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印度教种姓制度――3000年的枷锁与磐石 -- 司马水镜
一直到鸦片战争,作战最力的,还是镇江八旗和青州八旗
这可能和乾隆相比康熙雍正更重视满洲八旗,重加整顿有关。而且碰巧当时满洲八旗的能战将领较多,傅恒、福康安、兆惠、海兰察都比较能打。
印度正在迅速的工业化,在走我们30年前的路,在欧洲已经可以看到很多made in india的衣服了,考虑到他们的年轻的人口,到2020年,他们可能是第一人口大国,以后会不会是我们的对手呢?
对“瓦尔那”的出现和发展还好理解,但对“贽提”,看了之后还是感觉莫名其妙的,为什么这种制度会发展出来,并持续稳固地维持几千年呢?“贽提”是“瓦尔那”的2.0版?
中国也分仕农工商的,但这些基本上不是世袭,而且中间可以相互跳转,虽然有社会地位高低之分。
另外,看了本文之后,发现,种姓制度最稳定的是婆罗门和吠舍,首陀罗贱民,而最不稳定的是刹帝利。外族入侵人绝大部分是从刹帝利下手的。而刹帝利也是这个制度的最弱的一个环节。
就像中国特意削弱神权,以维持政权效率;种姓看起来在设计之初,是特意削弱执政层,以维持社会稳定。
也就是说:你要入侵我容易,要统治我,没门。对应中国的是:入侵我不容易,统治我,可以。但结果都是把对方同化了。
上面是我看了之后的看法,毕竟对这个不了解,不知道是不是准确?
现在的大多数人给 计划生育国策洗脑太久,满脑子人少素质高,生产力高,日子好。
看看现在的老欧洲,生产效率高不高,素质好不好,但是没有勃勃的生气,很多东西还是要年轻的人口去推动的,垂垂老矣的社会谈什么创新?谈什么消费?
老人大量的钱是花在医药上的,对于整个社会的再生产而言,是消耗性的生产。他们的贡献在年轻时候付出,理应享受安乐的晚年,但是对于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而言,大规模的老龄化确实不是好事。
日本为什么90年代后20年了还没起来,很重要就是人口结构的原因。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最近正在考虑这方面的东西,多谢资料。
有人类学家认为种姓的根源是解决资源稀缺的问题。通过将很多人放入贱民,就能避免他们争夺资源,增加社会的稳定。
甚至说,印度人不吃牛肉的原因是减少肉食,减少粮食需求。
不过随着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特别是人口的流动,种姓制度的影响大大衰弱了。过去一个贱民在村子,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贱民的身份。而搬到大城市,大部分人就不知道他的身份了。
老印的名字很多跟地方还有职业都有联系,他们自己对这些很明白的,所以身份问题基本是无法避免的.除非完全用一个新的名字,跟过往的生活完全切断.不然的话,移居大城市最多只能减少种姓的影响.更何况有些老印相貌上有些明显的特征,比如黑,还有黄种人的特征,就算改名字作用也很有限.
同时也比过去的欧洲人懒呢?怎么论证将来的中国人不会比现在的中国人懒呢?
欧洲人没什么特别嫌贫爱富的,大家差不太多,穷人能有尊严的过日子,富人怎么逍遥管不了,富人还要交重税养穷人,人家其实才社会主义。下班了,天塌了也不能找的,经理绝对不能干扰人家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