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阴谋大揭秘:老美不让中国开发伊朗油田 为的是那般? -- 犀光
文章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于 2004-02-02 16:37:26
阴谋大揭秘:老美不让中国开发伊朗油田 为的是那般?
1月28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记者核实应为中石化集团]一高层人士明确表示,“中石化将不会理会美国要求”,“将竭尽全力继续执行有关竞标伊朗油田开发项目的计划”。
此前,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有关人员曾经与中石化进行了接触,要求中石化退出竞标。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其中的原因,是美国政府一直试图通过经济制裁迫使伊朗放弃可能拥有的核武器项目,并相信油田开发协议将影响美国政府顺利实现其上述计划。
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伊朗的变化
事情的缘由是伊朗官方近期向全世界范围内招标16个油田开发权。
据石油在线网的信息,伊朗石油副部长Seyed Mehdi Mirmoezi28日号召外国石油巨头继续在伊朗投资并邀请它们投标16个油田的勘探开发权。此次招标的16个油田位于51个由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定义的新勘探区段。
伊朗正在大规模扩建其原油生产能力,并计划在未来20年内,将原油产量从现在的每天400万桶扩大到700万桶/天。而这51个新勘探区段,则是这一计划实施的保障。而且为了保证该计划能够如期实施,伊朗政府一下子拿出将近1/3的油田,对外国石油公司开放。并且第一次给出许多优惠政策,一改过去外国投资商必须在完成勘探工作后才能投标项目开发的做法,把油田勘探和开发捆绑。而且把合同投资期限也从过去的7-8年改为25年以上。
此外,Mirmoezi还表示,本次招标有别于以往的特点还在于,海外公司在油田勘探工作开始后,无需为开发项目而再次投标。
而在此之前,中东国家尤其是伊朗对外国石油投资商的限制条款是非常苛刻的。对此,曾任伊朗首相石油助理、现任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的凡瑞顿?费舍瑞克先生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介绍,外国投资者在伊朗一般只能实行返销协议合同,也就是购回协议。“给一个合同,你开发一个油田,只能开发5年或者10年,其后,必须悉数卖还给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当然这其中会给你必要的回报,如12%或15%的回报率会有所保证,你没有分成,也不拥有这个油田。”他说。
“这次一下子开放16个油田项目,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非常少见的,这说明伊朗政府在思想上和政策上有重大转变。”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潘继平博士分析。
中东石油变局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中东的石油市场基本是西方几大石油公司一统天下,占据了其勘探、开发、生产90%以上市场。为此,人称这个地区是“石油殖民地”。
而在1970年代,发生了两次世界范围的石油危机。中东国家都开始石油资源国有化运动,并成功实现了石油工业国有化,尤其是在石油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环节上,禁止外资石油公司从事石油上游业务。
一直到21世纪,中东的对外石油勘探开发政策才开始松动,陆续小规模地允许国外公司介入,但相关的限制条件也非常多。
而据由美国国会创办的东西方研究中心能源主管吴康介绍,在全世界的三大能源消费地区:亚太地区(不包括中东和俄罗斯)、美国和欧洲,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其消费量相当于中国、日本和印度三国的消费总量。2002年美国石油消费总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其石油进口量为世界总进口量的35%。美国与亚太地区一样,超过60%的石油需要进口。
而中东是世界主要的石油供应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而且,在1970年代,中东国家曾联合实行石油禁运,从而导致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
为了保障石油安全,美国提出了全球石油战略,旨在建立石油帝国,实现对全球石油资源的垄断和控制。石油出身的布什总统更不惜于2003年3月对世界第二大石油大国伊拉克发动战争。
“从经济上讲,伊拉克战争实质是上打开了中东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市场的一个缺口,西方石油公司可以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一样,大规模进入这个地区了。”潘继平认为。
对此,沙特、伊朗等中东国家十分担忧,纷纷制订对策,试图阻止美国独霸中东石油,推动多极化石油格局的形成。开放本国石油市场,广泛吸引包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国的石油公司在内的世界大石油公司投资本国石油开发,是其主要策略之一。
2003年7月22日,沙特石油和矿产资源部长纳伊米在伦敦宣布,沙特将对外资开放其石油上游市场,将东部共计12万平方公里的3个油气富产区对投资者开放。
为什么是中石化?
