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梅兰芳是谁谈起 -- 四处张望

共:💬42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梅兰芳是谁谈起

    国庆前在公司吃饭,从断背山扯到同性恋的问题,我举个例子说不能看梅兰芳做女性打扮就说他是同性恋,怎么知道公司的小出纳迷惑的问道:“谁是梅兰芳?”

    大惊!解释之,顺便鄙视了一下,她不服气的叫我问问公司新来的几个小年青,说不知道是正常的。一问,果然,三个都不知道是谁,还好没人问和梅艳芳是什么关系,只是告诉他们梅兰芳是唱戏的,有人问是不是唱粤剧的。与之相反,公司和我年纪类似30岁上下的无人不知梅兰芳是谁。

    想到这里,不禁感叹,我现在还经常上网,对当下年轻人的流行还有了解,虽然未必喜欢,但是理解还是可以的。过多几年,恐怕年轻人的玩意都不知道了,这就是代沟吧。

    关键词(Tags): #代沟#梅兰芳
    • 家园 代沟从来都有,就看自己怎么看待

      我自己觉得自己和下一代的代沟浅(窄)于自己和上一代的……

      目光短浅?

    • 家园 京剧这些个老玩意,就象这河里的一些经典老帖子

      时间长了,也就沉下去了。

      虽然时不时会有一些被考古者重新顶上来,但终究是渐渐远离“主流视野”了。

      • 家园 我觉得不会的

        毕竟有一个文化的问题,人到中年,想听一些能触及自己心底的东西,京剧就是一个,什么都代替不了。所以远离主流,要看什么是主流,所谓的流行么?那可能是的,但是文化的主流,我不这么认为。到戏院里看看就知道了,听戏的大部分都还是有点文化积累的人,不是那么容易随着时光消逝的。

        • 家园 京剧曾经是属于大众的

          不过现在的京剧越来越变成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了

          • 家园 那个时代从事这个行业的“精英”也多阿

            上上世纪末到上世纪初,然后是解放后一段时间,京剧歧视和昆曲一样,它的繁荣得益于一大批文人墨客的参与,写出了非常优秀的剧本。像汤显祖就写了不少的剧本,李渔更甚,还有自己的戏班,大贵人家养戏班子更不在话下,更不用说“老佛爷”爱看戏带动了民间的流行了。解放后的那段时间也有很多文人像吴祖光等人参与了创作,使京剧又有了一次繁荣。就像我后面说的,现在缺乏这样的人才,所以京剧的没落也是可以理解的。

            • 家园 说实话

              如果民间没有了对京剧的需求

              那么刻意花大价钱去保护恐怕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象现在这样

              把它变成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或许是一个好的办法

              既保护了这项传统

              又不至于太过耗费精力

              事实上

              在现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有太多的优秀创作者投入的京剧领域

              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 家园 跟人才不人才的无关,主要是没了需求

              那年头,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机没有计算机没有互联网,人总是需要娱乐的,怎么办?看大戏呗... 于是逢年过节唱,办喜事办丧事的唱,赶集作会的唱,即使平时啥事儿都没有了逢上农闲也要唱一唱 -- 正是有了这种需求,才会出现大规模的唱戏、听戏;有了群众基础,才能有层出不穷的人才...

              现在的孩子,书包一撂就是打游戏上网聊天,为什么要知道梅兰芳是谁?梅艳芳都是上个世纪的老古董啦...

    • 家园 非京剧爱好者,不知道梅兰芳也可以理解,毕竟40年过去了。
    • 家园 有一次啊,我批评人

      说他(她)们是小布尔乔亚,居然没有一个人明白是什么意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