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乱扯国共两党抗战期间的表现 -- 化学

共:💬15 🌺3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乱扯国共两党抗战期间的表现

    硅谷夜话

    阿唐

    (十三) 乱扯国共两党抗战期间的表现

    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在历经10年的血战之后,开始了北伐战争蜜月后的第二个合作时期,红军换上了自己的老对手的服装,开赴山西抗日前线,配合中央军和晋军进行了忻口战役。这是国共在抗战期间唯一的一次携手联合作战,此后彭德怀的“百团大战”是在战略层面上对于国军的遥相呼应,是一次完全独立的作战行动。

    战役期间,八路军以狡诈的战术技巧和勇猛的战斗决心,分别在日军的侧背实施了经典的山地伏击战“平型关”和特种部队夜袭战“阳明堡”,有力配合了国军的正面战役。

    对于“平型关”战斗的战果争议较大,歼敌数目从二百人到千余人不等。我个人采信歼敌近千人的结论,依据上有两点:一是毛泽东事后的反应,在最初给林彪的电报中,毛曾经很兴奋地询问能否再搞几次这样的行动,调动一下全国抗战的决心。如果仅仅歼敌两三百人,老毛当不至于兴奋如此。二是时任主攻旅旅长李天佑等人的回忆录,事后皆言因为日军抵抗激烈,八路军伤亡较大。在如此有利地形上实施的伏击战,攻守双方的伤亡比率大致应该是持平,要知道,此时的八路军都是万里长征筛选出来的种子选手,其军事素养和战斗精神都是中国军队中的一流水准,如果仅仅伤亡两三百人,李天佑等人不会如此痛心。

    另外,大概是出于宣传的需要,“平型关”的公关工作要比“阳明堡”做的好,国共两党一致猛吹海螺,最高的歼敌数字曾经达到万余,缴获品中甚至出现了战车!嘿嘿,在中国特色上,国共确实是不逞相让,各有千秋。其实,以今天的眼光,“阳明堡”的成果远远大于“平型关”,二十架作战飞机的毁伤,对于国军的正面战场的支援要远远大于歼敌近千人的行动。

    那时候,国军的正面抵抗一败再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军队的素质太低,在最精锐的中央嫡系德械师在上海战区消耗殆尽之后,国军的水准基本上跌到了近代化军队的程度,大部分时候不得不采用死板的点线作战,依靠阵地战死打硬拼。至今仍然有不少人指责国军在抗战中的表现过于拙劣,为什么不采用机动防御战甚至运动战去作战。嘿嘿,指望一个大部分的士兵都是抓来的农民,既缺乏训练,又装备不足的军队去打运动战,半路上大概就跑得七零八落了,因此,国军不得不在阵地战中,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御日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此,“阳明堡”的二十架飞机如果升空,将会给国军造成很大的伤亡。

    忻口战役后,山西的战略要地基本失守,国军的战线被切割的零零碎碎,曾经的国共两军统一指挥联合行动,甚至在表面上都难以继续开展,于是,八路军就放了单飞,自顾向战线后方的河北山东等地穿插而去,正面战场上除了山西贺龙的留守兵团外,主力都跑到华北敌后去了。

    在平型关最初的冲动之后,老毛当然也很心疼自己部队的损失,满打满算,自己只有三万来人的血本,再打几次“平型关”,就玩完了。大概从那时候起,老毛就知道不能再跟在国军的屁股后面拼消耗了,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这样,东去的八路军,在行进途中,不断地分流,化整为零,如水银泻地,消失于人民群众之中。不仅国民政府的作战序列中再也找不到这一支“第十八集团军” ,就是中共自己很多时候也不大清楚自己手下的实力和分布状况。

    分散开来的八路军以营连为单位,在日军扫荡过后的战线后方的真空地带,建立政权,发动群众,壮大武装,几百人的一只队伍,几年下来,就变成了上万人的大军。等到抗战结束,细细一点,计有正规军一百万,人口近亿,上百个根据地,并且大多集中在中国的中心地带和交通枢纽附近。

    牛吧,这就是毛泽东理论宝库中的一个法宝--人民战争,奇迹般地让共产党从生死存亡的边缘,成长壮大到三分中国有其一。嘿嘿,这一招数还有一个学术味道很浓的词汇:总体战。

