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两脚书橱游伦敦 (全) -- 顾剑

共:💬63 🌺24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说到网球,贴篇旧文网球王,作个补充

        网球王世系

        顾剑

        太早的记不住了,我记忆中看杂志和新闻里,最早有印象的一代网球王是瑞典的比约。博格,从1974年到1981年11次大满贯男单冠军,其中6次法网,温布尔登更是从1976到1980年5连冠。博格的时代,是70年代后期,其实我那时还太小,不懂网球。网球王博格的大名,是后来在麦肯罗时代看的文章里提到的。现在看起来,博格真是个异数:他的11个大满贯冠军6个在法网的红土地,5个在温网的草地,那是完全不同的场地。不过博格从来没有赢过美网,他4次打进决赛,两次败给了麦肯罗,两次败给吉米。康纳斯。

        约翰。麦肯罗,7次大满贯单打冠军:4次美网,3次温布尔登。最著名的火爆脾气“坏孩子”,爱摔球拍,爱骂人。他的高峰期不算长,但是很辉煌,7次大满贯冠军都是从79年到84年,每年都有一到两个进账,在80年代初期那几年没人的风头能盖过他,很清楚的一个王朝。知道他的大名的时候是麦肯罗时代的晚期,我还在上小学,是看“世界之窗”杂志看来的。那时候阿根廷的马拉多纳也刚刚出名,世界之窗的文章里马拉多纳还是17岁的毛头小伙子。

        在博格和麦肯罗时代之间甚至之前,还有一位美国的吉米。康纳斯,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期的网球王,总共8次大满贯男单冠军:两次温布尔登,一次澳网,5次美网,时间跨度从74到83年。换句话说,无论在博格时代还是麦肯罗时代,康纳斯都是毫不逊色的人物。但是我印象中,康纳斯更象常青树,而不是一个王朝的绝对王者。如果要从ATP排名第一来看,其实也可以说,康纳斯的时代比博格还早:整个70年代中期的ATP排名第一都是康纳斯,不是博格,其中包括连续160周排名第一。

        另外说到四大公开赛在网球界的地位,好像传统上是1温网2美网3法网4澳网。我是一知半解,如果说错了,请达人指正。温布尔登地位最高是因为悠久的历史传统。澳网敬陪末座,是因为在1月份,时间不凑巧,很多高手经过1年博杀,这时候都想休息,所以顶尖人物缺席的太多。这两个争议比较小。剩下两个,美网和法网谁第2谁第3其实不太容易排。美国网球公开赛今天在四大公开赛里面仅次于温布尔登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年麦肯罗和吉米。康纳斯很多年的鼎力支持,后来是桑普拉斯和阿加西的巅峰对局。这些美国本土高手只要能出场,一般都不会找借口缺席美网。近些年的网球迷肯定记得95年桑普拉斯和阿加西颠峰时期的美网决战,还有2002年桑普拉斯最后一次登顶,也是在这里对决阿加西。这些经典比赛,奠定了美网的地位。法网呢,因为红土场地的关系,冷门比较多,这是它的魅力,也是它只能排第三的缺点:很多巨星都不善土场,典型就是桑普拉斯。而红土王,从穆斯特,布鲁格拉,再到莫亚,大多都不是一个时代的领衔巨星。

        回到王者世系,麦肯罗的时代以后,就是捷克的伦德尔时代,他占据ATP排名第一的时间之长是创记录的,270个星期,其中从85到88年连续157个星期,真正是一个时代。这项排名世界第一的时间记录,后来被桑普拉斯打破。而连续排名第一的时间,康纳斯比他要长3周。捷克真是出网球天才的地方,不仅伦德尔,女金刚纳芙拉蒂诺娃也来自捷克。他们两个后来都入了美国国籍。

        伦德尔的时代是80年代后期,从1984年到1987年,拿过3次法网,3次美网冠军,然后1989和90年两次澳网冠军,总共8个大满贯。80年代后期,那是很清晰的一个伦德尔时代。

        其实差不多跟伦德尔同时,还有瑞典的维兰德,7次大满贯冠军,其中3次澳网,3次法网,1次美网。但是我印象中他始终被伦德尔的光环笼罩。直到1988年,他1年之内连拿澳网,法网,美网3个冠军,才成功登上排名第一的顶峰。

        我们知道,桑普拉斯王朝,严格来说是90年代中早期才开始的。从伦德尔时代到桑普拉斯时代之间,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那几年,有那么几个为时比较短的小王朝:

        瑞典的埃德伯格,是我高中开始打网球那几年开始红的,应该算伦德尔时代和桑普拉斯时代之间的第一号明星吧。其实80年代后期埃德伯格已经是顶尖高手了,虽然从90年他才取代伦德尔排名第一的地位,但80年代末期伦德尔在大满贯比赛还经常输给埃德伯格。他拿过6个大满贯冠军:2次澳网(85,87),2次温网(88,90),2次美网(90,91)。

        跟埃德伯格基本同时代的,是德国的贝克尔,也是6次大满贯得主,3次温布尔登,2次澳网,1次美网。这两位,跟后来的桑普拉斯一样,都善於发球上网,也从来没有拿过法网冠军。不过贝克尔的高峰期起起落落,延续得很长:他拿第1次温网冠军是85年,而最后一次澳网冠军,已经是96年了。

        说句题外话,大满贯历史上,公开赛时代之后,有三位男单冠军都是17岁登顶,论月份,最年轻的是1989年法网的张德培(17岁3个月),其次是1985年温布尔登的贝克尔(17岁7个月),还有1982年的维兰德(17岁9个月) ,也是在法网。

        在埃德伯格-贝克尔的巅峰时期之后,92,93年的一个短时期,是库里埃(后来比较通用的译名是考瑞尔)的黄金时间,在两年左右的短时间里,他赢得2次法网和2次澳网冠军。但是93年以后,库里埃很快一厥不振。其实要从年龄说起来,库里埃,桑普拉斯,阿加西,张德培,都是差不多同龄人,互相之间也是同学和朋友。我对库里埃印象比较深刻,是因为在92年,中央电视台才开始现场直播四大满贯赛,而且当时是从法网最先开始的,所以当时我看了他不少比赛。此后,就是一代天骄桑普拉斯的时代了。

        桑普拉斯不用我说了吧,他是网球记录之王,一系列记录的数字最说明问题了:6年年终排名第一,(第2名的康纳斯5年年终排名第一),6年年度最佳ATP运动员(第2是博格,5年的ATP年度最佳),286周排名第一(第2名是伦德尔,270周排名第一),14个大满贯单打冠军(第2名是埃默森,12个),7次温布尔登冠军(另一位英国人也拿过7次,但那是在公开赛时代之前,19世纪末,比他早100年。亚军是博格,5次冠军)。

        我的看法,桑普拉斯已不能够称之为王。

        他是神,网球之神。

        很高兴在90年代我上大学和研究生的时候,从电视上追踪了三个在各自运动中创造历史的人物:乔丹,桑普拉斯,和舒马赫。在各自的运动项目中,他们都是前无古人的。其中舒马赫在当时还看不出会创造历史:我喜欢F1赛车的时间算比较早,舒马赫94和95年连拿两年年度总冠军之前,我上本科时,就开始追踪F1比赛了,当时很希望能看到他创造历史,但是他后来转到法拉力车队,在磨合期很是沉寂了几年。最近几年,终於看到舒马赫达到前无古人的高度了。

        下一个我们要见证的历史,当然是费德勒,从近几年的势头来看,费德勒比历史上任何一位网球王的统治力,更加绝对。每年至少拿两个大满贯,经常是三个,以这种速度,很快我们要谈论的,不是冲击桑普拉斯14个单打大满贯的男子纪录,而是冲击格拉芙保持的22个大满贯单打冠军的最高纪录了。而且费德勒目前是除纳达尔之外的红土天下第二高手,从这点上说,几乎费德勒是桑普拉斯与博格两个人的迭加。而且费德勒的打法,不是暴力式的,受伤长期隐退的概率比较小,说实话,我个人不是特别看好现在的纳达尔,正因为他的打法太依赖体力,现在仗着年轻没有问题,过几年,受伤概率会很大,如果纳达尔不及时在技术上再提升一个层次的话,从长远看,他跟费德勒其实不是一个层次的人,尽管他经常能击败费德勒。但我仍然还不能把费德勒称为第二个网球之神,因为在这个时代,他是寂寞高手,早几年所谓的“四大金刚” ,除他本人以外,萨芬,罗迪克,和休伊特,都有明显的性格或技术上的缺陷,这跟桑普拉斯时代不能比:桑普拉斯是在阿加西,贝克尔,考瑞尔这些人各自的鼎盛期,生生把他们一个个压制下去的,从对手的水平,其实桑普拉斯的成绩获得得更不容易。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很高兴,自己能够又一次亲身追踪并见证历史的创造,这一次,历史的名字是费德勒。

        注:以上主要参考资料来自网球名人堂官方网站,作为体育迷,我对什么项目都是一知半解,而且不求甚解,若文中还有史实错误之处,请方家指正。

    • 家园 献花,再请教一个问题.

