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残酷不容色戒 – 兼谈郑萍如与丁默邨 -- 萨苏

共:💬301 🌺1014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历史上没有王佳芝

这种在两个阵营之间徘徊,被无端赋予大任的小女子无法存在,就是我说抗战时代无法容纳王佳芝的原因。

王佳芝的生活,在走进易先生的世界前没有寄托,痛苦而无奈,这是她随后能够发生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假如她不投入行动,大可继续这种难过的生活,所以,她的行动,是从旁观者转为参与者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过她并不后悔,因为她深深厌恶原来那种生活,再也不想那样过下去了。想象一下这个故事也完全可以颠倒过来,让王佳芝为了易先生的动员加入76号,深入重庆去刺杀国军将领,而后因为与对方的感情放弃掉行动,最后被戴笠捕杀,一样感人,这故事可以一样写。所以,在爱玲眼里,行动的对象是谁,大概没什么区别。

李安没有错,他的影片逻辑清晰,毫不生硬,因此,王佳芝才会珍重和易先生之间发生的那一点火花,越不值得,越显现了她对于这一点点温暖的追求。这是张爱玲的小说,乃至李安的电影感人的地方。

怎样形容王佳芝这之前的生活呢?

空虚,无聊,冷漠,象空气一样。

应该说,这种生活和今天很多人厌恶的生活是吻合的,所以会引起共鸣和感动。实际上,在冷漠的世间,我们有很多人真的可以为那一点点温柔付出一切。

然而,在抗战那个时候,中国人里边能够“享受”这种空虚难过但是安全宁静,几乎封闭在盒子里的生活的,能有几个呢?在王佳芝身上我依稀可以看到张爱玲的影子,但是张爱玲实在是那个时代的特例。

那个时候的上海滩是什么样子?军统在大街上对落单日军进行“无差别格杀”,丁默邨带人夜入租界中的中国银行(重庆背景)宿舍,当场抓105个男职员,3个女职员,不管三七二十一作为108将枪毙示威,那有如此多可以天天打麻将的和平时光?战争的悲哀不是落在丁默邨这样人的身上,而是因这些人而起。

上次在凤凰卫视作节目,节目前聊天的时候,日本的大学生说日本已经很少有人记得那场战争啦,你们中国人不一样。。。 邱先生问:那你是说中国人也应该忘记才对是吗?那个大学生绕了个弯,说这是环境不一样的原因。(我揣测她还是比较温和的,言下之意中国人从小受抗日教育,日本可没有作抗华教育,所以。。。)我接过来说,要中国人和日本人一样忘记不公平。那场战争,每一场战斗,都发生在中国的领土上,中国的军队没有上日本打过一仗,没有在日本杀死哪怕一个人,所以日本人忘记得快一些我们可以理解,但中国人也忘的一样快就不正常了。

我们的生活和那个时代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我曾经对抗战期间中统军统的活动作过比较多的了解,并未见到可以作为王佳芝原型的例子。勉强多少有些类似的大概有一起,主角是男的,是吴庚恕到南京刺杀汪精卫时,试图通过一个汪伪职员向汪下毒,这个职员和吴有旧交,不过吴作得很无情,纯粹是威胁,很象色戒中“组织”对王佳芝的态度。结果这个职员在最后关头倒向了汪精卫,导致吴庚恕被捕,随即被杀(吴在76号还是很有骨气,是军统被捕人员中少数能熬得住李士群酷刑宁死不屈的),但这个案子一点儿也不浪漫。

还有一例可以相比这样略带扭曲的恋情,就是莫国康之恋陈公博。莫是北大文学院学生出身,纤细秀丽,但富有政治才华,曾是陈公博的学生。因为敬仰陈的才华疯狂地爱上了这个有妇之夫,并以终生不嫁的代价追随陈的左右。这种畸形之恋最后连陈公博的太太李丽庄也为之动容而默许。莫国康是陈的智囊,也是陈在汪伪政府中唯一的心腹,她对陈公博可谓鞠躬尽瘁,以一小女子之力和周佛海这样的老狐狸斗智斗勇,力图为陈公博建立自己的班底,且在陈各个关键决策中竭尽心智。莫国康和陈璧君不同,她对政治的欲望来自于陈公博,汪精卫每次打退堂鼓,陈必软硬兼施让他走上前台,陈公博每次走上前台,莫都有苦谏,说明她是个清醒的女子,但最终却随着陈公博一路走来,说起来,只是为了一个“情”字。