    抗战期间,国民党一直在攻击中共“游而不击”,而中共确实很难反驳这种说法。8年抗战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组织的最大的战役行动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此次战役的大多数时间里也不过是扒扒破路、炸炸矿山、打一些数十人守备的小据点,并非是以消灭日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的战役企图。战役的后期,因为日军以大队(营)为单位,在根据地疯狂报复,横冲直撞,老彭气愤不过,组织了陈赓旅等几只主力部队上万人,在关家垴合围了500百人左右的岗崎大队,打了几个昼夜,居然没有全歼!其后,日军对八路军在太行山总部的报复行动中,仍然是以大队为单位进行长途穿插和奇袭,八路军依然是难以正面抵挡日军的进攻,最后导致副总参谋长左权战死疆场。这就是中日双方军队的实力差距,不是单纯依靠战斗意志能够弥补的。

    那么,中共真的在8年抗战中如国民党形容的,除了前期的忻口战役和“百团大战” 之外,一直是在做壁上观吗?

    这话看怎么讲,如果从师团规模的战斗而言,确实如此,象国军那样与日军动辄几十万人的大会战,八路军从来没有过,新四军甚至连歼敌数百人的战斗都是屈指可数。但是,这绝对不能推出,共军在抗战中毫不出力的结论。

    如果八路军编入国军战斗序列,完全听从国府指挥的话,大概忻口战役战役结束,八路的番号就不用保留了,因为全拼光了。对于整个山西战役进程的影响是:迟滞日军对太原的进攻半月左右,给予日军杀伤数千人左右。

    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八路向敌后挺进,不仅在战略上是正确的,而且在战术上也是正确的。

    在战略高度上,一方面有效的控制了相当数量的国土和民众资源,使得日军的“以战养战”的策略遭遇极大的挑战和困难;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了中共坚强严密的组织结构和狂热的政治鼓动精神,最大限度地整合了一盘散沙的中国民众,从而调动起其战争潜力。

    在战术上,以八路军的装备和训练,是不可能在与日军的正面对抗中占到任何便宜的。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吕梁英雄传”,说八路军跟鬼子拼刺刀,要三个对一个才能打成平手,这还是冷兵器之间的对抗,热兵器方面的差距更大了。因此,打个伏击,摸个岗哨,炸个炮楼,扒扒铁路,埋个地雷什么的,那是拿手好戏,这些都是依靠游击战才能实施的手段。

    再者,虽然八路军新四军一般不怎么主动去橹鬼子的虎须,但是日军也不能放任中共军肆意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活动,为了保障自己的交通畅通和重要要点的安全,又要驻军,又要清剿,哪一样也少不了部队的运用。如果中共军不在敌后拼命地折腾,国军的正面战场必将遭到更大的压力。

    最近看了一些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回忆文章中有关中国军队的正面评价,对于国军是敬仰其下级军官的牺牲精神,对于八路军则是充满愤恨和恐惧:危险来自方方面面时时刻刻,搞得日军非常紧张。

    因此,完全忽视中共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中共建政以来,对于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作用,三緘其口。因此,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大陆上人们,脑海中的八年抗战就是敌后武工队,地道战地雷战,对于淞沪血战、武汉会战,长沙战役,常德和衡阳保卫战不甚了了。很多人第一次正面接触这一段史实,还是电影“血战台儿庄”,那个大概还是因为后来回归大陆的李宗仁是那次战役的主官的缘故。

    凭心而论,国民党打的相当顽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田汉歌词中的那句“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用来形容国军在抗战中的表现,一点都不过分。

    有人总是指责老蒋保存实力,消灭异己。其实,很大程度上,这是偏见。在抗战初期的淞沪会战中,老蒋把自己嫡系部队中精锐的德械装备的师团尽数投入了这场战役,最后基本上都消耗殆尽,哪里有保存实力的想法?!

