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也聊林彪(1) -- 老拙

共:💬357 🌺1998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基本同意,就是第四段里提到的

              既是咽喉,怎说无战略价值?

              国军主力集结于锦州是因为蒋和毛一样都判断出锦州当时作为东北大门的作用。而对有国军来说,这个大门上还有一个猫洞,就是营口,必要时国军还可以从营口走海路撤退,而最初中央军委对这个猫洞有一定的忽视。

              而对于东野来说要进关参战,只有走锦州山海关,所以国军即使整个东北都丢了,只要能把锦州一线守住,等于把东野封在东北,阻止或者延迟东野百万大军南下加入华北中原战场,以期改变江北战略决战形式。

              重兵布锦,战略上正确,但具体操作上那就故事太多了........

              • 家园 营口是不可能撤走大军的

                辽沈战役开始时,营口在东野手里。后来为了围歼廖兵团才把守军调走,被52军有机可趁。如果廖不是西进去解围而是直奔营口,林无论如何不会撤走守军,而且还会尽力加强营口防务。这没什么疑问吧。

                就算东野一时没有加强营口防务,营口的薄弱兵力也挡不住廖兵团,但有东野部队在就意味着国军运输船舶无法事先停靠等待。最理想的状态也得等国军消灭了营口共军,才能把运输船只开来接走。这时候东野大部队早跟上来了。后来52军在营口就这个待遇。东野主力吃掉廖兵团,按照时间算耽误了两天,再南下营口去围歼他的时候,因为港口被炮击,船只无法靠岸,52军才逃掉万余人。营口和塘沽不一样,塘沽一直在国军手里,侯镜如除了自己逃什么也不想,逃掉五万多。营口的状况最多能把万余翻番。

              • 家园 商榷

                锦州是咽喉,是沟通关内外的桥梁,如果国军把东北丢了,锦州的战略价值就变成门板了,挡住东野的门板。如果共军得到了东北这个当时全中国最好的工农业基地,需要多少国军守锦州,才能挡住100W的东野?

                营口的确是猫洞,不是TG对它有一定的忽视,而是这个猫洞太小了——国府没有那么大的海运能力,能够在近百万东野的攻击下,把几十万国军用船运走,3、5万或许可以。

                国共双方都看的很清楚,东北是一块极大的肥肉,(好像在抢占东北的时候,TG说过,只要占了东北,关内的根据地都丢了也不怕)。国军全占了,可以苟延残喘好多年;共军全占了,常公就可以洗洗睡了。所以,如果国军放弃东北只守锦州,肯定是死路一条,只是死的可能会慢一点而已。

                • 商榷
                  家园 凯申公对锦州是必保的

                  凯申公的意思是,哪怕东北九省全丢了,只要锦州还在国军手中,就表示国军还在东北。美国人面前就好交代。夫人宋美龄去美国游说就有话说。否则美军顾问团面前都无法开口。

                  当然,最后不但是东北丢了,锦州也丢了。全国都丢了。想要守住的都没守住。

                • 商榷
                  家园 丢了东北总比丢了全国好

                  而且当时东北已经是那样的烂摊子了,蒋介石再不愿意也没辙不是。

                  东北丢了常公就可以洗洗睡了??后来不就是丢了么,甚至连锦州都没了,你见申凯兄上床了么?

                  锦州是要冲,为什么挡不住100w解放军,100W你能全在一个战场上展开么?锦州背后还有傅作义集团随时支援完全可以一守。

                  这个守是指战略战术上是正确行为。因各种原因守不住,那也无话说。

                  关于对营口初始忽略的的问题,我记得不少关于辽沈战役的文献都记录过,不过关系不大,因为很快就发现了营口撤退的可能。具体的我就不去找了。蒋介石海运力再说。肯定不如陆上多,所以叫猫洞。

