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移民的故事(八)猪的黄金国度与流转二 -- 矽藻

共:💬11 🌺1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移民的故事(八)猪的黄金国度与流转二

移民的故事(八)猪的黄金国度与流转二

矽藻

前面的一个贴子提到过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直到两千多年前的高句丽文化,说高句丽是两千多年前,是因为高句丽并不是因为高句丽王国而得名,反倒是高句丽王国因高句丽而得名,一种文化形成自己的个性,总也要有那么几百年的孕育期吧!这些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群似乎都有“猪” 这个文化基因在辗转流转。从文化传统来推导一个族群的源流,不见得是一种有100%把握的方法,因为文化传统可以由另外的族群来继承。例如,与高句丽先后的肃慎,似乎对猪也优礼有加,据信古肃慎人是从不嫌弃猪之污秽,他们是绕猪圈而居。

这种对猪的情感似乎并不是一种广泛的文化现象。游牧的伊斯兰教文化对猪就非常憎恶,远较伊斯兰教文化古老的犹太教也没有猪的位置。这种很有个性的文化因子的流转正是使人感兴趣的真实。韩国人也许是天外来客,但他们旗帜上的太极图象,却是继承了中原的土产。但上古人类的飘流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是很迷茫了,远没有历史时期的记忆来得清晰。史前的人能够供后代继承的东西本来就不多,反复失去以后,留下的那么一点依稀的印象,自然是不应该抛弃的。继承的链条或许因为不抛弃而得以拼接。

兴隆洼文化虽然久远,不见得就是“猪” 文化链条的开始,只是再要在此处搜寻,那就要等新的考古发现了。放眼望去,神州之大,何必拘于东北一地呢。上古之人类,又没有户籍管理,不但游牧族群是逐水草而居,7-8000年前应该是渔猎族群,SORRY,就是农耕族群也不用锚在一地。恰恰是农耕族群因为经济的进步,人类自身生产能力的改善,特别地需要去开发新的生活资源。只要来得更早,又没有地理阻隔,姑且就做为兴隆洼文化“猪因子” 的鼻祖,抑或猪的黄金国度吧,不然只能算做是独立发明了。早过7-8000年的农耕文化遗迹,还有不少,或许还伴有“猪” 的痕迹,中国的农耕文化,它是怎样扩散,因什么样的渠道扩散,自然是方家的最爱。不妨找一找最早的,在还不知道有更早的以前,就把它当作开始。当然,如果没有饭后茶余的闲情,自然是不需要这种误导的。

就省域,且目前的考古证据而言,这个猪的黄金国度的首选地是洞庭湖,古之云梦泽,的周边:湖南的临澧人似乎18000年前就住在的高台式木楼里,想到了有巢氏;湖南的道县玉蟾洞人在15000年前的开始了水稻人工栽培,使用陶器,想到了神农氏,《管子》载:”神农种谷于淇田(南岭之骑田岭)之阳, 九洲之人,乃知谷食”。而彭头山遗址则证实,湖南的澧县在9000年前,广泛地种植水稻,并用稻壳制造陶器。

当然把这里当做猪的黄金国度,还少不了“猪” 的参与,本地住民依然在不自觉地膜拜猪的幽灵。中国五岳之一,湖南的衡山,其主峰,有一个从历史尘埃中走过来的名字:岣嵝。此“岣嵝” ,不用多说,就是“勾娄” 。此峰与另一峰,祝融峰相伴。祝融是何方神圣,自不必在此费笔墨。但祝融之与朱蒙或朱明偕音,偕意倒是给人更多的有关高句丽的联想。

点看全图

虽然,从湘中到东北有点距离,但恰恰有远古人类最合适的通道,水路。以前提到楚国的罗氏族与卢氏族借长江之水东下,又借太平洋的暖流与季风北上辗转来到朝鲜半岛的东部。长江之水是亘古不变,太平洋的暖流在人类的这几万年里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因此罗卢通道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上古的人没有车,没有马,但独木舟还是有的。更有可能的是借竹筏,或是木排飘流,比制造独木舟来得更快,更省力。可以说并没有地理阻隔。

