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全面比较之基础设施 -- 尖石

共:💬183 🌺37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全面比较之基础设施

本系列文章对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达国家美国、日本,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的各个方面-基础设施、工业、农业、服务业、金融业、科技、军事进行全面比较,希望河友们能理性看待到我们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差距!

本系列文章力求数据准确但难免会有纰漏,如有不到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本篇先介绍基础设施。

先来普及一下什么是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含义和分类:

(一)含义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又称基础结构,词义是“基础”、“下部(底层)结构”,“永久性基地(设施)”,原属军事用语,指后方军事工程中的固定设施或永久性基地,如导弹基地、机场、军用物资仓库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获得新的涵义,泛指国民经济体系中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提供一般条件的部门和行业,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技术性工程设施和社会性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基础设施包括了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等“硬件”和“软件”二个系统。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有形的资产部门,即技术性的工程设施。在我国通用的文件上,基础设施一般是指狭义的工程设施和硬件系统;基础结构则从经济结构角度考虑,具有广义性,泛指工程技术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二)产生

基础设施作为相对于主体产业而独立存在与发展的一个系统部门,是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密不可分的。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的社会里,基础设施是附属于生产企业,作为一种辅助部门和一般条件存在于企业内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原先隶属于企业内部的一般条件和设施,纷纷脱颖而出,组成社会化的公共工程,成为直接生产过程之外的必不可少的生产条件。社会生产力愈高,基础设施系统也愈加完备。

(三)分类

区域性的基础设施一般指四大系统:即交通运输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动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等部门。其中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的线网、港站等设施。给水排水系统包括给水的水源工程、输水管道、自来水生产和供应设施,以及雨水排放管网和污水排放的处理设施。动力系统包括电力生产及输变电设施,区域性的煤气、燃气、石油液化气的生产输配设施和热力生产供应设施。邮电通讯系统包括邮电局所、各种通讯手段收发和传输设施。

  总之就一句话: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从事生产、生活活动的基础,是一切物质财富的根基。基础设施于国家就像地基于大厦一样。

  

中国的数据暂不包含港澳台;(2006)指的是数据的年份,如(2002)含义是数据是2002年的。

  

   ~~~~~~~~~~~~美国~~~中国~~~~印度 ~~~~日本

  公路Highways [643]~~[193]~~[338.3]~~[123.73]

  单位:万公里 (2002)~(2006)~(2002) ~~(2002)

  

  (注释:中国的公路通车里程2006年底达到了348万公里(包括从2006年纳入统计的155万公里乡村公路,这些纳入统计的乡村公路路面都是水泥或者沥青的),因为不知道这155万的乡村公路没有是否符合Highways的标准,因此没有包括进去;从上述数据看,中国的公路建设比美国、日本差了不少;美国自不必说,日本的国土面积仅为我们的3%,但是公路里程却相当于我们的63%;中国的公路建设还要加大投资力度;

  印度的330万公里公路中,其中国家级路5.8万公里。

如果要按highway标准的话,印度怕也到不了300万--这里要感谢网友setupgame的数据!

  National Highways/Expressways 66590 公里

  State Highways 128000 公里

  Major and other District Roads 470000 公里

  Rural Roads 2650000 公里)

  

   ~~~~~~~~~~~~美国~~中国~~~~印度~~~~日本

  高速公路~~~~[8.87]~[4.54]~[0.02]~[0.83]

  Expressway~~(2002)~(2006)~(2002)~(2002)

  单位:万公里

  (注释:中国高速公路现在以每年4000多公里的速度增加,以这个速度,2020年左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就会达到美国的水平)

  

   ~~~~~~~~~~~~美国~~~中国~~~~印度~~~日本

  铁路~~~~~~~~[22.77]~[7.66]~[6.32]~[2.74]

  单位:万公里 (2003)~(2006)~(2005)~(2004)

  (注释:铁路里程同美日的差距也是比较大,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按照中央批准的规划,“十一五”铁路拟建设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时速在200公里以上;既有线增建二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复线和电气化比例分别达到45%以上。等7000公里的客运专线建成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里程最多的国家>其他国家高速铁路里程总和。看来国家现在加大了铁路方面的投资!)

  

   ~~~~~~~~~~~~美国~~~中国~~~印度~~日本

  机场数量~~~~[14858]~[486]~[341]~[不详]

  单位:个

  (注释:这里的机场包括军用机场,这个美国遥遥领先。全世界共有49024个机场,美国占了三分之一,不愧是世界头号超级强国。中国在这方面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单位面积机场数量来看,中国这方面没有印度做的好。同时希望知道日本机场数量的XDJM把这个数据补上。)