战后,陈亡命东瀛,莫始终追随左右。日方材料认为这个行动的总策划就是莫国康,因为陈在停战后贸然于南京镇压了军统特工周镐的地下军,形势对他非常不利,陈乃飞日本避开,但安排好接收事宜并留下信件给何应钦 -- 这个信件莫有意让传信的日本军部人员不急于交出,看风声而定。这样做法显然有到日本后敦促陈亡命,争取逃亡时间的目的,但陈到日本后最终的态度还是一死抵罪,原地待捕,莫的计划未能实行。

陈被捕后,面对揭发可以免罪的许诺,莫始终对陈无一字不利证词,其言语之犀利,逻辑之清晰,令法官也感到惋惜 -- 惋惜莫跟错了人。最终,莫被判十年徒刑。陈死后,莫即从公众眼中悄然消失,大有为之生,为之死的意味。

要说张爱玲,这一对儿倒真是够张爱玲的。

可见,那个时代不是容不下浪漫和模糊,不过,做人总要有一个底线。莫国康穿破了这个底线,她自己很清楚,曾经做诗自哀,但又毫无办法,陈公博穿破了这个底线,他只好说自己这一辈子对得起汪先生,汪精卫穿破了这个底线,他只好说“谅无后人续春秋”。

没有人要求每个人都是圣人,或许,所要求的仅仅是做人的一条底线,这底线或与王佳芝无关,但要说生于那时候的世界本不需要有底线,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没有这条底线,站在日军一方打中国人,和站在中国一方打日本鬼子,就没了区别,同为战争中人们抉择的悲哀而已,这对选择了奋起抵抗而不屈的中国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甚至,是一种屈辱。

其实李安的电影引出了对郑萍如的重新回忆和纪念,我觉得是李安在影片之外所作的一件好事(影片本身是好作品,我看的走马观花,依然可以时时感到阮玲玉用香烟敲击烟盒时的震颤),其实李安演绎的完全是一个与郑萍如无关的故事(张爱玲却不能否认,她若写这个作品没有参考郑萍如事件才见了鬼)。

上次我说新版《敌后武工队》让汪霞马鸣谈恋爱荒唐,后来有朋友告诉我细节,才知道更荒唐,武工队中的人物都变了型,大熊掌李东山变成了土匪,刘太生成了白衣大侠,估计还会有人认为这才“真实”,因为原作中武工队都是八路军基层战斗骨干组成未免太“单一”了,而世界应该是复杂的。不幸历史上的敌后武工队正是八路军基层战斗骨干组成的,而且以此为特色,作者冯志本身就是一个武工队的队员!而且,作品的背景不是1937年,而是五一扫荡之后,经过几年八路军的根据地建设,以及日军的残酷扫荡,冀中哪儿来的如此高水平土匪和大侠呢?

是时,真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既然改造得如此离谱,您又何必保留《敌后武工队》冯志原著的空壳子呢?用它招揽观众吗?

我很佩服李安,也即欣赏他在电影上的执著和灵感,但不代表我完全接收他的所有 -- 我认为这种不同这是对李安的尊重。比如,李安的《色戒》中,充分体现的是所有人都在战争/暴行的漩涡里挣扎并受伤,这里面也包括“易先生”,颇有些评论者认为他对王佳芝第一次的施暴很值得同情,因为这代表了他人性崩溃边缘的爆发。这里我还是重复我的观点 -- 同在战争中,我可以同情西线无战事里面的士兵,但无法接受对于丁默邨辈的“人性化”处理 -- 他们固然受到战争和暴行的影响,但更不应该忘记的是 -- 他们才是战争和暴行的制造者他们本身就是人类中的异类,如果我们接受而不是认识这样异类的丑恶,我们有允许自己的底线去接近他们的危险。歌颂东条英机的《自尊》正是表现他身上的“人性”。

