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被劳动改造的牛郎织女 – 说说日本的“七夕” -- 萨苏

共:💬37 🌺4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被劳动改造的牛郎织女 – 说说日本的“七夕”

    回家,偶然和妻说起“七夕牛郎会织女”,才吃惊的发现这个节日在日本居然相当受重视。

    点看全图

    以我国而言,“七夕”,即农历七月七日,传说喜鹊会在银河上架桥,供被王母娘娘棒打鸳鸯散的牛郎和织女相会,很有一点东方“情人节”的味道。然而,随着西方情人节的传入,“七夕”在中国留下的仅仅是一个传说,把它当作一个节日来过的已经少而又少。

    在日本,七夕至今还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日。说起来,日本文化受中国影响极大,又没有经过文化大革命一类运动的洗劫,所以有些中国已经走进历史的节日,在日本依然出乎意料的长寿和受到重视 – 比如春分,秋分,日本居然定为国家假日,让人想起杨振华先生在相声中形容蒙事的私塾先生 – “二十四节气,放假”,而佛教经中国传入日本的盂兰盆节,日本当作“夏天的春节”来过,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个节日则完全没有概念,仅存的蛛丝马迹,大概就要到《西游记》里面去找了。只不过,这些节日到了日本,多少都要发生一些变异,受到“日化”的改造,七夕也不例外。

    今天世界各国都使用公历,中国人不再过“七夕”,也和“七夕”是农历,每年的节日日期计算不便有些关系。日本对此采取了非常现实的“一刀切”处理,干脆改成了公历七月七日(有些地方设为八月七日)。说起来“七夕”定为农历七月七日本来有科学的道理,因为农历这一日月明星稀,银河正在天顶,人们晚上眺望银河,便可想象牛郎织女的相会了。变成公历七月七日,则银河在哪儿就不那么好找,毕竟这些星星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是不跟着你的历法走的。日本的七夕,估计下界颇为热闹,上面的牛郎织女,只怕对此还有些莫名其妙 – 喜鹊们还在路上,这就去天河相会,真正要望河兴叹了。

    然而,日本的七夕的确热闹,这里的七夕,并不是给情人们的,而是孩子的节日。这个时候,大商店往往摆开两棵象征性的柳树,并给孩子们免费提供彩色的纸条。孩子们将自己的愿望在纸条上写好,再折成鸟雀的形状穿在柳枝上。穿的纸条多了,一串串远远望去,就真有点儿喜鹊搭桥的味道。

    之所以有这样的习俗,原因在于最初孩子们是利用这个节日向织女祈求一双巧手。传说中的织女心灵手巧,“七夕”的时候她夫妻相会,心情自然很好,这时候向她祈求,自然被允准的可能性很大。中国古代也有同样的习俗,因此“七夕”又称为“七巧节”或者“乞巧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织女责任越来越大,已经不但要赐给孩子们巧手,而且要负责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

    根据调查,小孩子写在纸条上的愿望五花八门。比如有个电视记者采访的时候,就看到有个孩子的请求是“希望天王寺动物园的大象到我家来”。感动于孩子有一颗保护动物的美好心灵,记者采访了这个小家伙。结果问道为什么有这个请求,孩子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 – “大象的屁股很大,如果坐在我的门口,爸爸就不能进我的房间来检查学习进度了。”吃惊的记者接着问:“那要是你爸爸赖着不走等大象不小心的时候偷偷进来呢?”“那我就加上一句,让大象看到我爸爸就放一个大屁。。。”

    从这个角度说,织女成了天界的“鞠萍姐姐”,只是年年看这种愿望,大概织女会头痛死。

    日本的“七夕”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人们会到商店购买粘米做的小点心来吃。吃这个小点心是有讲究的,一来是喜鹊搭的桥怕不结实,为了保障牛郎织女的交通安全,要弄些粘的东西来把桥沾得结实点儿;二来牛郎织女好久不见,难免有些情不自禁的情节,喜鹊们看在眼里,不免乱说,为了避免影响安定团结,也要弄些粘的东西把厮鸟们的嘴巴粘起来。

    由此可见,日本的“七夕”和中国一样,都是来自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日本古书《古今要览稿》,《古事类苑》等中,对这一点都有记述,按照这些资料记载,“七夕”在日本盛于奈良时代,最初是宫廷节日,叫做“七日盆”,用于祈求婚姻美满,仪式相当复杂,充分显示了日本人惯于制造麻烦的特点,要求一天吃七顿饭,洗七次澡。。。

    好在,传到民间以后,七夕变成了孩子们的节日,也就没有了这样多的繁琐。

    不过,仔细看看,就会发现日本的牛郎织女传说和中国的虽然相似,却微妙地反映了两国文化的特色的不同。

    中国的传说中,牛郎是穷苦放牛娃,受到老牛的指点,偷了下凡洗澡的织女的衣服,从此做了夫妻,只是王母娘娘震怒,划簪为河,将两人分隔银河两边,二人在喜鹊相助下得以每年相会。这个故事,带有的中国特色不少 – 老牛代表老年人的智慧在中国很受重视,放牛娃得美妻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美好愿望,而王母娘娘代表了昏庸凶恶的上层恶势力。人们多多少少的期待着下层人民的代表牛郎能够打败王母娘娘,表现了对于反抗和自由的追求。