  

   ~~~~~~~~~~~~美国~~~中国~~~印度~~日本

  电力装机容量 [9.9]~[6.22]~[1.4]~~[2.9]

  单位:亿千瓦(2006)~(2006)~(2006)~(2006)

  (注释:中国在电力方面的投资非常迅猛,2006这1年就新增了1.12亿千瓦电力装机容量,相当于3个瑞典、1.5个英国的全国电力装机容量!2007年预计新增9500万千瓦,以这个速度2010年就可以超过美国;印度在这方面就差多了,中国1年新增的电力快相当于印度所有的装机容量了。这也间接反映出中国这几年的工业的发展是多么迅猛!)

  

   ~~~~~~~~~~~~美国~~~中国~~~印度~~~日本

  港口吞吐量~~~[25]~~[55.7]~[5.85]~~[15]

  单位:亿吨~~(2006)~(2006)~(2006)~(2006)

  

  (注释:港口吞吐量是衡量港口规模大小的最重要的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港口建设、对外贸易的情况!)

  

   ~~~~~~~~~~~~~~美国~~~中国~~~印度~~日本

  集装箱吞吐量~~[4100]~[9300]~[690]~[1900]

  单位:万标准箱(2006)~(2006)~(2006)~(2006)

  

   ~~~~~~~~~~~~~~美国~~~~中国~~~印度~~~日本

  输油管道~~~~~~[23.46]~[2.16]~[不详]~[不详]

  单位:万公里~~(2002)~~(2006)

  (注释:中国在石油管道建设方面与美国的差距很大,中国的石油运输基本上都是靠铁路)

  

   ~~~~~~~~~~~~~~美国~~~中国~~印度~~~日本

  天然气管道~~~~[54.87]~[3.0]~[不详]~[不详]

  单位:万公里~~(2002)~~(2006)

  

   ~~~~~~~~~~~~~~美国~~中国~~~印度~~日本

固定电话 ~~~~~[2.68]~[3.7]~[0.50]~[0.59]

  单位:亿门

  

   ~~~~~~~~~~~~~~美国~~~中国~~~印度~~~日本

移动电话~~~~~~[2.19]~[4.37]~[1.5]~[1.05]

  单位:亿个

  

   ~~~~~~~~~~~~~~美国~~~中国~~~印度~~~日本

  大学数量~~~~~~[2364]~~[742]~~[259]~~[701]

  (四年制)~~~~~~(2002)~(2007)~(2002)~(2003)

  单位:所

  (注释:美国现有4197所高校,其中有1833所是本科两年制教学;有2364所是本科四年制教学;

   2007年中国普通高等院校共有2286所,其中四年制本科院校742所;

   日本,现有国立大学99所,地方公立大学76所,私立大学526所,合计本科四年制大学共701所;大学院463所,其中国立99所、公立45所、私立319所(大学院通常包含在大学里);短期大学585所,其中国立23所、公立59所、私立503所(有些短期大学也设在大学里);专门学校3014所,其中国立132所、公立210所、私立2672所;高等专门学校62所,其中国立54所、公立5所、私立3所。

   印度有259所大学(本科四年制),其中16所中央直属大学,27所农业大学,10所医科大学,49所科研院所,11089所学院。

  

  综述:中国近年来在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同美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Tags): #印度美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先花后看!

补充一下,美国的机场大部分是供小型飞机起降的小机场,而中国几乎没有这一类机场。中国的机场大部分可以应对支线客机的。当然,就算这样,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家园 是发表自己的论文吗?这个一定要跟。
家园 新兵原创,送花欢迎!
家园 花!

曾经看过一个数据对比,聚乙烯生产这几年中国的发展可说是神速,可所有在建项目都建好,也不到美国的40%,具体数据好像是960万(包括在建,现有好像是600多万)Vs2400,这种差距正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原动力,光吃基建这一块中国保持现有速度发展十年一点问题没有。

花!
家园 关于工业的比较

会尽快发上来,四处晃荡兄弟说的不错,国内的乙烯工业近年发展得极其迅速

关键词(Tags): #工业
家园 送花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另印度把泥巴路算是公路的话338.3万公路我看还不算离谱

家园 花等下文。一点建议

关于印度,请不要忘记:

