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飘》从第一天起,就没喜欢过梅兰妮 -- 山而王
在中国,如果一个女人的性格象郝思嘉,会遭受传统文化的围追堵截,比温柔顺从的女人多吃很多苦。所以,大多数的女人装也要装成梅兰妮那样,躲在男人身后,这也算是中国两性关系的默契。
噢,对了,想给你献花来着,但经验值不够,下次吧。
聊美人就那么有劲。那个那个什么大牛的,咱们工业界的名流的故事就不讲啦?
我也顶顶不喜欢梅兰妮了。我觉得可能是作者的问题,她把这个人物写得比较苍白,读者无法接触或者感受到她的内心,那么那些赞美的话语就不太容易被人认可。
有一个人能从头陪着自己一直到最后一刻,已经是缘分了。何必苛求呢?有多少人从来没有伤害过爱的人?
看过一些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就知道,这些人一般都在战前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庄园的女主人,有着南方传统的美德,忠于她们的"文明", 战争一来,即便对战争的目的有所疑虑(她们,包括为她们的丈夫,儿子,很多为南方而战的人并不是都支持奴隶制的)
, 是她们把自己的儿子丈夫送上战场,节衣缩食支持战争, 战后,也是她们帮助支撑南方渡过艰难岁月。在北方阵亡士兵的坟墓上送上鲜花, 真实的历史中也就是这样的妻子做的. 可能正因为典型,被很多作品描写过,作者在这里可能就没有着力突出这个人物。
我也觉得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比较苍白, 但是基本上还是认可她是属于高贵善良的女性, 战时,战后生活的残酷, 既然我们对斯佳丽种种出于求生的本能做的事情不加苛责, 梅兰妮在生活的逼迫下不得不的妥协也是可以理解的, 她处处维护斯佳丽的行为其实已经是尽力所能回报的了.
斯佳丽实际上则是整个南方文明的叛逆者,记得“飘”这个电影的开场白么,以一种怀念的语调回忆那个流逝的美好的文明。斯佳丽勇敢,顽强,永不放弃,但南方虽然战败,文明却没有马上消失,甚至卷土重来, 整个南方的保守在战后很长时间其实依然如故, 所以斯佳丽遭到整个南方社会的唾弃不足为奇,就是在战后,南方上层社会要出现这样的女性,而且比较成功,其实是不太可能的,出现这样的女性,大概是要到作者玛格丽特, 米切尔 出生生长的年代才比较可能。没有梅兰妮, 斯佳丽确实是会很孤独的, 一个人, 最终还是很难完全离开她出身和熟悉的那个阶层的.
还有几部托老先生的大作。
没办法,就是看不下去。
到却说不出来的想法。借您帖子的光,兼回山大王的"郝思嘉不需要梅兰妮和阿什利"的贴。我只能从郝思嘉本人性格特点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对其性格的发展的角度出发讨论一下。
郝思嘉本人具有滨海贵族血统和一种精明而凡俗的爱尔兰农民血统。按黑嬷嬷对她的了解,任性且虚荣,嬷嬷担心她因此而固执。
在意识到自己的虚荣导致错误婚姻决定而严重影响自己生活质量之后,郝思嘉小姐在低落和悔恨情绪中因为自己死去的丈夫和遗腹子的关系从小农场转移到了一个新兴的城市去继承丈夫的遗产.战争的影响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传统贵族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结构起了很大的威胁,精明世俗反叛的郝思嘉很快脱颖而出而成为一群妇女和帮工中的佼佼者并且成为娘家和婆家大家庭的领导者,并经营起了梅兰妮的那部分(?)。所以亲属和经济关系的双重原因,再加她那点私心,把郝思嘉和梅兰妮一家是紧紧连在一起了。
虽然郝思嘉所受的教育不高,读的书不多,但贵族家庭的生活方式,母亲的贤妻良母形象和沉稳刚毅的性格对她而言都是生活中的必需元素。梅兰妮的沉稳性格正好补充了郝思嘉的行事直接却因战乱时期女子势单力薄而胆怯脆弱的心理。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生活状况急剧恶化的逼迫,对郝思嘉变得更为自私和坚硬奠定了基础。但同时,郝思嘉小姐担当抚养一大家子责任的性格却是挺立了起来。
阿什利对战争造成的影响从开战前就有较清醒地认识,对两人性格家庭背景的差异心思明了,亲身的经历对大小环境有更为明晰的把握,也知道自己懦弱无能。出于相同的思维方式和对丈夫的爱情,梅兰妮对阿什利和他的想法是站在一条线上的。渴望阿什利的关注和爱情,一方面反映了郝思嘉对贵族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时也反射出她个人在感情上的执着任性和糊涂。对真正爱情的渴望支撑着这位很少反思的糊涂小姐在艰难世事中不择手段的奋斗前行。应该说,梅兰妮是看到了这些问题的,处于对自身家庭的生存和等待郝思嘉在爱情上不再盲目任性的变化的考虑上,她选择了妥协和支持郝思嘉。说她虚伪,倒不见得,她并没有当面说郝思嘉的好,背后就使坏。她一贯如一地说郝思嘉的好,这给了郝思嘉勇气和安慰。
