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懒虫读老子,大家一起来读老子吧! -- 大懒虫1号

共:💬261 🌺25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欣赏】十二章

      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 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 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译文]

      缤纷的色彩令人眼花缭乱;

      纷繁的声音令人听觉不灵;

      各色食物会让人味觉麻木;

      纵情畋猎让人心放荡难持;

      稀罕物品会让人行为不正。

      所以圣人在生活方面但求温饱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摈弃了物质的诱惑而拥有了简单的生活。

      [评析]

      “为腹”是吃,吃是一种吸收,是内敛的;而“为目”是看,看是一种释放,是外向的。这里把“为腹”理解为简单的没有物欲的生活态度,与之相对应,“为目”就是那种追逐物欲的生活态度。对于修身来说,内敛显然要重于外放。人一内敛,就容易让内心保持一种安静的状态,而一旦外放,就很难把持自己,让自己放纵于外在的缤纷世界而难以自拔。

      老子是站在为腹者的角度,站在圣人的角度来看待为腹和为目之间的选择问题的,所以他能对为目者的弊端说的很显著。而对于大多数的非圣人而言,为目是很实在很自然的选择,人的一生何其短暂,能够行乐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因为还有一种人,是想为目却不成的那种,那种人应该是更多数的。圣人是金字塔的顶端,是极少数或者干脆就是一种理想的存在,正在为目者是金字塔的中间偏上一点,而想为目,正在追求为目的人群则是金字塔的末端,是极大多数的存在。这是以现存社会的某些视角来看待这个现象的,不知道算不算是犯了去历史性这样的错误。

    • 家园 【欣赏】十一章

      十一章

      三十辐 共一毂 当其无 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 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聚于一个车毂,因为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车的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和土做成器皿,因为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器皿的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开门凿户建造房屋,因为有了房屋中空的地方,房屋的作用才得以发挥;

      所以“有”提供了便利,而“无”发挥了作用。

      [评析]

      能够让一个有形物体发挥作用的恰恰是那无形的部分。

      反过来,无形部分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有物体的有形部分的存在。

      没有“有”,也无所谓“无”,而有了“无”,“有”才获得了存在的意义。

      在这里,很难说到底是“有”重要还是“无”重要,因为“有”和“无”是因为同时存在而发挥了各自的作用。“有”和“无”是一个事物整体的两个方面。

      本章的“有”和“无”不同于第一章的“有”和“无”。不同于一章那形而上的有和无,本章的有无是万物层次的,是形而下的。

      老子在本章似乎说的更多的是“无”的用。可能是因为“无”的存在,“无”在发挥的重要作用这点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吧!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论证一下这个有和无的关系。比如“现在我在这里打字”,这是一种“有”,而除掉“我现在在这里打字”这个现象以外的任何一种可能都是一种“无”。在这里,我在这里打字之外的任何一种可能都使得我在这里打字得以存在,也就是说“无”的存在为“有”的存在提供了方便。反过来,我在这里打字,使得不在这里打字的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存在,也就是说,“有”的存在给“无”提供了一种广阔的空间,或者说,“有”的存在证明了“无”的更为广阔的空间的存在。在这里,假如“我在这里打字”不存在,那么我此时此刻的可能在做的事和不可能在做的的事,就是说我此时此刻的可能存在就无从讨论,因为失去了意义。我的此时此刻的存在,是“有”和“无”同时构成的。

    • 家园 【欣赏】十章

      十章

      载营魄抱一 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 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 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 能无为乎

      天门开合 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 能无知乎

      [译文]

      形神合一,形神能够做到不分离吗?

      集中精气使之柔顺,能不能像婴儿那般呢?

      排除一切杂念观照内心,而能够达到没有瑕疵的境地吗?

      仁爱人民治理国家,能做到无为而治吗?

      修炼自身,能够保持守静吗?

      明白周围的事物事理,能够不用费尽心机吗?

      [评析]

      形神合一,也就是身心合一,这是一种高级的修炼,大多数的人都处于形神分离的状态当中。

      专气致柔,似乎婴儿做得最好了,婴儿做什么事都是很专一的,他们专心地吃专心地哭专心地睡专心地拉……他们的生活很简单,也很专一,也许是因为简单才容易专一;他们的身体很柔弱,这使得他们很难对外界作出什么反抗,除了专一地哭。 婴儿的这种专一,使得他们的生命力之旺盛令成年人望尘莫及。人越远离婴儿时期,就离专一本真自然的生活状态越远,人的形和神也就越来越分离。

      怎么办呢?

      那就要修炼,修炼自己的内心,使之纯净无杂念;修炼自己的身体,要静养(老子那个时代修炼气功是比较流行的,相当于现代的体育锻炼,但是两者的机理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为人处世方面则要无为无知。这都是在道德和行为上进行内在的修炼,而使分离的形神,分离的身心回归到一种统一的状态中,因为只有这样的统一,人才能健康长寿。

      • 家园 大懒老师说得真好

        “那就要修炼,修炼自己的内心,使之纯净无杂念”

        您这句话说的就是净宗法门了。

        向老师汇报一下,释迦牟尼佛本师在世时传佛法,教育人们修行的方法是 “觉”,“正”, “净”,目的是也能得到老师一样的智慧。传到中国以后,修 “觉”的形成了禅宗,修“正”的依所修 经典(就是“正”)的不同形成了华严宗和法华宗 ,您这里说的修 “净”的就是净宗了。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净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