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大跃进时代的资料,是只能有当作笑料的价值吗? -- 茶园农工
我说的本来就是“基本上没有抵制”。个别少数反例,不影响我这么说,没有抵制≠积极加入,这都没问题吧。
说“没有抵制”,是依据史实:合作社成立太快,以致提出搞合作化的GCD,要“大砍合作社”了,55年GCD自己解散已经成立的合作社,砍掉了20万个,邓子恢/周恩来/刘少奇干得(其实毛刚开始也是同意的),受到毛批评后,邓子恢揽下了全部责任……。按计划,58年初,80%的农村合作化,结果56年初,95%以上的地区合作化了。
如果农民抵制,合作社发展,无论如何不会这么快,这是改变不了的历史事实呀。连这样明了的事实都不敢承认,也太可怜了(例如轮子们)。
而且,不能用今天的眼光看那时。公有制,开天辟地头一回在中国出现,跟1840年中国军队头一回碰到“洋枪洋炮”的情况,可以作某种类比。公有制经济,没有范例可循,GCD也没有鲁莽行事,到58年初才80%地区合作化的计划,可以看出这一点。
合作化、公私合营的太顺利,是为什么会发生大跃进的注解,我持这样的看法,否则怎么解释58年,中共领导集体(除了陈云,半个周恩来)会头脑一起发热?各级领导也一起跟风?
后人总有人自羽比诸葛亮聪明的。
南京大屠杀里面,日本人枪打,刀劈的中国人,自然是“ 杀死“ 的。但是退进长江的,喷上汽油点燃的,扔进坑里活埋的----凶手明明是水,火,土嘛! 根本就不是“ 杀死“ 的。
还有那些不堪受辱的妇女自杀,你也要算到屠杀里面去?
像下面这个例子,
你一个小姑娘乱吃东西干什么!
人,要讲良心。。。。
两者在时间上等同,在内涵上不同。
什么内涵上不同了,请具体点。
按你说的,大跃进期间的建设分至少两类,(之多部分不去管了),一类是大跃进的经济建设、一类“非大跃进的经济建设”,怎么区分?也是你说的,按原先“计划、思路、作风”的就是后者。可是后者如何违抗“大的跃进”要求呢?“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错哪里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跃进最流行口号之一)错哪里?……。
按照“陆相沉积”学说,破除洋人的“中国贫油”论迷信找油,是被誉为“为找到大庆”立了头功的,“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勘探井掘进的速度不断创出新高……,怎么能跟大跃进没有关系呢?大跃进绝对在找到大庆、确立是大油田……起了正面作用的。石油大会战、集中兵力拿下油田、抱个大金娃娃……,就连命名“大庆”都充满了大跃进气息。
一件事,有两方面的作用的,太多了,不仅仅是大跃进,好的就全好、坏的就全坏,形而上学猖獗啊。
大跃进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所以才有钢铁一年翻番,粮食亩产万斤——当时就是工业以钢为纲,农业以粮为纲,只需要这两个例子就可以说明大跃进的基本精神了。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承认要先创造条件,就是和大跃进背道而驰的。至于一个名字,能说明什么?说明产生的日期而已。还有很多人叫抗美、援朝,尽管他们对抗美援朝什么工作也没做,只不过出生在这个时期而已。
不过我比较喜欢东方出的稀见史料系列,王明张四多是谩骂,郑超麟、王凡西2个托派大恐龙的才叫牛叉,最好的是hk出的全本……
这个是大跃进时候提倡的吗?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个才是大跃进精神吧,也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石油勘探也是人海战术。58年6月设立松辽是有勘探局在松辽平原进行大规模勘探,有着浓厚的大跃进特征。59年9月出油,遂命名大庆。对于当时的东部贫油论,如果没有大跃进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也是很难跳出其框框的。勘探、设计、采油同步进行的大会战方式,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等,无不具有浓厚的大跃进特征。
周恩来在3届人大的报告中指出,这个油田的建设......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多快好省的要求。
所以,说大庆是大跃进的产物并不为过。
"不能只关注事件本身的史料,而应重视该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和根本原因"。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评价这段历史,我实在没这个能力,简单提几点供煮酒兄参考。
1、虽然历史选择了共产主义,可胜利之后这条路该怎么走?老马那里只有原理没有具体方法,且中国本身也并不具备马克思所说前提条件,所以建国初期走的是模仿苏联的道路。可在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以及其后连续发生的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之后,苏联模式的弊端日渐明显。这时候,不可能再继续简单的模仿下去,于是开始模仿加创造的探索道路,这个就是大跃进发生的特定背景。至于根本原因是什么,应该是体制和文化,可这个问题实在太大,我还是不展开算了。
2、很多做法都是双刃剑,不能只看到其中一面。比如说延安的整风,从人人过关搞到几乎人人自危,对党内的民主作风和宽松气氛的破坏非常明显,但是,假如没有这次整风,中央如何有效的控制那些零零散散的根据地?能否消除山头主义,把一盘散沙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部队整合为一个统一高效的团体,做到后面的战争中令行禁止?我觉得不太可能。对比国民党那边,明显可以看到经常出现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改革开放以后,类似的情况也多如牛毛,比如说发展经济伴随着对环境的低端破坏,控制人口导致人口结构严重失衡,推广市场引起假冒伪劣产品满天飞。。。