这种飘流一路下来,在长江三角州还能遇上吴地的居民一起北上。今天的吴语还有那么一点个性,谁又能保证上古吴地的语言与今天的“阿尔泰语族” 就真的一点关系也没有呢?就让他们一起在东北那嘎瘩地方去孕育原始的“阿尔泰语族” 去吧。

不可能?玛雅人的语言都在与汉语攀亲戚,不用怀疑古人的能力。

拙见黄河下游的夷人(大纹口文化,也是一个猪文化),淮河下游的夷人(淮夷),或许都有类似的经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不打好基础再搞下去,就成伪科学了

日耳曼人也养猪,也住猪圈旁,和猪关系也很亲密,你怎么不发挥一下呢?

--------------------

猪的起源和驯化,和洞庭湖有什么关系?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720995.html

通过分子生物学,亚洲家猪源自亚洲野猪,欧洲家猪源自欧洲野猪。

世界上最早的家猪发现于安那托利亚东南部的Cayonu遗址土耳其之亚洲部分 ,其年代约距今9000年。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家猪,一般认为是距今约 8000年的河北省武安县磁山遗址。不过由于与DNA检测的时间有异(家猪与野猪的分化),所以不能确定其是否为两类家猪的各自的祖先。

----------------------

哦,找到一段神农氏与猪的记载,就和神农关联上了?找到神农到过洞庭湖,就和洞庭湖关联上了?和洞庭湖关联上了?就和什么罗人,卢人关联上了?

1,只有神农氏养了猪吗?

2,你大概不知道神农氏到底是个人还是一个部落,还是一个民族集团?

3,在远古的时候,神农氏主要分布中原是也,在洞庭湖吗?(你是不是湖南的,文章非要和湖南关联!比如韩国和湖南)

4,大概不知道以前洞庭湖是什么样子吧,是个比现在大7,8倍的地方,整个江汉平原都是大湖沼泽,

养猪?我看主要还是打鱼。

------------------------

另外,你那个卢人,罗人到韩国,没什么科学道理。

真的要打好史学基础,否则就是胡思乱想了。你这是损害自己,以后真有

志于史学,也搞坏了习惯和基础。

家园 猪的图腾文化,与猪的驯养没有关系。

1。猪的图腾文化,与猪的驯养没有关系。

2。猪的图腾文化,不需要养猪。

3。很乐意听你把7-8000年前的日耳曼人,如果有的话,与兴隆洼文化的猪头联系起来。

4。没有办法,替兴隆洼文化找源头,如果有的话,只能把洞庭湖的周边作为最可能的选择拿出来。如果你能提另一个源头,比如福建什么的,洗耳恭听。

5。如果你把神农,黄帝当信史,我很理解你把家养的猪当做猪的图腾文化的源头。

6。多学点形式逻辑,少来点连接作虎皮。

家园 纰漏甚多,再评你的治学方法!

1。猪的图腾文化,与猪的驯养没有关系。

猪的图腾文化和你湖南没有任何关系!东北的高句丽也不是猪图腾!

3。很乐意听你把7-8000年前的日耳曼人,如果有的话,与兴隆洼文化的猪头联系起来。

首先7-8000年前还没有日耳曼人,只有一个原始印欧集团!你的民族历史学基础到底有没有?

第二我如果有你一半本事,我就可以把日耳曼人和兴隆洼文化文化联系起来。

不是吗?都有猪,陶器有那么点相象,可能吃猪的方式都一样,既然湖南人都可以顺江飘下海、

顺海飘到韩国,那夷人怎么就没可能去日珥曼地区呢?完全可以走欧亚大草原嘛!反正那时候

没有游牧民族,道路好走得很。对了,日耳曼地区有柏林这个地名,完全是夷人纪念家乡所至,

家乡有柏树林,柏树原产中国嘛,你也不是推断过韩国的地名岭南,湖南,全罗道等等,是为

了纪念家乡吗?

4。没有办法,替兴隆洼文化找源头,如果有的话,只能把洞庭湖的周边作为最可能的选择拿出来。如果你能提另一个源头,比如福建什么的,洗耳恭听。

兴隆洼文化是湖南源头?兴隆洼文化因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而得名。

和他一路的文化在山东,辽宁,内蒙都有,那时温暖时期在东北普遍存在的农业文化。

和东夷有关。你们湖南,还是去苗蛮文化里去找根吧,别赖上别人夷人!

