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中兴篇) -- dreamflyer

共:💬267 🌺137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中兴篇)21

      一处行窝几十年,蓬头长日走如颠。

         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

         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 西湖月在天。

         ——王喆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都应该对此诗还有印象,全真七子的出场诗。念一句出来一个人,念完之后,七个人便各就各位,准备打群架了。

         这首诗是全真七子的师父王喆(王重阳)的悟道诗,写得相当不错。我个人非常喜欢,尤其是“蓬头长日走如癫”,和“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 西湖月在天。”。前者写出了一种悲愤之情,仿佛有一腔的不平无发泄处;后者表现了顿悟后的旷达,意韵相当的潇洒。完全可以和北宋黄庭坚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弘一法师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相媲美。

         在《射雕英雄传》之中,全真七子的能耐很有限,但他们的师父王重阳却是个超一流的厉害人物。实际上,全真七子的能耐比《射雕》中的描写要大得多,尤其是邱处机,这是个和王重阳一样出色的十项全能型人物。他的诗、文、道、学、组织能力等都堪称一流。武功怎么样不清楚,但至少身体很不错,七十多岁还敢像红军一样去爬大雪山。

         王重阳和邱处机经过艰苦的努力,创建了道教之中一个影响巨大的新派别:全真道。后来,全真道的兴衰,直接影响了龙虎山张天师们在元朝的地位和生活。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忽必烈召见了龙虎山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请他吃了一顿饭,赐他一顶玉芙蓉冠,一件组金无缝衣和一颗银印。金、银、玉什么三样东西都齐了,皇帝的确是有钱人。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元世祖下令:张宗演主领江南道教。至元二十九年,张宗演卒于京师,其子张与隶袭领掌管江南道教之职。也就是说,江南道教,几乎成了张家的天下。元大德八年,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被元成宗加封“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

        

         ——这里先解释两个名词:“三山”和“符箓”。

        

         “三山”指的是龙虎山、茅山和同样是位于江西的阁皂山。住在龙虎山的是天师道,住在茅山上的是上清派,只有阁皂山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名气。其实,呆在阁皂山上的,就是当年鼎鼎有名,出过葛洪等大师级人物的灵宝派。

         上清派和灵宝派长期以来,都是龙虎宗在道教内部的竞争对手。从南北朝到唐朝,几乎压得张天师们气都喘不过来。但从宋朝开始,形势慢慢地朝有利于天师道的方向发展。到了元朝,东方彻底压倒西风,上清派和阁皂派干脆被张家“主领三山”了。这标志着天师道在道教的内部分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最后胜利!

        

         那么,什么是“符箓”呢?简单地说,“符箓”就是道士们做法事时,写在纸上(或其它媒介上)的一些神秘符号或文字。“符”偏重于符号,“箓”偏重于文辞。林正英演的僵尸片里,道士们如果拿出一张黄纸,上面写的不是字,而是一种谁也看不懂的符号。那您就要注意了:这是一种“符”。如果道士手忙脚乱地在黄纸上写了一行似懂非懂的文字,例如“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这就是所谓的“箓”。

         早期的道教,有很多种派别,最让大家感兴趣的活动是炼丹。“符箓”这种道具,一般认为是张道陵先开始用的,其它门派的也用,但并不是很热心。到了后来,炼丹炼出了大量提前升天的人。例如南唐烈祖李昪,日思夜想,希望得到仙丹吃后长生。后来还真有道士送了仙丹来。李昪先生很高兴,心说这下可以长命百岁了吧?结果仙丹一下肚子,立刻一命呜呼。死前他很懊悔,说自己服仙丹以求长生,哪知道却死得更快!

