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日本孩子眼里的中国学生 -- 萨苏

共:💬86 🌺1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日本孩子眼里的中国学生

一大早的,就看到萨那口子小魔女在梳妆台前搔首弄姿。反常即妖,忍不住喝问一声,才知道魔女今天上午要去听汇报,参加汇报的层次都不低,当然要打扮一番喽。

从没听说还有人要向她汇报,难道升官了?

一问,才知道是列席而已。

原来,我在日本所住的小城,和广东FS是友好城市,今年,双方搞了一个中学生互访的活动,日本方面派出十六名学生到当地学校学习,并于日前返回。回来的日本中学生,需要在市政府向市长和当地教育界人士作一次汇报(看来搞汇报不是中国的专利,至于是不是从日本引进的则待查)。魔女在市里挂了个国际交流的职务,事情多少算沾边,就把她也拉去听汇报了。

听到这里,萨来了兴趣。

记得几年以前,曾经看过一篇对比中日孩子的文章,说的是中日学生同组夏令营,结果中国孩子的表现令人失望。比如,生病的时候,日本孩子会顽强地坚持下去,而中国孩子往往急于要求被送回去;吃饭的时候,如果不好吃,日本孩子也会坚决地吃下去,而中国孩子则因为口味不好而放弃。总之,整个夏令营期间,“小皇帝”,“小公主”们颇为狼狈。

这篇文章,让很多中国教育界人士发出了改革现有应试教育弊端,提高素质教育的呼吁。

到日本以后,看过日本小学生冬天穿着短裤跑来跑去,感到培养自理和吃苦能力等方面,日本的教育的确有其独到之处。再想起这篇文章,我的心中有些不寒而栗的感觉,对多年以后这一代中国孩子成长起来以后的竞争力不禁深感忧虑。

然而,在日本呆得久了,也不时听到一些相反的说法。比如,我认识的日本教育界人士中,有一位浜崎先生(2005年日本国一等教育勋章获得者)就干脆地称下一代日本孩子为“巴嘎”。他的看法是传统的日本教育以严格著称,强调教师的权威。但是近年来,日本大力引进美国的教育模式,按照美国的自由教育方式,教师既不能要求孩子们去争取第一,也不能轻易地管教孩子,因为那样会影响孩子的自信,使日本的教师无所适从。于是,现在的日本孩子,吃苦耐劳精神大不如前了。言下之意,对中国的应试教育,题海战术倒是颇为羡慕。

这种说法,毕竟是一家之言,不乏片面,至少,对于题海战术,谁要说它的好就该背上中国小学生的书包绕城走上两圈体会一下。不过,这说明了从中国人或日本人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大概可能会有相当不同的结论。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和我这个中国人讨论问题,有意高抬一下中国的教育制度?那么,真实的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孩子,又是怎样的呢?对这个问题,虽然一直很有兴趣,但日本人暧昧的民族性格让我屡问而不得要领。

单田芳先生说得好 – “要知心腹事,需听背后言”,象这次,由于参加和听取汇报的均为日本人,其内容应该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日本孩子们走马观花后对中国的认识和看法。

于是就拜托小魔女借这个机会了解一下。

等到小魔女回来,看着却有点儿发呆的样子,问,怎么样,是不是日本学生太傲慢了? -- 有些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颇为负面,总觉得《红高粱》里面的中国人才比较真实,为这种事情,魔女也曾与人争执过。

不是,魔女说,我在想照他们的说法,日本的教育恐怕是出问题了。。。

难得难得,即便平时没心没肺的家伙也有忧国忧民的时候啊。

怎么回事?问下来,才知道这次汇报中,日本学生讲自己对中国学生的看法是有一点“畏惧”。

畏惧?FS这地方男出黄飞鸿,女出十三姨,难道是打了日本学生?不能吧,以我的了解,现在老广好像不太喜欢直接动手的,都是雇佣黑社会。。。

别瞎猜了,这畏惧与打架无关,是在学业上面。

于是听魔女慢慢道来。首先的承认,汇报中负面的内容并不少。日本学生对中国的负面印象主要有这样几个 – 第一,中国的污染太严重,在佛山期间,很难看到蓝色的天空;第二,中国的贫富差距显然是比较严重的,在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崭新高档的房子与陈旧破败的房子间杂(对此,市长先生倒是给了个评注 – 日本三十年前也是这样的);第三,中国学校中的设备往往比日本还要先进,但是要么很少给学生开放,比如音乐教室的琴看起来都是新的,要么给学生开放但缺乏维护,比如电脑教室里的计算机,有一半已经不能使用。

