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学太极拳两周感想(1) -- 阿吹

共:💬11 🌺2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学太极拳两周感想(1)

最早听说太极拳,来自金庸的武侠小说。最早接触太极拳,是来自我的姑父,我们这地称姑父为表大爷。以前到姑姑家去,天天早上见表大爷去练拳,问一下,说是太极拳,从三十岁开始练。具体是何式拳法没有问,只是表大爷给我演式一个独立伸腿的动作(具体名现在不知),70岁的人做的很好。早有想跟表大爷学拳的想法,只是一直没有实现。直到前年表大爷去世,这也成了自己的憾事。

听人说,太极拳是动气功。自己原来高中时没事曾和同班一同学学过静气功,学习的动力是自己得了关节炎。上高中时,班里所有男生都挤在一间平房教室中,冬天里面阴冷潮湿。有一天,忽然感觉自己下蹲时站不起来,后来棉裤要等到很热才能脱。心想,这也不是办法,正好一同学炼气功,就开始和他学。俺同学练的什么功,我现在也不知道。我练的很简单,在一张椅子上静坐后,双手搭在膝盖上,心里要感觉有一股气从膝盖处往下流。这样自己坚持了半年,后来自己的腿病居然好了。自己一看,效果还不错,想学一点复杂的功法,就从地摊上买了一本书,马礼堂的养生功,对照上面的练了一阵子。后来的某一天,自己在静坐后,感觉好像自己要出偏,然后就没有接下去炼。想想自己练气功的过程,确实有了的气感(到底是不是我也不清楚),印象最深的是三件事,一是一次练功,感觉往眼部一想,立即眼前有闪电出现,待续有四五秒钟,二是每天总是身体某个部位有自然的跳动,持续那么几下,三是有一次将一一厘米宽的小纸条立于掌心旁边一厘米,运气后掌心能将小纸条吸过来。现在想起来,自己都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关键词(Tags): #太极拳#感想
家园 阿吹?
家园 太极拳我当体操做

我师傅是当武术教,还有师兄考了教练证,有师兄参加了比赛,拿了奖,有师兄做了保镖。自从我被师傅拿出来做范例,打得肋软骨挫伤,一直拿比赛杨式当体操做。

家园 【原创】学太极拳两周感想(2)

单位有检查,中午有事,喝点小酒,现在接着吹。

人都三十多了,身体出偏差的信号越来越多,这不最近两年老是感觉胸闷,注意力也不大集中,单位体检大夫说是高血压,做事老是提不起精神来。自己想这也不是办法,前几个月在网上闲逛,注意到有关太极拳的事,特别在河里的几个武术大牛(是不是在吹不知道)的文章,心中有了想学拳的想法。然后就到处联系,看我们这儿有没有教拳的老师。经过一番周折,找到了现在教我们的刘老师。刘老师教的我们是洪传陈式太极拳。

虽学拳两周,但真正受老师指点的只有两天,中间老师老家有事。中间的时间主要是向师兄们学习。

关键词(Tags): #太极拳#感想
家园 【原创】学太极拳两周感想(3)

在两周时间里,每天4:50起床。学拳时自己只是在划圈,盘步,压腿。划圈也只是划右手正圈。这些属于基本功的范畴。

这两周自己最大的感受可用“吃么么(对否?)香,身体倍棒”来形容,睡觉越来越实,白天精神头很足,只是中午想睡觉,如果中午不睡,下午精神头也很好,不过晚上要早睡觉;最大的困惑是如何是虚灵顶劲、松肩、气沉丹田、立身周正;最最大的困惑是怎么样才能松腰、怎样才是转腰。

我现在的腰肯定是没有松,十几个没有练了,两脚并拢前弓身去摸脚都摸不着,但是倒底是怎么松呀,怎么转呀?困惑呀。。。。。。。

关键词(Tags): #太极拳#感想
家园 【原创】学太极拳两周感想(4)

有些问题想问老师,老师的意见是:一年级的只能做一年级的事,一开始不能知道的太多。这让我想起来原来看过的一篇文章,说是一个武林前辈说过,要想让一个人学不会,方法就是一开始把所有的东东都教给他。

再有就是今天早上,前面提到了这是第二次见老师,看着自己的弓步不大对,就问老师弓步怎么摆,老师就说了一句话,说的内容本来我在一本书中见过,可当时自己不知道。这句话和原来李雅轩的徒弟问李雅轩时的情况一样,只不过我问的浅显.下面我转录一下,文章来自〈太极拳理述真〉张义敬,张宏著。重庆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以沉劲为主,不可着意前推

