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人物】杂谈荒淫无道的朱由崧 -- 壹壹

共:💬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人物】杂谈荒淫无道的朱由崧

    朱由崧,乃明神宗皇帝之孙。公元1644年4月,朱由崧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于战乱中为大顺军所杀。继承福王名位的朱由崧,侥幸逃脱之后,在亲兵的护卫下,辗转来到淮安避难。

    十余天之后,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身亡。消息传到南京,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领衔发布《号召天下臣民起义公檄》。与此同时,拉开了阉党与东林―复社党人“拥立心君”之争的帷幕。最终,以东林―复社党人的失败而告结束。

    同年6月,在马士英等拥立之下,福王朱由崧如愿以尝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定都南京,改明年为弘光元年。

    此时,已击败了大顺军主力的满清政权虎视耽耽,欲挥师南下,进逼江淮而一统江山。盘踞在武昌一带的左良玉也踌躇满志,欲趁这战乱之秋,以“清君侧”之名,顺江东下。在弘光小朝廷内部,阉党与东林―复社党人之间的争权夺利,则愈演愈烈。加之四镇的专横跋扈,朝野上下,文嬉武憩,顿成暮气。

    弘光小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顾诚先生认为,南明弘光小朝廷“一直是在大臣和军阀的勾心斗角中苟且偷安,在内讧中粉墨登场,在内讧中分崩离析。”事实上,朱由崧登上皇帝宝座一年之后,短命的弘光小朝廷便“寿终正寝”。

    我认为,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覆亡,固然有诸多因素,但朱由崧本人的昏庸无能,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明末士人张岱尝云:“自古亡国亡君,无过我弘光者,汉献帝之孱弱,刘禅之痴呆,杨广之荒淫,合并而成一人。。。。真能集大成也!”诚信斯言哉。

    朱由崧自上台以来,政治上毫无主见,把军国大事统统委托于马士英等人,而一味满足于偏安江左。他曾经说过:“天下事有老马(士英)在。”据《明季稗史》载:“弘光元年四月十九日,召对。马士英请亟御左良玉。帝谕士英曰:‘左良玉虽不该以兵逼南京,然看他本上意见,原不曾反叛,如今讫守淮阳,不可撤江防兵。’士英曰:‘臣已调得功,良佐渡江矣,宁可君臣死于清,不可死与良玉之手。’遂嗔目大呼曰:‘有异议者当斩!’帝默然。”且不论左良玉与马士英之争,乃南明弘光小朝廷内部的权力之争。这“帝默然”之语,不也活生生地勾画出,这朱由崧有着“汉献帝之孱弱,刘禅之痴呆”吗?试问,如此昏君,国家焉有不亡之理?

    至于这朱由崧不以国事为重,酗酒好色之德行,更是有目共睹。据史载:朱由崧刚刚登上皇帝宝座之时,就以“大婚”为名,派出内宫在南京,苏州,杭州等地挑选“淑女”,而其手下奸佞之人,乘机作威作福,广聚钱财,草菅人命。“都城内,凡有女之家,不问年龄如何,竟封其门,受金释放,又顾别室。邻里哭号,惟利是图。”又据《甲申朝事小记》载:“福王除夕悄然不乐,亟传各官入见,诸臣皆以为兵败而蹙,俱仰头谢罪。良久曰:‘朕未暇虑北,所忧者,梨园子弟无一佳者。意欲广选良家以充掖庭,惟诸卿早行之耳。’众臣曰:‘臣以为陛下忧敌未宽,虑先帝,岂意思及此。’又于内廷悬一对联曰:‘万事不如杯在手,百年只见月当头。’旁注:‘东阁大学士王铎书。’

    除此之外,朱由崧还命手下之人,四处捕捉虾蟆,配制“蟾酥合媚”春药。为此,民间称朱由崧是“虾蟆天子”,并编歌谣曰:“都督多于狗,职方满街走,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就是一些有志之士,也深恶朱由崧。当时有一篇《西江月》词曰:“有福自然轮着,无钱不用安排,满街都督不用抬,遍地职方无赖。本事何如世事?多才不若多财,门前悬挂虎头牌,大小官儿出卖。”且看,朱由崧之苟且偷安,荒淫无道,当年清军南下,南明弘光小朝廷而土崩瓦解,实在是毫不奇怪的事。这君臣上下有为而不为,惟图富贵而不图强,反而一味腐败,真令我辈感叹不已啊。因此,张岱所言朱由崧“真能集大成也”,实不为过。

    虽然,南明弘光小朝廷之覆亡,不能仅仅用“朱由崧是昏君”来解释。但反过来说,不考虑“朱由崧是昏君”这一因素,就很难解释南明弘光小朝廷之覆亡。其实,自明中期以来,一代代祖宗积累下来的矛盾,到了朱由崧之时,已经积重难返。因而,从更深层的角度说,朱由崧的治国无能荒淫无道,与其说是皇朝道德之沦丧,毋宁说是那个时代体制的脆弱。

    在这一前提之下,即便是所谓“太平盛世”之君,也无法改变历史的发展趋势。又何况朱由崧这类昏君?

    军魂 2002。4。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