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两脚书橱游伦敦 (全) -- 顾剑

共:💬63 🌺24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不是一般的厉害,是相当的厉害。

        剑桥大学艾曼纽尔学院Emmanuel College四百年前有一个毕业生,他的名字叫做约翰-哈佛 John Harvard。

        大概就这一点历史渊源,美国人再怎么也要带上自己的英国叔叔一起玩儿吧。

    • 家园 【原创】第四章 Vini, Vidi, Vici 其他景点 下

      第三节 圣保罗教堂

      既然是“我来了,我看到了,我拍照了” 这么匆忙,那主要的景点就有详有略,伦敦塔和大英博物馆我是花了大量时间去看的,另有些该看仔细的,没有时间,只能走马观花,比如圣保罗教堂。圣保罗教堂是伟大建筑师兰恩爵士Christopher Wren的代表作。兰恩不但是伟大的建筑师,而且是科学家,他的成名作,牛津的Sheldonian Theatre,就是他在牛津当天文学教授时候的业余设计作品。兰恩是英国皇家学院的创始人,皇家学院Royal Society相当于英国的国家科学院。他自己就埋在圣保罗教堂的地下室,他的墓志铭上写着“如果你要寻找他的纪念碑的话,看看你周围吧” 。圣保罗教堂最杰出的是那个大圆拱顶,可以登数百级台阶上去俯瞰伦敦,不过我那天是下午3点到的,既没体力也没时间登上圆顶,我去圣保罗教堂最想看的,不是“上天” ,而是“入地” ,这里的地下室埋着非同一般的人物,除了兰恩本人,还有青霉素的发明者弗莱明,英国的绘画大师特纳和雷诺兹,现代雕塑家亨利-莫尔(可能是罗丹之后最伟大的雕塑家) ,但占据地下室中央位置的,是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两位战争英雄的棺材:陆军的威灵顿公爵,和海军的纳尔逊勋爵。我自己是纳尔逊的崇拜者,(我对西方军事史人物,陆军崇拜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海军崇拜纳尔逊;在中国军事史上,古代是岳飞,现代是刘伯承) 。这次去英国虽然没有时间去朴茨茅斯看他在特拉法尔加的旗舰胜利号,但是我曾经做过作业,寻找他在伦敦的遗物:纳尔逊是独眼,他的眼罩,现在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博物馆里;他阵亡时穿的肩上带子弹洞的军装,现在在格林尼治的国家航海博物馆;杀死他的那颗子弹,现在在温莎城堡陈列;而他的棺材,就在圣保罗教堂地下室的中心。这几处,我都看到了。说起来,纳尔逊的黑色大理石棺材,是在他之前三百年,亨利八世朝富甲天下的权臣Wolsey红衣主教为自己准备的,但Wolsey失宠被国王处决之后没用上,三百年后给了纳尔逊。而内棺,是木制的,用的是他在尼罗河战役全歼拿破仑远征埃及的法国舰队时,法国旗舰东方号上的主桅杆木材。圣保罗教堂内部禁止拍照,不过我既然专程为看纳尔逊的棺材而来,还是趁没人注意的时候偷偷拍了一张。地下室光线暗,我又作贼心虚,一激动手一抖,照虚了。大家原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兰恩爵士设计的另一处伦敦地标,是离开圣保罗教堂不远,泰晤士河边的伦敦大火纪念碑。白色多里克式石柱60多米高,柱基上有大理石浮雕,纪念1666年伦敦大火。兰恩的风格是繁复华丽的巴罗克风格,我本以为他会选择同样繁复华丽的科林斯柱式,可实际上选择简洁朴素的多里克式,多少有点让我惊讶。纪念碑顶上是镀金的巨型火焰雕塑,这个纪念碑可以沿内部的300多级旋转楼梯爬上去,在火焰的底部,石柱的顶端有观景台。我当时累了大半天,后面还有几个地方要跑,是没有这个兴致登顶的,只满足于在纪念碑地下照几张相,学学凯撒“我来了,我看到了,我拍照了” 而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四节 “去见马克思了” ,还有他的敌人--资本

      说起圣保罗教堂的名人墓葬,正好提提我特意去寻找马克思墓地的经过。在大陆上过学的人,都知道恩格斯有篇著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演” ,是不是?“这个人可能有很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这话正气凛然,掷地有声。说句实在话,我根本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即便从一个非共产主义者的角度出发,我仍然承认,马克思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而且是对以后的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人(这影响好坏姑且不论。我这算句公道话吧?)。在他那个年代,正是资本主义最原始最丑陋的时候,你去看看迪更斯的小说就知道了。马克思是真心想找出治疗社会弊病的办法,他是个糟糕的政治家,但却是个伟大的思想家和理想主义者。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完全可以说,他把事情“想左了” ,太激进了,或者他当时的学说不适合现在变化了的世界,或者说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列宁斯大林利用并曲解了(其实上述很多观点我私下都同意) ,但你就说马克思这个人,从小没受过穷,以他的才华和个人魅力,老老实实呆在德国给报馆写写和平文章,当当大学教授,绝对可以做个有名望高收入的社会名流,他却偏偏要“搞搞新意思” ,结果搞得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他为的什么?这还不是一个革命理想主义者?他要不是才华和个人魅力都出众的话,也不会把燕妮骗到手,而且死心塌地跟他一辈子吃苦心甘情愿,是不是?人家燕妮可是出身名门,娘家是冯-威斯特法伦男爵。不过话说回来,这点上是马克思对不起燕妮:他后来把他们家女仆的肚子搞大了,有了私生子,最后还是恩格斯出来顶缸,说这是自己的孩子,才在燕妮那里过了关。恩格斯作朋友作这个份儿上,也算真够仁至义尽了。

