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读书笔记:China Shakes the World -- 同人于野

共:💬172 🌺40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您说的原理是对,但具体到经济增长速度与一党制,

            我不认为经济增长速度快一党制就会受到威胁。香港和新加坡当年的发展已经证明“政治不自由”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台湾发展最快的时候也是国民党专制时期。

            我理解经济对政治的影响在于一些企业和私人在经济发展中做大以后,他们一定会寻求去左右政治,为其利益集团服务。这种情况下他们要求搞选举制是最好的办法,象美国那样让大财团来左右竞选结果,寻求代理人。这样一来吃哑巴亏的是老百姓。因此我觉得坚持一党制更有利于人民。

            不过这个问题太复杂,我也没想明白。

            • 家园 一点异议

              我理解经济对政治的影响在于一些企业和私人在经济发展中做大以后,他们一定会寻求去左右政治,为其利益集团服务。这种情况下他们要求搞选举制是最好的办法,象美国那样让大财团来左右竞选结果,寻求代理人。这样一来吃哑巴亏的是老百姓。因此我觉得坚持一党制更有利于人民。

              利益集团只要有利益驱动,不管什么样的体制都是要寻找代理人的。没有什么证据表明,一党制能够有效的阻止这一点——所谓一党,并非就是铁板一块。如果只有一党,那么党内也会分出派别以代表不同的利益吧。

              不同人群的利益趋向自然各自有异,所以还是要看各利益阶层与集团之间的博弈方式了,公平、稳定、高效、低内耗者为上。欧美那套制度的好处是已经稳定运行了很多年,人们心理上已经接受了这一套运行模式。而我们还在不断摸索中。

              关键词(Tags): #利益分配#制度
              • 家园 这个问题我水平不够,潘维有篇文章很不错

                民主迷信与中国政体改革的方向

                西方民主制之所以成功稳定有赖三大基石。第一是法治,法限制“人民”的权力,提供社会的普遍正义。第二是对强权政治合理性的共识,谁裹胁的选票多,谁当领袖就有“合法性”。第三是社会分成大型利益集团,彼此利益分际清晰,容易形成势力均衡。这三大基石并不必然存在于其他文明之中。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并没有创造出法治传统,也没有导致关于强权政治的文化共识。中国社会既没有造就真正的大型社会利益集团,更谈不上大型社会集团之间的清晰利益分际。在这种条件下,通过民主的方式挑动社会分裂是非常危险的。阶级概念引入我国后,我国没有形成西(北)欧式的劳资政三方势力均衡的“阶级合作主义民主” (corporatist democracy),也没有导致由大型利益集团实力均衡构成的美国“多元主义民主”(pluralist democracy),我们得到的是敌我不清的激烈社会冲突,是从民粹主义,到精英主义,到暴力主义,再到“专政”的过程。15 虽然这种“阶级斗争”达到了“社会动员”的目的,当我们不再需要社会动员,为什么还要挑动社会冲突?为什么要强迫人民接受选票强权的价值?

      • 家园 送完花,抢沙发。
    • 家园 西西河

      果然高手如云。花

    • 家园 7. The Collapse of Social Trust

      [SIZE=3]   7. The Collapse of Social Trust[/SIZE]

        

        这一章的主题是说现在中国的社会诚信度很低,而这对经济上的直接影响是中国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优秀品牌。

        

        开头引用了一大段孟子,谈论"仁"的思想,基本意思是说人本来都是好人,只不过因为后天因素,缺乏教育,或者环境不对等等,导致人变坏了。想给目前中国出现的诚信危机找个理论解释。

        

        然后作者讲述了孟子故乡邹城的故事,这件事以前就报道过可以google出来,但作者采访了齐玉玲本人,写的很详细。齐玉玲1990年初中毕业实际上考上了中专,但被村书记女儿陈晓祺冒名顶替。陈拿着齐的户口和成绩单到济宁商校财会专业学习,毕业以后继续使用齐的名字,并且在中国银行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齐生活艰难。2001年事发,根据这本书的说法是判决陈赔偿齐9万8千元人民币;而"天涯法律网"则说总共赔偿5万7千元。

        

        这只是中国诚信危机的一个缩影。并不是说中国人不好,或者说中国文化有问题,实在是时代不行了。贫穷,资源稀缺,共产主义之后留下的信仰真空,宣传,官员腐败,拜金主义,这些都是原因。造假和侵犯知识产权也是诚信危机的一部分,还有很多:

        - 假证件

        - 假冒官员,假军人假警察

        - 有偿新闻:企业召开新闻发布会给到场记者发钱已经是默认规则,只有《财经》这样的刊物拒绝

        - 假车牌:交警不敢拦挂着有来历的车牌的车,这就给车牌造假带来了市场。车牌价值从低到高是这样的 - 地方政府 - 北京政府 - 中央政府 - 中央军委(车牌第一个字是红色"甲")。[作者把"甲"翻译成"armor"显然是个错误,看来中文还不过关啊。]

        

        这一切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地下经济,也就是"灰色经济",据估计灰色经济甚至达到正式经济的1/3。

