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再谈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 子玉

共:💬49 🌺2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再谈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看了葡萄关于印度经济的文章,受益匪浅。别人抛玉,我也把自己2006年6月份的老砖拿一块出来,献宝!

    作者:辛桦 提交日期:2006-6-13 09:03:00

    所谓“再谈”,是因为笔者写过一个《中国和印度谁更有发展前途》。[1] 最近有好几位读者提出问题,希望能够讨论一下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劣。这个问题也是笔者一直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笔者对于这个问题还不能说有了足够的了解,印度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实际上不是那么清楚,所以这个“再谈”还是属于盲人摸象,属于一种揣测。

      

      网友猫道长这样分析:中国经济起飞是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正规路线,可印度不然,好象想尽量跳过工业化阶段,直接发展第三产业。

      

      那么这两种发展模式究竟有什么优劣?

      

      几个经济数据

      

      首先我们可以确认一些要点:

      1。中国的确是走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这样一条发展道路。而印度的确是一个农业大国,工业发展不足,而第三产业优先。

      2。问题是印度的第三产业究竟状况如何?

      3。我们知道印度的软件产业,确切地说是IT外包产业(这是属于第三产业),比较发达。此外似乎很少听到其它什么第三产业的具体行业?什么第三产业的业务呢?

      4。但是我们知道印度的GDP增长很快,每年也达到8%到9%。

      笔者比较好奇地是:既然工业没有大的发展,而第三产业也没有听说什么具体的行业,那么这个8%是从哪里出来的?

      笔者在最近收集印度股市大跌和金融危机的情况时,看到了如下几个数字。这些数字也许说明了一些问题。而这些数字我们从来没有看到经济学家们讲起过。

      1. 首先,印度有一个巨大的股市。其巨大是指的市值。多大呢?相当于90%的GDP。如果拿我们中国做个比喻的话,我们的GDP是15万亿,那么我们沪深股市要有12万亿的市值。一个国家没有我们工业的密度,但是有一个巨大的股市。这点是很有意思的。

      2.这个股市在近三年指数翻了3倍。

      我们还知道:

      3. 印度进出口是逆差,国际贸易去年逆差380亿美元。

      4. 印度的股市有大量的外资游资。2005年就有什么100亿美元进入股市。

      5. 印度的外汇储备有1500亿美元。

      笔者根据这些数据,作个推测。笔者的这个关于印度的经济的推测,在一开始就说了,属于盲人摸象,笔者希望有真正了解印度的人,能够指正。

      

      印度无法从第二产业起飞

      

      笔者推测:印度政府在注视中国突飞猛进地发展了20年之后,一直在琢磨找到一个印度发展的道路。

      印度没有中国在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个工业基础。印度的劳动力是便宜,印度也有一个庞大的在海外的侨民移民人口,象中国的华侨投资者。但是印度没有工业基础,印度的第二产业没有突飞猛进的基础。

      如果印度凭自己的努力,重走毛泽东发展中国的道路,自己发展第二产业基础,印度不可能。而且中国大量地吸收外国资本,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印度要在工业化上谋求发展,近在咫尺的中国是印度无法与之争锋的对手。因此即使依靠外部资金技术来发展第二产业,印度也不会快速起飞。

      

    印度必须要走另一条道路。

      

      克林顿推手

      印度在软件行业的起步,很大程度可能要归功于克林顿。当然印度自己搞软件很久了。但是2000年克林顿访问印度,亲自鼓动印度在农村试点互联网应用,并且把这个活动在美国大肆宣扬,无疑为印度的软件外包推了一把。

      印度软件业实际上到现在也是以IT外包为主。无论是克林顿的推动宣传也好,还是媒体的一致叫好,都无法使得人们真正明白印度的IT行业到底怎样先进,怎样能够推动国家发展,怎样应该值得中国反省和学习模仿。因为数字自己说话:2004年印度的第三产业占GDP的51%,但是IT行业产值只占了4%不到。

      因此,印度的第三产业发展模式就不是媒体宣传的以IT行业软件外包形成的世界办公室。那么究竟印度的模式是什么?