      我很久没看和英国有关的东西了,印象中Westminster Abby的译文是西敏寺.请问现在改用音译了吗?谢谢!

      • 家园 两种我都在书上看到过

        印象中“西敏寺”是最早港台叫出来的,大陆的标准音译原本一直是威斯敏斯特教堂,记得我小学时候看80年代中的世界之窗就有了。我一般都不太喜欢港台的翻译,象“保时捷”“劳斯莱斯”,“麦当劳”,我一直都喜欢“波尔舍”“罗尔斯-罗伊斯”“麦克唐纳”的音译法。

    • 家园 好文好图,花荐

      顾兄的提纲特别妙,大大方便,收藏

    • 家园 【原创】第二章 文化伦敦 第3节科文花园诺丁山与海德公园

      第三节 科文花园,诺丁山与海德公园

      在莱斯特广场剧院区附近,步行不到十分钟的地方,是另一处风情十足的休闲所在,科文花园Covent Garden。这里有小小的,古旧的餐馆和小吃排档,有几十家连排的旧物店和工艺纪念品店,有名牌专营店,还有数不清的酒吧。科文花园很象波士顿的昆西市场Quincy Market,旧金山的渔夫码头,或者西雅图的Pike Place Market,是个让人放松的好地方,在中心food court经常有街头艺术家表演,在这里可以看到严肃音乐,爵士乐,戏剧片断,杂耍,就我看到的几次来说,水平相当不错,而且街头艺术家的热情和与观众互动不是剧院里能看到的。从科文花园向北走,钻进了伦敦的小胡同,古旧狭窄的街道边一栋栋连排旧房子背后,连缀起另一片市场,比科文花园还要古旧,也更有趣,这就是Neal’s Yard,属於七面钟地区Seven Dials,这是真正的老伦敦,大概莎士比亚时代的街道市场就是这个样子的,经过90年代重新规划,这样的旧城区现在成了吸引游客的观光点。Neal’s Yard相邻的两三条街道上,夜里会亮起巨大的灯笼,很漂亮,也很东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科文花园到七面钟(那是7条街道的交汇点) 附近的路很不好认,但是距离并不远,迷失在这里的狭窄街道,其实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这里是晚上泡吧最好的地方,只是到夜里和周末,人会很多,每家酒吧间都会很拥挤,尤其是有足球比赛的日子,我可是见识过酒吧里人山人海的情景。挑个非周末没有比赛的日子,晚上去科文广场附近转转,随便踱进一家酒吧,不经意地要一品脱英国啤酒,放松奔波了一天的身体和心情----谁知道呢,艳遇就最可能在这时发生?

      在科文花园北面,Neal’s Yard附近,有家很有名的色情咖啡馆,除了经营咖啡馆生意之外,会有很多画展,卖很多色情主题的咖啡杯,纪念品,明信片之类,不是很露骨的色情,更多是性为主题的艺术和幽默,这家咖啡馆在很多旅游指南上都特别提到过,叫做 Coffee, Cake, and Kink,地址是 Endell Street 61号。

      我自己在伦敦那几天,一般是下午5点来钟去莱斯特广场买晚上的戏票,步行到科文花园吃点东西,看看街头表演,逛逛店,有时是去酒吧或咖啡馆消磨一个来小时,6点半到7点之间,就步行到附近的剧院,匆匆来去,泡吧的时间也不对(6点太早,等看完戏10点半,酒吧基本都挤满了,而且必须回旅馆睡觉,明天还要早起去玩) ,所以艳遇什么的,也就无从谈起了。

      跟科文花园有点类似,但更加“文化” 得不得了的,是诺丁山Notting Hill。看过朱莉娅-罗伯茨和休伊-格兰特演的同名电影吧?那个著名的小房子和书店是真的有这个地方,不过现在不容易找到了,因为太多电影的粉丝去那里找,主人不胜其烦,把电影里那个著名的蓝色门卖了,换了扇了跟其他房子一样的黑色门。休伊-格兰特在电影里开的那家书店也有,门脸是橙色的,玻璃橱窗上有大字写着“We are almost famous now” 。不过真正的主人当然不是格兰特。其实我自己不是那个电影的粉丝,第一遍看那个电影是在越洋飞机上,看了一半睡着了,这次到伦敦之前看那么多旅游手册都提到那个地方,这才看了第二遍电影,总算看全了。