        人与人之间也缺乏诚信,主要是婚姻家庭方面,私人侦探什么的也出来了。然后作者讲述了"毒奶粉"和含有艾滋病毒的血浆的故事,这些事情都有过报道。

        

        这一切的一切有一个重大的代价,这就是国家的声望。因为这些内部问题,现在中国在国际上声望不怎么样,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印象很差。直接受害的就是中国公司不得不使用外国品牌 。现在资本主义商业的玩法是品牌拥有者获取最大收益,而制造商的利润很小,中国企业就处在这个价值链的最底层。

        

        美国消费者在商店里付的钱,只有1%到2%到了中国打工妹手里。[如果这么算的话岂不是说中国的低工资其实没什么 - 就算把工资增加一倍,商品总价格也只不过增加2%?我想其实不是这样。打工妹工资低是一部分,还有原材料价格,产业链等等,但下面作者接着说 - ]就算是把中国所有生产过程都算在一起,原材料,制作,运输,出口,中国的收益最多是销售的10到15%。真正获益的是欧美的广告,市场,销售,股东和品牌持有者。

        值得注意的是品牌持有者往往不愿意让欧美消费者知道这个产品是在那么差的条件下(每天工作15小时)生产出来的,都是为了名声啊。

        

        这样一来中国公司显然要追求拥有自己的品牌,但是现在中国声望这么差的情况下,一个办法就是直接购买外国品牌。例子是联想买IBM PC业务,TCL 买 Thomson 和 Schneider,BOE 买 Hynix,海尔买 Maytag。这听起来有点像当年日本公司购买美国资产,但二者有本质区别: 中国公司买外国品牌是因为自己弱,不是因为自己强。

        - 联想买 IBM主要原因不是什么为了进军美国市场,而是因为自己在国内市场快要输给 Dell 和 HP 了,为的是国内市场。

        - 日本人当年买外国资产的时候他们自己的品牌已经很强了,而现在中国公司买外国品牌正是为了使用这些外国品牌。

        - 真正是为了进军海外的公司,往往是那些在国内有垄断地位的公司,比如石油电信什么的。

        

        然后作者讲了柳传志联想创业的过程。他抓住了一次机会:当年一台 IBM PC 286 的进口价是2万人民币,零售价是4万。然后联想的策略是进口部件自己组装,并且拥有一个技术突破:汉化卡。一直学习 HP 的经验。但后来慢慢别的本土公司学会了这些做法,加入WTO以后外来公司竞争也很厉害,再加上联想与AOL合办 FM365网站失败,柳传志不得不寻找一个戏剧性的解决问题方案。这就是收购 IBM PC业务。这样一来联想获得了品牌,国际化团队,IBM的营销网络和技术。

        

        企业爱外国品牌,人也如此,这就是留学教育。非常多的中国学生谋求到外国留学,外国大学看到这个市场,干脆到中国来直接办学,外国学生看到外国大学在中国的校园学费便宜,干脆来中国上大学。

        

        诚信 - 声望 - 品牌。

      关键词(Tags): #诚信#品牌
    • 家园 6. Not Enough to Go Around

        6. Not Enough to Go Around: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tastrophe

        

        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直接代价是环境,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是资源问题。对世界来说,中国的需求太大。

        

        作者举了毛泽东曾经领导过革命的安源煤矿,这个煤矿现在已经被挖空了,当地普遍出现地面下陷,房屋变形等问题,居民生活水准很差,矿工很不安全,待遇也低。作者认为共产主义中国和前苏联一样,对环境很不友好。目前中国的环境危机包括:北方荒漠化;河道干枯甚至消失;食物污染:动物荷尔蒙,化肥;非典和禽流感;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及其严重;物种消失;城镇因采矿或地下水下陷。

        

        这些问题已经存在几十年了,现在新的情况是因为中国对农产品和矿物等的需求太大,已经直接把问题带到全世界。比如印尼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森林,太平洋的鱼,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拉美和美国的大豆,湄公河淡水,中东石油,西伯利亚天然气。。。都是中国所需要的。中国要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20%的人口,本土资源必然不够用,更何况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然导致 中国要向国外寻求资源。中国对外资源需求激增起源于2001年,与当年加入 WTO 不无关系。在此之前本来原油之类的价格一直低迷。中国巨大的人力资本给世界带来了无比廉价的货物,但中国对环境的巨大破坏也给世界造成巨大影响。二者其实是统一的,完全取决于中国制造什么和中国需要什么。

        

        中国最需要的就是石油。2001年美国人均石油消费量比中国人大11倍,如果将来中国人达到美国人2001年的消费水平,中国将消耗世界全部石油消耗的3倍。

        

        中国这么大的对外资源需求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以前对本土资源的浪费性开采。作者生动描绘了铁人王进喜的故事,但这里的要点在于铁人时代人们主要关注于寻找新油田,而不是怎么科学的开采。据估计当时90%(!)的石油都在开采中浪费了。不过现在中国又推出了新时期的新铁人,王启民,他研究的是怎么科学开采,怎么让"废弃"油田重新产油,而且他不愿意被称为"第二"铁人,他强调自己是"新时期"铁人。