      

      印度股市应该是谜底

      

      从印度的GDP发展过程看,印度的发展是从2003年开始加速的。

      2003年4月21日印度储备银行(央行)行长贾兰对新闻界表示,与去年GDP增速4.4%相比,储备银行对印度GDP今年实现6%的增长速度充满信心,与此同时,通胀指数将跌落到5-5.5%。

      当时印度的GDP达到6%,是一件极其令人惊奇的事。后来印度接连几年快速增长,到最近宣布9.3%,印度似乎成了新的奇迹。

      2003年为什么印度那么突然启动快速发展? 贾兰称,储备银行这一预测是建立在印度气象部门天气预报的基础上的。印度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印度季风季节正常降雨的可能性达到96%。如果季风时节风调雨顺,印度农业有望能实现 4-4.5%的增速。

      笔者认为第一产业即农业能够推动整体GDP加快2%的增速,是不能令我信服的。而且银行行长是在农业收成还没有实现时预测的。完全不合逻辑。

      2004年7月,世界银行宣布印度2003-2004年度的确增长6%。非常奇怪的是到了2005年1月28日,印度经济智库-国家应用经济研究委员会(NCAER)把2003-2004年GDP的增长又提高到了8.2%。笔者不打算在这里探究这些数字的神秘性。笔者只是要指出这些大跃进的数字是从2003年开始,以后越来越快的。

      笔者认为这个谜底,应该是印度的股市。

      

      三年增长3倍的股市

      

      从印度股市的市值和增长速度,90%的GDP市值和三倍的增长。笔者推测,印度的GDP增长,应该是得益于股市等金融行业大量引进外资的结果。股市3年增长到300%,恰恰应该是从2003年左右开始的。

      外资进入印度,银行服务、股市服务、楼市,以及相应的许多行业,急剧地推升了印度GDP的增长。这个应该是不会错的。比较奇怪地是大家都不说明白。

      不是风调雨顺的农业收入,不是家喻户晓的赫赫有名的IT行业,是印度的金融业,启动了印度2003年开始节节升高的GDP。

      股市也是一种对第三产业的行业,证券公司、交易的管理费、其它相关的服务设施、都是服务行业。当大量外资游资进入经济体时,可以激发资本市场倍增发展,股市和楼市都大幅度升值。这点我们自己也略有体会。而印度的股市为6000亿美元的市值,达到了GDP的90%,所以产生的GDP效益相对高得多。我们沪深股市总值刚刚达到4万亿人民币,国家GDP为15万亿。

      

    印度模式的利弊

      

    笔者关于印度模式的揣测:

      印度不是依靠IT行业也不是依靠农业取得GDP大幅度增长的,印度是利用股市楼市等金融市场的暴涨取得GDP快速增长的。

      这点是关键。

      印度在最近三年中利用国际资本大量剩余的机会,促成了自己股市楼市的大幅上涨,使得GDP快速地升高。类似的可能在东欧和中东等所谓新兴市场国家都是如此。

      这个模式的好处就是比较快地吸引了外资,利用外资促成资产市场的繁荣,获得财政收益,带动自己的相关服务行业成长。其效果可能达到推动GDP三到四个百分点的增长。而且这种增长没有能源的耗费,也不造成污染。此外这种繁荣也带动了外资直接投资于第二产业。

      这个模式的弊端也是明显的,就是金融繁荣的危险在于资产市场泡沫可能会破裂,造成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这点笔者已经分析过了。而目前印度可能已经在金融危机的边缘。

      如果印度能够挺过目前的危机,不陷入储备紧缺之后的债务危机的话,印度还是要面临这种模式不可能长久的问题。资产市场终究不可能长期暴涨,还是要回到其他的领域求发展。第二产业的发展是不可回避的。

      

      中国是否应该学习印度模式

      

      中国目前在资产市场特别是楼市采取严防外资游资投机的措施,可以说中国没有采取印度模式。中国更关心金融安全,不打算冒险。陈经在他的文章中指出过,中国没有重复印度模式的必要。中国在第二产业的发展比较成功,GDP经常在二位数增长。没有必要再火上加油了。