    也有人说老蒋笨,不应该在上海狭小的地域之内和日军拼消耗,让日军的舰炮和飞机大显神威。这个也是事后诸葛亮的想法。当时老蒋的判断是,中国如果以一国之力对抗日本,结局毫无悬念是失败。因此,争取外界的支援,就是走向最后胜利的唯一一途。在上海这个国际都市狠狠地跟日本人干上一仗,让国际社会看看中国的实力,坚定他们出面调停的决心。即使真是老蒋笨,也是笨在落后的战争观念上面,没有预计到陆海空立体战争下巨大的火力杀伤效果。

    也有人贴金说,这是小个子陈诚的神来之笔:在淞沪地区主动挑动战斗,把日军的注意力从华北引向华东,把日军的进攻轴向由北向南变成为东向西,利用江南的水网地形迟滞日军的进攻步伐,不然,日军沿平汉路南下,一马平川,拿下武汉,切断中国东西联络,那国民政府就难以撤退到西南大后方从事后来的抵抗了。

    呵呵,其实,日军在中国的军事冒险,是典型的“行动在理论前面”,早在“九一八”事件的时候,就是关东军中下级军官立功心切,擅自主张,挑起了军事争端。“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华北,一者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二者也需要时间慢慢消化刚到手的猎物,因此很希望和老蒋谈判协商停战,没有急迫的鲸吞中国的企图心。因此,老蒋为了保住武汉,把战火首先引向江南自己传统的经济政治中心区域的说法是不合逻辑的。老蒋大概是以为打上一段时间,日本就会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被迫停战,没有想到日本这头蛮牛一发威,竟然不仅要打掉上海地区的国军,而且毫不停顿地挥师挺进南京。这也是为什么南京保卫战的准备是如此仓促的原因,据说临战前国防工事的钥匙都找不到,因为老蒋根本没有想到战争的规模会演变成中日两国的全面战争。

    接下来的的徐州会战中,台儿庄战役终于绽放出中日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个亮点,近乎歼灭日军轻敌冒进的一个师团。这场战役中,中央军、西北军和桂系通力合作,展现了国难当头,中华民族一致对外的可贵一面。

    其后,因为日军反应很快,对徐州形成包围之势,徐州的国军被迫四散撤退,一时间徐州往西的中原大地缺乏成建制的部队设防,老蒋万般无奈,只好炸开黄河花园口,形成了数百公里范围的黄泛区,阻止日军向华中进攻的势头。鬼子据说淹死了千余,老百姓屈死无数。TMD的小日本,这笔帐应该算在他们的头上。

    在日军沿长江向武汉进攻中,国军在江西的万家岭一带,再次利用日军的轻敌冒进,合围并几乎全歼了一个师团。这是八年抗战中的第二个亮点,国共内战中大名鼎鼎的张灵甫就是经此一战而成名。关于这个几乎覆亡的师团还有很多的有趣的故事,该师团不是主力师团,其兵员的主要来源是大阪的小商贩,被其他日军戏称为“商贩师团”,就这么一个乙级师团,在南昌战役结束后沿长江南岸向武汉的攻击过程中,居然被赋予在崇山峻岭中偏师迂回的重任,结果因为这一带的铁矿干扰,罗盘失灵而迷路,在大山里面转磨磨,终于被国军抓住机会集中了十几倍的兵力团团围定猛打。说来惭愧,激战旬日而不能全歼,最后其师团长带领千余日军在外围日军的接应下,逃出生天。

    1938年底,武汉会战的结果,仍然是毫无悬念,日军达成了其全部的军事政治企图:肢解中国,把国民政府降格为地方政权,扶植汪伪政权,建立亲日的中国傀儡政府。

    其后的几年内,日军基本上没有发动10万人规模以上的战役,因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的战略重点根本就不在中国战场上了。

    1941年,老蒋得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第一反应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中国得救了。心思马上就转移到战后中国的局势上面去了,那自然就是国共两党争夺天下的局面了。于是,保存实力就是首要的任务了。这一点上,老毛比老蒋聪明多了,早在37年底中日打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就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了。当然,老蒋也是没有办法,谁让他是中央政府呢,肩上背负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重任,他不得不抗。

    因此,二次大战开始后,已经进行四年中日战争的中国大地上,反而平静下来,基本上是,日军不进攻,国军也不进攻,双方各据其土,相安无事。后来时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的美国老兵史迪威之所以与总司令蒋介石闹到不可开交的程度,就是因为他气愤老蒋只管伸手向美国要装备,却缺乏打击日军的主动精神。

