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俄罗斯的矛盾与悖论1--普京让俄人看到希望 -- hopeful

共:💬9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俄罗斯的矛盾与悖论1--普京让俄人看到希望

    俄罗斯的矛盾与悖论

    ● 马玲(北京)

    站在莫斯科的红场,看着克里姆林宫斯帕斯基塔楼上高耸悬挂的俄罗斯国徽——双头鹰,这个一头向东方、一头向西方的苍凉怪物,想着这一周在俄罗斯的所见所闻,感觉我踏足的这个国家,的确像这个飞扬着霸气的双头鹰一样,骨子里透着矛盾和怪异。

      列宁,这个社会主义的缔造者,依然以完好之躯躺在红场,大量的俄罗斯人和国外来者,尤其是中国游客,排着长队等待瞻仰。普京,这个现今资本主义的当家人,正在克里姆林宫那栋明黄楼里办公,众多游客花钱进入宫院内,以普京的官邸为背景拍照留念。

      

    普京让俄人看到希望

      

      俄罗斯能自由组党、有民主选举、可以私营传媒,赌场遍地开花,资本主义的一切样样不缺。另一方面,俄罗斯管理欠缺程序,警察贪渎肆无忌惮,服务水准仍是一幅社会主义的僵硬状态。

      看着破旧肮脏的老式俄国汽车与华美富丽的外国汽车同行飞驰,好像看见乞丐与富翁在并肩而行,感觉既矛盾又荒诞。你难以给这个国家作评价,只能说它复杂、矛盾、甚至悖论。    

      我今年8月去俄罗斯旅行,主要是想亲眼看看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如今成了什么样子。此前,也就是1998年冬,我随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访俄罗斯,那时耶尔辛推行的“休克疗法”处于最糟糕的阶段。其时,有两件事令我印象深刻:一是貌似老革命者在克里姆林宫前乞讨,市民在街上游行追要所欠工资;二是耶尔辛与江泽民会面时,一副醉眼迷离的样子,俄官方称是感冒所致。但耶尔辛下台后,一些酗酒轶事开始公开披露,说他在出国访问时常因饮酒至醉而无法下飞机,外交部不得不拿他的心脏病作为借口。  

      普京是俄罗斯男人中的另类,烟酒不沾,对家庭有责任感,虽然个头偏矮,长相不帅,有点谢顶,但他是全俄女人的偶像,一首《嫁人就要嫁普京这样的人》,让他更是名扬国际。

     普京2000年正式就任俄国总统后,面对俄人的极度失落与彷徨,信誓旦旦要重振俄国雄风。戈巴乔夫的“新思维”挖了社会主义的墙角,耶尔辛的“休克疗法”使经济跌入崩溃边缘。而普京的出现,使俄人看到了希望。他明确表示:“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那么普京又想打造一个怎样的俄罗斯呢?

    • 家园 看着耶尔辛楞了半天,这才想明白原来就是叶利钦
    • 家园 俄罗斯的矛盾与悖论5--既要自由,又离不开独裁

      既要自由,又离不开独裁

        普京推行的“俄罗斯式民主”,虽然屡受西方置疑,但他却坚定不移:打击新贵寡头和外部势力、操纵新闻媒体、整合亲政府的力量、加强垂直权力体系、改变上下两院议员的产生办法、将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由直选改为总统任命。

        在超过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中,俄罗斯人尝够了独裁统治。可是,当他们获得了资本主义式的民主自由,总统可以由自己来选时,他们又开始期望再生强有力的独裁性统治者。矛盾而悖谬,由此可再见一斑。

        俄罗斯崇尚强人,这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俄罗斯气候寒冷,土地广袤,这种自然条件让俄罗斯民族既奔放又忧郁,既懒惰又耐劳。他们凝重多于轻松,肃穆多于微笑。他们嗜酒无度,缺乏进取;他们松散无序,需要鞭策。没有强人推着他们走,他们就会坐在地上犯懒。彼得大帝用铁腕把俄国拖向西方,卡捷琳娜二世以坚韧迫使俄国更趋西化,斯大林用强权打造了苏联帝国。