                  • 家园 问题是丢了东北,全国丢的更快

                    正是看到这一点,蒋介石才不愿意辙,寄希望奇迹发生。

                    东北丢了常公上床了没不知道,俺知道的是他把铺盖卷搬小岛了。

                    锦州是要冲,为什么挡不住100w解放军,100W你能全在一个战场上展开么?锦州背后还有傅作义集团随时支援完全可以一守。

                    锦州的确是要冲,但要冲就能够挡住100w解放军?100W是不能全在一个战场上展开,可是看看锦州战役中解放军投入的兵力(以下是百度来的):

                    东北野战军以2个纵队7个师和炮纵主力,组成北突击集团,以2个纵队6个师组成南突击集团,以1个纵队组成东突击集团。从10月9日开始,从北、南、东三个方向对锦州发起攻击,扫清外围后,于10月14日10时发动总攻,经过31小时激战,攻克锦州,全歼守敌10万人,俘虏范汉杰。

                    三个方向、16个主力师,加上900+大炮,可见战场还是很宽敞的。你认为在没有了沈阳方面的威胁后,东野会打的更差?锦州守军再多一些,无非东野再投入多一些、打的时间长一些,看不出国军有多大的胜算。在101与西柏坡争论是否先打长春的时候,老毛也从来就没有担心打下长春,沈阳国军全部退守锦州后,东野无法入关——因为根本挡不住!

                    锦州背后是还有傅作义集团,但傅作义集团“背后”也还有华北共军,华北共军“背后”有徐州集团,徐州集团“背后”也有刘邓、陈粟,地球人都知道,共军的配合,是甩国军八条街的。

                    关于营口问题,老毛是要求101封堵的,我认为封堵的目的是“不使一人漏网”,几十万人在东野的炮口下都从营口跑掉是不可能的,老蒋就没有装那么多人和装备的船。

            • 家园 “把东北国军主力集结于锦州”,那好,两头一掐,大家饿死!

              打仗是要讲后勤的……

              再说,长春、沈阳的国军如果往锦州撤,走不到半路就得了账!

              顶多是趁林彪吃掉郑栋国、廖耀湘腾不出手来,把锦州的范汉杰兵团撤走。

              然而就是这样也比实际的辽沈战役要强。

              • 家园 东北国军态势确实尴尬

                我记得蒋介石招卫立煌去南京时说过,东北补给全靠空投,开销巨大。国府财政预算80%在军事,军事的一半在东北,长此以往政府要被拖垮(很奇怪为什么很少见到大家谈论这个问题,有时候我都怀疑是不是自己记错了)。但是放弃东北,想想围攻锦州时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沈阳还在国军手里,就可以集中几千门大炮,要是拱手相让,共军获得这么个大后方,炮弹不用爆炸,漫天遍野地砸下来国军都受不了。说到底,三下四保后攻守逆转,此后东野攻势如潮,何曾给过国军翻盘的机会。到了48年的残局,已经不是什么人的个人才能能够挽回的了。

      • 家园 sofa + flower
    • 家园 才看到有个字

      好像用得不好

      煮酒兄的包子打不开,看不见里面的馅儿.

      包子似乎应该是咬开了才看见馅的

      干吗那么斯文“打开”啊

    • 家园 【原创】也聊林彪(8)再从林彪说到黄克诚

      接着说。

      出关初期,林彪“孤掌难鸣”,理解和支持他的,是黄克诚。

      黄克诚高度近视,人称“黄瞎子”,可看问题却极其准确。

      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三日,身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的黄克诚,看到曾克林给中央的电报后,针对当时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大胆的以个人名义给中央了一封电报:1.蒋介石对和谈毫无诚意,我们不能对和谈抱有幻想,应当立足于打,在与蒋谈判的同时,应集中主力准备决战。2.我们根据地虽然多,但是没有联系成一片的,分散。取得联成一片的大战略根据地,有利于进行长期斗争。为此在军事部署上建议应尽量多派部队去东北,至少应有5万人,能去10万人为最好,并派有威望的军队领导人去主持工作,迅速创建东北总根据地,支援关内作战。3.关内以晋、绥、察三地区为第一线战略根据地,以山东地区为第二战略根据地,集中主力,消灭敌人。4.为执行上述方针,建议从山东调3至5万人去东北,华中应调3至6万人去东北,只留下一个师在江南活动。河南与华北的部队应调到山西策应。5.不能寄希望于国际干预,集中兵力搞决战。