      先不谈名人八卦了,就冲马克思的学问,就冲他的学说对他身后二十世纪的人类历史产生了那么深远的影响,也值得我专门去拜见一下他的墓地。马克思葬在高门公墓(Highgate Cemetery,国内多数用音译,海格特公墓) ,那个地方不是一般人死后能进去的,附近是高尚住宅区,那个公墓里面的墓碑墓石雕塑,有很多本身就是很好的艺术作品,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也埋在这里。公墓很安静,但不好找,因为它不在市里旅游景点集中的地方,要坐地铁北方线,Highgate一站下来以后还要至少步行20分钟,爬上一座山,再爬下去一半才到。附近是居民区,道路七拐八拐并不好找,进公墓还要收2英镑的门票。公墓本身下午4点就锁门,我第一次去问了好多人,走了不少冤枉路,到公墓门口一看,4点1刻。没办法,再翻小山回市里。第二天再来才找到了老马的墓地。以前共产党的人都戏称死了叫“见马克思了” ,我这次诚心诚意想见见马克思的,还真不容易呢,哈哈。

      现在这里清静多了,据说以前很多专程来访者,大多数都抱有点目的性,要么是共产党国家来的,在这儿留个影,回去是个升官资本;要么是憎恨老马的,据说前一段还有人拿炸弹炸马克思墓。现在这个年头,共产党国家来的崇拜者没什么了,憎恨共产主义的,跟老马一个死人过不去大概也觉得没意思了,象我这样目的比较单纯,就是出於想看看名人,表达点纯粹的敬意的,大概不多吧,反正我在那里的时候是没看到一个人。墓前倒还是留有人献的花,我拍了些照,找不到别人替我拍,就把相机架在对过墓石上,用延时自动拍摄照了两张自己的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既然提到马克思,这个资本的敌人,那么我也专程去看了他的对立面,英格兰银行和伦敦皇家交易所。在20世纪美国崛起之前,英国是世界上经济力量最强大的国家,说这里曾经是资本的总部,资本主义的中枢,应该不是夸张吧?我自己本科和研究生是学国际经济的,当然应该来看看英格兰银行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在针线街英格兰银行旧时总部的侧面,有英格兰银行财力的支持,自然是不收费,但是内部不允许拍照。地方不大,主要展示一些英格兰银行历史文物,和显赫主顾的纪念品(大英帝国鼎盛时期的显赫人物几乎都是英格兰银行的客户) ,如果不是象我那样出於专业兴趣,对经济史背景有一定了解的话,可能看上去索然无味。对一般旅游者来说,比较有意思的,一个是各种金币银币和纸币的展览,一个是金条:在博物馆中央圆形小厅,有一块标准金条,封在透明的塑料盒子里,盒子侧面有个孔,游客可以把手伸进去,掂量一下金条的重量。它旁边透明金字塔里密封展示的一堆金条,其实是仿制品,但你可以用手掂量的这块,是真正的24K标准纯金金条,重400盎司,大概是不到12。5公斤,25市斤左右,按照今天我查的国际金价,655美元一盎司,那么你手里握的这块金条值26万2千美元。这是今天国际黄金市场的交易价格,每天会有变动,一盎司是31。1克,每克黄金21。07美元,按照今天中国银行美元对人民币1比7.74的外汇中间牌价,今天中午国际市场上黄金应该是折合人民币163块零几分钱一克。我不知道国内金价是多少钱,但在金店买黄金首饰是零售价,应该要比163元人民币的国际市场交易价贵不少。你可以自己算一下,这块金条重12441。39克,折合人民币市价多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去过纽约华尔街和肯塔基州诺克斯堡,两个金库都是不开放参观的,我猜,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英格兰银行这儿,是唯一有机会手握一根真正的24K标准金条的地方吧?

      (未完待续)

      元宝推荐:海天,
      • 家园 有意思,我老爹在找马克思的时候也差点迷路

        他是87年去的,在附近转了半天都找不到。最后天色已晚,不得已在路上求一个过路的小伙子带路。那个小伙子人还真不错,不仅带他去还替他照了相。(事后他还有点后怕,那么晚,要是遇上一个劫道的就麻烦了)

    • 家园 【原创】第四章 I came I saw I shot (上)

      第四章 Vini, Vidi, Vici----“I come, I see, I shoot”----其他景点 (上)

      (本章提要:塔桥Tower Bridge,英国古代极刑,伦敦眼London Eye,福尔摩斯博物馆Holmes Museum,蜡像馆Madame Tussaud’s Wax Museum,圣保罗教堂St. Paul Cathedral,伦敦大火纪念碑The Monument,马克思墓Highgate Cemetery,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