        至于普京,他的强硬本色丝毫不比他前辈逊色。正由于此,俄罗斯人反而更喜欢他,更需要他。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在过去100年的历任国家领导人中,普京在魅力、受尊敬程度、亲近感三项中总分最高,成为最受欢迎的总统。

        普京生于彼得大帝建造的圣彼得堡市,彼得大帝是他崇拜的偶像。普京左眼下面有一块胎记,而在俄罗斯历史上,有这种胎记的另一个人就是彼得大帝,巧合得令人感叹。去年圣彼得堡庆祝建市三百周年时,普京在离彼得大帝波罗地海夏宫不远的地方,也造了一座接待外国首脑的夏宫,被称作“普京夏宫”。宫前巨大的骑马铜雕像不是普京,而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曾有一句名言:“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如今的普京,在老百姓“大俄罗斯民族”的情结中,已经拥有了彼得大帝般崇高的地位与威望。据报道,前不久俄罗斯推出的几个总统候选人,老百姓的支持度低到极点。俄人普遍希望普京继续当总统,哪怕以独裁的方式当上二十年,只要还俄罗斯一个奇迹。

        据悉,普京近年连续下发了不少旨在使俄罗斯恢复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大国的内部文件,重中之重的军事改革计划已经制订到2015年。无怪乎美国等西方国家越来越侧目于俄上空的“帝国幽灵”,中国当然也在关注。

      希图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

        由于地跨欧亚两大洲,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征非常独特,精神特质具有两面性。19世纪俄罗斯著名思想家恰达耶夫认为,“俄罗斯既不属于欧洲,也不属于亚洲”。在俄罗斯历史上,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两种因素一直在相互角力,使它东中有西,西中有东。

        历史上的三大事件决定了俄罗斯的性格命运:第一,宣布具东方色彩的拜占庭东正教为国教;第二,被东方的蒙古人征服统治240年;第三,彼得一世和卡捷特琳娜二世大力推进西化改革。因此,俄罗斯的头,既看着东方,也看着西方。

        俄罗斯的双头鹰图案,本是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帝国拜占庭(也就是东罗马帝国)的国徽。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外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时,将其作为遗产带入俄国。

        双头鹰一头向东一头向西,也反映出普京当下一头西方一头东方的外交策略。俄罗斯与美国关系不错,与中国关系也不错。然而,无论与华盛顿,还是与北京,莫斯科都像那冷峻的双头鹰一样,令人难以捉摸。

        普京会说一口流利的西方语言德语,也会玩一手东方的功夫柔道;他长着一副西方模样,却告诉人们柔道不仅是体育运动而是哲学。他自身就兼具东西方的色彩。

        在今后的东西方角力中,或者说中美角力中,普京这个拥有双头鹰遗产的强有力者,绝对不可等闲视之。它会挟着巨大的石油和其他能源储备,为俄罗斯东突西撞。现在的流行语是:谁拥有能源,谁就拥有世界。俄罗斯的潜力无人敢小瞧。

        美国“埃克斯帝偌战略研究室”国际事务部研究主任亚伦斯博士指出,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能与白宫较量的对手已不复存在,但具有这个实力的潜在对手,一是俄国,一是中国。看来,中、美、俄之间今后还有连台好戏。

    • 家园 俄罗斯的矛盾与悖论4--教育与整体素质优于中国

      教育与整体素质优于中国

           

        在红场排队参观列宁墓,或在圣彼得堡景点观光,总有三三两两的俄罗斯青年,凑近你身边用中文推销镶满勋章的红军帽或苏联时期的邮票,他们的中文发音并不生硬,开价颇有些意思,往往是“二百五”卢布,但可以压价。这些青年中,有相当部分是中亚面孔,当地的中国留学生叫他们“二毛子”。我们在圣彼得堡落脚一家新建的饭店,周边的道路还在修建中,所见干活的人基本上是“二毛子”,也有一些身穿迷彩服的士兵,但他们的干活态度明显是在磨洋工。