但是,更多的是正面的评价,也正是中国孩子的实力,让日本学生产生了“畏惧”的感觉。对中国孩子,日本的中学生们在三点上深感惊讶和自愧不如。

第一点,就是中国孩子的英语水平普遍比日本孩子高一截。到佛山市的日本孩子也在中国的中学(重点中学)随堂上课学习了两个星期,结果发现中国的中学生在英语课上居然都是用英语发言,令日本孩子大吃一惊。这在日本的学校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即便日本的大学生,也基本是哑巴英语的水平。想起我们上中学的时候,也是以“哑巴英语”著称的,看来中国在改善英语教学方面的确是收到了成效。在这段汇报的时候,有人问去“见学”的日本学生 – 那么你们有没有和中国的学生说英语呢?日本学生回答说 – “我们说了,但是他们听不懂,于是以后就再不好意思说了。。。”

(听到这里,萨不禁莞尔,日本人学英语的致命弱点是日语没有R音,所以发音比较成问题。这使得日本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亚洲总在倒数几名徘徊。所以,日本学生英语比不过中国学生,倒也不能说中国学生多么优秀。)

第二点,是中国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精神。日本的民族性不擅主动,所以,日本学生在佛山的中学里,发现中国学生纷纷主动上前招呼的时候很有些不适应。而中国的学生不但上来招呼,而且很快就毫不客气地抓紧时间,向日本学生学起日语来。起初,日本学生觉得中国学生这样做颇有些不自量力,因为中国学生的日语发音显然十分生涩,按照日本人的习惯,外语水平不高的时候,是绝不能开口的。然而,两个星期以后,当日本学生准备回国的时候,发现中国学生都能用相当流利的日语和他们打招呼和告别,不禁第二次吃了一惊。

(对此,萨倒是十分能够理解 – 我们上中学的时候,学校要来几个“老外”,大伙儿也是追上去对话不休的。要知道如果找外教对话,人家可是按钟点收钱的,有这样不要钱还能学外语的机会,精明的中国人怎么会放过?)

第三点,是中国学生似乎每人都有特长。大家开晚会的时候,日本学生表演节目往往靠集体,内容以小品为主。但中国学生几乎每一个都能表演出一些独特的艺术节目来,比如有的能弹琴,有的能表演魔术,有的能即席绘画。这些显然是课程中没有的内容,让日本学生感到吃惊 – 难道每个中国学生都是艺术天才?一时,对一起上了两个星期课的普通中国同学产生了莫测高深的感觉。

(日本学生不知道,在望子成龙的家长的期待中,中国学生从小就要享受每个周末都要去上各种课外班的特殊待遇,以至对很多孩子来说连看蚂蚁搬家都成了奢侈。如果知道,他们就不会对这种天才表示惊讶了。这种做法被称作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并且使孩子的童年成为噩梦。说起来,中国学生很羡慕日本学生这方面的轻松呢。然而,由此获得的一技之长,对中国学生,看来也确实是一种财富呢。)

最后,日本学生的总结是 – 中国的学生很厉害,日本必须克服自己教育的弊端,否则。。。以后。。。竞争。。。危机。。。生存。。。死亡。。。

结论很严肃,至少日本的几个教育界人士走出会场的时候都是面色凝重,明年继续进行这样交流的意向,也就顺理成章地被批准了。而且,还增加了五月份邀请更多的中国学生来日本“见学”的内容。

听完这个总结,萨不禁又想起当初看的那篇中日学生夏令营的对比。看来,中国和日本对彼此的看法实在很有意思。老实说,我颇怀疑中国FS方面的教育部门搞了一点面子工程,比如专门集中了一些好学生和日本学生编成一个班上课。不过这个工程的成本应该不大。想想中国家长们省吃俭用为孩子买钢琴,拿棍子逼着孩子背英语的那种精神,恐怕选拔一点儿这样的学生并不是难事。。。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想想中国家长们的付出,孩子们的大书包,一时茫然。哈姆雷特说,生存还是死亡?我们该怎么说?或许。。。成功还是失败?

