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恐怖的教育,可怜的学生 -- 李禾平

共:💬197 🌺24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最欣赏自己在树下教孩子这个想法

      不过兄台是言重了些,中国教育的优势一项也是很明显的。比方说基础教育,正是这样严酷的教育方式和竞争方式导致了中国学生在基础知识储备上的丰富和牢固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同龄孩子不能比的。而鼓励严酷教育和什么高考关系不是必然联系的,这其实是中国由来已久的传统,头悬梁锥刺骨的话我们每个人都听父母说过的。之所以现在比三十年前更严酷,更多是因为现在人民生活水准改善而有能力重视教育、重拾重教传统了

      全民学英语,这个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以来大家相比国外灰心丧气觉得永远赶不上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的延续,这个不是大问题。等到80后90后的人开始当父母了,这个观点就变了。君不见80年代的大学生打破头为移民,而80年代出生的孩子国外拿个文凭大都会海龟的。

      我觉得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还是高等教育,还是只重视基础知识牢固而不重视想象力创造里的培养

      • 家园 抱歉,某不能同意您的看法

        择要而论:

        中国现行的“基础教育优势”要看其实质内容是什么。中国学生恐怕只有在中国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范围里才有“基础知识储备上的丰富和牢固”。但是,这所谓的“基础知识”是培养一个健康成熟的人的有用知识吗?

        一旦超出考试大纲要求,中国学生还剩下多少“基础知识”?匡论优势?

        某说点个人疑问:

        中国现在中学生的“基础”化学知识,能够帮助指导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鉴别判断市面上泛滥的假冒伪劣食品有毒有害成分或有毒有害食品添加剂吗?

        只怕学而不能致用,空有为应付考试的基础知识,却连保命常识方面都不能应用。

        再看文科“基础”知识,除去课本要考的内容,中国学生又了解多少历史典籍,名篇佳作?就算不用会写,还看得懂多少繁体字?更不用说对世界历史的了解。

        文学作品如小说在学校里从来都是当作“课外书”来定位的,这本身就不正常。

        中国城市里众多家长严格督促孩子学钢琴。可是除了考级(还是考试)的目标,又对孩子培养了多少音乐修养?某认识的孩子,从小学琴为考级,但到了初中以后,为了考试升学,完全荒废了钢琴练习,后来钢琴指法更是忘到爪哇国去了。这不是重教而是功利行为。

        “基础知识储备”不仅是识文断字,能写会算。要培养一个健全的人,要能识五谷,辨生灵,懂善恶,明是非,知书达理(礼),正直善良。在这些做人的基础和常识方面,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中国学生不敢说有“优势”。

        急就章。先打住。

        • 家园 这个这个

          我没有为现行教育唱赞歌的意思,恰恰相反,我骂现行教育的帖子老兄可能没看到

          我的意思是说,现在学生学得辛苦,那是俺们老祖宗的传统,不是现在才有的.

          另一方面,我指的是基础科学知识,比方说现在高中就讲对数微积分相对论,而不是生存经验或者道德基础,道德基础被文革革一遍,改革再革一遍,早就不JB存在了.至于什么女研究生被人犯子卖了之类,也可以归结在你说的生存经验里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你让诺贝尔奖得主去中国买菜,一样会被毒死.你把道德基础和生存经验扯到基础知识上,这个是已经转换话题了

          基础科学知识和你说的生存经验和道德基础不是一回事.中国学生基础科学知识牢固这是事实,另一方面,我说的创造力缺乏想象力缺乏,和你说的离开大纲什么都不会是一致的.

    • 家园 教育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很难说制度的好坏。

      在我看来,无论东西方国家,经济发达不发达,教育体制都有弊病。

      咱们国家教育的问题主要是人口太多,教育资源短缺,竞争过于激烈。中国自古有学而优则士的传统,接受高等教育也一直被国人视为改变自身社会地位的捷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就可想而知了。为了保证升学形式上的公正,就只好搞高考这样的一刀切,自然搞得学生压力过重。什么减负啦,素质教育啦,都是闲扯蛋的事。只要高考不变,升学比例不变,情况只能是这样,甚至愈演愈烈。