      前一段时间在继续写我的“罗马英雄传系列” 里的凯撒传,凯撒在征服本都以后,给元老院送去的战报,只有一句话,后来成为千古名言“Vini, Vidi, Vici” ,拉丁文翻成中英文就是“I come, I see, I conquer,我来了,我见到了,我胜利了” 。这话只需稍改一下,就能形容我们那些匆匆忙忙的旅游者“I come, I see, I shoot,我来了,我见到了,我拍照了。”然后呢?走人。

      天地良心,其实我也不想那样,象我已经算是很有经验的旅行者了,在中国美国我是 too good to be like that,可这次想看的东西太多,值得看的东西也太多,时间又太紧,“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所以,也就只好“I come, I see, I shoot” 了。

      第一节 泰晤士河上

      泰晤士河上的桥数不胜数,很多都有故事,最有名最上镜的,无论如何都首推伦敦塔桥Tower Bridge,一个塔桥,一个大本钟,这两座建筑是伦敦的名片。塔桥也是维多利亚时代兴建的纪念碑建筑,与其说是桥,不如说主要看的是美轮美奂的两座哥特复兴式桥头堡。桥面可以升起,而且现在还经常升起,只是没有一定之规,赶得巧的话可以碰到,如果不想碰运气,这个网址是塔桥官方网页的升桥时间表,

      http://www.towerbridge.org.uk/TowerBridge/English/BridgeLifts/schedule.htm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塔桥有上下两层,高架在空中的上层天桥有两个走廊,一起也是过桥通道,现在是要买票参观的了望台,在这里可以凌空从水面远望泰晤士河上下游的全景,另外还可以参观牵引桥面升起的机器房。London Pass包括这里,所以我上去了,这是我从上层桥面拍的泰晤士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塔桥相邻的上游是伦敦桥(有人把塔桥称作伦敦桥,其实是不同的) ,也很有名,有首英国儿歌就唱“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古时候英国处决犯人之后,就在伦敦桥头悬首示众。70年代初美国人买下伦敦桥,整体搬迁到亚历桑那州的Lake Havasu,英国人在原地又造了新的伦敦桥。这座伦敦桥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外观上无甚特异之处,所以有传说美国人当初以为自己买的是塔桥,不知道所谓“伦敦桥” 是另一座,上了大当,花了2百50万美元冤枉钱。当然,买下伦敦桥的美国石油大亨McCulloch自己是坚决否认的。所以这只能作为野史奇谈。不过我想任谁当了冤大头,都要矢口否认来撑撑面子吧?这事究竟如何,除了买主自己心里清楚,谁说得清楚?我自己相信这个笑话。

      至少跟伦敦桥一样有名的,是滑铁卢桥,上一辈的中国人几乎无人不知,“魂断蓝桥” 这个电影英文原名就是滑铁卢桥。其实那座桥名气虽大,看上去也很普通,真正漂亮的是费雯丽,可不是滑铁卢桥。不过滑铁卢桥也有点它的独到之处:它正好座落在泰晤士河弯曲处,向上游可以看到议会大厦以远,下游可以看到塔桥,伦敦塔,这个位置观景其实得天独厚,塔桥和伦敦桥都只能看到一半的景色,只有上伦敦眼居高临下才能有相同的全景视野。另外,我个人很喜欢正对圣保罗教堂,位於滑铁卢桥和伦敦桥之间的千年桥,从南岸过这座步桥,正好可以看到圣保罗教堂的大圆顶。所以伦敦城这一片区域,我建议的游览路线是:早上先去伦敦塔,出来以后过伦敦塔桥到南岸,在南岸看Tate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莎士比亚环球剧院,这两处正好在千年桥头,再从千年桥走回北岸,去圣保罗教堂。之后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从圣保罗教堂去英格兰银行博物馆和伦敦大火纪念碑。这条路线从地图上看起来很顺,也不远,但只在理论上完美无缺,实际上不太可能一天之内走完。伦敦塔本身就需要大半天时间,如果去Tate Modern的话,正好一天了,所以给一天半比较合理。我自己实际上是一天从伦敦塔-塔桥-贝尔法斯特号-British at War Experience-Vinepolis一天结束,另一天圣保罗教堂-伦敦大火纪念碑-英格兰银行-南岸的帝国战争博物馆,但我没去环球剧院和Tate Modern博物馆。

      既然说到古代伦敦桥头悬挂首级,那就顺便讲讲比较血腥的话题:英国的极刑。敬请不喜欢血腥杀戮话题的朋友们,跳过这一段。古时候人比现在生猛得多了,哪有现代人这么文明,这么神经脆弱?无论在英国和中国,杀头都不是最高刑罚,中国古时候极刑,大家都知道是凌迟(再加上株连九族,明朝还株连十族) ,英国呢,砍头被认为是比较文明的死法,适用于贵族,绞刑是一般情况下的极刑。但最高的刑罚,叫“Hanging, Drawing, and quartered” ,仅适用于男性,(女性的最高刑罚是火刑) ,意思是先施绞刑,但不能吊死,还有一口气的时候放下来,加以阉割和开膛破肚,这时候犯人还不能死,将掏出来割下来的零碎部件在犯人眼前焚烧,最后砍头并将尸体分成4块,分别运到英国的各个边城展示(相当于中国的五马分尸和传首九边吧) 。一般情况下,头颅会在浸过柏油以后插在伦敦桥头的木桩上示众。这个刑罚是长腿国王爱德华一世发明的,头两个“享受这种特殊待遇” 的人,一个是威尔士独立运动首领的弟弟,另一个就是苏格兰的威廉-华莱士。所以,大家在电影“勇敢的心” 最后华莱士死时,还能看到一点这种刑罚的暗示,当然电影不能拍得太写实,否则就成恐怖片了。