    日军在随后发动了几场规模和目的都十分有限的战役,如长沙、常德、枣阳宜昌等战役,基本上是军一级数万人的规模。

    国军在三次长沙战役中再次绽放了一个亮点,挫败了日军寻歼国军主力的战役企图,最后使得日军无功而返,双方回复战役前的姿态。这几次战役的总指挥薛岳后来也忍不住吹了一个大海螺,称之为“天炉战法”,嘿嘿,用军事术语说就是保持两翼战线的完整,正面做机动防御,逐步消耗日军的进攻动能,最后的战场态势就是日军被国军三面包围。

    日军在三次长沙战役没有占到便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日军战役目的不明确,数万人攻城略地还要寻歼国军主力,胃口太大了;二是国军的战术对头,机动防御,不做正面战场的硬顶,使得日军的火力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但是,一旦日军下定决心,国军依然不能正面抵抗。44年日军为了打通东北至南洋的大陆交通线,轻松击溃中原的汤恩伯部,一鼓作气,很快轻取长沙,直下衡阳。当然,坚城之下,在方先觉的第十军面前栽了一个大跟头:衡阳血战四十八个昼夜方才破城。此前,余万程57师的死守常德16天,也让日军大栽其面。

    尽管抗战中后期,国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与日军的差距仍然相当地巨大。日军发动的以围歼第5战区主力的枣阳宜昌战役中,数万日军打得数十万国军团团转,最后急了眼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亲上火线,指挥手下不多的亲卫部队,以攻对攻,和日军打运动战,为了协调调动周边的国军,拼命地四下电讯联络,最后被日军侦知其下落,合力围攻之下,张将军英勇殉国。老蒋得讯,痛哭流涕,后来还亲自去为张将军抬棺。当年中日在华北的过渡时期,张自忠因为做过一段时间的北平市长,被国人痛骂为卖国贼,皆曰彼可杀之的时候,是老蒋一力保护,后来又命其带兵打仗,谁说老蒋不识人?!

    另外,国军的精锐师团曾经在杜聿明的指挥下,在昆仑关与日军血战一场,歼敌一个旅团,这是一场硬碰硬的攻坚战,除了后期的湎北反击战之外,这大概是国军在抗战期间唯一一次的攻坚战。虽说最后的结果是国军攻克了昆仑关,达到其战役企图,但是以优势的兵力,良好的战场态势,不亚于日军的装备(国军于此战首次出动了战车) ,敌我双方的损失实在是不成比例。

    国军对日军作战完完全全地占上风的,大概只有44年在缅甸北部对日军的反击战。此时参战的国军远征军,基本上是按照美军轻装师团编组训练的,其武器装备水平远在日军之上,攻坚和机动能力很强,再加上盟军掌握了完全的制空权,因此,国军第一次以很小的伤亡,打得日军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即使在天时地利人和占尽优势的湎北之战中,仍然出现了为攻克日军千余人据守的松山堡垒,数万国军围攻月余,伤亡近万,方才得手的意外情况。

    无论国军还是共军,在对日作战中表现不佳,原因虽然很多,不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日军的顽强。如果说,没有盟军的帮助,中国早就亡于日人之手了,大概没有人会反驳这一点吧。如果说,日军是二战期间,亚洲战场上最强悍的军队,大概也没有人反对吧。

    自明治维新起,至太平洋中途岛海战止,日军鲜有败战记录,其英勇顽强的斗志,视死如归的精神,丰富的作战经验,普遍的嗜血性,冷酷的纪律性,都是二战中绝大部分国家的军队所不具备的,不夸张的讲,当时世界上具备与日本一决高下能力的国家只有三个:德国、苏联和美国。就连老牌帝国英国,十几万人在马来半岛,也被骑着自行车的几万日军轻轻松松打得缴械投降了。

    即使在战争后期,美军占尽了全部的优势,为了对付在几个海岛上困兽犹斗的日军,伤亡也达到了十数万人之多。要知道,那可是把日军按在地洞里面,用飞机、舰炮、地面炮火、火焰喷射器,坦克、推土机不分昼夜地猛烈捶打的结果啊。

