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点我知到的蓄洪区的情况吧 -- 钢铁雄心
那是灰常的下游啊
二等舱,船好破啊,还不如我十几年前做的涪陵轮船公司的小船三等舱。可售票的说现在也就剩那么些船了
风景真不错。蓄水后没去过。
据说堤坝垮了,是不是人工扒的忘记了。淹了一大片,都在堤坝上过了几天。
在白帝城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为了十块钱卖给我们几把木梳追着我和gf从山上一直到山脚,。
现在年平均水位有所下降否?听说很多地方在搞退田还湖了,不知道荆江地上河是怎么解决的
长江干道上的水库都是河道型,因为长江常年来水宜昌段是4500亿立方米,来水量/防洪库容之比是20,典型的河道型水库。由于来水量大,水库狭长,流速大,泥沙可以冲走,这是一位MIT教授在回答戴晴的泥沙淤积时的一段开头白,我凭记忆记住这些。
200多亿库容相当于一个荆江分洪区的容量,也就意味着没有三峡,百年一遇荆江就要分洪。
如果要让三峡成为千亿级水库,就是萨玛奇方案,250米高坝。那位MIT教授也有点困惑,你们为什么不上250米?
现在都移了150万了,水位再高个100米,弄出个250万移民也不是不可能。
分洪很正常。建了三峡,蓄洪区还是要有。何况至少今年三峡还无法满负荷运转,荆江段防洪标准只是由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二十年一遇(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语)。
另外,98年洪水,不光是天灾,人祸也是不少。那些年,沿江很多地方追求经济发展,不花大钱搞水利,堤坝不修。水大了就遭灾。当年江苏水利抓得还可以,虽然是下游,但是省内江堤、通江河道和江心洲无一决口,无一破圩,水利工程无一处失事,也没有因洪水死一个人。98年后国家投入巨资对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进行了加固,并对部分河道进行了整治,长江的抗洪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今年防汛的主力军还是要靠这个。
三门峡基本能够保证冲淤平衡
河套地区土地肥沃,跟黄河水把黄土高原的表面细土肥土搬运过来有关。河水在河套地区拐弯,流速降低,水中携带的肥土就淤积下来,逐渐形成一片沃野。
7月19日至23日,三峡工程迎送了今年入夏以来最大一次洪峰,洪峰通过三峡大坝时峰值达到每秒44000立方米。此间,三峡工程开启17孔深孔,两孔排漂孔泄洪,腾出防洪库容。泄洪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7月23日到24日,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副总经理樊启祥考察溪洛渡工程,号召溪洛渡工程建设者动员起来,团结一致,服从大局,攻坚克难,背水一战,确保今年按期实现截流。
花那么多钱又不是为了看景观?
不知道你是否有做工程的经验。如果有可能当然是将风险分散比较可靠而且费效比更好。 比如分布式数据库,
比如现在的多核CPU。如果在长江上游支流建好多座水库,调节洪峰的灵活性高多了。
大型枢纽是首选,主要是投资效益比高。
另一方面,纵观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史,在干流上兴建葛洲坝工程之前的20多年里,根据我国的国情与国力,我们一直在开发支流,先后在支流上兴建了狮子滩、陆水、丹江口、龚嘴、映秀湾、碧口、柘溪、凤滩、渔子溪、毛家村、石泉、黄龙滩、柘林、陈村、乌江渡等一大批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在兴建葛洲坝工程的同时及其后,又在支流上兴建了宝珠寺、东风、漫湾、二滩、安康、万安、隔河岩、五强溪、铜街子等一批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在兴建三峡工程的同时及其后,干流和支流上还将兴建紫坪铺、瀑布沟、太平驿、构皮滩、彭水、龙头石、溪罗渡、朱杨溪等一批大型或特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所以说,长江水资源的开发,20世纪70年代初之前,走的是"先支后干"的路子;20世纪70年代初之后,走的是"既支又干"的路子。?
就像打仗,最后决战总会要的。辽沈战役,开头林彪犹豫,觉得实力还不够,后勤有困难,只想打长春,不想打锦州,后来想通了,打了,赢了,全国一盘棋都活了。
整个长江中上游水电开发的意义可以与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工程开发媲美。三峡工程不过是开了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