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纪事】西夏残念(1) -- 大壳子

共:💬12 🌺1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纪事】西夏残念(1)

    最近pizi在他的blog里对于关中文化精心的解说让我大呼过瘾,继而手指痒痒想随便描写一些东西,我一直以为自己的文字里存在着不大不小的缺陷——对于状物写景的空白,多年的习惯让我善于勾勒主体的线条而忽略细节的具体描述,就像速写的钢笔一般,仅仅是在文字中留下想象的空间用读者的头脑重新构架场景。今次得到这样一个机会,全当是补上以前偷懒落下的功课,竭力学步邯郸,哪怕狗爬也好地把我见过的一些景色提供给我的朋友们。

    说起景色,我的头脑突然空了一下,生活在都市水泥丛林里的人们对于景色的理解都存在着狭隘的一面——包括我,以前去旅游的时候总是赞山叹水的说大自然真好,而身后等着捡我矿泉水瓶子卖钱的村妇则全神贯注地寻找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她天天生活在自然里,或许是习以为常,或许是自然有时候代表着贫穷、落后等等等等……总之,她只想要我手里的瓶子,而不是我对她勤劳勇敢质朴善良的赞美。

    比起水秀江南,我更喜欢的是大漠风沙下的感觉。

    今天就先说一说宁夏军用飞机场边的几个馒头吧。

    一说起馒头,我就会想起很小很小的时候,奶奶对我说,大印要好好吃饭,好好念书,长大当大学生,当大官,活一百岁(可惜很多事情我都没做到,惭愧)。

    我问奶奶,大印一百岁的时候奶奶还带我去小花园买花生米么?

    奶奶说,大印一百岁的时候,奶奶就在地下吃土馒头咯。

    ……奶奶我爱你。

    ……

    宁夏的这几个土馒头,和奶奶的那句话似乎有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关系,只可惜这些土馒头不是用来吃的,他们是古代君王死后休息的场所——西夏王陵。

    我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在电视上见到它是在快十年以前了,当时在电影的场景里,这几个土包并不显眼,因为有一个新郎官打扮的男人用他卓越的演技配合荒诞的情节居然表达了荡气回肠的气魄,没 错,这个人就是周星驰,电影叫《月光宝盒》,牛魔王的妹妹香香说要把沙僧和石头调换的那个石头,便是今天文章的主角了。

    1972年6月,兰州军区某部正在宁夏贺兰山下修筑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当地农民因此暴乱,见解放军就打,原因只有一个——飞机的轰鸣把自家的母鸡吓得不生蛋鸟,之后几年母鸡逐渐习惯了噪音,军用飞机场则关闭了原本对外开放的游泳池——因为居然有飞行员在那里游泳被感染上性病了……

    +++++++++

    转载一些文字:

    “机场动工十几天之后,几个战士在挖掘工程地基的时候,意外的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它们当中有几个破碎的陶罐,还有一些形状较为规则的方砖。方砖的上面竟刻有一行行的方块文字。

    战士们一个个直发呆,谁也看不懂。部队首长看过后,命令战士们立即停止工程挖掘,同时驱车到达 银川市,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宁夏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来到距离银川市40公里的工程现场,对现场的保护做了必要的安排,同时开始进行抢救性挖掘。10天之后,一个古老的墓室终于在这个坑道下重见天日。墓室中发现了一些武士像等巧夺天工的工笔壁画,同时还出土了一些古代精巧的的工艺品及方砖等陶制品,方砖之上布满了一个个方块文字及花纹……经过考古人员仔细的研究和测定,认为这是一个古代西夏时期的陵墓。而出土的方块字正是今天被人们看作如天书一般的西夏文!

