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战国风流》 之 吴起(2) -- Bater

共:💬22 🌺2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战国风流》 之 吴起(2)

《战国风流》 之 吴起(2)

吴起见弃于鲁之后,‘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拿着吴起的RESUME就和他的智囊团团长李悝(又名李克)讨论起这事情。这个李悝可是个大有来头的人物,惜其生平事迹已难确知其详,然于他人的传记里多有此公的身影,后话。

文侯问:“你看这小子到底怎么样啊?”李悝敲敲脑壳,故意说:“如果单论用兵的话,司马穰苴也不在他话下。可这个人么,贪求名声,为了求名可是连老婆都宰了啊。”

文侯想了想说:“是一个将才对我们重要呢,还是一个头衔对我们重要呢?拿一个大头衔去换一个大将,合算吗?我们给他名,他还会杀老婆吗?”

李悝又说:“听说这小子还有点好色。”

文侯笑笑:“好色?那他会被女人所左右吗?如果不会,那他中美人计的可能性不大吧?再说咱们军中不设女兵连吧?将士女眷允许随军吗?”

李悝进一步“刁难”:“他不孝,老妈死了都不奔丧。”

文侯更不以为然:“设若将士们频频以母丧、父丧、七大姑生娃、八大姨出嫁而告假,如何?”

李悝终于会心一笑:“君得之矣。”

‘于是魏文侯以(吴起)为将,击秦’,牛刀小试,即‘拔五城’。后因‘吴起善用兵’,而且为将廉洁公平,‘尽能得士心’,被文侯任命为西河守将,‘以拒秦、韩’。正是在为西河守将期间,配合李悝在政治领域的变法,吴起也在军事领域高举改革大旗,把军事天赋展现得淋漓尽致。

吴起用兵强调兵不在众而在“治”,以首创的精选士卒之法组建“武卒”,免除武卒全家的徭赋,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从而得到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凭着这支王牌部队,吴起在任西河郡守期间,‘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招地千里’。在著名的“阴晋之战”中,吴起以五万魏兵,击败十倍于己的精锐秦兵,尽‘夺秦河西地’,迫使秦让出河西地区大片领土,魏国国力甲于诸侯。

吴起功立多了,‘甚有声名’,就开始琢磨魏国的相位。时文侯已逝,当头的是文侯的儿子武侯,担任国相的是以惧内闻名当世的公叔痤。吴起对名声的趋之若鹜让这位国相食不甘味。这为公叔先生自知才不及吴起,能坐上相位多亏了自己那位身为魏国公主的贤内助。

这位妻管严相国才能有限,眼光却实在厉害,门下多奇谋之士,后以变法而强秦的商鞅即出自他的门下,后话。

且说公叔痤有个门客,一看主子相位不保、自己饭碗不稳,就给相爷支招了。他说:“要除掉吴起,这有何难?‘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特有骨气有特好面子,咱们不妨就于此下手。老板你不是怕老婆吗?您只需如此如此,吴起必除无疑!”

公叔痤于是跑武侯那儿吹风:“‘夫吴起贤人也’,那真是惊天纬地的大才呀,咱们魏国这一洼水泊,怕是难有蛟龙搏腾的空间,‘臣恐(吴)起之无留心也’,臣担心他会另攀高枝啊。”

于用人方面,武侯比他老子文侯要差着几个档次,一听公叔的话,立马紧张起来。公叔痤又说:“臣也只是怀疑,并无凭据,不过咱们可以试探他一下。”

武侯问:“奈何?”