      泰晤士河边的大转轮伦敦眼,是俯瞰伦敦全景的最佳所在,这里不能用London Pass,但提前在网上订票会有一点优惠,而且可以避免在售票处排长队。我去的时候跟大多数人有点不同:我选了晚上看夜景,因为我事先对伦敦冬天的气候有所预料,白天反正阴天,晚上呢,只要没有雨雾,云层肯定比伦敦眼要高得多,所以看夜景反而不受阴天影响,况且晚上人少,又不占用白天游玩的时间。上伦敦眼看夜景的效果很好,尤其是河对岸议会大厦和威斯敏斯特教堂在灯光映射下,倒影在河水里,很漂亮,但玻璃舱一直在动,拍夜景照片就肯定会模糊,所以这几张照片只能看个大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二节 福尔摩斯博物馆和蜡像馆

      如果我要你不假思索随口说出一个伦敦的街道地址,作为游客,肯定你唯一能说出来的,除了自己旅馆的地址,另外一个就是“贝克街221号B” ,这是伦敦最有名的地址吧。想得起来这是哪儿吗?福尔摩斯侦探所。我是侦探小说迷,从小学四年级就牢牢记住这个地址了,这次去伦敦,自然不能不去拜访一下。当然了,大家都知道福尔摩斯是杜撰出来的小说人物,但这个地址确实存在,而且在这里开了一家福尔摩斯博物馆,给我这样的侦探小说迷一个相当真实的错觉,以为真到了福尔摩斯家里。其实你知道吗,在福尔摩斯那个年代,这里的确是一家提供膳食的出租屋,而且女仆有一个亲戚真的姓福尔摩斯Holmes(标准音译一般译成赫尔姆斯) ,更巧的是,1890年代福尔摩斯最活跃的那十年,这儿隔壁真的住着一位华生医生Dr. Watson,不过这位不是军医,是牙医。

      这是福尔摩斯博物馆门口。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末期的伦敦民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栋房子一楼就是门厅,二楼是小说里福尔摩斯的起居室,我进门就按照小说里的描写,检查了一遍陈设:小提琴在墙角,烟叶放在壁炉台子上的波斯拖鞋里面,放大镜在壁炉上,靠窗的桌子上是他那套化学试验设备,当然,还有壁炉前福尔摩斯和华生医生的两把椅子,----咦?椅子里还坐着华生医生本人!这可不是蜡像,这是真的老绅士在欢迎你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於是,我在华生医生对面福尔摩斯的椅子上坐下来,戴上他那顶前后两个帽沿的毛料帽子,衔起那个大问号一样的烟斗,两手十指相对,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炯炯地盯住假想中坐在面前陈设案情的委托人----我在过扮演福尔摩斯的瘾呢。

      除了坐在椅子里跟华生医生合影,我还拿起他的小提琴照了一张,这也是福尔摩斯的一大爱好。他的另一项嗜好,“百分之七可卡因溶液” ,我可是没法去尝试。

      除了起居室,楼上有根据他的各个故事做的蜡像,比如莫里亚蒂教授,“歪唇男人” ,“马斯格雷夫礼典” ,“红发会” 里的抄写员,丢掉大姆指的工程师,艾琳-艾德勒和波希米亚国王(怎么能少了她呢?艾琳可是福尔摩斯唯一爱上过的女子) ,还有小说中描述过的各种物品,象华生医生从印度服役带回来的手枪,为王室服务所获得的勋章,甚至福尔摩斯退休以后写的养蜂的专著----那真的是一本旧书哎 。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在福尔摩斯的家里高兴得不得了,自我测试一下,大约8成到9成的物品和布景,我都能一眼认出来是出自哪个案子,临走,我还在隔壁礼品店,给自己买了一顶福尔摩斯的帽子和一个烟斗,尽管我自己从来不抽烟。可惜这里不卖苏格兰方呢披肩,否则穿戴起来,我真的可以上化妆舞会扮福尔摩斯啦。

      福尔摩斯博物馆拐过街角,就是Madame Tussaud蜡像馆,蜡像馆是除了伦敦眼和威斯敏斯特教堂之外第三处不能用London Pass的地方。这里开的时间比大多数旅游景点要晚,为了避免拥挤的人流,比较自由地跟那些蜡像名人拍照,建议在地铁站里就买票,省得到门口排队,而且去得晚一点,最好下午3-4点钟以后,我那次是5点半去的,但是一个人去玩,拍照不方便,我就总找旁边的游客替我拍,有时候会有惊喜,两次碰到一位职业摄影师,可也有碰到不会照相的热心朋友,一张照片把脑袋卡去一半的情况也有,“生活就象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哈哈。

      (未完待续)

    • 家园 【原创】第三章 帝国的昔日辉煌--军事博物馆 (全)