    千年之前,西夏文明突然湮来在茫茫的历史烟尘之中。因而这项规模并不大的挖掘,却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发现。考古人员们立即在这片荒漠中跋涉不已,以求新的发现。结果事实到底没有让他们失望——连绵的贺兰山背景中,一片无垠的野性大漠托起一个又一个金字塔形高大的黄土建筑,在广阔的西部天空下显得格外雄伟。每个较大的黄土建筑周围,均环绕着方形的城墙等到辅助性建筑,像一座座神秘的城堡。而它们的断壁残垣在风蚀日晒之中,却显示着一种永不屈服时间和沙暴磨砺的顽韧。当时,考古人员在这里时共发现有高大墓冢的陵墓15座,并按调查顺序进行了首次编号。不久,他们终于认定这些雄伟的建筑正是西夏皇家陵墓。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西夏王陵竟然像一头大漠中的睡狮一梓,在这里静卧了千年之久!”

    ++++++++++++++

    事实上最早发现西夏王陵的人并非是共军,再靠近贺兰山山麓的王陵旁曾经有一个落差很打的坑,矩形的坑的个宽边被挖掘成逐渐向下延伸的道路,我曾经目测过,坑底与地面有将近4层楼的高度,那 时候这里 还没有开发成旅游区,路过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告诉我,这个坑是国民党挖的。

    那时候的文物保护工作很简单也很辛苦,需要机柜农场巡视,爸爸带着我用嘉玲牌轻骑摩托花费了6个小时才转便了整个王陵的区域,而那个文物局的伯伯是骑自行车。远处的陵墓几乎是无人看守的,近处的这做被破坏的陵墓实际上也并 没有把守的必要,因为常年的风化作用,已经让曾经王陵建筑群的大部分结构荡然无存了。根据文献记载,昔日的王陵从南到北分布着门烦、碑亭、月城和宫城,宫城内有献陵和塔状陵台等建筑。陵台以夯土筑成,七层八角,逐层内收,每层收分处为檐木结构,并挂有瓦当、滴水和屋脊兽;夯土台外部有砌砖包裹,陵台外形呈塔状。颇为类似天坛祈年殿的模样,而如今仅存夯土陵台、残垣断壁和一片瓦砾。

    瓦砾都非常的漂亮,可惜那时候的我并没有耐心将就近的碎片收集起来,看看是否可以拼凑成大概个什么模样。

    我们路过某座陵墓时,残垣之上有一个隼的巢穴,用望远镜清楚地看见两只雏隼 ,一只隼带着食物飞了回来,似乎是老鼠、野兔一类的啮齿类动物,我不确定那一定是隼,因为从两翅的宽度以及飞行的速度上,这只猛禽与宁夏常有的秃鹫、目前稀有的金雕、草原雕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写到这里我 顺便去查了资料,估计可能是苍鹰,或者新疆的红隼随季节迁徙也有可能。)

    网络上的资料显示:西夏王陵陵区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西傍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开阔,海拔在1130米至1200米之间。其规模与北京的明十三陵相当。初建时每个陵园均有地下陵寝、墓室、地面建筑和园林,独立占地都在10万平方米左右,形制与布局大体相同。由于西夏与内地的关系相当密切,因此其陵园平面总体布局,按照我国传统的以南北为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局排列,兼容了唐代和宋代帝陵形制的建筑布局和基本特点,而在陵台、墓室、碑亭、角台方面,又具备西夏独有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汉族文化、党项族文化和佛教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色。

    党项这个民族按照《狼图腾》的说法,也曾经是向孱弱的汉民族进行过输血的。至少在五胡乱华之中,算是一个方面军了。党项是中国古代西北民族羌族的一支,称党项羌。南北朝末期(6世纪后期)开始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隋书·党项传》记载:党项"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猎以供食,不知稼墙"。也就是说早期的党项人不事农业,衣、食、住皆仰赖畜牧,天文字历法,以草木枯荣计算岁月,崇拜天神,死后火葬。党项人尚武而勇猛。同氏族的人须互相帮助,当受到外族人伤害时,必须复仇,未复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类,直到斩杀仇人,才能恢复常态。这点真酷,我贼拉子稀罕。此外。党项人还特别崇尚白色,故自称“大白上国”。党项诸姓部落中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离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部,称为党项八部。其中拓跋氏先世本出自鲜卑族拓跋部,后成为党项诸部中的一部,在党项诸部中最为强盛。

    关键词(Tags): #大壳子元宝推荐:履虎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