        莫斯科也好,圣彼得堡也好,生机和朝气并不欠缺,莫斯科的阿尔巴特大街、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商品很丰富,消费也活跃,特别是红场圈内的古姆百货市场,其档次与品味,绝对是世界水准。不过,商场里的商品大都是进口货,俄的轻工产品既少又笨,我买了一块体积如A4纸的威化巧克力,但既无分块切割,也无法用手掰开,硬得只能用刀切或牙啃。

        俄罗斯产品显然还没跟上改革的步伐,仍保持着苏联时期的“傻大黑粗”。在俄罗斯,无论是吃麦当劳还是买水果蔬菜,价格普遍比中国贵二三倍。但俄国的进口汽车比中国低廉许多,巧克力、咖啡、香烟也比中国便宜。

        如果有意识对中俄现状进行比较的话,不难看出俄罗斯的优势所在:它有丰富的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能源;它的原始森林保护非常出色,从空中俯瞰,到处都是郁郁葱葱,从莫斯科通往圣彼得堡的铁路线,有如在原始森林中穿行,林中出现的农家至今仍是传统的森林木屋,几乎看不到贴了磁砖的房子;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古建筑被法律充分保护,只能维修不得拆改;俄罗斯人的教育程度和整体素质高于中国的大众。

        但俄罗斯整体经济不像中国那样充满活力,其国民的思变愿望和与国际接轨的心理追求不像中国那样强烈,其政府除弊和打击的力度也不如中国那样见诸效果。虽然两国的腐败都很严重,显然俄罗斯更胜一筹。

        俄罗斯境内分布着俄罗斯族、乌克兰族、鞑靼族等130多个民族,除了车臣闹着要分裂外,其他民族还算安分。普京最初的权威是攻打车臣建立起来的。1999年9月,他担任总理一个月时,民众支持率仅1.7%,当年12月即高达58%。这期间,他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第二次车臣战争。普京多次亲临前线视察,有时甚至亲自驾驶战斗机。面对暗杀威胁时,他与夫人共赴战地,由此他的强者形象确立。

        “俄罗斯水准超乎想象!”这是伏特加酒的广告词,恐怕也是普京要向世人展示的心声。在他至今六年执政期里,俄罗斯从混乱无序中基本走上了发展的轨道。今年中,俄官方宣布:其国力已经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已超过苏联时期。

    • 家园 俄罗斯的矛盾与悖论3--腐败已成俄罗斯民族习性

      腐败已成俄罗斯民族习性

        

        在圣彼得堡,俄罗斯女导游的中文地道得令人吃惊,连“三个代表”、“八荣八耻”都能自如运用到玩笑中来。其中文名阿莲,俄文名叶卡捷林娜,自称叶卡捷林娜三世。这个女孩的丈夫是空军飞行员,曾经参加过车臣战争。据她讲,俄部队待遇很差,工资低得可怜,大家都不愿意当兵。她说,俄男子逃避兵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不断上学,大学毕业读硕士,硕士毕业读博士,只要超过27岁便平安;二是结婚后加速生孩子,只要生了三个孩子,就可免除兵役。  

        俄罗斯的交警几乎个个大腹便便。那天,车过涅瓦河岸,正好一个大肚子警察在厕所边向司机罚款,导游阿莲问我们:“知道警察为什么都是大肚子吗?因为他们以罚款为名贪了很多钱,都吃到自己肚子里了。”俄警察之黑,我们出国前已有耳闻,在俄期间领队和导游也一再叮嘱:绝对不能单独外出,警察逮着中国人会“狠宰一刀”。

        我曾问阿莲:“警察这么黑钱,没有地方投告吗?”她答:“到哪里去告呀,政府都一样黑。”她说,现在腐败在俄罗斯不仅是生活方式,而且已经成了民族习性。一次,我们的大旅行车拐弯至马路中央,对面行驶的车就是不肯让路,阿莲苦笑着说,“俄罗斯的司机大部分都是用钱买驾照,根本不懂交通规矩。”    