印度人最厉害的不是大脑,不是四肢,而是嘴巴

感觉上,他们就是一群说瞎话能把自己骗了的人,一个梦游民族。

关于印度的数据,我真的不知道应该给多少credit。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数字,它现在有多少人?到没到12亿?赤贫人口有多少?平均教育程度如何?都是一笔糊涂帐

印度是坏民主的典型。它的各级官员为了当选,什么大话都敢说,似乎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它的基础设施的数据,我的看法是只能姑妄听之,千万别当真

家园 这个铁路里程

   ~~~~~~~~~~~~美国~~~中国~~~~印度~~~日本

  铁路~~~~~~~~[22.77]~[7.66]~[6.32]~[2.74]

  单位:万公里 (2003)~(2006)~(2005)~(2004)

感觉美国没这么多铁路啊,运输主要靠高速公路,而国内铁路运输是绝对的大头,怎么会里程比美国少那么多?是不是美国的包括了往工厂运货的铁路,比如我公司旁边就有这么一条,单轨,好多天才过一趟车,还跑得贼慢。像这种铁路,根本没法跟国内的比。

家园 我也想到这一点

如果用各国客货运量来比较似乎更合理些,不过美国铁路的分布还是很广的

家园 这个里程是不是把城市铁路也算进去了,波士顿这里

地铁看着看着就到地面上了。估计这都得算铁路里程。

家园 铁路里程

美国现在确实是有20多万公里的铁路,而且这还是经过几十年萎缩后的结果,1916年最高峰的时候有过40万公里的铁路。不过现在美国铁路的经营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目前是处于回升的势头。运量方面,在客运上美国铁路只占很小部分,可以说微不足道,但是货运上还是铁路有优势,占大头。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6-07/m2006-07-17-voa70.cfm

美国铁路之所以建造的这么多,主要还是因为美国的地形比较平坦,建设速度较快。同时美国铁路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内战后到一战前,这期间没有汽车飞机这些竞争对手,陆上交通还主要靠铁路,而内战后(独立战争只是独立之战,而内战才真正是美国建国之战)美国经济大发展又客观上需要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络。所以这段时间内铁路建设吸引大量资金,铁路公司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自由竞争的情况下,哪里有需求,就铁路就修到哪里,在一些赚钱的线路上,甚至每个铁路公司各自修一条铁路线。最快的一年中,美国铁路铺轨2万多公里。到20世纪初,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曼一人就拥有6万英里的铁路,超过现在中国铁路里程。

了解这个背景之后,也就很容易理解美国为什么要拆铁路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亏损的铁路,铁路公司不愿意继续经营,也就只能拆掉,这样修的没有拆的快,于是几十年间竟然拆掉将近20万公里铁路。

所以前几天在那个关于资源与中国发展的帖子里就阐述过。现在中国的资源问题炒的很热,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现在处于一些类似于美国当初内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正常现象而已,不用精神紧张。如何认真规划,防止像美国这样大起大落才是应该考虑的重点。

另外提一点,关于城市铁路,前几天也说到这个问题,用所谓“轨道交通系统”的里程来对比中日,其实是混淆了概念。美国也好,日本也好,铁路都是负担很大一部分城市内部客流,是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一部分,而在中国铁路系统是归铁道部管理,而城市的各种轨道交通系统是归交通部管,双方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中国的铁路系统不承担城市通勤任务,实际上是很短视的做法。直接导致在各城市规划中铁路被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新建火车站往往被规划到郊区,离市中心几十公里的地方,这样直接就使得花费重金修建的高速铁路对比航空的一个重要优点——市中心到市中心化为乌有。

花!
家园 恩,关键还是个发展需要的时间

在我看经济发展优先考虑是的是物质供应是否充分,经管有物质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物质保障的经济发展都是空谈.

家园 从轨道交通看经济发展:那不仅是一种轮回

从轨道交通看经济发展:那不仅是一种轮回

铁路作为一种专门为轨道列车服务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专门为某种交通工具铺设的基础设施.(后来是公路与汽车之间关系)火车与铁路的出现,不仅仅是使人类组织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工业革命的开始.他开创了一个人类实现大规模人员与物资快速便捷流动的大门,没有铁路与蒸汽机车的出现,生产再多的商品都只能再有限的区域里交换,从而限制市场的扩张.所以,在蒸汽机的时代铁路作为当时一个国家基础设施与国力的标志是理所当然.不过,作为美国的铁路建设有其很特殊的一面,其特殊性在后面的公路与内燃机时代有着相同的共性;这个就是美国的所谓自由放任的竞争.在经济史上,能准许在两个经济中心城市之间铺设四条铁路(比如东京到大坂,柏林到法兰克福,上海到北京)并几乎同时开工建设的也只有美国.所以到后来,汽车作为基础交通工具的崛起的时候,过剩的铁道被拆毁只在早晚.(到60年代末美国拆了2/5的铁路)

