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有关抵制日货 -- 墨轩书童
恩,由于是新兵,所以不能回复看到的文章,只能这样发表了。本文观点或许过激,或许幼稚,不过也如此题目发起人所说,希望能够多一些人回复并参加讨论。毕竟认真讲道理的人越多,诸位看官以及我所建立思考维度就会越广。废话少说,正文开始。
首先声明,我是个粪青,因为我确实希望所有人都不理智的抵制日货。但是同时,我喜欢日本的动漫,也喜欢了解日本的文化,战国时代他们的一个个故事我也喜闻乐道。所以我这里要说的就是,粪青并不一定都盲目,但盲目的粪青们导致了抵制日货这一概念被有理性的人鄙视。那么,为了能够让观点清晰,我想从流行的不抵制言论说起,再一个个做出我的解释。另外,这里先阐明观点,由于讨厌盲目抵制,我的建议是有选择的抵制。
一:实力代表一切,有空抵制,不如转身投入到建设中去,提高实力才是正路。上了大学的人都有这么一个感触,中国的科技(应用方面)落后日本很大。这是事实,这种科技上面的落后,直接导致完全抵制日货变为不可能。相机,硬盘,汽车,很多时候外包品牌不是日本的,内部核心构件也是日本造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能完全抵制。于是提高中国本身科技水平加大竞争力就成了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可是,发展科技和不抵制日货是没有直接联系的。我们抵制日货了,中国科技发展的热情就会减少麽?这个和社会风气以及各种现今体制是分不开的。所以抵制日货和发展并不矛盾。
二,抵制日货做不彻底,因为没有谁能够说服别人不去买性价比高的产品,所以索性不抵制;日本企业在中国创造了大规模的就业机会,所以不能抵制。在陈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个人的意见已经很明显了,这种观点没逻辑。大家都知道,相机,音响设备这种东西,不买日本的,还真没有什么好的可以替代。那么没关系,继续买,因为我们抵制了,最后钱也是贡献给其他国家的企业,本国企业不可能受益。但是对于那些有替代品的产品,最简单的,啤酒,方便面,我觉得抵制起来没什么不可以吧。这些东西与其说抵制,不如说是在购买的时候留意一下不买日本的产品。因为实际上购买这些轻工业产品的时候,消费者基本上是看见好看的包装就伸手拿了。我有哥们儿说轻工业产品我宁可让台湾同胞赚钱搞台独我也不给日本人。当是大家深以为然,这种产品为什么不让中国自己的企业获利呢?再说就业机会的问题,刚才提到了,没有可替代品的东西我们不抵制,那么这当中的就业机会留住了,有替代品的我们抵制,这样相关的就业机会在本国企业规模扩大后也会保住。
三,日本公司在华经营给政府纳税很多,而且中日双边贸易发展到密不可分的地步,抵制日货会对中国带来损害,所谓损人不利己。这个说法有道理,可是仔细分析下来,是站不稳的。首先外资企业引入中国市场,大家都知道有利有弊。利在于加速中国内部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芸芸。但从来没有人说引入外资企业是为了提高国家税收。增加税收麽?增加,可是这个程度的增加是和弊端相辅相成的。所谓弊端,则摆明了学过商的都知道,这现金流的大头还是流向国外帮助外资企业全球性的扩张了。再说到双边贸易。说句不好听的,中缅,中非双边贸易也密不可分,那么这个双边贸易获利者是谁呢?当然是稍微强大些的中国了。纯经济上讲,获利多的是贸易顺差国。但是从本质上分析,输出原材料的国家或者说加工国实际对于贸易对象的依赖在于其贸易对象高端产品的输入。那么这一点很明显就能够解释了,我们抵制的部分不是那部分高端产品的输入,而是等同水平产品的输入。这样双边贸易,以及税收受到的损害,会变得很小。
那么有人会问了,怎么说都是受到伤害了,为什么还要抵制?下面就说说抵制日货的理由。
其实抵制日货,不客气的说,就是意识形态上面的。倒不是说日本和中国有什么深仇大恨。毕竟过去的都过去了,该怎么样还得怎么样。可是中日两方面现在的对话,大家都知道不平等。日本根本不在乎你中国抗个议什么的。为什么?说到底还是实力不够。那么实力不够我们就只打雷不下雨麽?多少牵制一下日本在华既得利益,就比如日本在华轻工业的利益,也是很必要的。就是要让日本在意识形态上面认识到我们中国国民的力量。很多人说反华的是日本政府,不是日本民众。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不管是日本政府先诱导国民反华还是国民普遍反华选出反华的日本政府,在日本那种政治体制之下,只有大多数民众,企业家同意反华的言论,那个政府才能够上台。再退几步讲,也许参选的都提出反华言论,那么更简单了,很明显日本民众根本不在乎你中国,反华都变成顺带手的一个默认了。这就好比突然有一天缅甸越南非洲强烈谴责中国一样。这个消息根本不可能受到中国民众的重视。这种不被重视的感觉,中国人不会不在乎吧?所以对于强大的对手就是要还以颜色。这里又有人要说了,总在乎意识形态,面子上面的问题,没用,踏踏实实做事情才有用。好,终于说道核心问题了,那就是我认为,意识形态上面,中国已经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丧失了民族凝聚力。
说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首先不讲道理,说两个例子。
一,韩国多年前封闭多年本国市场,大力发展民族工业,获得了举世的成绩。殊不知,韩国人民曾经大规模抵制日货,抵制中国产品。并且,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在政府的号召下,全国人民掏钱救国。这种事情在现今的中国有可能看到麽?多么可怕的民族凝聚力!