    日本的传说就是另外一个味道了 – 织女不叫织女而叫织姬,翻译过来就是“织公主”的意思,牛郎有了个日本名字叫夏彦,身份是天上的牵牛星,玉帝的畜牧场场长。这首先就把两人的地位交待了,门当户对。牛郎织女日久生情,玉皇大帝知道了 – 日本传说中没王母娘娘什么事,因为他们虽然历史上不得已出现过女天皇,总的来说女子的地位还是低下得多,日本人无法忍受玉皇大帝身边有一位神通广大,富有权力的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反应令人吃惊 – 他帮着牛郎织女办喜事了!如果这故事在中国或者欧洲,下面就没法讲了 – “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快乐的日子”,但在日本还是有办法讲的 – 结婚以后牛郎织女如胶似漆,于是怠慢了本职工作,牛郎的牛跑了,织女的布也质量下降,于是玉帝大怒之下,将二人分开劳动改造,并且仁慈地允许他们每年一次相互探视。。。

    这一段充分反映了日本的社会思想 – 上面总是没有错的,有错的肯定在下面;自由恋爱是不好的,个人幸福不能超越工作需要;惩罚是必要的,每年能见一面要感谢领导仁慈。。。

    想起了一个外国学者和一个日本学者讨论社会问题,日本学者对其他国家的一次次农民起义非常不理解,外国学者觉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么,于是启发他 :“如果你们的天皇昏庸无道,作尽残暴勾当,你们会怎么样呢?”

    他想这样你也不得不揭竿而起了吧?结果,那日本学者苦苦思索了半晌,道:“那我们只好一起跪到樱田门外痛哭,希望他悔悟吧。。。”

    真是文化不同阿,就是可惜了牛郎织女的好故事。

    最后说一句我为什么历年没有注意过日本的“七夕”。原因是这个节日是属于孩子的,萨早已过了可以在儿童节放假的年龄,与我无关自然高高挂起,偶尔在商店看到柳树和飞鸟结,还以为是什么新鲜的促销活动呢。明年,家中的小东西也该有自己的愿望了,以后的“七夕”,大概不会象过去那样过了吧。

    [完]

    关键词(Tags): #七夕#牛郎#织女#玉帝元宝推荐:爱菊轩,
    • 家园 一个传说,两个版本,花得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 家园 日本揭竿而起的也不能说太少吧

      什么一向宗,岛原暴动什么的,还有大大小小的一揆

    • 家园 真牛

      因为结婚耽误工作,领导强令分居。糟改的够狠的

    • 家园 如果没记错,今年好像是两个七夕吧。

      闰七月

    • 家园 呵呵,这哪是七夕,整个一圣诞

      从这个角度说,织女成了天界的“鞠萍姐姐”,只是年年看这种愿望,大概织女会头痛死。

      岂止是“鞠萍姐姐”?简直是圣诞老人~~~

    • 家园 给萨兄推荐一本以七夕为主题的日本漫画

      日本漫画家岩明均有本漫画《七夕之国》,把七夕的传说生生和超自然现象扯到一块,故事编得推理性超强,相当不坏。萨兄如果感兴趣,不妨找来一看……

      • 家园 这个mm看的仔细,照片上分明是竹子嘛
      • 家园 嗯。。。

        老婆害人,找她算账去

      • 家园 七夕明明是乞巧节,另外老萨有点错误,七夕在国内也有乞愿的,不过不是现代

        淮南子里面说“乌鹊填河而渡织女”,七夕作为节日大约是始于汉代,西京杂记里面有写“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节俗是晒经书及衣裳,向双星乞愿和穿针乞巧。晋,周处《风土记》中记述乞愿有乞富、乞寿、乞子等内容,此后才以乞子和乞巧为主,“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牵牛、织女,言此二星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白气,有耀五色,以此为征应,见者便拜,而愿乞福乞寿,无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所以那求大象的孩子想再求大象放屁,估计是没什么指望。唐宋时期亦有记载,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开元天宝遗事里面也有唐太宗与妃子设宴,宫女乞巧……,宋代的乞巧节是很盛大的节日,唔,跟宋朝的民间富庶有关吧。……

        所以七夕称为巧节、乞巧节、女儿节等都是很正常的……

      • 家园 七夕当然和情人有关

        岂不闻“七月七日长生夜,夜半无人私语时”?传说在七夕的夜晚在南瓜架下可偷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叫做“天河夜话”。听到的人可以得到忠贞不渝的爱情滴,

      • 家园 这倒引发一个疑问

        七夕起于何时?罗贯中那个庞统七夕进兵落凤坡,提到利用过节奇袭,落凤坡当然是后人制造的,三国时期七夕过节是否真有历史依据?

        • 家园 七夕作为节日大约始于西汉...诗经的记载那个只是传说,还不是节日

          淮南子里面说“乌鹊填河而渡织女”

          西京杂记里面有写“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节俗是晒经书及衣裳,向双星乞愿和穿针乞巧。

          我写在上面某个回复里...被老萨无视掉了

        • 家园 【道听途说】据说七夕在《诗经》中就有所提及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七夕的具体寓意

          七夕的起源

          [ur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439663.html]七夕传说的起源是不是中国?

          [/url]

        • 家园 孔雀东南飞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与“下九”是古代传统的女儿节。“初七”指的是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节,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在这天晚上妇女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拜月乞巧,也就是用针做各种游戏,希望织女把一手巧艺传给人间。“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诗中以此展现了姑嫂真情。这种难舍难分姑嫂情,融在民风习俗中充满淳厚的人情味,在轻描淡写之中,融入了极高的艺术魅力。

          读中学的时候学了这首诗就知道七夕和“情人节”的概念相差远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