假如李安换个时代或者人物背景或许会更好些。

家园 惭愧惭愧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有道理
家园 就爱情论爱情

明确表明我的观点:即使抛开背景、郑苹如、民族大义,就爱情谈爱情,就人性谈人性,就电影谈电影,就艺术谈艺术,我还是不能赞同李安。

就爱情谈爱情,楼下FBL5N说“色戒讲了一个不受祝福的爱情故事,把本来应该是美好的人和爱情扭曲毁灭给人看。”,可这个故事里,小汤还算是外表美丽,内心起初纯洁,楚楚可怜无人依靠,我就没看出来老梁有什么美好的。老梁除了卖相比较好,为人阴险狡诈,做汉奸也做得猥琐痛苦,孤家寡人,没看出人格上有什么可爱之处。当然当然,现在讲究“普适”的爱情,是个人就要“爱与被爱”。那么,他们两个为什么“爱”了哪?如果你说“爱”就是作者导演说两个人有爱就是爱,是抽象的中奖一样的“爱”。。。张爱玲在小说中给的理由是误解,两个人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把自己理想中的爱人投射在对方身上,一个以为对方是无条件奉献给自己这个自己也不认可的人身上,一个以为对方是真心要照顾自己。张爱玲自己是小说家,可以在想象中生活,可小说中的人也要一点生活才可以想象。鉴于小汤衣食无缺,老梁只好帮她赢点麻将,买个钻石以示关心,而小汤就感动得“爱”上了?不不,小汤不能是那么物质的一个人,虽然张爱玲本人很物质。可是,精神上的交流,让双方互相理解一下对方的“苦闷”内心?张爱玲只好说“往女人的心通过阴道”,而李安也只好非NC17不可,要不然更不能交待为什么两人“相爱”。最有趣的是安排小汤被同学破处却深恨那个同学,为什么那个同学和老梁的待遇天壤之别呢?除了那个同学长的不如老梁英俊以外,只能说老梁床上手段高超,远非他人可比。一般的观点最美好的性是当恋人由心及身,鉴于两人连交流都不可能,李安也只能给出暴虐和花样百出,以区别于小汤和同学的经历。这样的爱情,即使没有那个大背景,就是美好的了么?这样说来,还只有在那个大背景中,才可以让人忽略这种爱情本身的庸俗低下,再加一个“生死”的结局。不知道那些认为李安艺术正确的人,是不是就认同这种爱情,认同这样的主人公,在抛开那个大背景下?

家园 色戒和最近的<black book>怎么那么神思?
家园 萨先生,谢谢您撰写的长贴,我再次提到上面来谈一下

您始终在谈历史真实的旧事;我也一直持论就看电影里远离真人真事的故事。

所以,我们谈不到一处。

从色戒电影故事里,我看到的是中国女子的大悲剧,跨时代的大悲剧,而且悲剧仍然继续。

美人计,为三十六计败战计之一,是不很光明正大的烂招术。用计到了败战篇,已见偃蹇计穷之态,要靠女人身体的奉献去冲锋陷阵,可鄙也可悲。

色戒电影中,弱女子王佳芝被推上第一线的时候,完全是被她身后的力量当做工具使用的,尽可以驱使之而不得善待之。既然是工具,奉献身心就是应该的,且不论为之奉献的行动计划是如何幼稚荒唐,又不顾作为工具的女子是否能承担那沉重的压力和足以扭曲精神的折磨。更进之,对工具则不能容忍其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波动。对一乱世孤弱之女子,何太忍忮刻乃而!