         有些皇帝比李昪先生聪明,例如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他养了一大堆道士专门给他炼丹,炼好了自己先不吃,找了些犯了死罪的人来试。后果是令人失望的,道武帝试验的唯一贡献,是在枪毙法、绞刑法、毒针注射法、电椅法之外,发明了一种新的死刑方法:服食仙丹法。

         还有些皇帝比李昪先生胆小,例如北齐文宣帝高洋先生。对于荒唐的天子来说,当神仙没有什么了不起,还不如在人间当个为所欲为的皇帝舒服些。他让道士们炼好了仙丹,心里却到底有些害怕。生怕服食下去后,一不小心,没有长命百岁,反而成功地尸解升天成仙了。所以,他犹豫了半天,最后找了个盒子装起来,说:“等临死前再吃不迟。”

         众所周知,高洋先生只活了短短31岁。这件事提醒我们:只要是药,就存在着保质期的问题,仙丹也不例外。

        

         从南北朝到北宋时期,吃仙丹中毒死去的大小人物,几乎可以把阎王殿挤破了。道教内部因此而死的也不再少数,可以想象,阴间的道士们,恐怕走到哪里,都会被冤鬼们群殴一顿。

         阳间的道士们见势头不对,赶紧改变工作重点,从炼丹换成了相对安全的符箓。一时间,各家各派都开始练习符箓咒语、斋醮法事,以求为人家祈福禳灾、除妖驱邪。这样就形成了道教所谓的“符箓诸派”,其中著名的有正一(天师)、上清、灵宝、神霄、清微等。大家公认,诸派中最杰出的人物,要数龙虎山的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先生。他一道灵符,便请来关羽先生斩蛟。这件事在道教内部和民间,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朝廷下令,封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为本山的正一、上清、灵宝三大派为“经箓三山”。当时是三山鼎立,领导了整个江南地区的道教。但到了南宋气息奄奄的理宗时期,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皇帝因为张天师禳灾有功,封张可大先生为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也就是说,早在宋理宗时候,龙虎山的海拔高度,就已经被人为地提到茅山和阁皂山之上。

        

         可惜那时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情。当时蒙古军队已经开始展开功势了,天下乱成一团,连道士们都只关心自己的脑袋,谁还有闲心去管这些杂事?直到蒙古人大获全胜,天下初定的时候,道士们摸摸自己脖子上的家伙还在,这才开始讨论谁是老大的问题。

         已经晚了!张家押宝押得好,捷足先登,取得了皇帝的绝对信任。符箓三山的领导权,早就像生根一样,被张天师牢牢地握在手中。皇帝的旨意大过天。没奈何,上清派、灵宝派的道长们只好低头,乖乖地拜服在龙虎山门下。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元朝中叶以后,符箓诸派慢慢地融合为一体,形成了道教之中一个巨大的派别:正一派(又叫正一道)。

         这种情形,就像现在各公司之间兼并合股,形成一个庞大的联合公司一般。当然,新公司成立,过去的招牌就不好再用了。从那个时候起,“天师道”这个名号,便慢慢淡出了历史。龙虎山总公司门口,挂出了新的招牌,上面刻着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正一派!

        

         正当新公司正一派开张大吉的时候,总部在北方的老牌政联公司全真道,此时却陷入经营不善,纠纷缠身的尴尬时期。

      通宝推:Leono1,
    • 家园 【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中兴篇)20

      和一般人心中的印象不同的是,蒙古的统治者,尤其是元世祖忽必烈,并不是头脑简单的,只会弯弓射大雕的马背英雄。如果是那样,他们绝对扯不开那么大的一个摊子。当时的蒙古人,其实在政治、军事上是相当缜密的。任何行动之前,都会经过细致的考虑,甚至是严格的“沙盘推演”。

         据说当年征战中欧一役中,蒙古军队还没有到,蒙古人的探子就已经满世界乱跑了。后勤供应更是细致到了极点,一个骑士同时拥有两匹马,以保证持久的奔跑能力。军中不仅有大量的中原式攻城器械,还带了不少的汉族医生。士兵们贴身的衣料一定是丝绸的。这样做不是为了炫耀有钱,而是因为丝绸的延展性好,中了箭轻轻一拉衣服,箭头就带出来了。不用像大多数军队的做法,让你咬着牙忍着,军医捏把刀子硬挖。