5。如果你把神农,黄帝当信史,我很理解你把家养的猪当做猪的图腾文化的源头。

神农,黄帝你都不当信史,你怎么又因为神农把韩国和湖南关联起来了?

神农,黄帝都不是信史,那你在本版的神叨,是梦呓吗?

6。多学点形式逻辑,少来点连接作虎皮。

你多学点辨证法,别老单边思维,A和B有一点相同,B和C有一点相同,C..,D. ,E. 。

在你这里就成了A就是E了!

1,怎么不想象A和B不同,B和C不同,.....不同的地方有多少呢?怎么排除呢,

2,除了A,B,C,E周围的F,G,H是不是和E更密切呢?他们和A有关吗,他们有其他源流吗?

既要顺过来思考,也要倒过来思考。这是做学问最起码的技能,

按你这样天马行空,仙女散花,什么结论得不出来?

按你的方法,我完全可以论证出曹操是女人!

家园 看了这么多帖子,原来老兄不是戏说阿,那就危险了

不好不好啊

家园 原来是湖南人民得罪过你,这就没办法了。

原来是湖南人民得罪过你,这就没办法了。

其实你还是知道要在E的前面找A的,7-8000年前也没有一个日耳曼族群。至于你要证明柏林与柏树的关系, 我不反对; 建议最好弄点DNA的序列,证明柏林之柏树,与中国之柏树同源。你要证明夷人与日耳曼人的关系,我也不反对;只是希望顺道再侃侃夷人是从那里来的。对于曹操是女人这类题目,我真的没兴趣。

另,拙文侃的兴隆洼文化的猪头是野猪的头,至于内蒙古有一大把的兴隆洼,还是农业文化,这倒是新闻,我以为红山文化才算得上是农耕文化呢。

本马甲调侃用了那么多湖南的资源,就帮湖南人民开导你两句:神农氏炎帝葬在湖南的茶陵;黄帝要来这个苗蛮之邦,登熊湘望江汉;舜帝葬在湖南的九疑山。这么多古代的帝王来这里穷摆阔,说明古代的湖南人民是很厚道的。而近代的湖南人民,不论是对民国,还是对共和国,也都是勉力而为,死而后已,所以也是很厚道的。

不过好心不一定有好果,还是想开一点吧。

---97ed.com---

家园 真是在戏说,

真是在戏说,如果理由充分到不用戏说的地步了,那再戏说就没有意思了。上古的事情比想象的来得复杂。但有几点是可以客观思考的:一,文化的基础,人口,怎么来? 农耕是大的可能。二,在没有马,没有道路的情况下,人口怎么扩散? 水路是最大的可能。三,农耕文化的基础需不需要积累? 在那里积累?

,稻作文化是最大的可能。四,上一个冰河期结束以后,距今才一万年左右,此前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农耕,而在6500年前,中国的天文观测几乎已经成熟,古人要积累知识,远比现代人艰苦。

所以<竹书记年>,<五帝本记>,<帝王世系>等等,与共和元年以后的历史不同,不能看作是信史,是需要再认识的。

既然需要再认识,管窥蠡见就只能是戏说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啊哈!

---97ed.com---

家园 我对于三峡文明中心论很感兴趣

可惜被水淹了

家园 那是联在一起的,那个地区为古人提供过一个重要的东西,盐。

那是联在一起的,那个地区为古人提供过一个重要的东西,盐。

可惜又只能是戏说了。以后有机会再砍。

---97ed.com---

家园 戏说的话,放演义或者文化为好。春秋里面谈正史。
家园 莫名其妙,批评你几句,就闹地域之争

你不是说黄帝,炎帝不是信史吗?

怎么出现在湖南,你就唱上了呢?

我批评你几句,完全是为你好,如果你真有志于历史科学的话!告诉你不要误走偏锋。

没想到你来个牛脾气,闹个地域之争。你就执迷不悟下去吧,

你的笑话还在后面。湖南人关我什么事情,莫名其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