      诺丁山出名其实远在同名电影之前,从地铁Notting Hill Gate出来,走10分钟,沿着路牌找“Portobello Road Market” ,Portobello路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诺丁山,伦敦最好的古玩旧物市场,尤其周六人山人海,平时人也不少,周日相对冷清一点,真正要找好东西,最好是周六早上9点之前来淘,无论你想找的是什么,这里一家连一家的老古玩店旧书店和小摊,一定会给你惊喜,很多我根本想象不到的好玩的东西,随处可见。只是别轻易相信人家告诉你,这是维多利亚时代,甚至伊丽莎白时代的真品。跟北京的古玩市场一样,真的古物,这里肯定是有,但你自己一定要懂行才行。一般游客如你我者,在这里买些稀奇古怪的纪念品,是再好不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海德公园是另一处著名的文化现象:大家都知道它有个speaker corner,任何人可以就任何话题发表演讲,除了两个禁例之外:诋毁英国王室和号召推翻英国政府。海德公园算是言论自由的一面旗帜和一个象征吧,马克思和列宁都曾经在这发表过讲演,不过有多少人听,我倒没有见过记载。其实我挺怀疑:平时这里人并不多,任何人讲演都可以,但不一定能有什么人听你的。这里比较热闹的时候是星期天,所以要是有人想看看真实的言论自由,最好星期天来。如果来看Speaker’s Corner的话,千万不要在地铁海德公园角下车,那是公园的东南角,Speaker’s corner在东北角,地铁是Marble Arch站。这个大理石拱门,也是伦敦一景,用意大利卡拉拉白色大理石建成,设计者是1828年的约翰-纳什John Nash,在伦敦历史上的建筑和规划大师里面,纳什的名望大概是仅次于兰恩爵士的了,他是改建白金汉宫和规划The Mall旁边的Carlton House Terrace的主持人,白金汉宫,摄政公园区域,特拉法尔加广场,圣詹姆斯公园,都是他的作品,可以说基本上整个皇家伦敦区域的规划,都出自纳什的手笔。拱门和演说角座落的地方,最早是伦敦城搭绞刑架公开处决犯人的所在,相当于北京的菜市口,不过别想歪了,时间上并无因果关联:在这里处决犯人的行为终止于18世纪末,拱门是50年之后挪到这里,19世纪末海德公园允许自由发表讲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未完待续)

    • 家园 【原创】第二章 文化伦敦 第2节伦敦戏剧

      第二节 伦敦戏剧

      作为艺术之都,伦敦西区的舞台剧之剧目丰富,制作精良,丝毫不比纽约百老汇逊色,而且很多百老汇上演的热门剧,象歌剧院幽灵,悲惨世界,芝加哥,音乐之声,Mama Mia,Evita,Spamalot,Marry Poppins,这里一样上演,就演员来说,我们知道好莱坞在文化上是有点崇英的,英国舞台剧的成功演员在好莱坞拿奥斯卡奖项司空见惯。我这次在伦敦抓住机会,一口气前后看了六场音乐剧,说是“夜夜笙歌” ,一点也不过分,基本上在伦敦的每晚不是看戏就是去泡吧了。

      伦敦的所谓“西区” 剧院,集中在Leicester广场到科文花园Covent Garden附近一小片区域,莱斯特广场是中心,看戏最好的办法,是去那里买当天的半价票,就象纽约时代广场46街那家著名的半价票售票中心一样,伦敦也有这么一家,在Leister广场西南角,非常醒目的大字TKTS,这是伦敦剧院联合会的售票亭,每天上午10点到晚上7点专门卖当天各个剧院演出的半价票,售票亭门前的电子显示屏会显示哪些戏还有票,大约都在20-40英镑一张票,有时可以赶上非常好的座位,一般情况座位都不会太差。这家是最有信誉保证的。其实Leister广场附近还有很多很多票房,标榜出售打折戏票,有些很不错,有些折扣不象他们说的那么深,一般情况下都还可靠,有时候TKTS没有的热门票,在别的售票亭能提前买到,象我去买“音乐之声” 的票,TKTS那里根本没有,就是提前两天在Leister广场另一家售票亭早上9点刚开门的时候去买的,也打了折扣。