         就是他们那种恐怖的屠城政策,其实也是一种策略。胆敢抵抗的就屠,乖乖开城门的就饶。人都是胆小的,听到几次吓人的消息,还没等蒙古兵攻到,自己就老老实实地把城门打开了。蒙古人前期的恐怖政策,到了后来,替他们省下了不少力气。

        

         刚出草原的那会儿,蒙古人基本上凭的是血勇之气。这一点和十年前刚进城的农民企业家差不多。越到后来,他们的见识越广,行事方式就不一样了。蒙古人的大军,最先是往西边打的。历史上能够一家伙同时击败伊斯兰、天主教两大文明的,除了蒙古军队以外,别无分店。在征战的过程中,蒙古人慢慢发现一样东西的巨大影响力:宗教!

         从成吉思汗开始,蒙古人就制定了相当公平的宗教政策。他们征服了金国故地之后,对当地的强势宗教道教——尤其是王重阳创下的全真教——非常的照顾。全真教当然也投桃报李,帮了蒙古人不少的忙。蒙古军队南下在即,道士王一清便自告奋勇赶赴龙虎山,帮助忽必烈联络同样是三清弟子的张可大先生。天师道在江南一带的影响,是谁都不能忽视的。

        

         《元史》对于这件事情的记载相当简单。当年,忽必烈还不是皇帝,只是王子之一。“元朝”这个名词的产生,距那时尚有十二年之久。据说,王一清奉命到了龙虎山之后,受到了张天师的热情款待。张天师托王一清给忽必烈带上一句话:“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众所周知,二十年后,这一预言果真成功准时实现了。那一年,元军在崖山海战中消灭了南宋最后一股军队,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天下一统。

         从后来元朝皇帝对张家的热情回报来看,不用说,在蒙古军队大举南下,一统四海这一段时间里,张天师麾下的龙虎山组织,或明或暗,肯定帮过蒙古人不少忙。

        

         这一点在儒家看来,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儒家的酸腐书生们,喜欢把架子端个十足十,“是气所磅礴,凌然万古存!”这个天师道,怎么可以见到外族的皇帝也往上靠呢?

         说起来道士们也是迫不得已。中国古代的宗教,和他们在外国的阔亲戚比起来,常常显得非常寒酸。外国的一些宗教,如罗马的天主教,教皇一不高兴,连西欧国家的国王都敢直接废了。中国那家的宗教敢这么嚣张?如果说别人是一棵参天大树的话,中国的宗教充其量只能算是株寄生的藤本植物。所以,每到该朝换代的时候,他们就得不停地押宝,押对了吃香喝辣,押错了就被禁被灭。历史就是这般的残酷,儒家人士其实也不是像他们自己说的那么坚定,只不过换衣服换得慢几拍而已。

        

         清朝的大学士熊赐履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虽然自己是满洲人的大学士,但在他的口中,宋末元初的天师们,简直就是一群不足齿数之辈!

         熊赐履在《学统》中写道:王一清是个道士是无疑的,但这厮其实只是个会吹牛皮的妖道。他骗忽必烈说,他在江南一带,关系网那是不得了!上至中央首长,下至地方乡镇级干部,个个混得厮熟。

         忽必烈一听大喜,连忙派他潜入江南,担任蒙古军队的高级间谍。任务是拉拢宋朝的动摇分子,好给大军下江南打下基础。王一清信心十足地上路了,但工作一接手,他才发现,事情好像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也怪自己当初牛皮吹得太真了,忽必烈坚决相信这位王道长仅凭关系就可以搞定一切,所以给的银子数目不多。

         以前在北方的时候,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人,王道长的“聪明”可以让他在蒙古人中间,潇洒地混个游刃有余。但到了江南他才绝望地发现:这个地方居然遍地都是中国人!更可怕的是,这些中国人还全都是南方的中国人!

         最后王一清陷入了窘境:银子花完了,关系网却连个影子都没有!也是,大家都是“聪明”的中国人,凭什么相信你这个来路不明的王一清?就凭你身上那件破道袍么?