二,日本引以为傲的游戏机产业在微软XBox360上市后,曾经产生过本国游戏机市场可能被冲击的忧虑。在众多软件商和微软签约开发游戏后,X360在全球热卖,唯独,日本本国销量近乎可以忽略不计。微软至今没明白为什么如此精心打造的产品未能穿透日本市场。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民族情怀吧?试想如果微软X360穿透日本市场,作为游戏机消耗量最大的日本,其本国企业会受到多大的冲击?这单单是产品优劣的选择麽?
那么,最后的言论,自然不言而喻了。中国民众现在所缺乏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已经造成了太多太多的问题。少数人竟然以生为中国人为耻,而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也只停留在口头之上,实际则对这个问题却已经麻木了。中国人最喜欢内斗,萨苏先生最近的文章也写道当初国民政府赢了二战本来是要参与占领日本的,兵却拉回去打内战了。也许大家都忘了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忘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肩头的使命。我们为自己奋斗,成功以后呢?多少奋斗成功的商人为国家做事让大家记住了?很少吧?是,我们的体制不健全,是,我们的发展还在进行中。可谁不知道,推动社会发展的精英阶层其肩头的使命不仅仅在于个人呀!我们有的时候太过理性了。理性没什么错,可完全的理性,就没有想象力了。完全的理性,就丧失热情了。完全的理性,都让我们麻木不仁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个精英,但是我希望所有中国在奋斗着的同志们,除了踏踏实实做事,还要轰轰烈烈做人。
总觉得最后这段像表决心,假大空。估计原来写检查写多了吧。相信还是会有人理解我的。
全文完 (欢迎拍砖,这种形而上的讨论,还是热血沸腾的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这样俺就能回帖子了。
先给您花。再把板儿砖抄起来,等着帮你打架!
正是: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俺现在日本短暂旅居,抵制日货无从谈起(每天用的全是“日货”);
如果在国内,俺也不是抵制派,原因呢,很简单,不认为“单单抵制日货”就可以解决问题,就像“无车日”不能根本解决交通问题一样;
现实世界里,不单是只有中国和日本,况且现在也不是纯粹的敌对关系,不是打败了你,我就是胜利者了,不是那么简单的;
“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国家间的关系,没有比这句话更合适的了,有贸易、有往来就有相互利益关系,就算是作为纯粹的消费者,也不能否认在其中获益,更何况还有众多的生产厂家和商家;
抵制作为手段,俺是认可的,但要看具体目的和意义;
商品要抵制,那技术要不要抵制?工艺要不要抵制,管理模式要不要抵制?学术交流要不要抵制?
侵华战争是国人挥之不去的痛,只要日本政府一天不提高他们的认识,这个结就会永远存在下去,但是“不抵制”并不意味着“忘本”或“卖国”;
当年被欺凌并不因为日本生来就是个“邪恶民族”,而是因为我们不够强大,“八国联军”也作过这样的事情,不过时间更早些,绝大多数人没有“亲身之痛”,但原因是一样的;
“国人自强”我赞成,“全盘国货”现在还谈不上,单纯“抵制日货”意义不大,重要的是要多看看自己的不足,多了解别人的长处,不断提高和进步才是关键;
我很不喜欢某些国内厂家以“支持国货”为借口,生产和销售质量不过关或者“不够优秀”的产品,或者他们更愿意大家都异口同声的“抵制日货”或“抵制洋货”,因为这样的局面对他们压力更小,获益更容易;
从做事的角度来说,我更愿意看到国人有更多的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愿意看到有更多的“工作狂”、“过劳死”,对自己和自己做的事情认真、认真再认真,因为这才是获得实力和肯定的捷径;
如果“爱岗敬业”都谈不上,何谈“爱国”?