        阿莲不但对俄罗斯的国丑毫毛掩饰之意,对俄现状更是牢骚满腹,私下与她短暂交流过几次,她不时冒出两句“你们中国毛病改得很快,军队也长工资了。”她说俄在普京主政后比过去好多了,可是还不行。她曾在北京师范大学留学,对中国情况比较熟悉。

        俄罗斯的房价贵得离谱,国际知名的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最近推出令人咋舌的最新排名:莫斯科物价位列世界第一。据俄罗斯权威部门的统计,莫斯科市居民住宅楼的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3500美元,好地段高档住宅达到每平方米7000多美元,而莫斯科市民的平均收入是500美元。圣彼得堡房价略低于莫斯科,但也远高于北京和上海。中国政府对房地产泡沫千方百计调控,可俄罗斯政府似乎一幅泰然自若的样子。  

        俄罗斯拥有1亿4000万人口,土地面积比中国还大,中国有13亿人口,土地比俄紧缺得多。从俄罗斯的情况分析,中国的房价走向再怎么宏观调控,将来恐怕还是一片升势。阿莲说,要想等他丈夫在军队分房,根本遥遥无期,她因为接待中国旅行团发了小财,所以买了一套小公寓。她很羡慕那些早年往返中俄做生意的倒爷,赚到钱后及时在城内购买整栋或整层住宅,现在收租当房东,什么活都不用干了。

    • 家园 俄罗斯的矛盾与悖论2--贫富反差一目了然

      贫富反差一目了然

        

        行走在莫斯科大街上,看见车水马龙,许多汽车大白天开着灯奔驶,似在夸耀能源的充足。莫斯科的汽车拥有量相当高,总数超过300万辆,每100户家庭拥有31辆。莫斯科的汽车景观恐怕世界上绝无仅有,至少我去了三十来个国家没有见过。那些老国产汽车又破又脏,与此同时,世界上最豪华的汽车在这里云集比拼,气势顶级威风。俄罗斯穷与富的巨大反差,就这样一目了然。

        俄罗斯火车和飞机的破败程度也让人惊讶。我们从北京飞莫斯科的波音737,起飞时机舱内吱吱嗒嗒响得吓人,让人手心里出冷汗。从莫斯科去圣彼得堡的夜行火车,虽说是软卧,但糟糕到极点:车厢狭窄、床位破旧、地毯肮脏、门关上打不开、灯闪了几下就熄灭,而乘务员根本不搭不理。

        在莫斯科,孩子们的面容比较阳光,成人却比较阴郁。女性服务人员的态度普遍较恶劣,无论在饭店还是餐厅,几乎看不到她们的笑脸。拿北京至莫斯科的俄航班机来说,空中小姐的服务仅限于送水送饭,八小时的航行中,她们任由厕所里的污纸堆积如山也不打扫,我最后一次进去时,几乎已无处落脚。  

        莫斯科本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可这里的国际化程度令人出乎意料:街上文字几乎清一色俄文,很少能见到英文;不管中老年人还是青少年,英文程度普遍低,用英文问路、问洗手间,差不多都不得要领。我们抵达莫斯科那天,等了许久才见海关人员拖着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烙印的八字步,慢吞吞落座查证。

        莫斯科一年只有四五十天的太阳天,圣彼得堡更是少到只有三十天。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俄罗斯年轻人抓紧时间结婚,无论是莫斯科的红场,还是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到处可见一对一对新人身着婚装在阳光下亲热拍照,情景美丽又浪漫。然而,美若天仙的新娘,虽然身披洁白婚纱,不少人手上拿着香烟。俄罗斯是烟酒大国,男人嗜酒,女人嗜烟,小伙子手拎酒瓶穿街而过,漂亮的姑娘一边婀娜而行一边吞云吐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