公叔痤亮出门客出的高招:“这样吧,老板您把一位公主也许配给他,‘(吴)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且看看他的态度再行定夺。”

武侯许之。

我等凡夫俗子实在难以明白这种政治婚姻,我对你忠诚就得娶你女儿?什么逻辑嘛!大约爱情这个东东在当时,尤其在上层社会根本还没问世,婚姻么,不过是一种政治交际。不过这法子还真屡试不爽,一个昭君出塞就能换来北赛几十年的相安无事呢。

看起来武侯也聪明的实在有限,居然没听出这位老女婿的另一个话外音:“我说小岳父啊,您这基因怎么传递的?家教怎么操练的?女儿一个比一个丑,一个比一个难伺候,为了表示对您的死心塌地,您看俺连你女儿都娶了呀,现在就拿这试金石试试吴起吧。。。”

过了几天,公叔痤就邀请吴起上他家蹭饭,吴起哪儿知道这里面的文章,这么提了两坛酒就去了。结果席间公叔痤故意把一碗汤洒在老婆身上。这还了得?这位公主立马拿出河东狮本色,又是跪搓板,又是顶茶碗,当着吴起的面,把个相爷这一通折腾。公叔痤唯唯诺诺,连P都没敢放一个。吴起目瞪口呆,晚宴不欢而散。

没几天,魏武侯就让人来谓吴起曰:“君上打算把一位沉鱼(吓的)落雁(薰的)的公主许你为妻,驸马爷您可别又把她给宰喽。”

吴起想起另一位驸马爷,人家甚为国相,尚被公主轻贱的那样,让本帅也和他一样?以后还怎么在哥们跟前抬头呀?于是吴起‘果辞魏武侯’,落入公叔痤算中。

‘武侯疑子(吴起)而弗信也’,不再信任重用吴起。久之,吴起也怕上面找个茬治他的罪,‘遂去’,逃亡到了南边的楚国。文侯地下有知,当斥儿子不肖。。。

元宝推荐:海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上花,再加点料,东周列国志里的

魏国前一次换相的时候,吴起志在必得,早早的在公门外等消息.结果没给他.吴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把人家新宰相,好象是田文,给拦住,说恭喜啊,相位是您的了,可是您怎么当上的,俺有点疑问,咱俩讨论讨论?

然后开始摆功...大概就是治百官亲万民,你不行吧...士卒闻鼓而忘死,你不行吧...老子往那儿一站,四方诸侯不敢正眼看过来,你不行吧...田文说我是不行.吴起说,那你凭什么还爬得比我高?田文说,其实我也是很惭愧,但是现在政局不大稳,似乎我比您资格老点,所以才让我压阵?吴起说...你先干着...这位子早晚是我的...

以后魏国国王死都不让他接相位,跟这次辩论不会没有关系,老哥们太拽了...

家园 生子当如吴起也。

如鲁国君臣,豚犬尔。

家园 确有其事,谢补充 :)

所以我说无起“琢磨魏国相位”,对名声“趋之若鹜”。

家园 鲁国君臣,确实差点意思,越混越惨,也是自找 :)
家园 《战国风流》 之 吴起(3)

《战国风流》 之 吴起(3)

‘楚悼王素闻起贤’,眼看着北面的邻国蒸蒸日上,心里羡慕死了魏王有吴起这样的王牌,如今魏王把这张王牌拱手相让,悼王除了高赞魏武王慷慨之外,内心自少不得骂此子蠢才、SB。

吴起一到,楚悼王立马任其为相,以国事相托。

吴起于是又在楚军中实施变革,并效法李悝,把改革深化到政治领域。和治军一样,吴起在政治领域也推行精兵简政,淘汰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员,并停止那些八杆子打不着的远亲王族成员的按例供给,省下的钱米,‘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

在楚悼王的铁腕支持下,吴起变革卓有成效,尤其是楚军战斗力显著提升,‘于是难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楚国地盘之大达到前所未有,几乎等于其他所有诸侯国的领土之和,诸侯无不‘畏楚之强’。

谁知道好景不长,吴起没干几年,力挺吴起的楚悼王就因病医治无效于公元前381年壮志未酬。那些因吴起的变革而失却爵位、俸禄的‘宗室大臣’,早对吴起恨得牙根痒痒了,‘尽欲害吴起’。

