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伊丹有个“朝鲜屯” 上 -- 萨苏
.
人间果然没有永不逝去的辉煌。
深刻啊,只是说者有意,听者有没有心就很难说了。
日本人现实得很。
邓公曰:发展才是硬道理。
弱肉强食,落后则吃亏挨打。就这末简单。
军门这个提法似乎有问题。就东北而言似乎也不能一概而论。就俺所知东北也要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 1931年以后成立的伪满洲国,这个是傀儡国家,但不是完全意义上殖民地;另一部分是大连周边地区,这个日本人叫关东州,大约是日俄战争后满清通过非法途径割让的???据祖父讲,从关东州到伪满洲国是要经过海关的(多么令人愤怒,中国人、东北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行走竟要经过海关!)
关东州的地位大概与被吞并后的高丽相同,理由是这里有日本的大学教育(例如旅顺医学专科,学生主体是日本人,而同样的沈阳伪满医科大学学生主体是中国人,但必须招收相当大比例的日本人)
而且,据祖父讲,伪满洲国仅是日本满铁的一个处级单位(溥仪也就是傀儡处长了?????),而关东州在确是和满铁平级的单位。
因此一直以来大家将这两者混为一谈,似乎是有一点问题的
候教方家
可能因为他们认为满洲国不过是一个名义而已,这块地方已经被他们稳稳吃掉了吧。这和东北是否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应该无关,台湾当时也进行了非常英勇的抵抗的(每当看到徐骧,王德榜等的顽强抵抗,都对当时的一种说法气往上撞,就是认为甲午战争清廷败于求和,否则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看看当时山海关的兵力,以及日军在台湾的表现,这种说法纯粹是书生误国)。我的看法东北的情况,正好说明国共抗战中不同角色的相互不可替代 -- 国军守土的确有问题的,战斗力不如日军,打到三年以后基本上已经是膏腴尽丧,这方面共军就比较厉害,它能钻到敌后去开辟根据地,能吃苦,作风顽强,难以肃清,使日军站不稳,难以做到以战养战。但是,没有国军光靠共军游击行不行,东北就是结果,没有正面战场的掩护,单纯游击战,在兵力和后勤占绝对上风的敌军面前,非常困难的。这不仅仅受到东北气候,地理的限制,华北的八路军,在日军转过头来全面对它下手时,也是损失惨重。正面战场如果没有敌后战场会怎样?抗战中日军大量军资来自伪满控制区,可以想象如果华北,华东,华中都成了伪满,中国这一仗怎么打法?敌后战场如果没有正面战场会怎样?抗联那样顽强,杨靖宇的游击战术那样出色依然落败就是例子。我不能排除单靠正面战场,或者单靠敌后战场都可以取胜的可能,比如正面战场退到喜马拉雅山,但盟军击败日本(获得整个中国资源的日本可能会比实际更难击败),或者中国全境沦陷后,敌后战场如同拿破仑征服西班牙时遭到的游击队一样把敌人磨光(虽然那样代价无法想象),但是,当时的中国,似乎是正面与敌后相配合,为最好的战术。
说多余的话了,与主题无关,这篇文章我后来改写了,已经把这段去掉,因为觉得会让一些朋友有切肤之痛。
我的所谓抬杠只是一个玩笑,
若说目的,只是想就关东州的这段历史求教一下。因为这是多年前听祖父的只言片语自己推断的,是不能作为正式的东西来用的。当然,推而广之,也可以为张少帅小小的挽回一点名誉,因为毕竟关东州的板子不应由他来挨。
至于这段话,要不要删除,个人看法到不一定。
毕竟,东北人首先就是中国人,中国也肯定包括东北,
[SIZE=3]切肤之痛[/SIZE]是全中国人的痛
东北如此,香港、澳门及所有“狗与华人不得入内”的地方有何尝不是。
即便现今,每每听到新闻联播中“感谢。。。。。。政府对一个中国立场的支持”,我的心里都别有一番滋味。
当然,历史就是历史,避讳她、粉饰她都是没用的,
至于抬杠吗,只是俺对如师如友的萨兄(自认的)一种跟帖方式,望勿见怪
地广人稀 使得日本人的归村并屯战略容易实施 冬季大雪封山更是断绝了小股部队的生路
没有这两条 想剿灭游击队并不容易
可惜 那小子真不是东西
现在去香港,澳门,台湾,都要走海关。
拿中国护照在香港过境只能停留七天,英联邦国家护照不仅落地签很多,而且大多数在香港都可以呆一个月。
咱不否认韩国人爱国,但爱国爱到像现在这样夜郎自大就有点让人反感了。
也许时下年轻人对韩国有好感,不过我们这些老人家是持相反观点的。甚至于我更加“亲日”(敬佩日本)一点,虽然俺是南京人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