    所以说,抗战前期国军打不过日军很正常,抗战中后期装备与日军相当,还是打不过日军也很正常,在装备强于日军的抗战最后几仗中,伤亡大于日军还是很正常,因为还有一个士气和训练的问题。用一个现代词汇说是,觉悟不够,不知道为谁而战。四十年代的中国,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民族和国家的意识在普通中国人心中淡漠得很。常德会战期间,时年弱冠的阿唐老爸曾经给火线上的国军送过饭,后来对阿唐说,一个团的国军几天打下来,就剩下一个连了。问他是否知道为什么要打仗,他只知道日本人来打中国,所以要打他们,其它的一概不知。

    为什么日军的回忆录中总是对冲锋在前的国军中下级军官充满敬意,因为印象太深刻了,比比皆是。为什么军官要冲锋在前,难道他们不明白这是违反作战原则的:军官如果首先战死,进攻就失去了组织者?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不如此,士兵是不会自觉冲锋在前的。因此,任何对于国军在抗战中表现拙劣的谩骂都是对于为国死难者的极大不恭。

    回首往事,国军以其极大的牺牲和勇气,无疑应该荣登抗战胜利荣誉之席的首座,共军以其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无疑应该得到最大一枚的抗战胜利奖章。

    今天,说句公道话,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的作为,可圈可点,负起了他们肩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不是蒋公,中国大概在38年就投降了日本,战后铁定是战败国中的一员,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位置是想都不用想的了。但是同时,老蒋也为其抗战后期的短视付出了代价:为了保存实力而出工不出力的做法,使得他的军队缺乏在火线上与手中刚刚装备的美式军械磨合的机会,使得后起的军事将领缺乏进行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如孙立人和廖耀湘等,并且,大部分精锐部队龟缩在西南边陲,在抗战结束之后的与中共的对峙之中,处于非常不利的战略姿态。因此,如果说老蒋最后丢失了大陆,除了有其社会、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因之外,军队在抗战后期的不思进取和萎靡不振,大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以成败论英雄,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显然是抗日战争的最大赢家,本来是被人满世界追打的穷叫花子,突然之间与庄家平起平坐,有资格议论“今天下英雄,惟老蒋与老毛耳”了!即使时光倒转,中共也没有什么地方需要后悔,大概还是会按原来走过的路子再来一遍。但是,从国家与民族利益的角度看回去,中共确实是自私了一些。甭管日军打的是国统区还是解放区,他们可都是中国人民,你多藏一些私,百姓就要多遭一分的罪。

    呵呵,有时候看国共两党的征战史,很像当年的刘邦与项羽,刘邦胜在不以一时长短为计较,宁可背负小人的名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借形势而得天下;项羽败在拘泥于眼前的定势,讲究贵族的诚信原则,四平八稳,堂堂正正,最后亥下一战而倾覆。

    老蒋,孔孟的书读得稍微多了些,对上帝的礼拜做的稍微勤了些,还是不够坏啊。

    • 家园 【文摘】驻华大使赫尔利致国务卿

      驻华大使赫尔利致国务卿

      重庆1944年12月24日(下午12∶10收)

      答复您12月20日第1681号电报。在全部谈判中,我理解,美国的对华政策是:

      ①防止国民政府崩溃;

      ②支持蒋介石任共和国总统和军队统帅;

      ③协调委员长与美军指挥官的关系;

      ④促进中国战争物资的生产和防止经济崩溃;

      ⑤为打败日本统一所有中国军队。

      这是对我的使命的简略概括。当我到达中国时,委员长和史迪威将军的关系已陷入僵局,战场正被丢失,中国政府正面临崩溃局面。史迪威被召回。美国的魏德迈将军被指派接替史迪威,出任委员长的参谋长和驻华美军司令。中国战区与印缅战区分开。在委员长合作下,魏德迈通过如下措施,改组了驻华美军参谋部:

      ①撤换一些高级官员,并补充了有才干的人;

      ②在委员长指示下,魏德迈在中国参谋部和战区司令部中都作了巨大的变动,重新组织了军队,改变了策略和战略;

      ③魏德迈安排了一位美国将军指挥物资供应事务;