美国通过大规模铁路建设确立了这样一种经济发展的经典模式,即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钢铁业=>大量坚固轻便的钢铁成为建筑业主要材料=>地产业的兴盛带来了消费旺盛=>消费品的大量需求带动了各种制造业的繁荣=>制造业的繁荣带动的机械装备工业的迅速扩张=>各种工业的发展推动了能源需求的增机加=>为更快更廉价更优质的解决上述各个环节中的瓶颈科学技术与新兴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投入=>随着商业需求的快速增长,应对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产业革命带来的大型生产,现代巨型工业企业与巨型金融企业相伴而生.实际上,战后美国秩序下的西方经济复兴与美国战后经济快速增长实际也是这样的模式,只不过这个过程中把公路和机场替代了铁路,汽车与飞机替代了蒸汽机车而已,循环依旧.甚至,在克林顿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开始来开了本轮由信息革命肇始的新技术革命,实际依旧是走的基础设施投资起步,投资扩张经济,刺激产业替代与经济繁荣的这个思路.

不过,铁路公路到如今新兴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兴起所反应的不同经济模式.恰好昨天和朋友,有与相关问题做一次长谈,所以这里就多说几句.前面说了,铁路的出现开启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人员流动与大规模生产制造的大门.对比农业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更多人口集中在的大型城市成为可能.也正是19世纪,人类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才从有限的几个国家的首都扩展到各个经济中心.不过,内燃机与专门为汽车服务的公路的出现,启动了第二次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却是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远比蒸汽机深远的多的影响.这里,不仅仅是汽车能更快速便利与自由的把人员与物资传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那也不仅仅意味着,在20世纪在有利的基础设施保障下越来越多的超过千万以上人口的超级都市的出现并深刻的改变了这个世界的经济格局.(今天仅仅东京都就产生了日本40%的GDP,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中心的城市圈创造了今天中国70%的GDP)在现在,汽车与交通堵塞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经济尤其是都市经济最大的瓶颈.在我们享受汽车与内燃机带来的,快捷自由与便利的同时,庞大的超级经济体与越来越活跃个无序个体的行为之间的矛盾开始制约着我们发展脚步.而这个时候,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作为汽车的一种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替代与补充,并日渐承担我们作为现代经济的主体:城市中交通系统尤其是大规模人员流动系统的主要负担的时候.在我看,那代表的是不仅仅一种经济增长的转变,更一种我们习惯称之为常识的生活方式的转变.

在蒸汽机的时代,铁路的出现承担着国家枢纽之间的人员与物资传递,从而推动经济的进化.而公路的诞生,使汽车可以实现自由的点对点之间的人员与物资的运输,加上飞机的出现真正把这个世界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说,没有内燃机与汽车和飞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全球化是不会出现的.可是,从资本主义危机开始,我们的经济生活第一次遇到真正意义的经济过剩.于是,交通的发展史开始成为一种实际意义上的生活方式的发展史.更多的商品被及时传递到消费者的同时,在更多的人享受技术与社会的进步带来转变的同时,那改变远不只是在农业时代束缚人行为与思想的等级体制与分配模式.也正是因为,经济运行中各种经济问题的越来越呈现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得经济学从政治经济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与分支.经济学成为今天的一门显学,尽管确立在2战后的大背景与环境。但是。如果没有生产力方式的变革,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经济学一定是面目全非的。

如今日之所见,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起,说明了以汽车与公路为主体的城市交通系统遇到了结构缺陷:越来越沉重的交通运输需求与有限的土地对道路建设的限制这难以在短期克服的矛盾。从轨道到公路再回到轨道,这不是一种轮回,起码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轮回。这一方面反映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上,反映在不同时代各自不同物质准备与社会组织形式上,更是一种不同社会问题与矛盾的在不同时代需求的反映。其实,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2战结束,人类文明从本质上说争夺的是各个组织体系之间的生存空间,既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资源更大的市场。在生产能力有限的前提下,越来越大规模的军事掠夺尤其是殖民地时代那种西方列强在全球范围的军事征服往往比通过生产劳动更容易获取财富。不过随着2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与核武器的出现,在可以预期的时间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与普及,使这样的财富积累模式变的在成本上越来越没有实践价值。于是,在2战之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大量原本用于军事用途的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国家与组织。在能源与物质供应的保障前提下,我们的世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至于,我们今天的不少人把我们在这近60年的发展方式方法与经验当作了一种可以视为永恒的发展之路。

