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奔向复苏或者奔向危机的2007 -- 葡萄

共:💬1694 🌺196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先回您一段

          正在写的文字还在打磨中,其中有涉及您问题的内容,不过更多的是其他的关联,所以还是先在这里我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欢迎指正.

          其实在网络泡沫破灭的时候,您说的这个现象就已经有了个标志性的预兆:沃尔码连续三年成为财富世界五百强冠军企业.

          这里就牵涉到两个问题:

          1.新经济真的只是泡沫昙花一现么?

          2.旧经济真的只是洗尽铅华焕发新生了么?

          这里我想两个问题一起讲:

          在晨枫兄前不久说航母的帖子里说到,这个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整合与重组.日本经济的复苏有日本全体国民的集体功劳(到2006年的连续8年中,日本国民收入以日圆计算连续8年是在减少),还有老冰在帖子里说的"又是厚重长大企业".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

          您可以参考我本序列中的篇外6中印模式的比较里我关于东亚模式与日本以及英美模式的相关内容:

          无论东亚模式还是英美模式,就理论上而言各有其利弊,通俗的说就是各自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处于世界经济食物链顶端的英美模式,其好处在于可以利用综合国力的优势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在全球优化资源组合.前面的叙述里在经济循环的过程讲过英美模式和东亚模式的不同,这里可以多说一句的是英美模式可以在经济循环出现问题的时候通过其大国地位利用其资本市场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强势地位尤其是其货币的强势地位对其经济进行补偿.所以,尽管英美模式有资本灵活,理论先进而且政策变通等等优势,但是毕竟那是依托于英美综合国力尤其是建立在政治经济与舆论宣传等等多种霸权优势下的产物,其适用性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会有很大的局限性.

          做为历史上不多的成功的落后国家追赶成为先进工业化发达国家的例子,东亚模式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历史上地缘上还是经济与文化上有着先天的亲近感.但是,反观日本与韩国现在步履蹒跚的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我们不能忽视东亚模式尤其是日本模式在实现追赶目标后那种失去战略目标后的战略迷茫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迷茫.而恰恰是英美模式的灵活性与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多样性是目前东亚模式可以学习与借鉴的不多的选择之一.但是,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长期形成的政治与经济利益集团对于整个国家社会的转型所带来的巨大障碍又严重的拖累了日本与韩国的再转型.日本前首相小泉为其改革提出的口号是:再次维新,就是有鉴于日本的现状与发展需求的有所言.

          好了言归正传,这里我不是过多的想批评日本模式的优劣,而是就新经济新技术与传统产业之间联系提出自己的观点.

          拿沃尔玛来说,在成为世界500强之首的同时,沃尔玛是在同类企业中信息技术运用的领先者与新技术应用的佼佼者.同样,在新技术领域,和传统产业的结合尤其是由信息技术这个被称为第三次浪潮或者新产业革命的世界经济与技术的大转型中,无论谁真实意愿与否,谁都不能拒绝.

          就拿您和我在这个我们都喜爱的西西河网站就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彼此讨论一样,您没有意识到我们这样的讨论已经不再局限时间地域甚至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了么.这个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本质的变化,在我看来如果传统产业背离这样的变化与相关需求,一样没有前途.而新技术尤其是引导信息时代与新技术革命的信息技术的普及,将完全改变我们对于过去以往种种财富\价值甚至是象你我这样普通人关于生活方式的一种难以拒绝的变化一样.就象手机就象网络,就象在不远的将来无所不在的无线宽带网络将给我们这个时代或者说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呵呵,谁能拒绝,无论他叫高新技术还是叫洗尽铅华的传统产业.

          不是么:)

          • 家园 葡兄写得不错,毋庸置疑,

            这第三次技术革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各行各业的工作方式,甚至改变着固执的价值体系。

            但是作为该产业中的一员,深深感到其大浪淘沙一般的残酷竞争。时间是永恒的尺度,而该行业企业较之其他,在时间面前短了些......

            仅仅感叹于这种未经时间测量的风险:)

            请稍等几日,准备用一篇文字来正式回答.