3、反“反冒进”中对周恩来的批评,从现在角度来看是非常错误的,但这并不是老毛一拍脑袋凭空决定的。“反冒进”是从56年2月的“促退会议”压指标开始,而老毛批评反冒进,是在1957年10月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才开始。在长达一年半多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对于反冒进和八大所坚持的经济方针,党内当时就存在着分歧。周恩来领导编制57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下面提出的基建投资额高达243亿元,最后把基建投资额压到150亿元时,遭到各部门、各地区强烈反对;反冒进开始后,包括农业部和下面很多地方官员都很迷惑,刚鼓足干劲把群众发动起来,上面又一盆冷水泼下来。农业部长廖鲁言,农林办主任谭震林以及前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伯达也都先后向老毛抱怨,说“反冒进”对他们的工作带来的很大麻烦。
4、评价这段历史,个人觉得现有的直接材料还很不够。老毛比较好办,仅《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里就可以查到几百篇,但是查找了《刘少奇文集》、《刘少奇研究资料辑录》,里面没有58年至61年的文章。查找《邓小平文选》也是,从57年5月在团代会上的一次祝词后,一下就跳到60年3月一篇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文章,再下一篇就是75年的讲话了。要知道刘长期是太子的角色,56年逐步开始在一线主持工作,59年已经担任国家主席,而邓也在56年就担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兼国务院副总理。缺少了他们两个重要角色的直接材料,很多问题是说不清的。
开始时是西安地质调查处下的松辽石油勘探大队,然后升处,再升局,期间三个月。人员从全国各地抽调,59年4月达到3000多人。平均年龄不到24岁,平均工龄仅3年多。
以下节选自华岳老兵痞转贴的《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大庆石油会战》作者:张文昭(一),可见一斑。
(苏联专家布洛德)结合苏联俄罗斯地台等覆盖区的勘探经验,提出要进一步开展松辽
盒地区域综合勘探的建议,以整体解剖全盆地。
根据这一建议,我和吉林地质局靳玉贵总地质师共同编制了松辽盆地1959年勘探部署,
部署基本点是:(1)横贡松辽盆地做四条区域综合大剖面,第一条自公主岭──沈南,
第二条德惠──泰来,第叁条:拉林──景星,(穿过长春岭和大庆长垣),第四条:哈
尔滨──甘南。在每条综合大剖面上多勘探工种联合作战:要做地震反射、折射、重磁
力、电法、还在剖面上打基准井、参数井和地质浅井… …等,(2)对10个构造进行详查
,提供予探,这些构造是:大同镇(大庆)、钓鱼台、华字井、长表岭、任民镇、隆盛合
、团山子、扶余磁力高、八面城重力高,乾安重力高。详查要以地震与浅钻相结合。(
3)对二个构造投入工业钻探,即公主岭、登娄库。(4)钻探叁口基准井,即大同镇(大庆
)井位已定、大鲁(或扶余),长岭地区,基准井尽可能定在凹陷中的隆起上。
1959年松辽盆地的勘探部署是学习苏联在平原覆盖区区域勘探经验的具体体现,1959年
的勘探部署经受了实践的考验,终于在1959年9月26日发现了大庆油田。
国内搞这些的部门打过交道,他们SUN SGI啥的从来就是没有最贵,只有最好!基本上总是买最新最好的(只要美国允许卖到中国的型号),很多机器计算机世界上刚看到发布消息不久,他们就准备买了。考虑到中国当时计算机应用的低水平,他们的这种劲头是很惊人的。我是搞软件的对石油不熟悉,但就看他们每年买的数据磁带的数量就知道要处理的东西太多了。
这西西河也算平均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地方了吧?微软或者谷歌出来了最新产品都很有几个人能很内行地做一些深入的评点。这里有几个人能对找油田或者油井能说个123的?人数少多了吧?
不要以为叫石油地质啥的东东就很土,搞人海战术就行。
这个逻辑推演可真是完美无瑕。
老人家的“小脚女人论”的背景和经过就这么被完美的选择性无视了么?合作化速度快难道就和由上而下的政策推动毫无关系么?
要按ls的逻辑,我觉着把,相比较而言中国农民可就真比苏联农民觉悟高多了。对合作化公社化集体农庄化的拥护那真是发自内心的
发现者的功绩,这也可以理解。这个问题实际上网上已经有很详细的论述。王进喜等人的功绩主要是开发阶段的,与发现大庆油田没关系。
发现一个油田,现在都还是超级高科技。你就是丢他一千亿美金,也没人保证能在十年内再在中国找一个大庆出来。你只花10亿美金,没准三年后也有人给你找出一个比大庆还大的油田出来。人类对这些规律的认识还很有限,你就是上了最高的高手群都没啥把握,更别说搞人海战术了。
高端的东西搞人海战术是没有用的。你就是把地球人都上他十年,也不见得能证明黎曼猜想。
其实楼主无非是说大时也有好事,不明白几位为何一定要
原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回忆录中记载:1951年,最初是山西一些地区在基层搞起试点,地方和省委调研之后都认为这个经验很好,并写成报告给华北局,但是华北局及其背后的刘少奇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绕了很多弯子,山西的报告才被毛看到,最后由毛批准。
在此之前,50年高岗在东北也搞过试点,迄今还有很多争议。
对此有一个研究综述:http://www.iccs.cn/detail_infom.aspx?sid=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