【九·上】从毛泽东到朱镕基

        (一)

        89年的动乱并不那么单纯,所谓其由来也渐矣,可以说这个事件从1971年中美接触开始,积蓄了18年的时间才爆发,而江朱政府后来孤注一掷的改革可能也与89年动乱有直接关系。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朱镕基不惜得罪老百姓而开创了现在这样一个局面,89年的事情很可能还会在短时期内再次上演。

        表面上,89动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争斗,是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对中共中央集权的挑战,而实质上的原因却朴素简单,因为中国太穷。耳濡目染了许久,豪富的西方美国式生活使得某些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们难以忍受中国的清贫,对美国式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状的怨恨,使蠢蛋们盲目地认定美国的自由民主才能够带领他们到达天堂。

        毛泽东时代,中国人对外界一无所知,中国仿佛是桃花源。中国人陶醉在安贫乐道的高尚生活中,认为中国以外的人类都在受苦。这也并不都是共产党宣传的结果,因为那时我们即便敞开大门别的国家也在封锁我们。自从1971年中美接触,双方的大门互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亲眼目睹或者听说了发达国家的豪富,他们富裕舒适的程度是那时的中国人无法想象的。随着这样的人群的不断扩大,中国人的失落感也越来越强烈,这种失落感和自卑感首先表现在知识分子阶层。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比两个邻居,一个很穷一个很富有,穷人家的孩子就很容易怨恨自己的家庭,怨恨父母,与此同时,穷人家的父母必然会有压力,会想方设法地来改变现状,来与邻居看齐。

        邓小平看得很远,特别是他1979年的外访经历更是加重了他的危机感,他目睹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那时这种来自中国民间的要求富裕的压力还没有形成气候,而正是这种迟早要来临的压力决定了中共必须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图国家迅速致富。否则,当这种压力形成规模,共产党政权首当其冲会成为所有怨气的目标。共产党挡不住,中国就要改朝换代,就要天下大乱。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两种含义,第一这是富裕的唯一途径,刺激全民向钱看,也根本没办法整体致富,即便有办法也太慢,来不及。第二就属于政治谋略,在于分化人民。使得当那种危机到来的时刻,共产党不是那么孤立,会有一部分人民支持现政权。

        80多岁的邓小平率领共产党政府在极其艰难地走着钢丝,一方面小心翼翼地维持着民心——国家投入大量财政来继续维持毛时代的社会福利,福利分房,公费教育及医疗等等,同时还要显著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国家却在现代化建设方面捉襟见肘,举步为艰。资金缺乏一直到江朱时代都是国家建设发展的瓶颈。没有钱,拿什么去搞建设?邓小平时代的发展速度相当慢。没法和近几年相比,就是因为那时没钱。

        我以前一个贴写过这一部分的事情,因为我不懂经济学,只能凭着感觉写,我不敢保证其可靠性。不过陈经对这段话似乎没有异议,他可能同意,摘抄如下:

        “这个时候(邓小平时代)国家还是没钱,没有多少资金来提升工业。再压榨农民农业是不行了,农民不会造毛泽东的反,但是未必不会造邓小平的反。那么去哪找钱呢?于是在沿海划几个圈,搞点国际加工贸易,挣些血汗钱。国内也鼓励私营经济,鼓励创造财富,国家可以捞一点。从老邓到老江,一直这样,那时候国家寒酸得很,建个宝钢几乎把家底都倒腾光了。军队都不怎么管了,军费省下来支援别的建设,你们自己搞钱吧,经商,走私,甚至开妓院,国家睁只眼闭只眼算了。这个时候国家四处捞钱,但缺少大额,都是些小钱,后来农民的负担也日渐沉重,国家又想从农民身上扣,贪官污吏乘机浑水摸鱼,上面要1个,下面就敢要10个20个。农民不堪重负...”

        (二)

        危机终于还是来了,89年的风浪虽然有惊无险——10年的改革开放起到了相当大的缓冲作用,大大减轻了风浪的冲击力度,试想89年时如果中国人还是78年的生活水平,动乱可能就会糜烂全中国,一发而不可收拾——老邓在风浪平息后却并没有感到轻松,他反而更加忧虑。

        国家经济的增长在象牛一样缓慢地爬行,捉襟见肘的艰难岁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过去。动乱时毫无经验的共产党被逼到了墙角,仓促之下自卫却拿错了家伙。89风暴虽被强压下去,但是激愤的情绪仍然在涌动,也许并没有消弱,甚至可能有加强的趋势。如果中国的经济发展再不飞跃,再不发生质的变化,89风暴就可能仅仅是个开始。

        在这种情况下,1992年,邓小平踏上了南巡的专列。他出人意料地要和89以后似乎反右反得有些左倾的现政府唱反调。邓小平要求加大在经济问题上向右转的力度,“步子再迈大一点”。于是后来几乎摧毁了中国经济的疯狂岁月开始了。

        从改革开放开始到1992年,邓小平的思路很清晰,这个思路是辨证的:邓小平在力保社会主义政权,而力保社会主义政权不变色的唯一途径,却是使它变色。以变色来保证不变色。这并不是说老邓一定信仰社会主义,而是社会主义的中央集权是中国唯一可以选择的政治模式。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政治制度能够确保中国的团结与稳定。中国不能够选择自由民主制度不是因为别的,仅仅是因为中国人脑子活,中国人聪明。看看台湾就知道。美国人可以搞自由民主,那是因为美国人傻,呆头呆脑。我不排除中国将来也搞自由民主的可能,那不是不可能的,但是需要等到中国人普遍变得象美国人那么弱智。

        从1992年到1997年,期间的过程我很不清楚,这还是我不懂经济学的缘故。邓小平南巡讲话究竟怎样刺激了后来的泡沫经济,国家经济因此危险到了什么程度,为什么会这样。朱镕基又是通过怎样的步骤在几年内挽救了危局,在1997年前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这些我没有能力写,对此我也不是很清楚。

        总之,到了1993年,经济形势可能已经呈现危急态势,国家处在风雨飘摇的境地。物价飞涨,人大会议吵成一团。就在这一年夏天,朱镕基成了力挽狂澜的人物。1993年6月撤掉原行长自己兼任人行行长铁手整顿金融秩序,约法三章,在金融界又抓又杀,成功地在年底实现经济刹车,朱镕基如此大刀阔斧,斩断了很多个人与小集团的财路。朱镕基“除去承受各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弹,更担着阻碍改革的罪名的危险”。根据网上对1993年夏天事件的诸多论述,仅此一举,可能朱镕基就可以青史留名,可能说他挽救了中国经济,挽救了中国也是不过分的。

        1994年,朱镕基说,“中国经济改革不从难处着手,就不能再前进”。英雄所见略同,这与邓小平的想法不谋而合。国家经济要突破资金瓶颈,必须要下铁手了。于是,后来产生了强烈争议的江朱政府的改革开始了,其中就包括停止福利分房、教育及医疗的产业化改革,以及不惜付出高额代价加入WTO。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