        

        中国对于因为资源不足而制约经济发展其实早有体会。作者提出了两个有意思的历史观点:

        - 为什么19世纪开始中国那么落后于欧洲?因为当时人口增长使得木材资源远远不够。1820年海船的造价是郑和下西洋的1550年时的7倍,郑和那种7000吨大船,到清朝因为资源有限已经不可能制造了。

        - 19世纪中国人的主要燃料仍然是木头,然而因为人口激增,森林覆盖率越来越低,有些地区甚至只有欧洲水平的1/12。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工业革命不可能发生。

        (这里我想补充一点。雍正年间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不按人头收税了,直接导致乾隆年间开始的人口暴涨,而耕地资源有限,没有机械灌溉的情况下,人多资源少很可能是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政府完全了解资源的重要性。目前中国资源方面的对外依赖程度达到了40%,而且很多供应国政府或者不稳定,或者对中国不友好,或者受美国控制。所以现在中国继续拥有稳定的供应源,最好的办法就是收购外国资产。中国的三个国有石油公司到2002年已经在国外投资了30来个石油天然气项目。

        作者详细讲述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2005年收购美国Unocal 石油公司不成的故事。作者的要点是这样的,这次不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报纸上说的美国国家安全考虑。真正原因是 CNOOC 的国有,特别是党领导,这个背景。收购决策事先是党批准的,这一点甚至令该公司一个董事会外籍成员辞职;然后收购中公司得到国有银行的强力支持,这一点给了其竞争对手,Chevron,攻击的借口。

        可见想要确保得到足够资源是多么不容易啊。

        

        然后说环境问题。首先是黄河的例子,母亲河,但是也是历史上中国最大的隐患。作者特别提到1938年6月9日蒋介石号称为了延缓日军进攻而下令扒开黄河河堤人为让黄河决口的事实,导致90万人直接死亡,1200万人无家可归。最后只不过延缓了日军几周而已。(这一点就足够把蒋介石定为千古罪人了。)这是黄河最大的灾难。

        治水,一向是中国的最大问题之一。因为治水的思路不同甚至产生了道家和儒家两个哲学流派。道家主张不治,因为你的坝累得越高,将来一旦决口灾难越大;而儒家认为人可以战胜洪水,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哲学。

        然而现在的黄河倒不是洪水问题,而是断流问题。最初可能开始于1985年,1997年一年之中山东黄河居然断流226天。原因仍然是浪费。超过一半的河水被用于工农业和生活,但其中的农业用水只有1/3真正灌溉到庄稼上了,其他的都浪费了,农民也不怎么节约用水,因为水价很便宜。

        

        不过政府一时之间还不适应节水问题,因为几千年来的都是治理洪水,比如济南官员直到2004年谈黄河还是先谈防止洪水的努力。作者认为中国的环境问题和行政有关系。举了淮河污染的例子。淮河污染是如此严重,以至于李鹏在1997年下令把沿岸数千家工厂搬走,要求在2000年把淮河水变清;然而实际上只有几百家工厂搬了,到1999年污染仍然极其严重(甚至加剧了,还有断流),可是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居然说淮河已经治理好,可以喝了!(查了一下,此人已经离任,2004年的时候他承认淮河污染问题严重)

        

        作者认为原因在于中国的行政体制是垂直的,地方官不是向百姓,而是向上级负责,这有两个弊端:

        - 地方官为取得政绩取悦上级,拼命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增加税收。而环境问题似乎永远都可以推迟到以后再解决。

        - 相邻村镇之间,城市之间是竞争而不是合作关系。黄河断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游省超标用水。(这一点逻辑上感觉有点问题。)

        

        因为人民不能直接向地方政府施加压力,等到中央政府注意到, 环境问题往往已经恶化,以至于"保护"已经不是解决办法,必须使用猛药了。比如说治理淮河就必须干脆把工厂关了,治理黄河就必须搞引长江水那么大的工程,而且还不一定管用。

        

        现在政府终于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发明了"绿色GDP" (绿色GDP = GDP - 环境破坏),如果这么算的话陕西省过去20年经济几乎没有增长。

        

        668个大城市中的400来个缺水。环境污染也扩大到了国外。中国不让坎自己的树,结果俄罗斯印尼等国盗砍他们国家的树走私卖给中国,当地原始森林被破坏。中国对全球环境的最大影响可能是大豆。中国需要大豆,结果巴西人就把亚马逊雨林坎了给中国种大豆。中国产生的温室气体仅次于美国。

        

        如果13亿中国人都像现在的美国人这样生活,地球资源肯定不够。

        

        很可能最终中国将会采用环保的发展路线,但如果这样的话中国的工业竞争力必然大为下降,所以这个过程必然是缓慢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花。同意你指出的逻辑问题

        如果地方听中央的,就没有上游不顾下游的问题。地方政府竞争还得为地方谋利,否则上边一腐败,下边就动乱。下边民众生活好了,上边生活腐败点也没有太大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