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工业故事:奇瑞的故事(5)外一篇 -- 碎片与记录
只是转一下,不代表我的观点。其中说到丰田当年进入美国市场时候,打的也是价格牌,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所以转在这里做个参考。
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时掺杂了太多的感情,难免让文章的说服力有所下降。作者讲的几个故事,让我不时想起官方文章里英雄事迹的宣传粉饰手法,也许是以前被轰炸过太多回,已经不太相信了。
其实中国的汽车工业,可以从先走一步的中国家电、电脑等行业看到影子。国内人工和原料的低成本,国外公司早期进入市场采取的掠读性高利润政策,以及收入较低的国人的价格敏感性,都给了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很大的生存空间。今天没有cherry,也会有其它的厂家来填补这个空缺,只是发展的快慢问题。
关于质量问题,正好LP在加拿大丰田负责质量工程,耳濡目染,不能不敬佩丰田的质量管理,毕竟人家是靠这个成名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赶上来的。丰田对质量的重视从设计就开始了,生产中出现任何问题,都会从设计方面看能否避免和改进,而不是靠事后修补。丰田对质量的要求已经到了追求细节的地步,我LP他们每天都要从生产线上抽几辆车出来,在试车场上开车测试,除了常规的项目外,还要注意乘坐的感觉,有一次她听到汽车行驶时仪表盘下方有轻微的声响,回来就要求把车拆开,查清原因。前一段有一次工人反映安装加油箱盖时比较费力,其实使下劲就可以装上去,但是也要调查,发现是零部件供应商设计的问题,立即要求改进。还有一次我们去一家丰田的专卖店看车,LP本来想显耀一下他们的新车,让我坐进去看看,结果我没看出什么,她却发现遮阳板用的布料的颜色和车顶的颜色不完全一致(我看不出来),立刻去找经理,经理解释说原来的遮阳板被顾客弄坏了,他们自己换了一个,LP当然不干,通知把车撤换。这样的故事很多,说明重视质量已经成为丰田员工的自觉行动。
当然追求质量也是有代价的,好在丰田可以把大部分成本压力转嫁到供应商那里。供应商就比较惨了,一方面要满足丰田的质量要求,一方面价格还要有竞争力。最近他们的一个供应商的产品出了问题,对方的解释就是为了成本问题,他们采用了部分中国产的零件,结果导致质量不合格,搞得我LP脸色很不好看。
对于中国的汽车产业,想在质量上赶上丰田,估计和文中说的一样,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汽车的优势,至少在短期内,还是价格。即使当年丰田最早进入美国市场时,打得也是价格牌,而不是质量。从这一点上来说,人民币升值,才是对民族制造业的最大威胁。
无论如何,cherry能够走到今天,还是非常不容易的。祝福他们!
是叫兽.
吉利的文章还是由在吉利工作过的人来谈论比较有说服力。
不知道大兵兄弟看过这篇文章没有,李书福:给我们一次自杀的机会
光名字就够魄力的,由衷的佩服中国农民,这些草根阶层展示了出不可思议力量,并通过不断的撕碎跨国公司不可一世的技术神话来推动中国进步。如若中国多出几个这样的农民,我想21世纪早就是中国人的世纪了。
以后有时间再给大家写,不过这段实在太忙了。
其实我也喜欢吉利这家企业。
不过,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奇瑞是这样,吉利也是这样。当然,他们都是优秀的本土企业,都在做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开发,沿着不同的战略都作出了很大的成绩。
不过,因为喜欢一家企业,就反感另外一家企业,可是需要提供信息进行对比的哦。否则就是过于盲目了。
toyota和honda,我买了honda,但并不是说我不喜欢toyota.碎片兄也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果有一天奇瑞的发展遇到困难,我想问题的原因很可能是产权,国有制下也能诞生不错的企业,如雷诺,大众(被保时捷收购40%的股份后,可能不算国有了),但世界一流的企业却鲜有国企。丰田,本田,bmw,都是私企,甚至是家族企业。究其原因,私人对财产的保护意识,远远好于国有企业。家族的荣誉感能让企业文化代代传承,也是让企业充满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正是奇瑞的兴起,才有汽车工程人才短缺。
看来哪个行业大学生过剩,哪个工业就还缺奇瑞、吉利
以前那个扭曲的 字母A 实在太难看了。
Geely的也很难看,像4个手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