按雅轩老师传杨式太极拳,练拳架有上起下沉。初练时,起沉的幅度还很大,功夫深了,可以小一些。总之,一趟拳都在不断上起与下沉中练完,每一式,前半上起?(吸气) ,后半下沉(?呼气) 。而且身体的下沉,是由内气下沉丹田而引使它自然下沉的。在下沉时开裆 ?(也称圆裆 ),劲沉脚底,脚与地面接触紧密,即劲与地相通。这样练出来的功夫,轻松自然,发劲时,腿、脚的弹性很强,既快且猛,干净利落,威力比前者大得多,对方也更不易招架,有“发劲人不知”之妙,被击者有惊恐万状、如坠悬崖之感。

前者的后脚向前蹬,是横力,是做作出来的,远离了自然之道。后者的下沉发劲,是直力产生的弹力,或称反座力,只要思想上一动念,即可在下沉中完成了发劲的动作,快极了,也自然极了。太极拳以自然为法,这才是太极拳发劲的真谛。

再以搂膝拗步为例,大多数人都是后脚向前蹬形成弓箭步的。因为按我们的常识和主观想法,都会认为,只有后脚向前蹬,才会形成弓箭步。这是横力。但是,太极拳不是常识,要丢掉“习惯势力”,学会在自然下沉中开裆形成弓箭步,下沉是直力了。只有这样,才可能将两脚练出弹力来。

先前有人告诉我,弓步的形成,是向前蹬中有沉劲,有时又说是沉劲中有蹬劲,为了弄清楚其中的究竟,我问了好几次:究竟是以蹬为主呢?或是以沉为主?他一时说以蹬为主,蹬中有沉;一时又说以沉为主,沉中有蹬,前后矛盾,等于不说。我这才知道,他和我一样不明白。

于是写信去问雅轩老师,他来信说:“你问的什么蹬中沉、沉中蹬,弄不清楚,干脆到成都来吧。”

我到了他家里,一边比划搂膝拗步,一边发问:“究竟弓箭步的形成,是以沉劲为主或是以向前蹬为主”?他慈祥地笑着说:“原来这个你还没有懂呀? 难怪你不长功夫呢!”他一手按住我的腹部,一手按住身后腰部,做了一个下沉中带转动的动作,“这不就形成弓箭步了吗!”然后他又反复地做了两次示范动作给我看,这才终于弄明白了。

从学拳至今,已过去了 13年,原来这 13年,只练了两只手,腰胯和脚上的太极拳,还没有开始呢!

最后他肯定地说:“练拳当以沉劲为主,不可着意前推。”他否定了向前蹬形成弓箭步的练法。

这一生中,向师友请教的问题,可以说多如牛毛,可惟独对于这一问,我最为满意,因为问出了一条“新的拳法”来。这正是不少人长期以来自以为是,其实似是而非而又执迷不悟的地方。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应该认真思考太极拳的运行规律。至今还在凭常识和主观练拳的人,该转向了。

雅轩老师只说 “练拳当以沉劲为主,不可着意前推”。为提高太极拳质量,作出了新的贡献,这既是他的创见,也是他的改革,比那些成天在缩短套路上用心的人,在认识上相去已不可以道里计了。

我为老师简朴的语言作注,为他宣扬真理,也是为遭到禁锢已久的脚上的关节,呼吁解放,还它们自由!

关键词(Tags): #感想#太极拳
家园 【原创】学太极拳两周感想(5)

从上述的事情中,心得是看来太极拳得要练,光看书成了嘴把式。

两周还有两件事值得说说,一是身体上某个部位不时跳跳的动作又出现了,有两个部位的跳很有意思,一个是尾椎骨下面的地方。在跳的时候我正在聚精会神的干活,忽然感觉那个部位在跳,并伴有暖暖的感觉,持续时间大约三分钟;再有一次跳是在左手手心靠右的部位(具体叫什么不知道)也不时在跳,这个部位向里收缩的比较厉害。自己感觉很奇怪,想是不是自己的气感又回了,周围又没有练气功的老师,也没法在气功方面请教,只好找了一个学医的同学。同学的回答是缺钙。

再有一件事是某一天自己在盘步,盘完后忽然感觉自己腰部以下被暖暖的海洋包围了,腰这儿感觉好象是第三个椎骨(从下往上数)上面一二个椎骨被什么东东顶着。这件事很奇怪,现在没有答案。

关键词(Tags): #太极拳#感想
家园 答案是。。。

同学的回答是缺钙。

再有一件事是某一天自己在盘步,盘完后忽然感觉自己腰部以下被暖暖的海洋包围了,腰这儿感觉好象是第三个椎骨(从下往上数)上面一二个椎骨被什么东东顶着。这件事很奇怪,现在没有答案

缺锌。。

家园 松的感觉不是找到的。是功到自然成的

到了某一天,功力到了,就会突然发现能松沉下去了。

家园 阿吹?

知道你不是我的曾经的东北大吹兄弟,也来朵花,亲切啊。

家园 就觉得您的ID蛮好笑的

闭着眼睛眼睛转眼珠,眼前就会出现两团亮点似的东西,我也不知是什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