在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中,中石油和中石化可谓皆是主角,这次为什么把中石化推上了前台?
据潘继平介绍,中石油在海外有三个战略选取区:以苏丹项目为依托的北非战略区;以哈萨克斯坦项目为依托的中亚和俄罗斯战略区;以委内瑞拉项目为依托的南美战略区。从目前来看,中东似乎尚未成为中石油的境外勘探开发投资重点区。而中石化则更多地把注下在了中东。据吴康介绍,中东是中国原油的主要供应国,约占了50%。沙特和伊朗分别是中国国内的第一、第二大原油进口国。而中石化作为进口大户,占了总数的80%左右。为此,中石化近几年在华南、华东地区建了大批的高硫原油炼厂。中东的原油是高硫的。
中石化2003年在伊朗取得了一个较大的突破:当年12月31日,中石化集团在伊朗卡山区块风险勘探中成功打出高产油气井。同时,中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目前除了参与竞标开发伊朗16个新油田,还在去年底获邀参与开发伊朗第二大油田阿扎德干德项目的竞标。
而在今年1月27日,中石化集团又中标开发沙特的一个天然气项目。这块天然气田位于沙特南部,面积约为4万平方公里。这是沙特25年来第一次对外开放的三份天然气合同中的一份。
美国人希望中石化退出,是因为其用战争、“花了血本”拿到的中东石油盛宴“入场券”,当然不希望有人来分享。“尤其是中国。”潘继平认为。
而五角大楼的一份研究报告曾经认为,一旦中国和沙特阿拉伯关系密切,将“对美国国家安全带来影响”。
劝退中石化的背后是防止中国在中东扩大影响。
中美伊能源博弈
美国一直有计划地在关键领域上防范对手,尤其是在能源领域。
此次美国政府为什么会直接向中国的石油公司施压?知情人士介绍,因为国内几大石油公司当时分拆在美国上市时,美国政府曾与其事先有约,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不能去涉足美国指定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石油勘探开发,尤其是中东几个主要产油国。
为此,中石油、中石化在海外的勘探开发活动都是以母公司的形式“走出去”的。
对此,地质科学院全球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安建分析:“这个事件更深层的原因,是中美两国在许多领域都会面临竞争,美国人要扼制中国,也是很正常的事。不但是能源领域,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上都是这样的。我想我国的高层对这个问题肯定有所准备。”
专家认为,“有所准备”的表现就是这一次中石化集团的“强硬”。
自1970年代开始,中国的石油公司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时,首选之地就是当时不被西方石油公司看好的非洲和南美洲。但当中石油在该地区站稳脚跟并有不俗成绩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2000年开始启动“石油非洲战略”,把非洲提升到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为此,近几年来非洲的石油勘探开发竞争也非常激烈。
“不要太乐观,但也是一个机会。”潘继平认为,中东国家开放石油市场,首先会对西方国家开放。而对中国、印度等国家开放,不否认这其中存在着相互利用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手法在内。
中国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中石化的上述管理人士就明确表示,中石化并没有将目光仅投向伊朗。在结束近期对利比亚的黎波里的考察后,该人士称,他会晤了利比亚部分高层官员,双方就中石化在该国石油上游和下游产品领域的投资机会进行了探讨。
“中国进去了,在短期内很难取得优势地位,不太容易拿到好区块。”潘继平说,“但只要进去了,肯定就能有收益。建议加大对中东的石油外交力度,为我国石油公司到中东投资石油勘探开发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