吴起相楚,虽然让楚国强盛一时,然因为历时过短,其变革是不彻底的,与当初在魏的变革以及后来商鞅在秦国的变法都不可同日而语。尤其在楚悼王死后,悼王的儿子肃王虽然‘使令尹尽诛射吴起并中王尸者’,因此而致灭族者多达七十多家,然而在肃王心中,此举未必就是为吴起复仇,反倒是为了他爹以及为了他自己找回面子的成分居多。肃王本人并不认可吴起的变法,一个不争的史实是,吴起死后,他的那些强国措施并未延续下来,换而言之:楚国,复辟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就是独裁政体下的宫廷哲学,昭若魏文侯、楚悼王,自有吴起的用武之地,魏、楚也因之强盛;昏如魏武侯、楚肃王,只能是把吴起及其心血扼杀。到了魏文侯的孙子惠王,更是把祖上积累下来的产业挥霍殆尽,两次被田忌、孙膑率领的齐兵击败,魏国终失强国风采;楚国地盘虽大,在战国期间却一直只有唱配角的份,虽然它的地理、人口资源等并不逊于西秦。

初,本人欲觅一楚人列于本系列“十大”之数,终不可得。唯能叫得出名的楚将项燕,却是因其孙子项羽而成名。或许这便是亡国的原因,也是射杀吴起的报应吧。

司马迁评价吴起,认为他的被杀是因为‘刻暴少恩’,本人并不完全认同。须知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不强兵就是等死,要强兵就需要钱粮。吴起要变革,无可避免的损及这些世袭的旧奴隶主,不诉诸铁腕、不采用蛮力,谁又能甘心交出其既得利益呢?实在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可以即对他们“多恩”,又能从他们手里索要利益。在那么个特定的时代,是大刀阔斧变革旧的体制、使之更加高效迅捷,还是委屈求全、安于老牛拉破车更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

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风流何须善此生?

家园 也是善于谋国,不善谋身呀

不善谋生,却能谋死

能通过自己的死,假手他人复仇,

也真有本事

趴到了楚悼王尚未凉透的尸骨上,心存一丝幻想,以为这些王公大臣不敢伤害悼王的遗体而投鼠忌器。

都这阵子了,应该也没指望活下去了,就盼着这帮二愣子别转过弯来,把他拖起来再招呼

家园 那些亵渎楚王遗体的人后来都被新楚王收拾了

也算吴起为自己报仇了。

家园 从这个意义上说,吴起临死再次智慧了一次:)
家园 哈哈哈,吴起本身可能武力不差,谁敢过去拖他起来?

别忘了,他曾在卫国杀谤己者三十余人。

家园 魏武候这么做也有原因

吴起不仅创建而且长期控制魏国最精锐的部队,而且驻守距离首都较远的河西一带,吴起如果忠诚还好办,如果不忠诚的话,以他在军队中的威信,担任了魏相后只怕没有人能控制住他。所以魏国高层对他的这种测试是不可缺少的,问题只在测试方式的合适与否。

家园 赞成你的说法:测试是必要的,不过被公叔痤算计了。
家园 魏武候可能还是真心想通过婚姻拉拢吴起的

对于外姓将领来说,这一手是经常的手段,但是即使如此,由于吴起有杀妻求将的前科,即使吴起能够暂时通过检测,他人的流言要趁机而入仍还是很容易的。何况吴起的性格也使得他不容易屈居人下,一朝天子一朝臣,吴起的出走是必然的。

家园 个人感觉吴起在楚国的地位还是不高

在魏国吴起能掌握大军,而且能够从容出奔。在楚国竟然连像样的保镖或者探子都末有,这么容易就被还乡党们围上,后来商鞅就学了乖,至少还是在自己封地上抵抗了一下,从这点上来看,吴起是死的有点窝囊,也或许吴起当时已经有死在楚国的觉悟了,毕竟当时能够用的了他这种性格的国家确实也不多,而能够三次在不同的国家实施过自己的政治抱负这辈子也不算白过,唯一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还乡团们甚至不走正常的司法途径,完全是黑社会手段,吴起这口气咽不下去,所以才用了那手。

家园 这个还是看君主的魄力了 :) 

文侯、悼王为何就敢予吴起高位?

秦孝公就能用商鞅几十年,惠王就容不得他。下面就开始侃商鞅,请继续指教哦 :)

吴起在鲁都说不上有变革,帮着打了一仗而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