我可没觉得看着象论文,我可是看的津津有味的~哈哈,不过,这个嘛,您要是没空嘛,我就等着,不着急,不缺这两天
先表明立场,在《飘》中我也更喜欢郝思佳。但是我认为梅兰妮的确是个伟大的女人。郝思佳有勃勃的生命力,永不屈服,永不放弃。梅兰妮是个高贵的女人,可以信赖的朋友。
至于北方军士骚扰郝思佳,梅兰妮捧剑而出一节。WELL,本能而已。
我觉得梅兰妮捧剑的行为绝不是本能。攻击从来都不是女性的本能,况且她当时不在现场,是专门跑出来帮助郝思佳的。
还有在医生一伙(时间太久,忘记名字)事情败落之后,梅兰妮应付警察时候的沉着镇定。
我也喜欢郝思佳,但是她的确任性地犯了很多错误。我希望也能有梅兰妮那样的一个朋友。
Ashley不是没有选择过离开,记得他在农场劈柴的时候。他也并不是没有支持家庭的能力。制止他的是梅兰妮,她最清楚郝思佳的痛苦。从女性的角度而言,这真的是无比的忍让和牺牲了。
我现在就开始种花了
米切尔当然知道在战后南方只有像斯卡利特或者雷特那样不择手段的做法才能生存下来,但是这样突出斯卡利特的结果必然是使得整个作品的基调偏向于北方的观点,而这跟作者的政治观点是背离的,因此作者有必要加入梅兰妮这么一个角色来表现作者的这种观点。其次,美国南方对于那场战争的观点跟北方一直就没有统一起来,即使经过多次改革,南方将领在南方人心目中的地位仍然是崇高的,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在公映后受到南方的欢迎就显示了这一点。完全无视这种现实打算把南方写成一片北方主流的意见也是不客观的。
记得我小时候看飘也不喜欢梅兰尼,总觉得她弱,需要依附别人。
长大重看飘,才发觉她其实不弱。她有她坚强的一面。这种坚强是精神上对某种价值观的坚持。而整部小说其实就是围绕在她所代表的那种真正的南方精神的。赫思嘉一直到梅兰尼死后才真正了解到她在艾斯利身上看到的是南方的光辉,而艾斯利的这种光辉其实是梅兰尼给他的。拿掉了这层光辉后,他只是一个懦弱的男人。
赫思嘉的性格比较简单,很多弯弯绕绕感觉上的东西她没法去理解。她基本上还是很善良的。梅兰尼正是看到了赫思嘉这点而从心底支持她的。所以梅兰尼支持赫思嘉,非但没有丝毫虚伪的地方,恰好和她一贯的价值观符合。这也是为什么她常常要为赫思嘉辩护,甚至不惜与自己的嫂子(?)交恶。她以一个女人特有的细腻和母性看到了赫思嘉单纯,善良却又脆弱的一面。
应该说赫思嘉是很幸运的,在她努力生存的时候,有梅兰尼给与她精神上的支持。
小说在结束的时候,赫思嘉说了那句闻名于世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但是赫思嘉的明天永远会不一样了。因为她和旧南方的联系在梅兰尼死后已经完全的失去了。
兄弟所说,完全符合俺的生活观感。我的两位大学女生就是这样,一个活泼烂漫外向不安份,另一个沉静内向意志坚定,但两人彼此都很欣赏对方,因为她们都很善良。
我不认为梅兰妮与郝斯嘉交好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她,主要原因是对郝斯嘉物质生活方面的依赖。我承认有这个因素,但硬说是主因,是没有说服力的。天性良善而性格相反的人相互欣赏,这符合人类天性,也为我的生活观感所证实。
再就是老瑞仍然没有走出“虚伪就必然是坏的”这样一个思维窠臼。我承认梅兰妮不似郝斯嘉那样外表与内心高度统一,如果说这个叫虚伪,我也不反对。但为什么虚伪就一定是坏的呢??董卓、曹瞒、刘备三人之中,最不虚伪的就是董卓,想干啥就干啥,原始而真实,最虚伪的就是刘备,喜怒不行于色,曾先后投靠公孙、吕布、曹瞒、袁绍、刘表,但内心里一直是要匡复汉室的。曹瞒居于两人之中。而后人对三人的评价,却是完全颠倒过来,刘备最优,董卓最劣,曹瞒有争议。
可见,一句“她很虚伪”,于是她就不好,这个结论大有问题。一个人的终极评价,不是看他/她有多么虚伪或多么不虚伪,而是看其有没有对他人造成伤害。虚伪的人一旦做坏事,的确可能带来更大的伤害,但如果人家没做坏事,为什么也要闹个恶评呢?
最后,我们不应把小说里的正面人物置于道德完美的位置上,而应将其视作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这样才合理。你把诸葛、周公放在那种位置上,一样可以得出他们道德上有很大问题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