            • 家园 上印度的论坛上浏览了一下

              印度人对中国的模式很不以为然,他们引以为傲的几点是:

              1.民主制度,当然对中国的缺乏言论自由,媒体自由大加鞭哒,尤其喜欢谈论中国大城市中民工的悲惨生活,认为是一种没有选择的生活,他们的人民即使住在贫民窟中也有投票的自由,而且是与生惧来的权利;

              2.金融体系比中国完备且历史悠久.他们最喜欢挖掘的信息就是中国国有银行的坏帐规模.认为坏帐规模已经到了GDP中的40%,中国经济是靠坏帐支撑的,一旦银行支撑不下去中国的经济就要垮掉;

              3.工资水平,他们城市的工资水平很高(我也不确定),所以国内消费旺盛,而中国可以压低人力成本,以低于成本价格倾销商品,工人在血汗工厂工作,所以国内消费无法旺盛.印度人不接受像中国这样对劳动者苛刻的劳动法规,所以中国是靠压迫人民的血汗来积累的,而印度人却可以享受经济高速增长的福利;

              4.中国的环境污染严重,国内贫富差距加大,社会问题重重,很可能崩溃于内部问题,而不是外部的压力;而印度采取了民主制度,发展虽慢一点但是进步是稳定的,社会矛盾也不会激化,最终会超过中国;

              5.印度尽管成人识字率低,但是如果计算未成年的话,教育普及已经有很大进步.中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老年化问题严重,而印度的人口结构比较合理,而且生育率也在下降.经过2.30年当中国进入老年社会,印度自然会超过中国;

              6.印度的经济改革比中国晚了10年,目前比中国落后十年是正常的,不能说明中国模式就比印度模式好,反而印度模式不是资源消耗型的,更为环保,给人民的实际福利也更多;

              7.印度人似乎并不担心他们的人口问题,认为他们的可耕地面积更大,且人民是素食者(这也是优点耶),足够养活他们的人口,他们好像并没有粮食危机的感觉或者意识.相反他们认为自己是民主国家,一旦促现粮食问题会及早发现并解决,而不会出现中国5.60年代由于集权导致的大饥荒和灾难.

              • 家园 不知道印度和巴西等南美国家比起来会如何?

                民主国家并不一定经济就一定会避开危机啊。

                更何况印度阶层观念根深蒂固。比较有优势

                的是英语和数学,能在外包,IT产业中体现。

                我觉得每一个人就是该国家的一个小小的浓

                缩,现在的中国人比较充满活力和自信,发

                展的势比较强......

              • 家园 我的愚见

                谢谢你提供的信息。我觉得其中一些有道理,另外一些似是而非,我的愚见:

                印度人对中国的模式很不以为然,他们引以为傲的几点是:

                1.民主制度,当然对中国的缺乏言论自由,媒体自由大加鞭哒,尤其喜欢谈论中国大城市中民工的悲惨生活,认为是一种没有选择的生活,他们的人民即使住在贫民窟中也有投票的自由,而且是与生惧来的权利;

                人在社会中归根到底是追求幸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是建立在个人能够享用的物质之上的。民主是手段而非人生活的目的。民主这种手段有其巨大的优点也有其缺点,总的来看,社会越落后,经济越落后,民主的弊端越显见。当他们欣喜于一个人即使一贫如洗也能够投票来影响国家大局时,更应该问问为何几十年的投票没能改善他们的境遇。一个好的政治体制不能仅仅用民主与否来评价,关键是这种体制能否产生正确的决策。当然中国应该不断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经验,但不能丧失在唯民主论的迷雾中。

                2.金融体系比中国完备且历史悠久.他们最喜欢挖掘的信息就是中国国有银行的坏帐规模.认为坏帐规模已经到了GDP中的40%,中国经济是靠坏帐支撑的,一旦银行支撑不下去中国的经济就要垮掉;

                对于呆坏账的问题,因为经济体制的巨大不同,西方的这种评价方式早就在中国失效了,否则中国经济早就垮台了。另外中国的金融体系缺点固然明显,不过在某些方面要好于看似合理的印度。