         王一清无奈之下,准备返回北方。但一想到蒙古人腰间锋利的砍刀,王道长立刻觉得脖子后头一阵阵地发凉!

        

         人一急,智商指数就会迅速上升。王道长灵机一动,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嘿嘿,咱不是“聪明”的中国人么?怎么忘了发挥自己的长处了?骗不了自家同胞,骗蒙古佬还不是小菜一碟?

         思路对了就好办!王一清暗自盘算:那群蒙古人书读得少,属于无知识无文化无见识的“三无人员”。哲学大道理他们听起来哈欠不断,但一说到鬼神特异功能之类的事情,马上就跟小孩子一样来了精神。——对,俺就从这个方向入手!

         他那时银子早已花光,被客栈赶了出来,没办法只好找个农家小院暂时住着。那家农民也属于“三无人员”,家中颇有几本龙虎山免费赠送的《捉鬼手册》、《简易阴阳风水》之类的小册子。虽说是入门读本,那家人还是嫌生字太多,扔在角落里没人看。——按熊赐履的说法,这些书都该称作“张氏妖书”。

         王一清如获至宝,随手顺了一本揣怀里。第二天一早,启程返回北方。见到忽必烈后,他大言不惭地说,“臣过江至龙虎山,见嗣汉天师张,有神术,能前知,为乡人尊敬信颂,共称天师。语臣曰:殿下入正宸极而宋亡,宋亡而天下可一也。”

         王一清道长从怀里拿出一本《捉鬼手册》,万分珍重地呈给忽必烈,说:“张天师让小道转告大王:他和龙虎山天师道所有弟子,坚决支持大王挥兵南下,完成一统天下的光荣任务!——这就是张天师托小道转交给大王的信物——天师道伏鬼仙书!”

        

         大家可以想象当时忽必烈接过书后,心中的那股感动之情!不容易啊,一个身在敌国的得道高人,却时刻关心着俺的天下大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分明是一种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嘛!

        

         所以,等到他真的一统天下之后,立刻召见当时的天师张宗演。见面劈头一句话就是:“那一年您和王一清先生谈话时所说的预言,今天果然实现了!请问,您是用什么办法来预言的呀?”

         张宗演先生一脸愕然:什么?……什么预言?这……这王一清是谁?……

         忽必烈心情极好,以为张天师年久忘记了,便热心地帮他回忆:“就是公元1259年您见到的那位王一清先生呀!王先生是我派去的,您忘了他长什么样子了吧?他长得宽额头,细长眼睛,谁看了都说是个一脸奸相的家伙!——不过人不可貌相,王道长其实是个好人,他帮俺联络上了您。这不,您送给俺的书,俺还带在身边呢!”

         张宗演先生瞠目结舌,听得是一头雾水。但他至少明白了一件事:这事发生在他父亲当天师那会儿,和自己基本没有关系。——令他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父亲做过的任何事情,无论巨细,都会给我交待清楚。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从来没有听他提起过?还有,俺们龙虎山张家宝贝这么多,怎么会拿一本印刷粗糙的免费小册子给皇帝做信物呢?

         好在张宗演先生是个聪明人,不会傻乎乎地说:没有!这是哪儿的事啊!万岁爷您肯定被这姓王的小子给忽悠了!——他只是避虚就实地说:“这是俺父亲那辈的事,俺那年还小,不清楚。”

         “哦!原来是你父亲的事啊!”忽必烈略有些失望,他理解地说,“难怪您不清楚。不过不要紧,这照样是你们张家的光荣嘛!来人啦,给我重重地赏!”

         …… ……

        

         我们可以发现,熊赐履的以上说法,和正史中记载的完全不同,也和民间流传的“张天师刺探军情说”很不一样。作为儒家的正统文人,熊赐履的本意大概是想讥嘲张天师一回,却没有料到最后却帮了张家的一个大忙:以后再有人骂天师是“汉奸”,张家人可以马上翻出熊大学生的书来,理直气壮地说:看到没有,熊学士这里写得清清楚楚嘛,没有的事儿!完全是那个不要脸的王一清造的谣!

      通宝推:Leono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