[完]

家园 萨发花!
家园 现在中国的小精豆子们是比较厉害
家园 呵呵。是不是日本的就业压力没国内这么大啊。

吓唬吓唬他们也不错,就是不知道那边的学生更快乐?

家园 国内的小精豆子们

有的也精的不是地方儿...

去年夏天,我家小朋友在国内过的整个暑假,我妈妈也给她请了老师教钢琴,滑冰,还参加了一个游泳训练班. 钢琴,回来以后美国这边儿的老师说,国内老师给上的曲子真够难的,可是小朋友的style全丢了;滑冰,小朋友说国内的滑冰馆真漂亮,比美国的漂亮;游泳,这个因为是集体班,和同龄小孩儿有了接触和比较,我家小朋友几乎天天遭表扬,教练号召全班都向她学习,为什么?教练说从开班以来就没见过这么自觉认真的小朋友,别的小孩儿或多或少都会偷懒,只有我们这个傻孩子,不管教练是不是紧盯着,该游到头儿的一定游到头儿,该游几圈儿一点儿不会少.......

家园 【和老萨】18年前,俺眼里的日本学生

18年前,俺们高中迎来了一批日本高中生。

第一影响就是日本学生好腼腆啊,说话都不太敢抬头。大伙儿上去和他们扯英文,没回应,人家颤巍巍的拿个笔“手谈”,而且水平那叫一个差!

听说日本人也会汉字,某位兄弟写下“山口百惠”(当时好像《血疑》特红),某个小日本写下“三浦友和”(忘了原字,反正能看懂),还画了颗心,把俩名字连起来--记忆中是当天日本学生给俺们的唯一亮点。另外,俺知道了日本把“邮票”叫“切手”,呵呵。

后来大家去比赛排球、篮球,日本学生的水平之差让俺们目瞪口呆!本着“友谊第一”,努力放水让他们没太难看。。。

一天的访问结束,大伙儿对这帮日本同龄人就俩字--鄙视!

某人不屑滴断言--一定是日本乡下高中来的土学生!众人恍然大悟,皆然之

家园 跟我们那会儿感觉差不多

我们班也接待过几拨儿,还比篮球呢,我们学校是篮球传统校,我们班有几个二级运动员,当然把他们打的...

家园 恰巧,LP这里也来了一些中国小留学生

国内重点中学出来的,真是厉害。精锐部队,横扫三军都不带喘气的。北美有AP或者IB课程,这比一般课程要求更高,作业量很大,我女儿每天回来,书包比我的照相包还重,摊开来的讲义和笔记都是成垛的。可上海复兴中学来的一个女孩,下课前功课全做完了,这是全AP,不是普通班。不过一般的学生也就很一般了,丝毫没有特出之处。老萨这里的日本学生如果只是普通班里拉出去的,恐怕是要感到恐慌的。

家园 日本学生

在这么多年的“宽松教育”下,学习能力低下了不少(当然,私立学校上学和每天下课就直杀“私塾”的学生还不至于太离谱)。

由于这几年“少子高龄化”的影响,从今年开始报考大学的高中生人数与大学招生人数几乎持平,只要想上大学的日本学生,就可以进大学。

再加上上个世纪50年代“婴儿出生高潮”的那一批人从今年开始陆续退休,劳动力将会出现巨大缺口,就业市场方面也会随之转为“卖方市场”。

在这种竞争减少,升学、就业无忧的情况下,日本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比起他们的父辈自然也有所减弱。包括日本人一向引以为自豪的坚强韧劲,在现今的年轻人身上也在逐渐消失。