03年,因为我的团队工作出现问题,我的一个日本客户不得不在“非典”期间和我一起加班。我们三天两夜没有合眼,在他指出我提供的报告中有一个排版瑕疵时,困顿之极的我随口说了一句“差不多就行了”,结果他的一段话(汉语)让我瞬时清醒:
“我不懂差不多是什么意思,对我来说,要么是好,要么是不好。”
后来,他给我讲“三圈半”的故事,告诉我聪明的中国人习惯用“小聪明”来图省事,我很惭愧;
直到现在,已经快五年了,“差不多”这个词我再也没有说过,无论服务哪个客户,我都会不自觉的用服务这个日本客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要求我的团队;
现在他是我很好的朋友,但是在我心目中,他也是我的一个老师,我的目标很简单:像他那样做事,有朝一日超越他!
我不会抵制日货,但是我一直在为赶上并超越他们而做努力。
“三圈半”的故事有什么典故吗?请写出来吧。
看过了您的文章,想起了老冰的蝎子尾巴,一样愤懑的感觉,苦也。。。突然觉得老萨有点太中正平和了,永远都是不温不火的样子,修养的确没得说,可惜以他的号召力,却没有察觉到这个方面的问题。希望没有犯“文人相轻”的大错误,您包涵。
我不太清楚无车日针对的是什么车要“无”掉,估计限制的主要是私家车。那么目的就很明显了,要大家去利用公交,减轻交通压力。某种意义上算是个促进,但是根本的解决方案当然是要提供便利的公交系统。这方面我倒是觉得将来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还是要走日本“电车”的道路。
BTW,北京现在的确有大幅度促进公交的感受。如今在北京乘坐公交车如果有公交卡,一次不过4角钱。赵括夏天在北京,从北五环直下,穿过城区跑到南四环,一个往返不过2-3元钱,实在和免费差不多了。前一阵子北京地铁降价,我一点不意外。
同感,最重要的是要解决问题。
也希望梁老师认真看看我的拙文。
我从来没有说过要抵制日本的技术,工艺,管理模式,以及学术交流。其实我的通篇总结起来,就是说我们中国人需要重建国家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这个问题实际上非常形而上,因为某些角度来讲,几乎不可能。可是不管怎么样,如果中国的精英阶层没有这个使命感,把所有建设发展交给在位在权者,不是说中国就不发展了,只是那种凝聚力带来的加成效益就小了。当然,把民族凝聚力和抵制日货联系在一起,也许有点儿本末倒置。可是谁不知道民众向心力都是靠精神层面上的指导带动的。好比政府转移国内矛盾的时候,不也会树立假想敌给民众麽?我之所以说国人过分理性,其实再说难听点儿,就是那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冷眼观潮现在变成了知识份子的普遍心态。很多事情他们看的都很明白,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儿。但也就到那里为止了。很多东西是必须要有带入感的。说起来都梁写过一篇小说,叫做《狼烟北平》,主人公文三儿就是当时动荡中国社会的典型底层民众。沦陷与否,解放与否,其实对他们的影响都不大。问题就是当时的知识份子掀起了一股风潮,要救国。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但大家都是为了祖国重新崛起。就是这种民族使命感,才让全国的民众奋斗在一起。也许当时民族危亡的那种危机感很强吧,很多商业上面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发生了,并且传为美谈。现在呢?我们国家不危机麽?或许我说的很严重,但是事实是,确实越来越少的人在工作学习中还带有原先的热情了。抵制日货只是一个手段,一种展示民族凝聚力的机会。利益上面分析,自然是有损人不利己之处,但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效益,也是不可忽略的吧。
我从来不认为不抵制就是卖国,这只是表现个人思维的一个方式。我会继续提倡有选择的抵制,利弊我也在上一篇分析过了。我只希望在提起抵制日货的时候,不会再被冠一个盲目的名头。
说起来,我也有点儿过分较真了,毕竟还是个学生,年轻很多时候喜欢形式上面的辩论。梁老师的文章读了一些,很是欣赏,会慢慢积累自己的知识和思考,全当是理想主义少年希望能做个有用之人的愿望和方式吧。
君子和而不同,共勉