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激战一日,无一伤亡 -- 大鹏翔宇
由于它的部队种族不同所以装备不同,不过总体来说比希腊要差,最好的也就和雅典持平。
请方家指教!
砍的还可以挡一挡。板甲就好多啦,可也沉。
锁子甲防穿刺能力太差,一般来说,战斗中的致命伤害都是穿刺造成的,而且欧洲战争中一般都讲究严密的方阵攻防,个人的灵活性意义不大,别的不说,看看马其顿方阵,士兵们拿那么杆长枪,只能搁在前面人的肩膀上才行,人;挨人靠的密不透风,别说个人的灵活运动,就是转个身都困难。所以,锁子甲后来逐渐被板甲取代很可能是一种性能原因的淘汰,而不是价格原因的淘汰。
罗马板甲的出现是铁器制造技术进步的产物,前期罗马军队装备的鱼鳞甲和锁子甲,一个太沉一个防护性太差。
不过后来东罗马帝国因为经济恶化的原因又穿回了鱼鳞甲,锁子甲也被重骑兵作为内层装甲从采用。转了一个圈又回来了。
原来如此。
另外,我比较好奇的一点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盔甲一般都是鱼鳞甲、锁子甲?若是因为技术的原因,我觉得古代中国的盔甲制造技术不会比欧洲差,更何况锁子甲鱼鳞甲的制造看起来比板甲困难多了;若是因为铁产量的问题,我觉得中国是世界上开始炼铁比较早的国家,国内铁矿也不少,不至于出现铁资源不足的情况;第三,若是军事思想方面的差异,中国古代总是阵法只怕比欧洲还要厉害,宗泽原先不就批评过岳飞不能光好野战而不注重阵法么;第四,若是兵器方面的原因,那就更说不通了,中国古代杀伤力最出众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强力弓弩,板甲防穿刺能力比鳞甲和锁甲强多了,为什么不用板甲呢?
唯一有可能的一点就是中国古代战争规模大,动员的士兵多,而且士兵多是临时征召,所以国家给所有人标配板甲负担不起,但是给武将配上板甲总是可以的吧,在我的印象里,中国古代武将也大都着鱼鳞甲和锁子甲,几乎没有见过古代欧洲式的全身重装板甲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请各位方家不吝指教!
1.全身式的板甲对于古代中国的士兵和马来说过于沉重,穿着板甲难以长时间作战,宋代有记载最重的步兵鱼鳞甲是50多斤,这已经是极限了,而全身甲比这还要沉的多,像欧洲骑士时代的重骑兵如果落马是没法自己站起来的。罗马式的板甲也只是保护躯干而已,四肢无任何防护,以此来减轻重量。
2.全身式的板甲需要量身定做,几乎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在这种盔甲的全盛期从因斯布鲁克到米兰遍布大大小小的盔甲作坊,即使如此也只有少数贵族骑士装备的起,普通士兵最多也只有锁子甲。
3.政治制度的不同。在欧洲封建制度下,大大小小的领主可以自由的为自己寻求更好的防护装备,需求刺激了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盔甲的改进。而在中国的中央集权的制度下,武将的装备是统一发放使用的,大将军周亚夫在家里弄几副盔甲都能被人诬告谋反,谁敢自己去搞更好的盔甲?另外由于周边少数民族的盔甲和武器一般弱于中原,没有开发更好的盔甲的必要,没有需求就没有进步。
4.战场条件的不同。中国地域广大,部队的机动性对于作战极为重要,从汉朝时骑兵部队就确立了灵活机动的轻骑兵作战风格,南北朝到隋时出现的甲骑具装的重骑兵只是昙花一现,而且在作战中并没有表现出与高昂的成本相称的能力,因此隋后重骑兵就没有再出现。而对于战场相对狭小的欧洲来说,对于骑兵的机动性要求并不高,重骑兵的冲击力特点反而得到发挥,重装铠甲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5.弩的使用限制了板甲的出现。板甲对于弓箭的防护能力虽然强于鱼鳞甲,但是近距离内仍然防不住弩的射击,对于欧洲骑士们来说,弩是被禁止的武器(尽管后来也出现了著名的伦巴底弩手),在战场上遇到弩的机会不多。而对于中国的骑兵部队,弩算家常便饭,既然都防不住,那就没必要装备更贵的板甲了。
其实中国也出现过类似于板甲的明光铠,但是没有继续发展下去,适者生存,没有最好的武器,只有最适合的武器。根据不同的战场条件来制订战略战术,自然也就发展出了与之相称的盔甲。
无以为报,小花一朵!
罗马明明是青铜时代,这么会有铁器的亮色?
火枪是用的真枪吗?
万一打偏了怎么办?
板甲砍裂了也就一条缝儿,锁子甲砍裂了那些铁环可能会裂开并扎到肉里面,那可……
一般的刀劈砍,锁环还没裂,刀就已经卷刃了吧
巾帼不让须眉
后来进入铁器时代了,自然也得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