      第三章 帝国的昔日辉煌----军事博物馆

      (本章提要:威灵顿住宅Apsley House,帝国战争博物馆Imperial War Museum,皇家空军博物馆Royal Air Force Museum,陆军博物馆Army Museum,贝尔法斯特号HMS Belfast,战时内阁地下指挥中心Cabinet War Rooms)

      我以前写美国各地的军事博物馆,这次去伦敦,时间虽然紧,也不忘去几处军事博物馆看看。当然时间有限,肯定不会象在美国那么全,伦敦的近卫军博物馆就没开,马尔巴勒公爵的府第布伦海姆宫远在牛津,也是冬天不开放,最想看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远在朴茨茅斯,这次没有时间,只能留待下次去英国的时候。这次去了帝国战争博物馆,皇家空军博物馆,陆军博物馆,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和丘吉尔的战时内阁地下指挥中心几个地方。

      第一节 威灵顿公爵

      在英国看军事博物馆跟在美国的讲究不一样:美国军事上最强大的时期是现代,所以我不喜欢去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博物馆,专门喜欢看二战以后到现在的军事博物馆,专题游记也写的这个方向。英国呢,大英帝国的辉煌是17世纪到19世纪,所以要看传统,象胜利号,红衣近卫军之类。所以,我第一个去的,不是纯粹的军事博物馆,是滑铁卢战役的胜利者,威灵顿公爵的家,座落在海德公园东南角的Apsley House。

      Apsley House对面有威灵顿拱门,纪念公爵战胜拿破仑的凯旋门,有电梯可以登顶,London Pass里面包括的。在拱门顶上除了可以了望以外,还有一些介绍世界各地著名凯旋门的图片和文字展览。这栋大厦本身现在是艺术博物馆,威灵顿公爵当年收藏了不少大师的绘画,尤其他当年在西班牙和比利时长期作战,跟戈雅又是私人朋友,所以他的收藏中,西班牙大师比如戈雅,委拉斯贵支,荷兰大师比如鲁本斯,布鲁格尔,这两派占了很大比重,尤其有好几幅哥雅画的巨幅威灵顿公爵肖像。最有意思的收藏,是楼梯口一尊巨型的白色大理石裸体雕塑,乍一看以为是古希腊罗马的战神之类,仔细看面目,居然是拿破仑皇帝。有谁看到过拿破仑的裸体像?这里不让照相,我这张是偷拍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事情是这样的: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不是流行过新古典主义吗?巴黎凯旋门雕塑马赛曲,自由引导人民,荷拉斯三兄弟之誓,马拉之死,等等这些法国名画,都是那个时代的杰作。这个雕像也是那时候古典主义复兴的产物,当年威尼斯雕塑家卡诺瓦Canova拍拿破仑的马屁,把皇帝的脸和战神马尔斯的裸体像雕刻在一起,手中还拿着一个镀金的小型展翅胜利女神像,象征“胜利总是在皇帝掌握之中” 。可是拿破仑是个矮个,雕成这样高大威猛的裸体猛男,拿破仑本身看了都尴尬,所以这个雕塑本来要放在卢浮宫陈列的,拿破仑不喜欢,就塞到地下室了。后来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把这个雕塑送给英国政府作礼物,英国政府又转送给威灵顿作为战胜拿破仑的纪念。这位卡诺瓦呢,其实也不是这个故事里说的那么萎琐,他是那个时代杰出的雕塑家,传世名作包括陈列在梵蒂冈的“柏修斯提着墨杜莎的头” “丘比特与普赛克”,在彼得堡的“美惠三女神”Three Graces。他只是这次马屁拍到了马脚上而已。

      在威灵顿公爵家里,跟军事相关的纪念品,有威灵顿本人的英国陆军元帅权杖和军装,欧洲好几个国家的元帅权杖,最有意思的,是滑铁卢战役中,威灵顿的马靴和坐骑“哥本哈根” 身上的马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二节 陆军博物馆,皇家空军博物馆,和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

      滑铁卢战役中威灵顿的坐骑,看到一个马鞍,那拿破仑的坐骑呢?它的名字叫做“马伦哥” ,现在在皇家医院附近英国陆军博物馆里,当然不是活的,是全副的骨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陆军博物馆里拿破仑的金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陆军博物馆里,还可以看到克里米亚战争中著名的巴拉克拉瓦骑兵冲锋的马鞍和头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皇家空军博物馆离开伦敦市区比较远,但是也在地铁线上,Colindale站下车左拐走10分钟可以到。在美国的军事博物馆里,基本可以看到皇家空军最普通的一些飞机,象喷火,飓风,蚊子,堪培拉之类,但这里英国飞机更全,有些很有名的,如二战时期英国重型轰炸机兰开斯特,哈利法克斯,反舰攻击机英俊战士Beaufigther(美国国家空军博物馆有说明牌,但是我去的那天没有飞机) 。这儿有一架德国亨克尔162喷气式战斗机,美国也没有。这里有久闻大名的二战中投入实战的最重型炸弹,“大满贯” ,这一颗炸弹2万2千磅,相当于10吨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有就是二战英国轰炸机部队总司令哈里斯的全套军礼服和佩剑勋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讲了陆军空军,当然要去海军看看,不过皇家海军博物馆和胜利号战列舰,都远在普茨茅斯呢。伦敦能看见的,是停泊在伦敦塔桥下的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这是一艘二战期间的6英寸主炮轻型巡洋舰,英国没有象美国那样保留二战的大型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做博物馆,这应该是保存下来的最大型的二战军舰了。我虽然登上军舰(我的London Pass可以在这里用的) ,但是跟在美国看过的战列舰航空母舰那些庞然大物相比,轻巡洋舰并不能令我印象深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三节 帝国战争博物馆