在物质极为丰富、对将来生活无忧的社会里会造就出什么样的年轻人?俺觉得有个词极为合适——八旗子弟。话可能说得有点过火,欢迎砸砖~

家园 美国大学给这个IB课程考生奖学金相当高啊

最近看的一份报道,新西兰一个华裔女孩,高考选择考的这个IB,考了41分,(满分45分),美国一所常青藤大学给的奖学金是四万美金。印象中比一般读硕士博士的还高啊。

家园 学费就要三万多啊。

读硕博一般都免学费啦。

家园 我倒,忘了这一说了

这里的学生读大学都是政府全额贷款,还发放生活津贴,让我一时之间都把学费这事抛诸脑后了。。。

家园 怎么说呢,其实对于第三点我觉得

擅长于小组或集体活动对于将来的人生更重要。毕竟个人能力有限,就是天才也就在一定范围内是天才,何况99.99%的人是普通人。

是否能在一个集体中很好的协调工作,突出自己的能力的同时又能得到集体的认同,这我觉得是中国教育迫切缺乏的。

家园 现在中国教育的两个缺点很麻烦,根深蒂固不好改。

但是这两个缺点确实危害极大

一:就是社会责任感,我在欧洲时有一天,有个当地的小伙子问我,只不知道那里有树苗卖,他是外地人,在那个城市住的时间还没我长,所以有此一问。我不知道,但是好奇之下就问他为什么要买树苗,他说,植树节到了,我要植树。我听得目瞪口呆,很奇怪,问他你不是真的吧?他反倒愣了,问我,每个公民的责任呀。有机会就要种呀。我以为这小子在我这个老外面前扮清高,不以为然,闲聊了两句走了。晚上到了宿舍就问我的室友,也是个18,9岁的当地人,他有没有种过树,他说在老家种过,到了这个城市还没种过,不知道到哪里种,而且也确实没钱买树苗了。我后来又问了几个人,大部分人都种过。而且他们都是自己掏钱买的树苗,我听得难过极了。有一天晚上回到宿舍跟我的室友说,咱们去种树,钱我出,你负责打听哪里有树苗卖,哪里有地方种。后来,他忙着考试就耽搁了,再后来我就忘了。不过每次想起来都让我吃惊,那些孩子都是18,9岁的年纪。中国的孩子,我没见过一个有这样想法和行动的。中国的教育从最早开始就和光宗耀祖,学而优则士等观念联系到一起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学习。我不是说这样不好,学总比不学好,可这些孩子的自私和功利以及等级的概念就这么早早的培养下来了。我在国外见过很多老外,作一份体力工作,拿不高的工资,刚开始以为他们的学历低,后来才知道都不低,大学毕业的多如牛毛。我每天去上班做公车,时间长了和一个公车司机熟了,就聊天什么的,有一次他问我什么时候考试,考什么,我就说什么时候考什么,他听了就笑了,说我以前也在那里念过那个课。我再问原来是校友,毕业20几年了。这种事情多的我都不在吃惊了。他们说自己开心就是了,而我们还在教育我们的孩子你学不好将来就去做工人,等级观念和自私的想法很早就培养下来了。很糟糕!

二,集体主义,这里叫“teamwork”,国内来的孩子自私的一塌糊涂,很糟糕,依靠思想严重。当然我只说我见到的,肯定有好的,不过我出过十年了没见过。已经不是普通的自私了,现在在学校所有需要teamwork的,并且可以自由挑选组员的,我一般不和国内来的年龄小于25岁的人合作说什么都不行。没办法,怕了。我遇到过很差的老外组员,从来不完成自己的部分的,但是他们每个都很不好意思,都会说些场面话,有些就会买两杯咖啡什么的拿回来,想发火都发不出来。不过我合作过的中国孩子,哈哈,我靠,不说了。这一点不好好培养的话,以后很难立足。现在没什么工作是可以自己一个人完成的,与不同的人合作是一个必需的生存技能,可惜国内还没意识到这一点。这个就很麻烦了。

家园 Teamwork 最重要,也是国人最缺乏的。

第一次在国外学校做项目,做头的毛头小伙子上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是在同一艘船上。”这话让我记到现在。让我知道了我们和强国的差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