                3.工资水平,他们城市的工资水平很高(我也不确定),所以国内消费旺盛,而中国可以压低人力成本,以低于成本价格倾销商品,工人在血汗工厂工作,所以国内消费无法旺盛.印度人不接受像中国这样对劳动者苛刻的劳动法规,所以中国是靠压迫人民的血汗来积累的,而印度人却可以享受经济高速增长的福利;

                广泛来讲,工资水平似乎印度低于中国。生活水平也是如此,印度物价也低于中国,特别是农产品。消费旺盛恐怕是他们自我感觉良好。

                4.中国的环境污染严重,国内贫富差距加大,社会问题重重,很可能崩溃于内部问题,而不是外部的压力;而印度采取了民主制度,发展虽慢一点但是进步是稳定的,社会矛盾也不会激化,最终会超过中国;

                中国在这方面的确存在风险。但民主体制也有风险,之前的东南亚、南美就是例子。至于政治转型,中国会面临严重挑战,不过韩国、台湾省,之前做得都不错。现在印度的发展是不是就是稳定的?很难说

                5.印度尽管成人识字率低,但是如果计算未成年的话,教育普及已经有很大进步.中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老年化问题严重,而印度的人口结构比较合理,而且生育率也在下降.经过2.30年当中国进入老年社会,印度自然会超过中国;

                人口老化是中国为过去付出的代价,不过总的来看,现在全球的主要问题是能源和资源问题,稳定的人口对于保障国民的生活水平是必须的。未来,印度的人口优势可能会逐步显现出来,不过在能源和其他资源的限制下,同样会是定时炸弹。

                6.印度的经济改革比中国晚了10年,目前比中国落后十年是正常的,不能说明中国模式就比印度模式好,反而印度模式不是资源消耗型的,更为环保,给人民的实际福利也更多;

                中国有中国的模式,印度有印度的模式,这很正常。关键是中国有没有更好的中国模式,印度有没有更好的印度模式,横向比较可能毫无意义。说到环保,不搞工业自然环保,不过代价就是住在贫民窟里,用肮脏的恒河水洗澡洗衣。

                7.印度人似乎并不担心他们的人口问题,认为他们的可耕地面积更大,且人民是素食者(这也是优点耶),足够养活他们的人口,他们好像并没有粮食危机的感觉或者意识.相反他们认为自己是民主国家,一旦促现粮食问题会及早发现并解决,而不会出现中国5.60年代由于集权导致的大饥荒和灾难.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粮食作为可再生的资源似乎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了。人口带来的负面问题可能主要是能源和其他的资源的造成的,而且都没有可以预见的解决办法。

                • 家园 我觉得印度人大体来说是个精神化的民族

                  跟我们现实主义的中国人在价值观上差异很大,民主不民主的,跟他们争论也没啥结果,因为价值观不同.

                  但是他们的精英阶层在价值观上亲英美,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比较敌视,加上边界争端,以及目前中国对他们的敌对国巴基斯坦在军事上的大力支持,他们对中国的敌视情绪也就不难理解了.

                  印度人也在非常真诚的努力,想找出强国之路,虽然目前无法在经济实力上与中国抗争,但他们在外交上跟美俄左右逢源,坐收渔利.国际环境还是比中国要好一些.

                  在地理位置人口自然资源上印度还是有潜力的,就是不知道他的那个潜力什么时候会发挥出来.

        • 家园 中小企业怎么恢复

          以前又为什么会不景气呢?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还是大环境?

          • 家园 aokrayd兄的题目太大了,只能简单说一下。

            深入到日本社会的基层,自己感受到的是,其中小企业的品质一般都还是不错的。

            日本文化对于借贷一直持一种谨慎的态度,但在90年代的泡沫经济中,中小企业

            不少是在银行的鼓动下开始接受融资贷款。

            泡沫经济破灭,以及当时日企会计制度的资产入帐改为市场价格制,使得整个经济在

            下落的土地和股票中消失1500兆日元,即约日本3年的GDP之和。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旦持有贷款,即不得不面对,急速缩水的自有资金和按契约

            该还的不变的贷款及利息,和减少的收入。所以只有倒闭,或者慢慢还债。

            即使再健全的经营体制,在这凭空的亏损中能恢复过来也是不容易了。这花了日

            本10年时间......