      看了黄克诚的电报,毛泽东问左右,这个黄克诚就是黄老吧?有人说:对,他就是黄老。毛泽东说,他多大年纪?回答道:四十三岁了。

      毛泽东问:43岁为什么叫黄老?回答说,他老提意见,老唱反调,所以,就叫他黄老。毛泽东乐了:老唱反调我看很好,黄老,我看是老谋深算。

      9月19日,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起草了《关于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明确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大规模组织向东北派遣部队和干部。

      12月,黄克诚率3师3万8千余人到达东北。他说:只要林彪在东北,东北就是我们共产党的天下。他将3师交给林彪,自己担任西满军区司令员。在西满,黄克诚看到林彪以主力在四平与国民党硬抗,4月12日给林彪发电,表示不同意在四平以主力与敌打阵地战。林彪没有回电。“黄老”一个电报发给主席:

      (一)由关内进入东北之部队,经几次大战斗,战斗部队人员消耗已达一多半,连、排、班干部消耗则达一半以上。目前虽尚能补充一部新兵,但战斗力已削弱。

        (二)顽93军到达,如搬上大量炮兵及部分坦克用上来,四平坚持有极大困难。四平不守,长春亦难确保。

        (三)如停战短期内可以实现,则消耗主力保持四平、长春并绝对必要。如长期打下去,则四平、长春固会丧失,主力亦将消耗到精疲力竭,不能继续战斗。故如停战不能在现状下取得,让出长春可以达到停战时,我意即可让出长春,以求得一时期的停战也是好的。以求争取时间,休整主力,肃清土匪,巩固北满根据地,来应付将来决战。

        (四)东北已不可能停战,应在全国打起来,以牵制国民党向东北调动,东北则需逐步消灭国民党兵力,来达到控制全东北的目的。

        (五)我对整个情况不了解。但目前关内不打,关外单独坚持消耗的局势感觉绝对不利,故提上述意见,请考虑。

      毛泽东看了,只说了一句:这个“黄老”。

      “黄老”看不到回电,5月14日又心急火燎地发电给林彪:“请你们考虑军事全局再打下去是否有利,应否考虑有条件地让出长春,换得其他地区的合法,并取得时间整补军队,以便将来之用。”

      毛泽东不给黄克诚回电,是因为毛泽东不同意黄克诚的意见。

        林彪不给黄克诚回电,是有难言之隐:他同意黄克诚的意见,却不能不执行毛泽东的决定。

      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和黄克诚再度谈及四平的战事,毛泽东说:“四平难道打错了?”黄克诚说:“敌人集中大兵力寻求主力决战我们再坚守就是错误的。”毛泽东说:“打四平是我决定的。”黄克诚这才明白林彪何以不给他回电,其他同志何以劝他不要管闲事的真实情况了,可是,“黄老”的脾气又来了,他对毛泽东说:“是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

      通宝推:daharry,
      • 家园 黄克诚当时越级向中央发电不止一次。

        45年9月那个建议电报还有个插曲,黄之前是向饶漱石建议过的,结果饶以此事非他管辖为由拒绝了黄,所以黄直接向中央发电。

        新四军三师出发时华中局首长对黄说,中央通报东北物资武器很多,你们现有装备可留给地方。黄坚持部队要全副物资,还因此招来责难。经过山东,新四军军部又要求其停留并协助山东部队作战,黄认为兵贵神速,经向中央军委请示后继续前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