      ④美国和中国参谋人员第一次联合起来,并以有效地提高军队士气的方式一起工作。

      在军队改编期间,我也与委员长讨论了改组政府机构问题。中国只是名义上的共和国。中国政府是个人统治的政府,也许可以称为开明专制。蒋介石和他的政府公认,他们的目标是使中国统一、独立和民主,建立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促进政府中民主程序的进步。正如您后来注意到的,这些也是中共的目标。批评委员长的人,特别是美国人,责备他在战争中未能建立民主政府。明智的人,很容易看清,在中国建立民主政府是长期和困难的任务,直到中国老百姓得到充分训练,才能完全实现。自从我们到达以后,委员长在内阁和政府机构中确实已实行激进的改革。他会走得更远些。政府中新任的官员正与美国大使馆、美国军事机构和新闻界合作。政府中过去存在撇开大使馆、通过美军解决某些问题的倾向。其结果是,一旦通过大使馆解决问题更快,便撇开军事机构。我们不愿为此诿过于大使馆、军队或中国政府。我们高兴地报告,委员长、外交部、中国国民政府、中国军官、美国军官及大使馆正在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已在军事形势方面表现出来。

      在我刚来这里时,蒋介石认为中共是俄国苏维埃政府的工具。现在他相信,俄国政府根本不承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而且:

      ①俄国不支持中共;

      ②俄国并不希望中国分裂或内战;

      ③俄国希望与中国有更协调的关系。

      这些事实进一步使蒋介石相信,中共不是苏联的代理人。他现在感到,可以把中国共产党看作一个与外国无关的中国政党而与之达成协议。我刚到这里时,人们认为战争一结束,或许在战争结束以前,内战就会爆发。蒋介石现在相信通过与共产党达成协议,他能:

      ①统一中国军队进行抗战;

      ②避免中国的内部冲突。

      在这里我可作补充。蒋介石已要求苏联允许他派一名私人代表去和斯大林会谈,他已选中了现任行政院院长宋子文担负这一使命。宋子文还兼任外交部长。苏外交部已表示,他们愿在二月底或三月初接待宋。预料这一使命将使俄中关系更密切和更协调。

      经委员长和他的内阁成员的赞许、劝说和指示,并应共产党领导人邀请,我开始与共产党及其军事领导人讨论为打败日本而改组、团结和统一所有中国军事力量的问题。打败日本当然是首要目标,但我们都应理解,如果中国两大军事集团间不能达成协议,内战完全有可能发生。我得到共产党领导人的热情支持。他们通过我,向国民政府转送一份组成联合政府和统一军队的计划。共产党也承认蒋介石的领导,保证支持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他们还保证维护一切个人权利,并促进政府中民主程序的发展。当时,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是有机会与共产党达成协议的。但他们那时忽视或放弃了这一作法。他们说,国民政府不接受共产党的计划。虽然国民政府提出了反建议,共产党没有接受。我们整天与委员长和他的内阁成员会谈,力劝他们放宽国民政府提交共产党的反建议。我们正获得某些成功。委员长声明,他急于统一中共和国民政府的军队,把日本人赶出中国。共产党宣称这也是他们的目的。我说服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其他人,为了统一中国和防止内战,委员长、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有必要在政治上对共产党作出慷慨的让步,在国民政府中给他们足够的代表席位。蒋介石指定的一个新的委员会,现在正制订他认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希望在这个计划的基础上,与中共达成一项行之有效的协议。国民党试图避免使用"联合"一词,他们并不打算承诺与中共组成联合政府。国民党仍想保持对中国的一党统治。尽管如此,您应记住,共产党承认蒋介石的领导,几乎接受了他公开宣布的所有原则。国民党公开宣布的原则和共产党公开宣布的原则如果有分歧,也微不足道。

      在统一中国军队和联合中国政党的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反对势力。我们发现,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顽固势力中,存在一些反对中国统一的人。反对中国统一的最大势力来自外国。在中国存在大量直接来自某些外国人的公开舆论。他们认为,中国分裂比起建立自由统一民主的国家来,更能明确地保护他们在亚洲的利益。帝国主义国家普遍谈论反对中国统一,它们正为在东南亚重建殖民地和在殖民地重建帝国主义的殖民政府而战。这个集团的所有人都试图使中国人相信,美国人统一和加强中国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介入中国内部事务。所有这些国家和一些英国的自治领在重庆都设有大使馆,它们不仅对政府,而且通过它们的代理人,对后方和敌占区的人民广泛地施加影响。根据这个原则工作的代表机构有:

      ①荷兰大使馆;

      ②法国大使馆;

      ③英国大使馆;

      ④加拿大大使馆;

      ⑤澳大利亚公使馆;

      ⑥丘吉尔的私人代表卡登将军。

      此外,有一些美国军官和外交官认为,目前的中国政府最终会崩溃,在蒋介石和国民党中支持他的"顽固派"的领导下,不可能作到军事和政治的统一。这伙人的观点是:

      ①委员长已经和日本人达成协议;

      ②如果没有这种协议,委员长的政府势必会崩溃;

      ③共产党不应与国民政府联合;

      ④共产党不应允许他们的军队与中国其他军队联合;

      ⑤美国应与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达成协议。

      我不受任何帝国主义者和其他反对中国统一的观点影响,但在这里列举他们的观点,是为了使您在赋予他们您认为可以承担的重任之前,对他们有明确的看法。大使馆的官员在这些事情上与我一致。企图使我们相信的最后的理由是,美国统一中国军队,帮助中国赢得战争,防止中国内战,建立自由统一民主的中国人的中国等等,所有这些政策,即使不会完全破坏白人在东方所处的地位,也是有害的。几乎所有这些反对中国统一的论据,一般应属于帝国主义的一贯论点,也是反对大西洋公约原则的人的一贯论点。

      这是对您昨天来电的答复。我正通过海军电台发出,因为我发现这比商业电台更为迅速、有效。

    • 家园 向牺牲抗日英雄致敬,无论国军共军。
      • 家园 还真是乱扯啊~~找一堆原因,就是没找到点子上.

        国军号称"风林火山" ——"撤退转进其疾如风,进攻冲锋其徐如林,滋扰百姓侵略如火,友军有难不动如山",这表现也不是可以往“士兵素质差”上一扔就了事的吧。

        同样的兵员,在国军手里连行军都会跑散,咋在共军手里就可以拿来和美军对磕呢?

    • 家园 刚找到一首老蒋去台后的歌,听说当时台湾人都要会唱。

      总统 蒋公纪念歌

      张 龄词 李中和曲

      总统蒋公!您是人类的救星,

      您是世界的伟人。

      总统蒋公!您是自由的灯塔,

      您是民族的长城。

      内除军阀,外抗强邻,

      为正义而反共,图民族之复兴。

      内除军阀,外抗强邻,

      为正义而反共,图民族之复兴。

      蒋公蒋公!您不朽的精神,

      永远领导我们,

      反共必胜建国必成反共必胜,

      建国必成。

    • 家园 作者很有自知之明。。。
    • 家园 满符合乱扯这两个字的

      如题,就不多说啥了

    • 家园 这个作者对国共还是刘项都一知半解
    • 家园 不对吧,项可不是什么君子,他的施政相当残暴。
    • 家园 呵呵,这个作者可以算作黑五类。
    • 家园 老蒋,孔孟的书读得稍微多了些,

      对上帝的礼拜做的稍微勤了些,还是不够坏啊。

      阿沛阿旺晋美

    • 家园 想给国民党找点亮点 最好也有艺术一点

      那时候,国军的正面抵抗一败再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军队的素质太低,在最精锐的中央嫡系德械师在上海战区消耗殆尽之后,国军的水准基本上跌到了近代化军队的程度,大部分时候不得不采用死板的点线作战,依靠阵地战死打硬拼。至今仍然有不少人指责国军在抗战中的表现过于拙劣,为什么不采用机动防御战甚至运动战去作战。嘿嘿,指望一个大部分的士兵都是抓来的农民,既缺乏训练,又装备不足的军队去打运动战,半路上大概就跑得七零八落了,因此,国军不得不在阵地战中,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御日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同样是这些农民组成的军队

      几年之后的朝鲜战场上面对世界上最先进的军队可是把运动战 阵地战 正规战都打了一个遍

      而且还打得不赖

      怨天怨地怨盟友

      典型的国民党风格

    • 家园 最后还是露出自己的尾巴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