      那么接受了高等教育就能改变社会地位了么?很难说。就业方面同样岗位少,竞争激烈,扩招根本不解决任何问题。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硕士干本科生的活,本科生干高中生的活,以此类推。

      有弊就有利,好处恰恰也在于人口众多。有这样一个庞大的基数,参差多态的基因库,无论搞怎样的选拔形式,总能找出一拨有能力的人才来。当年推荐上大学的时候是这样,后来恢复高考亦然,到现在高考制度被千夫所指也亦然。恐怕这也是我们的科学技术总能向前发展的原因之一吧,廖以自慰。

    • 家园 李老师没有提到寄宿学校啊,更惨。

      有些孩子自幼儿园就被送全托,一个星期只回家一次。好多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都是这样。想不通。

      • 家园 全托没什么不好

        独生子女,正好可以过过集体生活,也减轻父母负担,有一定好处。

        当然有利也有弊,可能会使与父母的关系不是特别亲。

        总的来说利大于弊,我认为。因为现在的父母都不太会教育子女,留在自己身边倒不如交给相对专业一些的人。

        • 家园 看您说的

          孩子白天在学校就是过集体生活,没必要为过集体生活而“集体”到连父母子女的亲情都让步。

          “交给相对专业一些的人”,您真太乐观了。相对专业一些就能代替血浓于水的天伦之乐。某看不懂。甚至有些联想到旧社会的“育婴堂”,那可不是个该提倡的地方。

          “现在的父母都不太会教育子女”,您又太悲观了吧,中国父母看到您这话会跟您急的。

          • 家园 嘿嘿嘿,有一点我得承认

            说“交给相对专业一些的人”,确实是比实际情况乐观了,不过托儿所、幼儿园不是福利院,交钱进的地方,跟那个“育婴堂”还是不一样的,不是慈善机构。

            不过,这个“现在的父母都不太会教育子女”,呵呵,应该在“都”前面加个“大”,就基本符合事实了~~

            其实我的意思不是为了过集体生活,我的意思是说,如果全托的话,可以更深入的过集体生活,这没有什么不好。我没有说不全托就比全托更不好的意思,(绕口令?!),各有利弊。

            • 家园 花。深得我心

              希望大家找出鲁迅先生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看看,那时一家还可以有好几个孩子,东边不亮西边亮。现在就一个,没有退路了。关键是不仅想让孩子生存,而是想让他生存得好,只好先“吃得苦中苦”,以后再“方为人上人”。

              • 家园 花谢好文推荐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吃饭,朋友谈到在公共场所遇到的小孩子不懂秩序,甚是生气,曰:“以后要么不生,要么一定要教育好!!”

                我便打趣道:“以后要么不生,要么就生一窝,不用教育就会排队了...”

          • 家园 一点个人经验

            我老婆是上整托的,上小学才和父母一起,那时候还是六天工作制。她挺喜欢的。在那儿学到很多东西,也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她和父母的感情也很好,很粘的那种,没觉得受了什么影响。她到现在都还记得很多当年的趣事,甚至那时候的小朋友到现在都保持着联系。

            我是工厂子弟,厂里托儿所质量很差,只去了几天。幼年教育基本上是爷爷教的,好在他有时间。但是和正规幼儿教育还是没法比。我没有发小,挺遗憾的。而且对友情也比较淡。老实说我也比我老婆娇气。

            我没有更多的样本作结论。但如果有机会,我们还是希望能让孩子上整托。虽然“天伦之乐”很珍贵,但是整天呆在一起其实对感情未必都是积极的。现在是五天工作制,每周在一起两天多,“小别胜新婚”,也许更亲。对孩子来讲,多和同龄人在一起,我觉得对他/她或许更健康。父母也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 家园 对,现在都是独生子女

              如果总是和大人在一起,会受到“特别照顾”,小孩就容易比较“娇气”,不能吃苦。这点我非常同意(我也有经验啊~~)

              我所说的“现在的父母大都不会教育孩子”指的就是不肯让孩子吃苦(当然,倒是肯让孩子吃学习的苦),我指的是生活上的苦。所以孩子很“事儿”~

              另外,您说的很对,上整托也不一定会影响亲情的亲疏。借这个机会让孩子多交一些同年龄的朋友我觉得很好,如果总是在大人圈子里面混,未必是好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