从过往历史的视角看,这样的观点不无不可。的确,在我们今天一个标准意义上的中产享受着比一个古代的贵族更多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甚至今天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也许要比中世纪的国王们每天诞生更多的垃圾。每一次从交通工具开始的工业革命都带来了,更多的物质供应,更多的商品供应,更便利的生活方式,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以往只有通过改变社会等级才能享受的生活。只可惜,当这个世界越来越拥挤的时候。突然我们发现,我们曾经无止境索取的大自然已经不能负担我们这个社会所有成员以西方社会生活方式为标准的物质供应。以中国为例,当每一个中国人以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的时候,仅仅中国消费的石油就将超过今天全世界石油消费的总量。而且,到哪里去找到这么多石油,对中国人和美国人来说都是一个问题。当今天我们越来越不能不因各种产品直接与间接的破坏我们生活安全而关心环境污染的时候;当全球气候突变让我们我们是否应当对二氧化碳排放开始量化控制的时候;当全球化开始把我们的世界用失败者和成功者的标签把人与人用个人难以逾越的鸿沟隔离的时;当我们奉这个社会运行组织与发展模式的各种准则为圭皋,而无法解决乃至解决我们这个社会各种越来越激烈的问题与矛盾的时候(尽管很多专家说那超越了他们学科研究的设定范围,爱莫能助)。我们今天的转变将预示着我们什么样的未来呢?我想改变的,绝不只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认识我们周围的观念。我们出行,我们在我们的城市,我们选择自己的汽车还是城市轨道交通,这是一个问题。

而接下来要说的,是牵涉到上面提到的从信息技术革命开始的新技术革命和本篇说的标题以及同昨天与朋友长谈的一个话题紧密又很有意思的联系在了一起。这个话题叫做:经济学的经济学或者是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只是那是另外一篇了。

家园 关于这个美国人生活方式的问题。

在谈到中国的环境问题(或者资源、能源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听到一个论述: 当13亿中国人都以美国人一样的生活方式生活的时候。。。的确,用中国的人口乘以美国人均的资源消耗量,就会得出一个个天文数字。 但是,我每次都想反问一声, 你真的认为每个中国人都能达到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前面一个问题还有什么意义?

正好前几天看报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我倒是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讲讲。

今年7月底河南陕县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有69名矿工被困井下。在等待地面救援的同时,必须保证这些人有足够的空气和食物饮水,这一切都要靠一根和地面联通的送气管解决。结果当救援人员为了解决被困井下矿工的吃喝问题而利用送气管把牛奶压到井下时,才发现作用不是很大,那69名矿工多数从未喝过牛奶,喝了之后拉肚子,后来有人干脆不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救援人员不得不用咸面汤替代牛奶往井下输送,期间还一度堵塞进气管,造成险情。

日本经济发展,从50年代中期,到人均国民产值超过美国,也就短短30年时间。中国的改革开放,到现在马上也有30年,但是我们的普通矿工,到现在连牛奶都从未喝过,这里面就不单单是一个口味的问题所能解释的了。 这一个细节平时可能没有什么,但在上面那个例子中就可能代表生死之间的界限(如果由于输送面汤导致进气管被堵塞的话)。

上文也提到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经典模式,大体上没错,但问题是那是美国的发展方式。中国的增长模式则简单的多,就是对外贸易和基建投资之间互相拉动,也就是说发展对外贸易要求基础设施的改善(港口,交通线等),而基础设施的改善,则反过来又刺激更多的资源投入对外贸易的生产之中,二者循环拉动。而个人消费这个方面,则往好一点说也是忽视的。

结果当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中国的GDP在几十年间都保持快速增长,中国在短短的十年之内就积攒起上万亿的美金。但是普通的中国人却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能真正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发表的个人平均工资的数据激起舆论一片哗然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一个很多底层人民从未喝过牛奶的国家却变成对美国的超级资本输出国,在我看来确实是有黑色幽默的成分在里面。

有一个名词叫“拉美化”,今天我在这里不想仔细的谈这个问题,我只是想讲,中国现阶段是消耗很多资源能源,但导致这些消耗的驱动力大部分不在中国境内;而在可预见的将来,如果这种经济驱动模式不改变的话,我都看不到有中国每个人达到美国生活水平的可能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