      英国最好的军事博物馆,绝对应该是泰晤士河南岸,离开滑铁卢车站不远的帝国战争博物馆。这里的重型装备未必出众,(跟美国一样,要看重型装备,得去阿伯丁,代顿,诺克斯堡这些荒凉的地方,首都哪里有那么大地方展示飞机坦克) ,但是历史文物特别丰富。因为我自己就对兵器不精通,喜欢的是军事历史,所以对这里倒是特别能看出些门道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蒙哥马利的坦克:坦克前说明牌子上那幅照片很熟悉吧?蒙蒂在阿拉曼战场在坦克上拿着望远镜了望,照片上他乘坐的,就是这辆坦克,实际上在北非和意大利战场,这一直都是蒙哥马利的坐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过电影” 阿拉伯的劳伦斯”吧?这是他本人的步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戈林在不列颠战役期间,指挥德国空军作战时穿的夏季帝国元帅军装。这套衣服看上去,他不算胖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军夜战第一王牌施瑙费尔少校的Me-110战斗机尾舵,上面清晰地记载了他一个人打下110架敌机的战绩,这些飞机大多数还是庞大的战略轰炸机,而且完全是在夜间取得的。他活到了战后。真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国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团” 师师长,“装甲” 迈耶的党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斯大林的苏联大元帅肩章,不懂怎么想起送给英国人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柏林帝国总理府顶上的铜鹰,由希特勒的建筑师和军工部长施佩尔亲自设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蒙哥马利的元帅权杖,和他那顶著名的有两个帽徽的贝雷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国副元首赫斯1941年飞英国时候乘坐的Me-110飞机迫降在英国的残骸。有人说赫斯奉希特勒命令去劝降英国,有人说他是自作主张。反正他战后是没能逃得了终身监禁的刑罚,而且到1987年才死,是纳粹头面人物里最后一个死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在伦敦看的最后一个军事类的博物馆,是唐宁街政府大厦区域的地下指挥中心,二战时期丘吉尔和他的战时内阁部长,参谋长们在这里指挥作战,是决策的神经中枢。这是各军种参谋长们的会议室,和首相的小卧室,条件比较简陋,丘吉尔并不在指挥中心过夜,只是经常在这里短时间休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未完待续)

      元宝推荐:佃户,
    • 家园 【原创】第二章 文化伦敦 第6节 切尔西住宅区

      第六节 切尔西住宅区

      最后一个特别有味道的文化所在,是切尔西的住宅区Chelsea,这是我在伦敦计划外的一个惊喜:原本不知道这里,在去皇家医院和陆军博物馆的路上,由Sloane Square地铁站出来,经过这里,一下子就被这一片整整齐齐的乔治王时代红砖房子震惊了。这里很安静,连排的古色古香民居建筑,南边邻泰晤士河,一望便知,能住在这片住宅区的,绝对都是有钱人。看看这张照片上的住宅,和房檐上精致的怪兽砖雕,我非常喜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后来我查了一下,果然不假:皇家医院这附近一带的切尔西区,近代之前就是高尚住宅区了,王尔德和培根都住在这里,近一百年更是社会名流的居所,雕塑大师托马斯-莫尔,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有段时间甲壳虫乐队和滚石乐队都住在这一片。小说里007邦德也是住在这里的。这儿有点象纽约中央公园的上东区,但我在上东区,从来没感觉过这种第一眼看上去的震撼。

      (未完待续)

    • 家园 【原创】第二章 文化伦敦 第5节 艺术博物馆

      第五节 艺术博物馆

      衡量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准,最客观的标准是看它博物馆的水准。伦敦顶级的那些国家博物馆全部免费,这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怪不得英国的税比美国高呢) ,这一点只有华盛顿可以相比。我这次时间有限,只去了三个最重要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V&A。很多人说Tate Modern很好,我自己对现代艺术不太感冒,所以这次就算了,下次去伦敦的时候会去参观。

      国家画廊就在特拉法尔加广场上,要将这里展出的画全部欣赏一遍,那是不可能的,走马观花也要有重点。我喜欢看画,美国华盛顿,纽约,费城,波士顿的主要艺术博物馆的收藏基本看过来了,所以这次去伦敦之前也在博物馆方面做了很多作业:事先把最著名的收藏品是哪些,分别在哪几个展室,分别画出草图,这样,时间紧的话,可以学大家去卢浮宫找蒙娜丽莎然后出门一样,时间宽裕的话,可以随处走,看看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喜欢的作品。不过我也不是什么流派都能接受,西方绘画在印象派以后就不喜欢了,太现代的美术我觉得过於自我表达,而缺乏美感,包括毕加索我也不喜欢。现代美术中,我只对以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还觉得不错,起码精致。伦敦有一个Dali Universe,专门展出达利的美术和工艺作品,就在伦敦眼旁边,郡政府大楼,跟伦敦水族馆在一起。