      我以前在纽约百老汇看过少数几部戏,多数情况是在波士顿和纽约听音乐会去了,这次因为有好朋友热衷此道,给我推荐哪部好哪部好,就看了很多,把伦敦和百老汇所看的几个热门戏综合起来评价评价:我觉得伦敦看戏的疯狂劲比纽约厉害,有时候一票难求,我的亲身经历,象音乐之声和悲惨世界,伦敦剧院门口爆满,拿着票挤进门都不容易,纽约倒没有这么疯狂,应该是纽约剧院多的原因吧。从布景道具设计上,狮子王绝对是冠军,对动物造型和大场面的处理(比如舞台上如何表现牛群踩死老狮子王) ,舞台设计极具创意。音乐上,不容易比较,因为音乐之声里面的歌曲我们已经耳熟能详,首首都是经典,实在很难跟其他几部在同一基础上相比。单曲我最喜欢的,还是歌剧院幽灵里面的主题旋律。另外,歌剧院幽灵里那幕地下湖,满台灯影雾气造出来的湖面星海场景,真是美轮美奂,让我目眩神迷。要讲到编舞,我喜欢芝加哥,里面的现代舞不同凡响,而且很幽默。要讲究感染力,(说白了就是煽情啊) ,首推悲惨世界,毕竟是雨果的名著,(附带说一句,雨果和陀斯妥耶夫斯基两个人,从大学时代直到今天,都是我最喜欢的作家) ,音乐剧上半场还看不出什么太多出彩来,越到后面越煽情,街垒的牺牲达到高潮,真的很感人,怪不得连我这个从小意识形态都是保王党的老顽固,看完这场戏,都对法国大革命产生出几分同情来。如果换个评价标准,要看异域风情,那首推阿伊达,古埃及的经典故事,威尔第的原作,埃尔顿-强的作品。最近在伦敦和百老汇很火的Spamalot我不太喜欢,因为那是个恶搞类型的喜剧,拿亚瑟王的传说开涮,而且很多笑料跟Monty Python其他喜剧作品有关联,很多外国人喜欢,象我这样没有看过他其他作品的,没有reference,很难完全领会,就象外国人很难喜欢周星驰的喜剧一样,况且我本来就厌恶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风格。其他热门音乐剧当中,Mamma Mia留着暑假回上海看,美女与野兽和猫,2月中会去看,大河之舞三月中去看,票已经买好了,现在没法评论,Evida,Mary Poppins,天鹅湖我没看过,西贡小姐是已经停演了,现在找不到机会看。

      (未完待续)

      • 家园 音樂劇當然得在曼哈頓看

        都到了倫敦了沒看 Jude Law JundiDench 之類的戲骨話劇唉

        算了每回看見別人寫的遊記就著急怎麼光在忽悠遊客的地方轉

      • 家园 这个买减价票的窍门会有用!

        伦敦的所谓“西区” 剧院,集中在Leicester广场到科文花园Covent Garden附近一小片区域,莱斯特广场是中心,看戏最好的办法,是去那里买当天的半价票,就象纽约时代广场46街那家著名的半价票售票中心一样,伦敦也有这么一家,在Leister广场西南角,非常醒目的大字TKTS,这是伦敦剧院联合会的售票亭,每天上午10点到晚上7点专门卖当天各个剧院演出的半价票,售票亭门前的电子显示屏会显示哪些戏还有票,大约都在20-40英镑一张票,有时可以赶上非常好的座位,一般情况座位都不会太差。这家是最有信誉保证的。其实Leister广场附近还有很多很多票房,标榜出售打折戏票,有些很不错,有些折扣不象他们说的那么深,一般情况下都还可靠,有时候TKTS没有的热门票,在别的售票亭能提前买到,象我去买“音乐之声” 的票,TKTS那里根本没有,就是提前两天在Leister广场另一家售票亭早上9点刚开门的时候去买的,也打了折扣。
        买芭蕾和歌剧的票也适用吗?

      • 家园 顾兄,看戏要正装吗?

        中间是不是除了休息时间不可以随意走动的?(要是这样就麻烦了,先在家里把厕所上了.....)

        还有看戏的票可不可以网上定或者电话预定?俺先把准备功夫作好,到时候也学你潇洒一把....嘿嘿

        • 家园 看戏不要求正装

          可以随便穿,但是去戏院穿得笔挺的套装晚礼服也大有人在,所以穿多正式多随便都可以。看音乐剧是这样。

          但是看歌剧或芭蕾舞,大多数人都是夜礼服。不要求正装,但最好穿得正式些。

          中间是不能随便走动的,你要走也走不动:过道空间坐在那里都难伸开腿,你要出去的话,一排人都要站起来。所以除了幕间休息,没有人走动。

          网上订票或电话订当然可以,最大的订票网站是www.telecharge.com和www.ticketmaster.com,这是美国的,英国也有,.com.uk就行。电话订票,可以直接给戏院票房打电话。不过提醒一句,这样提前订票的,都是全价,没有半价票。网上预定还加手续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