            后遗症是即使0利率政策,愿意贷款的企业也是不多的。

            关键词(Tags): #贷款#泡沫经济破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恩,其实也很感谢您给我了一个看日本经济复苏的思路

          那就是,关于日本债务由日本国民集体偿付的相关帖子,有感慨更多的是启发.接下来的部分有经济政治与文化三块,争取尽快赶出来.

    • 家园 原来最早是贴在河里的,花

      刚发现“葡萄”就是天涯的“吃不完的葡萄”。

      相比而言,还是天涯人多,回帖也多。

    • 家园 【文摘】高盛报告让印度兴奋 称2050年经济要超过美国

      http://news.sohu.com/20070127/n247874652.shtml

    • 家园 楼主试也考完了,身体也该恢复得差不多了

      出来讲讲最近风波云诡的世界政经局势吧!

      伦敦柏林房价差10倍,外国投资者争相到柏林炒房

    • 家园 【原创】以欧元为师?似是而非的亚元与

      理论正确的中日韩

      中日韩三国货币同盟,理论正确实践不可行.

      当年欧洲货币同盟的前身,欧洲钢铁煤炭联合体的诞生其目的在于使西欧可以获得与美国与苏联抗衡的力量.正是因为,同时来自东方和西方的巨大压力才使得百年世仇的法国和德国化干戈为玉帛,携手同盟并一走到了今天的欧元与欧盟.这里面既有来自欧盟外部现实压力的的因素和那种几近生死存亡关头的压迫感,也有来自作为欧盟发动机的核心引擎的德国和法国同处于一个综合基本国力层面,而且政治上互相需要经济资源上尤其是在能源市场上相互补充,正是这样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历史的大背景条件下才促成了欧盟与欧元的基础.

      同样我们看今天的中日韩三国,首先是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历史性崛起阶段,从新中国建国到现在,尤其是改革之后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每十年上升一个台阶,相对于今天发展平稳的日本与韩国来说,急于给中日或者中韩关系在一系列框架协定与谈判内约束并利用今天他们对于中国的优势在与中国的地位尤其是经济地位的调整中获得一种可以相对稳定与固定的优势地位.前面我说的,实验实际也是当时中国优先给予日本在中国这样优势地位的一种考虑.

      但是,从实践来看,如今我们都已经知道结果是什么.今天说中日韩三国结成货币同盟的建议,首先是建立在三国经济上的互补性上.但是这样的互补充性和法德两国的互补性尤其是与当年结成欧洲煤炭钢铁同盟时候的那种同盟有很到不同.首先在资源上,参加当时同盟的法国与德国是相互依存与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作为资源小国的韩国与日本不可能做到把自然资源与中国共享.这个即没有理论的合理性,也缺乏现实里的可操作性.尽管,中日韩可以在能源领域达成合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日韩三国在能源领域尤其是在国际能源领域里是彼此竞争的关系而不是互相补充与合作.其次是技术互换上,欧洲共同体内部已经实现内部的资源共享.而在今天,日本与韩国对中国的技术壁垒不是越来越宽松而是越来越严厉.仅仅以日本为例子,现在日本最新的有关技术转让的法规里,对中国的技术解转让的限制年限从3年改为5年.我们这里无须批评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政策,那是他们对自己国家利益的一种战略考虑,我想说的是,中国和日本要走到欧洲开始的时候那一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解决.最后回到政治,前面说了日本与韩国对中国经济的方针是尽力在今天对中国保持相当优势的时候把彼此关系确定下来.而中国也因为自身发展的迅速,也不想因为眼前利益拿将来背书.

      在我看来,于中日韩三国经济结合发展到亚元的观点,尽管理论上符合逻辑.但是,这样的观点即没有当年德国法国结合时候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促进,也缺乏清晰明了的定位,更因为当时国相对的实力变化非常迅速使得彼此关系处于不衡定的快速变化状态,所以,在今天要想中国韩国和日本结合成欧盟那样的经济体,还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