我补充说明一下,前文述及王佳芝背负沉重的道德十字架,在离乱的时代挣扎着活下去,基本是色戒电影的前半部香港部分,悲剧已经形成。电影的后半在上海,矛盾冲突错位越加浓厚,是大悲剧的高潮。

萨先生,你我之间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相通之处的。

如您也认为:

王佳芝才会珍重和易先生之间发生的那一点火花,越不值得,越显现了她对于这一点点温暖的追求。这是张爱玲的小说,乃至李安的电影感人的地方。

那一点火花是否是真爱情,小说中写的谨慎,电影中也表达的朦胧。我倾向认为是有一点真的,所以才引起王佳芝在扭曲精神的压力下一念之差的感情波动。

唯王佳芝只是工具,工具有自己的情感岂非大逆不道,故被打入万劫不复,历史的空间都容不下她一孤弱女子了。

对虚构的乱世女子王佳芝的指责铺天盖地,义正词严,但是并不新鲜。贞节烈女,红颜祸水的墓碑下,压碎了无数美丽的灵魂。

还好,王佳芝是虚构的,但是纵贯古今中国女子的悲剧是真实的。

愿中华千万年,无数好男儿;太悲哉,家家不要生女孩。

家园 看您的文章

貌似在指责伪道学假夫子们了?

贞节烈女,红颜祸水的墓碑下,压碎了无数美丽的灵魂。

还好,王佳芝是虚构的,但是纵贯古今中国女子的悲剧是真实的。

好嘛,这个佳芝就能代表“纵贯古今中国女子的悲剧”了。只是不知道“纵贯古今的中国女子”们认不认您这个牌坊。您既然只论电影,只讲佳芝。那么,就不好攀扯历史上“纵贯古今中国女子的悲剧”了8?

这些“历史真实的旧事”不应该是人家“萨先生”的活儿么?

家园 你翻来覆去的不过是说,王的悲剧是那个时代造成的

不错,在战火席卷整个国家的时候,个人确实是没有选择置身其外的可能,但是却有选择在战争中如何行事的可能。蒋介石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而事实上,当军人在前方浴血杀敌的时候,千千万万的妇女在后方宣传抗战,从事生产,救护伤员。哪怕在当时多是作为权贵玩物的演员明星,也举行抗战义演,劳军演出,表达自己作为中国人的一个立场。你能说她们都是被利用的么?还有在军中服役的无数女性,也牺牲在炮火下,她们的死不是悲剧么?你能说她们死的毫无价值么?

说回电影本身,不论这个计划如何幼稚荒唐也好,不论王参加的目的为何,背叛就是背叛,不会因为计划荒唐目的不纯背叛就变成了高尚的行为。暗杀的确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手段,可他们的目的正大光明,可鉴日月。当敌人用尽一切残忍毒辣卑鄙阴险的手段残害我们的同胞的时候,你却要批评我们还击的方法不够光明。当战火燃烧到我们家园的时候,你不去谴责发动战争的罪魁,却诘问为什么要让一个女子卷入战争。她的祖国在遭受侵略,这个理由还不够么?

王也许确实是因为爱上了易而放他逃生,可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值得讴歌的。她很清楚,易的双手沾满了自己同胞的鲜血,这样的人值不值得去爱,难道还有疑义么?退一步说,即使爱情是盲目的,如果能够牺牲小我以全大义,不更见得人格的伟大么?为了她的一点感情,导致同伴被难,她难道不是帮凶?在此之前和之后更多被易残害的中国人,她又有什么面目去面对?

你无限夸大环境的影响力,似乎王完全没有选择自己立场的可能,倘若王参加暗杀计划不是自己的意愿主导,而放易逃生才是,那她是个什么人,还用再讨论么?

家园 我们喜欢一个故事的时候,常常是不在意它的真伪的。但如果把它当成

事实依据,来谈论现实中的问题,那就容易陷入臆断的境地。

家园 萨兄已经回答过你的这篇文章了,请参见

历史上没有王佳芝[萨苏 于:2007-10-24 02:10:58

你说电影是脱离历史真实事件的,这个萨苏也持同样观点,没有什么可纠缠的。

但是对于你一再坚持所说的电影不是真人真事,因此你就以电影中虚构的情节作为依据,来证明你的结论,窃以为这个不是一个正确的讨论问题的方法。

为什么?因为从假的事实出发,不用你来说,我都可以给你得出荒谬绝伦的结论。一旦有人说你的例子与事实或者大环境不符,你就可以拿出“电影中的情节,都是虚构的”来作为挡箭牌,有了这个免死金牌打底,你证明1+1=3恐怕也不是不可能啊。

像您这样,上来先说情节本来就是虚构的,言外之意就是大家别和我在情节上较真,然后又引用设定的情节来证明王佳芝只能这样云云。你自己都说情节是假的,那假的东西来证明,如何让人信服呢?