      国家画廊里最著名的,可能要数凡高的“向日葵” 了,因为它曾创造过拍卖纪录:1987年日本商人以4千万美元买得一幅凡高的向日葵。其实,凡高的向日葵是一系列画作,12朵向日葵,15朵向日葵,色彩差不多,各自都有3-4幅,另外还有3朵,5朵向日葵之类,色彩偏红。就凡高的向日葵系列画作而言,伦敦国家画廊的这幅,是凡高第一幅15朵向日葵,另外,费城艺术博物馆里也有一幅他的向日葵,我也看到过,第一幅12朵向日葵,现在在德国慕尼黑的博物馆,另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也有一幅向日葵。创了拍卖纪录的那幅向日葵呢?其实现在在日本东京的艺术博物馆里。

      国家画廊最精华的还是佛兰德斯画派的作品,最著名的,是凡-艾克的 Arnolfini Portrait,这是我从网上引的链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过正在播放的美剧Desperate Housewives疯狂主妇片头的,对这幅画不陌生吧?这幅画最奇妙的是,夫妇之间墙上的镜子里,仔细看能看到画家的自画像。荷兰来的英国宫廷画家凡-戴克的宫廷人物肖像,在伦敦可以看到不少,这里的巨幅查理一世骑马像,可能是最著名的。伦勃朗的自画像也可以在这里见到。鲁本斯的作品也有。另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杰作也不少,画家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美神与战神Venus and Mars” ,达芬奇的“岩间圣母 Virgin of the Rocks” ,拉斐尔的“Madonna of the Pinks” ,提香的Titian“Bacchus and Ariadne” ,还有米开朗其罗,卡拉瓦乔,贝里尼等意大利大师们不那么出名的作品。可惜这里不让照相,我无法在此贴出照片对这些画作一一讲解。

      大英博物馆:如果在伦敦只能有时间去一个博物馆的话,那一定是大英博物馆。在大陆念过书的都知道,课本里有“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勤奋读书,座位下面的地毯被踏出一条沟” 的课文。大英图书馆和大英博物馆现在是分开的,但马克思那个时代,图书馆的确就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央大阅览室,这就是马克思当年读书的地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然,不必费心找那块带凹陷的地毯了,你想,当年马克思把人家的地毯踩坏了,难道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会换地毯吗?其实曾经在这里勤奋读书的名人也不只马克思,那时候他也还没写出资本论,大英博物馆没有理由非要保留他的座位和一块旧地毯作纪念。

      大英博物馆的收藏之珍贵,可以说举世无双,除此之外,我真的再也找不出其他词汇来形容了。看看这些最著名展品的名单吧:第4展室中央是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这块石碑上刻有四种文字,就因为这块石碑的发掘,19世纪末人们才最终破译了古埃及文字。这是埃及学的钥匙(现在有个流行的翻译和语言学习软件叫罗塞塔,就是用的这个典故) 。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后一间展室是Nereid神庙,发掘于小亚细亚半岛公元前4世纪希腊文化全盛时期的雕塑,再向后一间,就是额尔金浮雕Elgin Sculpture,第6代额尔金伯爵出使土耳其,带回来的雅典巴台农神庙上的浮雕原件,无价之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时希腊在土耳其统治下,土耳其帝国政府对希腊古迹完全没有保护,曾经有过把雅典卫城巴台农神庙当火药库,结果火药爆炸将神庙炸得面目全非的事情。因此,额尔金从雅典搬回这些稀世珍宝,究竟是应该视为帝国主义的文化掠夺加以谴责呢,还是视作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保护当中不幸中万幸的例子,加以庆幸呢?今天的希腊政府当然有能力保护希腊的文化遗产,可是两百年以前的情形呢?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就象以前有人在辩论当中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反过来是“虽然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但科学是无国界的” 。这里的问题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是属於国家的,还是属於全人类的?当一个国家政府无力保护自己境内的文化遗产,甚至自己在野蛮破坏的时候(比如塔利班政府毁坏阿米扬大佛,这绝对是野蛮破坏人类艺术遗产的行为,无论出於任何一种政治或宗教意识形态,都应该谴责) ,别的国家强制性的掠夺或保护,是否应该谴责?

      我索性再问得简单尖锐一点:“人类的文化遗产,和民族尊严国家主权,哪个更高?”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各人有自己的答案。要是中学政治课上,标准答案肯定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是矛盾的,国家强大可以更好地保护本民族的人类文化遗产” 。是,这是个“政治正确” 的答案 ,一般来说也的确是对的。可我问的不是一般情况,而是象奥斯曼土耳其,阿富汗这样的极端情况。再来个例子:文革的时候我们不强大吗?但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谁敢说那时候我们的政府是个对历史负责任的政府?我不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但在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脑海里想到的,是以前去龙门石窟,看到的那些失去头颅的残缺不全的石像。

      另外有个有意思的事实:尽管我个人对额尔金从巴台农神庙把浮雕搬到大英博物馆的行为持赞同态度,但对他的儿子的行为,只能是严厉谴责----他的儿子,第7世额尔金伯爵,就是第2次鸦片战争结尾,在北京下令火烧园明圆的那个家伙。