      不过一旦第二产业逐渐失去发展动力,相对产能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印度模式也还是可以考虑的。就是开放金融市场,利用外资促进金融资产市场的发展。这个课题相当难,不是简单可以放开的。关于这点不是一篇短文可以涵盖的。

      

      总述

      

      印度不是通过IT行业形成GDP快速发展的。印度可能是通过金融市场的开放实现这一点的。

      印度模式的危险在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如果印度能够熬过金融危机,那么印度模式还是成功的。

      印度模式只是解决了第一桶金的问题,最后还是要回到第二产业求发展。

      中国没有必要在目前学习印度模式,10年之后可能需要。

      

      [1]中国和印度谁更有发展前途

      http://www7.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worldlook&idArticle=80827&flag=1

      [2]印度经济智库预计2004-05财年GDP增长达6.7%

      http://in.mofcom.gov.cn/aarticle/ddgk/zwjingji/200504/20050400080703.html

    • 家园 美国人开始上菜了

      del

      • 家园 【文摘】烟雾后果严重 明年可能出现超级厄尔尼诺现象

        (新加坡--新明日报)

        明年的烟雾问题,可能会更严重!

          这是因专家预计,明年区域可能出现超级“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天气将非常干旱,从而引发干旱和森林大火。如果是这样,我国的烟雾问题,可能会和1997年我国烟害最严重的情况相似。

          在1997年,空气污染指数高达226点的不健康水平。

          国际专家说,“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也可能意味着印尼明年的干旱季节,将因此延长至四个月。这也就表示,明年的烟雾情况并不会在10月左右减缓,而可能延长至后年的二月,延长四个月之久!

          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当太平洋周期性地出现温水,使得有些地区淹水,东南亚和其他地区则出现干旱。厄尔尼诺现象,也是造成97年我国空气污染达226点的原因之一。

          这群来自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IPRC)的气象专家发现,当温热的太平洋海水与冷却的印度洋海水一同出现时,厄尔尼诺现象将引发更严重的淹水与干旱情况,又成为超级厄尔尼诺现象。专家表示,超级厄尔尼诺现象相当罕见,可能是十年才出现一次,而其中两次就分别在82至83年,以及97至 98年出现。

          一群日本专家发现,类似的冷却现象已在上个月出现,因此相信,这象征了超级厄尔尼诺现象的开始,并可能延长至明年。据了解,厄尔尼诺现象可长达15个月。专家说,如果超级厄尔尼诺现象再次出现,明年的烟雾情况可能与97年的一样严重,甚至是更加严重!

          一名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讲师说,干旱的延长使得东西轻易起火燃烧,此外,干旱时雨量减少,就没有雨水把空气中的烟雾灰尘冲洗掉。

    • 家园 Intel ,AMD ,Micron 这些公司对印度的投

      投资也是实打实的。和马来西亚的电子走廊失败不同,印度现在有资金也有人才。 就像02年后他们对新加坡的投资一样的,有分散投资,故意让印度中国对抗竞争。

      尽管对东南亚危机中国政府处理了很好,即得面子也得里子,SARS危机就是新加坡代表东南亚对中国势不可挡崛起的歇斯底里。中国 政府可以打90分

        

      可是对03,04年的石油和原材料的大幅上涨没有预测到,国家和个人都损失很多, 政府责任难免, 不过这个正好在2届政府接交之季,而且上涨的规模和幅度也是历史罕见,后期政府弥补得也不错,算是勉强合格。

      这次印度股市和粮食危机, 看政府如何应对,如何从中获得最大利益? 和印度,日本的博弈结果如何, 08 09年可知。

        

      如果这次摆平印度, 再捅日本一刀, 中国的地位也可以更上一层。

        

        中国在12-20年赶上日本和欧盟,估计还有3场恶战要打?

    • 家园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家园 印度就是一个笑话

      现在有11亿人,以2%年率增长。不搞工业,想靠“快钱”,完全是脑子进水的表现。

      估计现在中国领导人一定在盘算,印度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印度垮台是一定的,只是明年还是后年的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