萨兄已经在这个帖子里面回答了你,说电影的情节设定本来就是不容与那个时代的。也就是说,首先他不是基于真实的历史,其次他也不太可能发生在当时的时代,先生您要是愿意好好讨论,请正面回答为什么你认为电影的情节设定见容于那个时代,这样才有说服力。

兄台和萨苏的讨论,很有君子之风,在下钦佩。只是指出兄的逻辑上的一个纰漏商榷,期待兄台新论。

家园 这话说得好,认同并送花

上来先说情节本来就是虚构的,言外之意就是大家别和我在情节上较真,然后又引用设定的情节来证明王佳芝只能这样云云。你自己都说情节是假的,那假的东西来证明,如何让人信服呢?
玩游戏版面里那个杀僵尸的游戏,打得头晕脑涨终于放弃并投降:),转回来看到那老兄还在坚持,真有够用心一也了:P。可惜先前有个关于李安跪着的转帖给删了,觉着那帖子和楼上讲的意思暗合,所以以为整这部电影出来的导演制片编剧什么的,委实有些为了取巧讨好而用了不大光彩的手法。

家园 王完全是有选择的

她可以选择用更一般的方式参与抗战,也可以开始就不参与暗杀,甚至可以中途在更合适的时候以各种借口退出,可是偏偏在千钧一发之际反悔,造成遭难性的后果。

既然她这样做,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她自己造成的,其糊涂已超出一般人所能接受的范畴,岂能代表“纵贯古今中国女子的悲剧”?

从电影艺术来看,这个朔造的人物自身缺陷太大,所谓悲剧性的效果也就没有那么强烈。

家园 不错,简单的说

你可以选择用任何方式为国家做贡献,甚至可以选择不做任何事情,但最底线是不能做汉奸,不能通敌资地。一旦突破了这个底线,无论有什么理由和借口,都是不可原谅的。

家园 也好,我做一点说明

第一,我这里是对萨先生长贴(历史上没有王佳芝 - 萨苏 于:2007-10-24 02:10:58)的回应。我特意提醒萨先生提到上面来回复,不在沉底跟贴,从时间顺序上也是。

第二,我一直强调把远离真人真事的电影故事和历史事实分开,谈的就是看电影的感受,不是对历史事实是非做论断。

所以,您问我:

请正面回答为什么你认为电影的情节设定见容于那个时代

我无从谈起,因为我不认为我在行文中表述过我认定情节设定见容于那个时代,也没有要证明王佳芝只能这样。

我也想知道您何从读出我要坚持认为电影的情节设定见容于那个时代?

以及您如何读出我要证明王佳芝只能这样?

看来关于电影情节和时代背景的冲突争议是激烈的。

我理解萨先生说的:

假如李安换个时代或者人物背景或许会更好些。

但是要把电影故事情节的冲击力和震撼度发挥到大程度,找到至今犹有余痛的近代是最合适的。当然风险也最大。

也因此,我同意山而王贴中从李安导演角度对情节和时代背景的取舍。

《色戒》不过是借了历史的大背景,讲了一个不受祝福的爱情故事。如果我们愿意把那叫做爱情的话。

选择抗日战争时代,如我上文所言,是把电影故事情节的冲击力和震撼度发挥到大程度,找到至今犹有余痛的近代是最合适的。当然风险也最大。

第三,我认为我的两贴所持论是一致的,电影情节和历史事实不可比,也无从比拟。电影寄托于一个接近的时代,把情节的冲击力和震撼度极度发挥,讲了一个乱世佳人的悲剧故事。

谢谢

家园 花送得好,认同并送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