      大英博物馆收藏中,最精华的部分,应该是希腊罗马和近东部分,除了额尔金浮雕,还有波特兰花瓶,这是罗马帝国开国时代(屋大维时代) 的罗马玻璃制浮雕花瓶,以工艺之精美成为后世西方陶瓷玻璃艺术的一面旗帜。还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其中之二的遗迹:哈利卡纳索斯陵墓(陵墓Maiusoleum这个英文词,就是从这儿来的) 和以弗所的阿提米斯神庙Temple of Artemis at Ephesos。亚洲和中国部分,虽然没有希腊罗马收藏那么惊人,但也有稀世奇珍,中国馆有敦煌壁画,和顾恺之的手卷。

      哈利卡纳索斯陵墓的马头雕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英博物馆最让我吃惊的地方,是它允许照相,而且允许用闪光灯。我在美国和中国的大博物馆从没见到这样的,因为强光会对文物造成破坏,所以我有时甚至怀疑,这里展出的文物,是不是实物的复制品?不过允许照相对於旅游者的我来说,自然求之不得,我那天在大英博物馆拍了个不亦乐乎。来这里参观,最好选择星期四星期五,这两天晚上开到8点半,我来了两次,第一次就是选择下午4点其他景点关门以后来的。当然,5点半以后包括中国馆在内的一些展室不开了,可是希腊,罗马,埃及这三个最精华的部分都是周四周五开到夜里8点半,如果你不是一定要看中国馆的话,晚上去的好处在於人少,可以放开了跟罗塞塔石碑,希腊浮雕这些稀世珍宝合影,没有人打扰。老实说,第一次晚上去的时候,我发现居然能跟这么多人类智慧和技艺的精华作如此不受打扰的亲密接触,当时我就有一种激动得想哭的冲动。

      看博物馆看出名堂是需要知识功底的,可是去V&A博物馆参观就没有那么严肃,即便对文化和历史了解有限的朋友,也会喜欢这里,因为V&A的收藏主题,是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这些东西即便不了解历史背景,依然能觉得赏心悦目。这里甚至还有一个展区是服装时尚。这里跟大英博物馆一样,也允许拍照,这是入口大厅的巨型玻璃雕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自然历史博物馆门前的滑冰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V&A博物馆在肯辛顿的博物馆区,毗邻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这两处我这次没去。另外,这里离开Royal Albert Hall也不远,我没进去,但是在外面照了几张阿尔伯特大厅和纪念碑的像。阿尔伯特亲王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他死后建成的这些纪念建筑,体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帝国全盛时期恢宏富丽的气度。从这里,又可以步行穿越肯辛顿花园到肯辛顿宫,再去诺丁山,只有1站地铁,步行也可以。所以伦敦西南这一片,我的建议是:找个星期六早上,9点以前到诺丁山的Portebollo Road淘古董,然后去肯辛顿宫,再经过Royal Albert Hall,去博物馆区的V&A,自然历史,科学博物馆,这几处地方,都在3站地铁距离之内。

      (未完待续)

      元宝推荐:佃户,
    • 家园 【原创】第二章 文化伦敦 第4节 温布尔登

      第四节 温布尔登

      要谈文化,体育运动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我在美国发觉自己“融入主流文化” 的障碍之一,就是对橄榄球和棒球完全缺乏兴趣。哼,缺乏就缺乏吧,就凭现在的我,也没有必要去改变自己来刻意“融入” 什么了。伦敦呢,英国佬的板球,我也不了解,足球是英国和中国大众都热衷的,我自己却不是球迷,这点我跟美国人的观点相同:踢两个小时的球,总共只进一两个,不是很沉闷?所以在美国我是NBA的粉丝。伦敦是两支非常著名足球队的主场:切尔西和阿森纳的主场我倒是这次都去过了,不过我不是球迷,切尔西是去找陆军博物馆的时候无意中路过,阿森纳的主场我倒是专程去了两次,那不是因为我自己,是因为有朋友是阿森纳的粉丝。在伦敦,我真正专程去看的,是温布尔登草地网球俱乐部,因为我是网球的发烧友,全世界四大满贯赛,在职业网坛的地位绝对高于奥运会。这是网球界保守传统的一面:奥运会地位再高,对於职业网球运动员来说,还是不如每年都有的四大满贯赛事重要。而在四大满贯赛之中,地位最高,最讲传统的,就是温布尔登。可以说,我去温布尔登是抱着朝圣的心态去的。这里有一个草地网球博物馆,可以看到历届温布尔登单打冠军留下的纪念品,象博格,桑普拉斯,费德勒这些巨星,还有莎拉波娃这样的美女新秀,只要是温布尔登的冠军,就有球拍,球衣,发带,球鞋之类的纪念品留下来。这里还有一个guided tour,带你游览温布尔登中央草地球场,只要不是大赛期间,一般都对外开放。如果去温布尔登的话,千万不要在地铁温布尔登站下车,而要提前两站,在south field下车,然后走大约20分钟上坡路,幸好这是唯一的一条大路,很好找,不会走丢的。因为去汉普顿庭院宫的火车要在这条地铁的终点站转车,所以建议采取我那次的行程:早上坐地铁先去汉普顿宫廷,回程去温布尔登参观,如果参观完了时间还早的话,可以继续坐地铁去博物馆区玩,博物馆区在城市西南,相对比较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未完待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